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今年,我們買學區房”系列第二部作品:暫時失業的“職場女王”何竹筠一回到家,就碰上自家熊孩子多多“熊問題”太多,然而比這更棘手的是要給孩子置換學區房。買學區房、落戶,還有兩年就該幼升小的多多能趕得上嗎?職場辣媽秦曉珺為買學區房四處奔波,而自己公司正“Boss”欲來陰風滿樓,陷阱、陰謀……職場、家庭、孩子的“常青藤教育計劃”等等,這些“30 ”女性正面臨著頭疼萬分而又不得不迅速解決的大難題。
一部長篇社會問題和教育話題小說,解密學區房購買策略和選擇規劃等關系一個家庭未來命運的重大決策。在將孩子培養成NO.1的道路上,初為父母,入學難,入好學校更難,“一歲就上常青藤”難,教育資源激烈競爭中的中國式家長,陷入“集體焦慮”。學區房是應對這種焦慮的選擇。
本冊主要人物表 / Ⅳ楔子 / Ⅷ第1 章 熊孩子為什么這么“熊”:處處都是“惹事精” / 001 多多身子繃緊,向前略傾,雙腳些微并攏,雙手抬了起來——就像狼捕獵物前欲張未張、欲動未動的利爪,窺視著出手的機會…… 約摸一兩秒鐘后,在衛衛抬起胳膊、身子略微扭轉去找一塊小小的積木時,多多出手了——雙爪猛撲,迅如疾雷,快如閃電,抓住積木,嗖地就縮了回來;并且,并不馬上消化果實,而是攏在袖子里, 眼睛緊盯著衛衛的行動,“”從戰略進攻階段進入戰略防御階段。……多多這是怎么了?居然這么熊! 第2 章 囧爸怎么可能不特別“囧”:一捅就是“馬蜂窩” / 027 “媽媽,爸爸不許我跟小朋友交換小板凳!”多多叫喚了起來,一頂大帽子就給爸爸扣了過去。這個蠻橫而任性的熊孩子被拒絕之后, 總是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責任全都推卸到別人頭上。但是,在俞雷看上去就要發飆的下一秒鐘,他立刻就“變了臉”,轉換一個可愛又傲嬌的表情,把霸道的“要求”轉換成了嫵媚的“請求”:“爸爸, 我們去問問小朋友愿不愿交換吧?”……面對多多這種傲嬌的“變色龍”,俞雷的臉上只有一個大大的“囧”字。第3 章 辣媽嗆得煙熏火燎地“辣”:誰炸了熊父子倆“火藥桶” / 051 比課程顧問還覺得“丟臉”的,是何竹筠。面對所有人拷問、質問,甚至是審判熊父子倆的灼熱的目光,她無地自容:熊爸爸什么都不管,就只管牢牢抓住熊孩子的手腕,狠著勁兒往前拖;熊孩子拼命掙,狠勁奔,扭麻花兒似的轉,都無法改變自己像拖沙袋一樣的命運。熊孩子歇斯底里地哭鬧、喊叫、熊吼、悲鳴,甚至一度哭岔了氣……也不能讓熊爸爸改變心意。他仍然無動于衷地拖著熊孩子多多往前走。“這個熊爸爸——”不少人心中想,“心腸真硬!” 第4 章 辣媽大戰熊孩及時回合:媽媽,抱抱我!抱抱我嘛 / 076 這還是她認識她懷念她魂牽夢縈的多多嗎?三年的歲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以將一個人改造成她不認識的另外一個人,可以把一個超級可愛的寶貝,造就成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超級怪物?誰說,那一波來襲的大怪獸里,跑在最前面的,不就是這樣一只“超級小怪獸”?而這樣一只緊咬著她衣服不放的“超級小怪獸”,居然不是超萌,而是超級無賴、超級霸道、超級蠻橫、超級惡狠狠地叫囂著:“媽媽,抱抱我!抱抱 我嘛!” 第5 章 管教熊孩遇上婆婆媽:將“熊”風整頓到底 / 099 倒不是俞媽存心跟何竹筠過不去,也不是她認為當媽的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對——但是,天大,地大,也沒有吃飯大。孩子再熊,你再想教育,那也得等孩子吃飽了再說!何況,哪個孩子不“熊”!如果“熊”一次,就要以不吃飯來懲罰,這世界還有和平嗎?何竹筠差點沒人仰椅翻。我這兒在教育孩子呢,您老拆什么臺!敢情前面的話,我都白說了!您老這是不是存心的、故意的?第6 章 奪權悍媽初戰公婆記:“吃飯立規矩”肇事兒 / 124 “我告訴你,今天這事兒,就要給你掰正了,誰來求情都沒用。奶奶的庇護也不行!”瞧瞧,這像是什么話?像是孩子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似的! 而且,比這更嚴重的,是這樣的推論和邏輯——孩子之所以會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就是因為有奶奶這個較大的“保護傘”!因為奶奶的縱容、寵溺、嬌慣甚至是庇護,才會讓孩子犯下如此多如此重的不可救藥的錯誤。所以,現在,仿佛只要是從孩子嘴里吐出來“奶奶”這兩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罪孽深重”。第7 章 最是麻辣婆媳難處日:一碗面條引發的“煎熬” / 152 只要是這家的“媳婦”,何竹筠就只有勉強自己老老實實地坐在桌子旁。即使明知這樣做,“損人”更“不利己”。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人活在世,尤其是和這樣從陌生人變成家人的人相處時,要學會最基本的一件事情,不是相親相愛,而是相互忍受。所以,俞媽和何竹筠都只有相互忍受。哪怕,在這板塊凝結的餐客廳空間里,她們都因為對方而處于“失重失衡”的狀態。第8 章 無處可去,就看房去:與學區房及時次邂逅 / 175 賣房子的人都是希望在“漲”的時候賣,買房子的人都希望在“跌”的時候買。像你這樣的一賣一買進行置換和改善房的人,就要特別注意掐準時間節點。因為,看漲的人就一直渴望漲,所以,容易一直加價,但漲到什么時候才是頂?你一直加就有可能加到拐點處,跌了下來,就又不甘心賣了??吹娜司鸵恢笨释?,容易一心等著降價,但降到什么時候才是你的心理預期的底線——還沒有跌到你的心理預期時,房子就已經一套一套地賣出去了。第9 章 從金三角“進軍西海東”:再不血拼學區房,美女們都老了 / 203 以前咱是沒有選擇,操心也就只能這樣操心,憔悴也就只能這樣憔悴,要老也就只能這樣老去。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啊,一套學區房就能解決孩子所有的上學問題:一歲就上常青藤,未來為你孩子而來。而你呢,該愜意繼續愜意,該柔軟繼續柔軟,該美麗繼續美麗。難道不是更好嗎?孩子,你美麗,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學區房而已。所以,我說,再不買學區房,美女們都老了。第10 章 我們是“戰學區”九匹狼:金牌中介“學區房狼戰隊” / 223 買學區房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進一個好小學嗎?進好小學是干什么? 不就是為了進一個好初中?進一個好初中干什么?不就是為了決戰中高考, 獲得進好大學的更大概率嗎?我們要用數據說話:進軍西海東,一套學區房,決定十二年;從幼升小到中高考,好房子就是好升學。當然,這里面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讓客戶明白進軍西海東三個教育強區,相對其他學區決戰十二年的優勢;也要讓客戶看清整個教改的趨勢,未來十二年變數極大,看數據看的不是過去的事實,而是未來的趨勢。第11 章 從“吊車尾”到“金牌NO.1”:人生靠哪個學區“逆襲” / 247 我們最應該告訴客戶的及時原則,就是直面現實!不是讓她直面孩子入學難必須買學區房的剛需現實,不是讓她直面學區房一直飆升不要幻想房價會被腰斬的現實,不是讓她直面一擲千萬金買不回高大上只有可能是老破小的現實……一切讓她直面“必須、馬上、立刻、趕緊買學區房”的現實, 都不是我們直面現實的及時原則。我們作為及時原則的“直面現實”,是要客戶自己的“現實”。孩子的教育是件大事,買學區房也是件大事,大事上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該不該買,而是自己能不能買。第12 章 從“程序猿”到“風流賬”:總裁辦“四大奇葩”爭開花 / 272 馮流掌這一精巧的計算,立馬就把秦曉珺算計進去了。紙巾擦著耳釘而過, 將綴在上面的那一串小珠子砸得晃晃悠悠。那一顆珠子,可不得以多少萬為單位來賠人民幣?那不就相當于一平米核心學區房的熱門價格了嗎?別看人家的珠子就芝麻粒大小。但珠子越小,做工越精細啊。針尖上跳舞, 那才是高手中的高手。拜托!拜托!一個珠子的價格就是一平米學區房??! 好端端的,弄碎一顆芝麻粒大的珠子干嗎?給蔦蘿格格多買兩平米的學區房, 也比這個值嘛!第13 章 愛情鬧劇后的陰謀與陷阱:Boss 欲來陰風先滿樓 / 295 真金白銀,寶馬香車,難道又要上演一次大江南北兩大紅粉軍團,直接贈送寶馬× 和奔馳系,然后撞車撞到秦曉珺門口的轟動性事件?! 陰謀?把陰謀曬到陽光底下,它還能叫陰謀嗎?不管你背后要耍什么樣的花招,我就把它定成風流仗。風流仗,我就用風流刀。這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陽謀一出,誰的陰謀敢來爭鋒?所以,秦曉珺就擰著馮流掌的耳朵,把他一直拖到樓梯下去。第14 章 幼兒園停課風波突襲而至:風雨飄搖的“漂”家庭 / 320 對于謝雪梅來說,這種“手口足病的潛在隱患”,遠遠沒有直接擺在面前的短期問題棘手:幼兒園停班,明天磊磊怎么辦?這兩周磊磊怎么辦?誰來看?你真不能指望某些人有所謂的同情心和體諒心。“那是你們家自己的事!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當家庭主婦的。我們沒有義務和責任為你家庭的事兒埋單!”謝雪梅開足了搜索引擎,也搜索不出一條有用的解決方案。舉目四望,突然感覺自己在北京漂得好孤單。沒有一個地方,可去;沒有一個人,可說;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讓人安心地把孩子托付過去。
天打雷劈,何竹筠這次是真正給雷暈了,N1 小、N2 小、N3 小……??! 那可是傳說中的牛小啊。當初俞雷看遍中關村學區房黃金大道,愣是沒敢下手。一是因為房價已經高得離譜——當然以事后諸葛亮的眼光來看,那還算好啦:不過是別的地方尚是小漲為開胃菜,它那兒已經是暴漲成大餐了,不是肚大腰圓(主要是荷包脹)、胃口好的權貴富家長愣是吃不下;二是因為傳說中的牛小鴨梨山大——怕多多的小身板不扛壓,家長的大肩膀也頂不住,畢竟咱也不是頂天立地的人,不過是矮子里拔個銼子還穿了個作弊的增高鞋;但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下手晚了,一看那個“落戶滿五年”立刻啥都不要想了,即使以比房價飆升的加速度也跑不到五年前面去…… 現在,居然說——落戶不到一年也可以上牛小?這讓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守規矩的人”情何以堪? 嚴重懷疑這個消息有水分! “你還N1 小的學區房?”何竹筠掃了一眼中介小哥背后巨大的“有家房產(麗景店)”招牌,“你們還串區?”跑到人家地盤里搶食吃,其他的店員不轟你嗎?還是,你們的管理……本來就沒有邊界? “我們這家店,可以N個學區的學區房源??龋?hellip;…”孫小哥坦然自若,那眼神真誠得不容你不信,不過——到底還是咳了兩下,轉彎得不是那么自然,“那個牛小的客戶,買的學區房不是我經手的。他來我這兒咨詢過海墊麗景小區的學區房價。” 我說嘛!你又不是那個牛小學區的經紀人,哪里能這么門兒清!足見, 你的話還是要打打折扣的。于是,不自覺間,孫小哥的金牌經紀人地位,被女王殿下何竹筠調低了一個等級。她麻亂如絮的大腦終于恢復了些許清明,開始以慣用的職場上司對下屬——噢,不,地說,應該是顧客對服務人員的上帝態度——理性而審辨式地對待中介小哥的重磅消息。小心駛得萬年船。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先調查,再研究。“既然你說得這么鐵板釘釘,那肯定能擺得出很多案例與事實吧。你們現在有多少案例是這樣的——落戶沒有滿三年,孩子上成學了的?你又經手了幾個?” “姐!”何小哥愣了一愣,良久才反應過來,有些艱澀地一笑,“我拿不出這些案例——這是公司的機密——你懂的。” 這樣一句話,孫小哥是斷了兩個破折號。噢,何竹筠的第三個敏感點, 就是對他人話音語氣語調中的標點符號非常有“圖像感”。一聽有破折號,何竹筠就聽出了其中的轉折和潛含義。孫小哥非常想表達我從公司“拿”不出來——公司是有這樣的數據與案例的;但何竹筠卻聽出了“我真的拿不出來你想要的案例”的意思。為什么?何竹筠一點都不懷疑“有家地產”拿得出來落戶未滿三年就買學區房的卷宗。但是,這些孩子真的就成功上學了嗎?或者,成功上學僅僅只是靠學區房嗎——房產中介不可能追蹤和實證到這樣的數據和信息。一來, 這不是他們的業務——房子交易完成他們的服務也就終止了;二來,學校和客戶怎么可能讓中介來“實證”——這里面有多少的隱私,多少的“商業機密”啊,你懂的。即使有金牌經紀人跟客戶葆有良好的售后關系,也頂多是閑聊幾句信息。這種“道聽途說”怎么能拿來做公司的“實證”案例?但并不妨礙業務員拿出來做“大忽悠”——說“大忽悠”其實過了,也許像孫小哥這樣的中介人, 是真的相信這種消息的靠譜性,并誠心實意想替客戶解決困惑和難題。但是,何竹筠敢拿這種未經過“官方實證”的消息,來做切身家庭重大利益的抉擇嗎?換作你,你敢嗎?“還有這么一個關鍵問題……” 何竹筠想索性一竿子插到底,要問就把關鍵的問題都問到位吧。“我家現在有兩套房。一套大三居,非學區;另外一套學區房,小一居……現在來看,這個學區房像雞肋,小學還行,對應的中學不行。所以, 我現在才考慮進行置換?,F在最主要的訴求,就是在能夠考慮孩子落戶最多只有一兩年的情況下:一是想給孩子換一個能夠對應有品質中學的小學; 二就是同時解決改善型居住,一家三代都能同住,不必六年甚至十二年都 學租。” “西海東的都可以。但我建議你,優先選西城和海淀。所以,不敢給你胡亂推薦。我調到麗景店前,就一直是在東邊店里工作。有很多像你這樣訴求的客戶。”孫小哥立刻就接上了話頭,也不知道真的是東風西漸、孟母三遷式的置換型、改善型客戶很多呢,還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著何竹筠的話頭走。但不管怎么說,察言觀色、見風使舵、頭腦靈活、舌綻蓮花…… 是金牌經紀人的基本標配。所以,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孫小哥已經對何竹筠的問題描述信息進行了庖丁解牛,然后概括每一個關鍵的碎片,“組織”起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別的地方落戶未滿三年如何實際操作上學的,我不太清楚。但我們這個學區及附近三大學區……這種情況確實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我們這兒輕車熟路……” 還是游說在我們這兒下單,尤其是在我這兒下訂單。不然,跑到別的地區,哪怕就是同一家中介公司,那也是別的店的業務啊。“我知道,我知道……”何竹筠一副“我懂我很懂”的模式。你不就希望找你們店而且就是找你嗎?我現在關心的是,“我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操作?” “你們現在沒有‘房票’了,也就是說,沒有購房的資格了。”孫小哥明顯是“你別急啊,我正接著往下說呢”的神情,但語氣上掩飾得很好,也只有何竹筠這樣聽音辨色才能把他表里扒出兩張皮來。“你們必須出讓或出售一套,才能獲得房票。” “出讓?” “對,你們必須把其中一套房贈予直系親屬,比如,你們的爸爸媽媽,就可以獲得購房資格?” “我們的父母都不是北京戶口。這樣也行?” “那就不行!”孫小哥斷然裁決,神色“我很受傷”。拜托,姐,你把話聽明白了,再問好嗎?別用“這樣也行”來質疑我的專業。哪怕你問“這樣行嗎”也能顯示你聽懂了沒聽懂情況。藥不能亂吃,話不能亂說,反問不能亂用。“那你就只能出售一套。” “出售啊?”何竹筠心思有所不屬,下意識問出了一個搞笑的問題,“直系親屬都包括誰?” “父母,子女。” “那贈予我家孩子,不是沒什么用嗎?”何竹筠仍然是下意識地搞笑。送給我們的兄弟姐妹行不行啊?噢,沒有“直系”兄弟姐妹,“旁系”的可不可以? “是啊。那房子不還是在你家名下嘛。”孫小哥居然也跟著神邏輯,“還要繳稅!” 兩人都啞然失笑。這個問題,用得著討論嗎? “如果要賣的話……”何竹筠輕輕叩叩眉心,“要賣哪一套好呢?三居的那套,買得比較長,沒有貸款,要賣也就三四百萬,比起當初買的時候名義上升值了不少,但現在能夠賣得起價嗎?一居的那套,也是三四百萬……” 她雖然是自語自語。但孫小哥豎起兔子耳朵,一個都沒有落下,腦子里也非常迅速地算計分析,“姐,如果兩邊價格差不多。既然你要改善學區房,那為什么不把那一居的學區房賣了呢?至少你還可以安慰自己說,我賣的只是一居,而不是那 三居……” 這就是“心理戰術”了。金牌中介都要懂心理學。孫小哥其實是順著何竹筠的客戶心理往下說——欲先予之,必先取之。這是店長大大培訓用的七種武器。在拋出真正的目標和建議之前,一定要先給客戶自己的欲望鴻溝搭座橋……“何況,我那一居的學區房,是高價位時接的盤,現在從明面上就跌了不少。我現在賣了,怎么甘心???而且還有商貸一百多萬……” 一百多萬商貸?那真的是小Case 啦。何竹筠真正糾結的,其實就這兩點:一是,需要先保留下學位的指標, 以防萬一;二是,至少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套房名義上已虧了五六十萬, 再賣出去……一進一出,這心理的坎不好過??!人人都是看漲看跌,都是希望自己盈而不希望自己虧的。“那就賣那個大三居的。”孫小哥繼續“愚蠢而聰明”地順著何竹筠的思路和邏輯往下挖——就是要這樣一步步地挖出你糾結的根源,讓你自己清楚自己的問題和癥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既然你現在想一步到位,學區兼改善型宜居,且已經考慮了老人的養老問題。那你那個大三居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再回去住了。所以,其實只是一直租的話,意義 不大……” 是啊,那房子……再也不會回去住了嗎?從及時次走出來買學區房并且就近租住,就已經決定了,不再回去的呵。遲早都是要賣出去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但現在,就要走到這一步了嗎? 在夫妻關系最僵的時間節點,卻要親手賣掉那曾經最溫馨的回憶:那不是好的歲月好的房子,但因為太多的“及時次”而成為他們好的愛情和婚姻的見證和標志;那位置那地段不是好的,但每一步每一寸,都曾經印下兩個人攜手人生、相濡以沫的足跡和印記;那房的裝修不是好的,但一磚一板,都是浸透了兩個人的心血和愛意…… 這樣一座房子,怎么可以用“值不值價”、“跌還是漲”來衡量呢?但是, 不這么衡量又怎么可能?現在不就是需要用“錢”來進行裁決和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