本書用及時人稱"我們"作為歷史的人類、現實的人類和未來的人類的總代表,以能源形式的改進和更替為基本主線,從大歷史、跨學科的寬廣視角,在對能源、科技、環境,以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進行立體觀察,揭示能源更替與文明演進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認真思考我們何以陷入又將何以走出現實困局,大膽暢想未來的能源形式與文明形態的輝煌圖景。本書可供關注能源、環境、經濟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廣大讀者閱讀
本書作者們提出的"智慧能源",其定義為"在能源開發利用、生產消費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融匯人類獨有的智慧","擁有自組織、自檢查、自平衡、自優化等人類大腦功能,滿足系統、安全、清潔和經濟要求的能源形式"。作者們從大歷史觀出發探討了能源與文明這一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對智慧能源與人類發展進行了思考和探索。三位作者盡量努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論點與論據相結合,由淺入深,圖文并茂,也給這類"準學術著作"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文風。
三位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例如智慧能源是以能源形式為載體,但又不局限于能源形式,而是能源形式、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的結合;智慧能源體現了人類的智慧,正是這種智慧,支撐了人類文明前行,正在建設中的生態文明以及未來更高級的文明,都離不開智慧能源的支撐;人類不同的文明形態對能源也有不同的要求,未來更高級的文明形態必然要求更高智慧的能源作為保障,等等。盡管僅是一家之言,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種關于能源的系統思考,確實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各方面的有識之士對能源問題的關注與思考,為努力解決能源和環境這兩個制約我國今后發展的重大問題而努力做出貢獻。
成思危
2013年3月5日于北京
● 劉建平:男,60后。中國人民大學勞動經濟學碩士、產業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后,曾赴英國留學并獲電子商務研究碩士學位。先后在財政、工商、電力部門從事人力資源、資產財務、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工作。現任職于國家能源局,兼任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教授。
● 陳少強:男,70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學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碩士、日本一橋大學公共政策管理碩士、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現任職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主要涉及財政金融政策、國有資產管理、社會保障、節能減排等領域,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 劉 濤:男,80后。武漢大學理學學士、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課題研究,在Energy Polic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SCI)、《生態學報》等期刊發表有關生態補償、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多篇。現任職于云南省發展改革委。
開篇語蹣跚走來:我們的這一萬年
1追問生命的由來
2探尋文明的脈絡
3鑄就輝煌的基石
4開啟未來的引擎
及時篇走近能源:我們前行的動力
1同源異曲:能、能量與能源
1.1能
專欄:不要小看"小水滴"
1.2能量
專欄:地球—能量之球
1.3能源
專欄:認祖歸宗—能源的族譜
2變臉之術:能量轉換及其規律
2.1能量的轉換方式
專欄:邁爾—能量如何轉換?
2.2能量轉換與守恒定律
專欄:永動機"永不休"?
3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的能源
3.1能源與"我"
專欄:沒有能源的24小時
3.2能源與"我們"
專欄:印度大停電影響6億人
第二篇由火而始:我們走過的足跡
4"激情"燃燒:成就偉大的開端
4.1火的發現和利用
專欄:鉆木取火的傳說
4.2烹煮與人類進化
專欄:黑猩猩也跳"火焰舞"
5"馴化"天賜:拓展農耕的力量
5.1"馴化"的起源
專欄:阿拉斯加馴鹿
5.2自然力的"馴化"
專欄:風車、水車與帆船的歷史
6煤與蒸汽:工業革命的推手
6.1煤的發現與早期利用
專欄:馬可?波羅眼中的黑石頭
6.2蒸汽機與及時次工業革命
專欄:蒸汽機改變世界
7電磁之光:信息文明的標尺
7.1內燃機時代的到來
專欄: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
7.2從磁力到電力的轉化
專欄:邁入"信息時代"
7.3爭議中發展的核電
專欄:核廢料標記—1萬年
第三篇困局叢生:我們面臨的挑戰
8氣候變暖:正在熱議的焦點
8.1海平面上升"生死時速"
專欄:可能被淹沒的5個國家
8.2季節紊亂攪混生物圈
專欄:動物的行為混亂和生理失調
9環境破壞:并非杞人憂天
9.1令人困擾的垃圾
專欄:垃圾處理的歷史
9.2令人生畏的地殼
專欄:中國汶川特大地震
9.3令人憂心的河流
專欄:即將枯竭的七大河流
10資源緊張:還可以撐多久?
10.1急速耗盡的石油資源
專欄:北極—的石油寶庫
10.2難孚眾望的煤炭資源
專欄:石油的孿生兄弟—煤炭
10.3困難重重的可再生能源
專欄:"風"性難馴
11能源紛爭:未來戰爭的導火索
11.1全球的能源問題
專欄: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
11.2能源的政治屬性
專欄:石油左右政治
11.3能源與戰爭的姻緣
專欄:全球四大能源"火藥桶"
第四篇永續動力:我們追尋的夢想
12技術創新:穿透烏云的陽光
12.1傳統能源技術的改進
專欄:建筑節能的智慧
12.2新型能源技術的探索
專欄:智慧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13制度變革:鋪平前行的道路
13.1未雨綢繆的發展規劃
專欄:美國能源安全未來藍圖
13.2促進高效的產業組織
專欄:全球電力市場化改革浪潮
13.3不斷完善的法律政策
專欄:美國支持新型能源的政策
14國際合作:為共贏而努力
14.1危機催生合作
專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4.2眾人拾柴火焰高
專欄:多國合作圍堵臭氧層漏洞
14.3機制初顯成效
專欄:上合組織推動地區能源合作
15謹慎樂觀:希望中還有失望
15.1技術總有瓶頸
專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
15.2制度還有缺陷
專欄:謹慎看待清潔發展機制
第五篇智慧能源:我們未來的曙光
16文明演進:能源驅動的主線
16.1文明形態的演進
專欄:各具特色的東西方文明
16.2能源形式的更替
專欄:能源形式更替的線索
16.3文明與能源的關系
專欄:"雙P"原理
17智慧能源:因時而生的奇葩
17.1智慧能源的基本內涵
專欄:新桃花源記
17.2智慧能源的重要意義
專欄:人體能源技術展望
18渾然天成:技術和制度的融合
18.1智慧能源的技術基
l 及時篇:探訪本書的主角,辨析能源的概念、規律與作用,了解能、能量、能源為何同源異曲,有何變臉之術,又如何與我們如影隨形,為我們提供前行的動力。
l 第二篇:回顧我們由火而始、蹣跚走過的足跡,從柴薪生火到馴化能源,再到化石能源,直到使用電磁動力的漫長歷程,以大跨度、寬視角,力求全景立體地尋覓問題由來的端倪與解決的線索。
l 第三篇:轉向當今種種由能源而生的問題,直面能源帶來的現實挑戰—氣候變暖、環境破壞、資源短缺和能源紛爭,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縱橫交錯的種種困局。
l 第四篇:洞察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為實現永續動力這一偉大夢想,我們在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和國際合作上的不懈努力,雖然取得了可喜進展、結出了累累碩果、化解了種種難題,但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布滿荊棘。
l 第五篇:探討支撐生態文明的能源形式,提出智慧能源是應時而生的奇葩并將成為照亮我們未來文明的曙光,粗略勾勒其基本內涵、重要意義、技術基礎和制度框架,期待我們共同努力探尋。
l 第六篇:思考智慧能源的實現路徑與方法,提出我們必須共同肩負起歷史使命,才能最終將坎坷崎嶇的漫漫長路化為一馬平川的通天坦途,讓智慧能源曙光升華為一輪紅日普照大地,讓未來文明充滿陽光、充滿動力。
能源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的基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是當前面臨的難題,而科技將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智慧能源》一書如同一艘在科學大海中探尋能源新大陸的航船,與讀者一同重溫文明與能源的光輝之旅,激發智慧的力量,沖出暗礁的迷障,開啟未來的遠航。
——石定寰(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科學技術部原秘書長)
能源利用在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同時,也留下了深深的碳足跡,給地球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生態災難。未來的能源,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概念、定義,其本質將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那時的地球將會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新綠洲。在思考未來能源時,本書值得一讀。
——徐錠明(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長)
化石能源消費排放累積產生的大氣環境問題,威脅到人類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大氣環境惡化的態勢必須得到遏制和扭轉,因為沒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作者通俗、清晰、系統地介紹并分析了能源和環境相關問題,視角獨特、語言犀利,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
——楊 昆(原國家電監會首席工程師,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智,指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處理事情的能力;慧,上面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彐"字代表家事,將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為慧。用這樣一種理念,將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成果延伸到能源,讓我們的能源充滿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轉型的動力之源,這是本書作者所傳遞的思想。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
全球經濟要走出金融危機,有待于新的技術突破和產業革命,智慧能源被寄予很高期望。智慧能源包括智慧的能源技術和智慧的能源制度,推動包括能源金融服務在內的能源制度創新,正逐步成為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書為推動智慧能源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突破打開了一扇大門。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大能源需要運用大智慧去思考。本書作者的深邃眼光、人文情懷、價值關注,向讀者展示了人類對能源開發利用的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和未來圖景,對于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走出當前的能源困局,具有相當重要的啟迪意義。
——曹榮湘(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氣候變化與人類發展問題專家)
如何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能源問題,是對人類智慧的重大考驗。本書基于對人類智慧的自信和對人類能源歷史的反思,深刻揭示了文明演進與能源更替相互伴隨、相互促進的歷史法則,我們因而對人類破解能源危機,加速文明轉型滿懷期待。
——江 暢(國際價值哲學學會會長,長江學者,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能源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的基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是當前面臨的難題,而科技將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智慧能源》一書如同一艘在科學大海中探尋能源新大陸的航船,與讀者一同重溫文明與能源的光輝之旅,激發智慧的力量,沖出暗礁的迷障,開啟未來的遠航。
——石定寰(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科學技術部原秘書長)
能源利用在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同時,也留下了深深的碳足跡,給地球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生態災難。未來的能源,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概念、定義,其本質將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那時的地球將會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新綠洲。在思考未來能源時,本書值得一讀。
——徐錠明(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長)
化石能源消費排放累積產生的大氣環境問題,威脅到人類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大氣環境惡化的態勢必須得到遏制和扭轉,因為沒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作者通俗、清晰、系統地介紹并分析了能源和環境相關問題,視角獨特、語言犀利,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
——楊 昆(原國家電監會首席工程師,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智,指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處理事情的能力;慧,上面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彐"字代表家事,將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為慧。用這樣一種理念,將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成果延伸到能源,讓我們的能源充滿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轉型的動力之源,這是本書作者所傳遞的思想。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
全球經濟要走出金融危機,有待于新的技術突破和產業革命,智慧能源被寄予很高期望。智慧能源包括智慧的能源技術和智慧的能源制度,推動包括能源金融服務在內的能源制度創新,正逐步成為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書為推動智慧能源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突破打開了一扇大門。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大能源需要運用大智慧去思考。本書作者的深邃眼光、人文情懷、價值關注,向讀者展示了人類對能源開發利用的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和未來圖景,對于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走出當前的能源困局,具有相當重要的啟迪意義。
——曹榮湘(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氣候變化與人類發展問題專家)
如何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能源問題,是對人類智慧的重大考驗。本書基于對人類智慧的自信和對人類能源歷史的反思,深刻揭示了文明演進與能源更替相互伴隨、相互促進的歷史法則,我們因而對人類破解能源危機,加速文明轉型滿懷期待。
——江 暢(國際價值哲學學會會長,長江學者,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能源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的基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是當前面臨的難題,而科技將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智慧能源》一書如同一艘在科學大海中探尋能源新大陸的航船,與讀者一同重溫文明與能源的光輝之旅,激發智慧的力量,沖出暗礁的迷障,開啟未來的遠航。
——石定寰(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科學技術部原秘書長)
能源利用在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同時,也留下了深深的碳足跡,給地球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生態災難。未來的能源,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概念、定義,其本質將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那時的地球將會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新綠洲。在思考未來能源時,本書值得一讀。
——徐錠明(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長)
化石能源消費排放累積產生的大氣環境問題,威脅到人類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大氣環境惡化的態勢必須得到遏制和扭轉,因為沒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作者通俗、清晰、系統地介紹并分析了能源和環境相關問題,視角獨特、語言犀利,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
——楊 昆(原國家電監會首席工程師,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智,指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處理事情的能力;慧,上面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彐"字代表家事,將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為慧。用這樣一種理念,將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成果延伸到能源,讓我們的能源充滿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轉型的動力之源,這是本書作者所傳遞的思想。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
全球經濟要走出金融危機,有待于新的技術突破和產業革命,智慧能源被寄予很高期望。智慧能源包括智慧的能源技術和智慧的能源制度,推動包括能源金融服務在內的能源制度創新,正逐步成為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書為推動智慧能源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突破打開了一扇大門。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大能源需要運用大智慧去思考。本書作者的深邃眼光、人文情懷、價值關注,向讀者展示了人類對能源開發利用的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和未來圖景,對于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走出當前的能源困局,具有相當重要的啟迪意義。
——曹榮湘(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氣候變化與人類發展問題專家)
如何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能源問題,是對人類智慧的重大考驗。本書基于對人類智慧的自信和對人類能源歷史的反思,深刻揭示了文明演進與能源更替相互伴隨、相互促進的歷史法則,我們因而對人類破解能源危機,加速文明轉型滿懷期待。
——江 暢(國際價值哲學學會會長,長江學者,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個商品不錯~
還不錯,掃盲用書
很好 公司買的 當當老顧客
正版圖書 內容不錯 快遞給力
正版圖書 內容不錯 快遞給力
不錯的一本書 很喜歡
通俗易懂
是正品,物流迅速,包裝不錯,書還沒來得急看,購書當當一直是本人首選。
包裝好,印刷好,發貨快,方便,快捷,實惠。
書很好
一般,不值這個價,不實用,內容很差。
評價不錯的一本書!!
很好的書!很好的賣家!網站對大客戶不是很方便。把購物車加大點就好了
發給員工的書,很好!
一邊是PM2.5,霧霾,一邊是到處抗議上馬石油煉化項目。這讓我對能源產生濃厚興趣。也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能源怎么個智慧法?一萬年概括得全面嗎?帶著這些疑問讀完此書,普及了好多科普知識,豁然開朗。每個小節后面都有生動的實例做專欄,通俗易懂。而作者一些新穎超前的理念如果以后能得以實施,那我們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