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纈早出現(xiàn)在8世紀前后的中國盛唐,后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印度也有夾纈,但迄今尚未發(fā)現(xiàn)早于17世紀的證據(jù)。
中、日、印三國的夾纈都有盛衰史,且都同樣一度銷聲匿跡。有意思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中、日、印三國又不無巧合地各自在坊間驚現(xiàn)舊時夾纈遺存。現(xiàn)在,夾纈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生活當中。
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夾纈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日、印三國,遺憾的是大家都在各自在進行。此次由中、日研究者合作編寫夾纈研究成果,則是一次新的嘗試。
收入本書的夾纈研究成果形式是論文,內容涉及夾纈歷史、技藝、圖案、保存修復、田野調查等專題。除部分論文是在過去研究基礎上經(jīng)重新修訂、補充的以外,其余論文均為首次發(fā)表。
關于夾纈的研究,日本學者一直走在中國的前面。日本國內一直以復制正倉院染織品為榮,不少學者和工藝家都進行了非常成功的夾纈復制。相比之下,在中國,夾纈的話題好像是近年才走紅的。夾纈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特別是夾纈工藝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應該得到保護和傳承。
鄭巨欣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設計學系主任兼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為教育部、文化部專家?guī)斐蓡T,并擔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評審委員等。
歷史與品種
夾纈源流及其工藝系譜 鄭巨欣
日本の板締め 石 塚広
西藏夾纈 鄭巨欣 趙 豐
ンド板締め 石 塚広
紋樣與設計
日本板締めの文様 石 塚広
永昆《西廂記》的設計存本 鄭巨欣
紅板締めのデザインの変化と使用事例 新井正直
保護與復原
出雲(yún)藍板締め用版木の保存処理 小村眞理 木沢直子
應縣佛宮寺木塔彩色南無釋迦牟尼佛像絹的印制工藝 鄭巨欣
夾纈復元の課題 石 塚広
樂清傳統(tǒng)制靛 劉 劍
舊文俯拾
浙南民間夾纈工藝 趙 豐 胡 平
附錄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日、印夾纈的重要發(fā)現(xiàn)、研究和論著 鄭巨欣
老師指定書目
有日文部分,是專業(yè)型學習書
好書,早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