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媽媽就是超級育兒師: 0~3歲智力發展與早期教育圖書
人氣:33

媽媽就是超級育兒師: 0~3歲智力發展與早期教育

父母必備的育兒手冊;抓住孩子智力發展關鍵期,輕松培養高智商孩子
  • 所屬分類:圖書 >育兒/早教>育兒百科  
  • 作者:[木紫]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2714106
  •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媽媽要學會走進孩子心里,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挖掘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內容,幫助寶寶實現成長、學習的欲望。多帶寶寶戶外走走,讓孩子充分接觸自然;給孩子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孩子玩起來,只要沒危險,不要限制;欣賞他的涂涂畫畫;捋順孩子的吃和睡;能夠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包容孩子的玩和慢;……

編輯推薦

3歲決定孩子一生

父母必備的育兒手冊

抓住孩子智力發展關鍵期,輕松培養高智商孩子

◎給寶寶自由空間:讓寶寶的動作恰到好處發展

◎大腦發育靠營養,會吃更聰明

◎準點睡覺,大腦更聰明

◎大動作發育遲緩,可能與疾病有關

◎玩得對、玩得好,大腦發育快

◎教寶寶通過模仿來學習

◎問問題,是寶寶在獲取知識

◎語言游戲能促進寶寶的聽說能力

作者簡介

木紫: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依據,立足孩子個性特點,結合環境因素,力爭把孩子發展成他自己最宜于成就的人。

出版的圖書有《3歲前,好媽媽一定要懂的育兒心理》《1~2年級,陪孩子走過小學啟蒙關鍵期》《3~4年級,陪孩子走過上下銜接轉折期》《5~6年級,陪孩子走過小升初關鍵期》《青春期男孩成長魔法書》《青春期女孩成長魔法書》《13歲前,好媽媽一定要懂的學習心理學》等,深受讀者歡迎。

目錄

一出生就正確教養,寶寶大腦發育好

媽媽們自信起來:你的寶寶可以更聰明 / 2

科研證實:嬰兒大腦具有可塑性 / 2

多多刺激,促進大腦快發育 / 4

媽媽必須懂得的一個詞語:DHA / 6

DHA與聰明有關 / 6

媽媽如何巧妙補充DHA / 7

含有讓寶寶“變笨元素”的食物 / 9

大腦發育怕什么 / 9

仔細點,認清哪些食物含有“變笨元素” / 10

寶寶缺少安全感會拖累大腦發育 / 12

安全感影響寶寶一生 / 12

怎么養育,才能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呢 / 14

好的關注:和寶寶一起玩 / 16

一起玩,讓寶寶更好地成長 / 16

如何和寶寶玩 / 17

缺少母愛,寶寶不聰明 / 20

滿滿的母愛讓大腦快速發育 / 20

一生下來,就好好愛寶寶 / 21

自由玩耍,大腦發育好 / 23

動作發展促進心理發展 / 23

給寶寶自由空間:讓寶寶的動作恰到好處發展 / 24

飯桌上,你給寶寶玩的機會了嗎 / 26

玩食物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 26

別可惜食物,讓寶寶玩起來吧 / 27

寶寶到處看不夠 / 29

多觀察促進大腦發育 / 29

帶著寶寶多觀察 / 30

Chapter 02

大腦發育靠營養,會吃更聰明

你給寶寶吃什么呢 / 34

兒童營養關系智力發育 / 34

寶寶飲食:做到合理,才能保障營養 / 35

母乳,寶寶吃多少呢 / 38

母乳有利于大腦發育,吃飽就好 / 38

因寶寶而宜,按需喂養 / 40

各類拌飯:改善了食欲卻拖累了成長 / 42

糖拌飯和湯拌飯,均影響生長發育 / 42

不拌,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 44

端碗追著喂,何苦呢 / 46

寶寶不是“大胃王” / 46

順從孩子的心,保護孩子吃飯的熱情 / 48

Chapter 03

一定要睡得好!神經細胞在睡眠中發育

睡眠有多重要呢 / 52

好睡眠有助于大腦發育 / 52

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 53

你的寶寶到點就睡嗎 / 56

準點睡覺,大腦更聰明 / 56

養成準點睡覺的習慣 / 57

寶寶突然跪著睡了 / 59

認識常見的三種睡姿的利與弊 / 59

選擇睡姿的幾個參考點 / 61

“撫養困難型寶寶”難入睡 / 63

嬰兒的三種氣質類型決定入睡難易 / 63

哄寶寶入睡:不同氣質類型采用不同方法 / 64

家有小小寶,每個人都要噤聲嗎 / 66

不需要為了寶寶睡覺而噤聲 / 66

提高寶寶的“噪聲免疫力” / 67

處理好寶寶的各種“鬧覺” / 69

別讓“鬧覺”成為壞習慣 / 69

做好睡前工作,寶寶不“鬧覺” / 70

Chapter 04

行動力影響智力:坐、爬、站、走

動作發育四件大事:坐、爬、站、走 / 74

大動作發育遲緩,可能與疾病有關 / 74

通過大動作異常,辨別寶寶疾病 / 75

寶寶坐起來 / 77

坐,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 / 77

支持寶寶順利坐起來 / 78

要不要爬呢 / 80

爬有多重要 / 80

讓寶寶盡情地爬吧 / 81

寶寶不會爬怎么辦 / 84

每個寶寶終將會爬 / 84

給寶寶創造條件,讓他利索爬行 / 85

撒手,站起來 / 87

寶寶什么時候能站著 / 87

寶寶不會站,扶不扶 / 88

怎么做,走得好 / 90

寶寶走路有早有晚 / 90

不要急著學走路 / 91

寶寶愛光腳,可不可以 / 93

天氣暖和,光腳走路好處多 / 93

寒冷季節,選一雙合適的鞋子 / 94

寶寶學走路 / 96

過早、長期使用學步車會影響寶寶智力 / 96

慢慢練習,不依賴學步車 / 97

剛剛會走路的寶寶拽著媽媽走 / 100

初學走路,寶寶很膽小 / 100

合理保護,讓寶寶有走路的信心 / 102

寶寶到處鉆到處爬 / 104

空間方位知覺發展的敏感期 / 104

對寶寶進行空間方位知覺訓練 / 105

Chapter 05

玩得對、玩得好,大腦發育快

愛玩的寶寶,大腦發育好 / 110

玩能滿足寶寶的成長需要 / 110

如何讓寶寶玩得更好 / 111

寶寶成了“小野人” / 113

戶外玩耍有利于寶寶身心發展 / 113

讓寶寶愛上戶外玩耍 / 114

你選對玩具了嗎 / 116

好玩具的標準:促進成長發育 / 116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育選擇玩具 / 118

寶寶喜歡玩沙子 / 120

沙土,是寶寶成長的樂園 / 120

引導寶寶安全地玩沙土 / 121

電子玩具是好的玩具嗎 / 123

電子玩具不是更益智 / 123

給家長支招:防止孩子“電子控” / 125

玩具越多越好嗎 / 127

玩具過多影響智力 / 127

買玩具不是多多益善,要恰到好處 / 128

多游泳,智商高 / 130

嬰幼兒游泳促進成長發育 / 130

寶寶游泳,父母要做好安全保障 / 131

能玩滑梯嗎 / 133

玩滑梯促進大腦發育 / 133

小寶寶玩滑梯,安全及時 / 134

Chapter 06

重視感知覺能力,促進早期智力發育

寶寶一出生就能看到嗎 / 138

在模糊中發展的視力 / 138

及早進行視力開發 / 139

較早的智力能力:聽覺 / 141

幾乎生來就有的聽覺能力 / 141

日常生活中的聽覺能力開發 / 142

寶寶“吃”,不是因為餓 / 145

口的敏感期:吃、啃、咬 / 145

滿足孩子口的欲望 / 146

深度解析寶寶的抓、搶、打 / 148

認識手的敏感期 / 148

發展孩子的手部功能 / 150

寶寶用手拍打爸爸的臉 / 152

“暴力小寶”不暴力 / 152

寬容對待寶寶的“打” / 153

寶寶主動“再來一次” / 155

寶寶的認知方式:重復 / 155

支持寶寶重復練習,識別退行性重復 / 157

寶寶坐搖搖車,可能會有聽力傷害 / 159

寶寶的聽覺系統很怕噪聲 / 159

怎樣避免寶寶聽力受傷害 / 161

細小東西是寶寶眼里的寶 / 163

對細小物品感興趣的敏感期 / 163

支持寶寶關注細小事物 / 164

不停地扔掉手里的玩具 / 167

寶寶扔東西:認識空間、發展手的力量 / 167

帶寶寶無損失地扔 / 168

寶寶在家翻箱倒柜,在外照樣 / 170

理解翻箱倒柜的孩子 / 170

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翻找環境 / 171

不知不覺,寶寶就學會了 / 173

寶寶學東西特別快:模仿的敏感期 / 173

教寶寶通過模仿來學習 / 174

Chapter 07

正在發展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能力

3歲前,寶寶的思維水平 / 178

認識寶寶的思維水平 / 178

鍛煉寶寶的思維力 / 179

3歲前的寶寶,能記住什么 / 181

3歲前寶寶的記憶力有四大特點 / 181

根據記憶特點,鍛煉寶寶的記憶力 / 183

寶寶記不住顏色,很擔心 / 185

寶寶對顏色的認識有個過程 / 185

按科學的認知順序來認識顏色 / 186

喜人的想象:小寶寶會“騙人”了(一) / 188

兩三歲,想象力的啟蒙期 / 188

發展寶寶的想象力 / 189

喜人的想象:小寶寶會“騙人”了(二) / 191

小寶寶“騙人”的理由 / 191

一邊培養誠實,一邊保護寶寶的想象力 / 192

寶寶為何玩一會兒就膩了 / 194

了解寶寶的注意力特點 / 194

訓練寶寶的注意力 / 196

問不完的問題 / 198

問問題,是寶寶在獲取知識 / 198

如何對待孩子問問題 / 199

3歲前,急著教寶寶識字好不好 / 201

識字、學知識不等于開發智力 / 201

開發智力要講究方法 / 202

Chapter 08

寶寶說話了!如何習得語

“貴人語遲”,有道理嗎 / 206

怎么才算語遲 / 206

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因素 / 207

小寶寶噘著小嘴開心地“喔喔喔” / 209

1歲前寶寶處于語言發展的“前言語時期” / 209

這個階段言語互動重點:互動和關注 / 210

別跟寶寶說“飯飯”“覺覺” / 213

寶寶進入語言發展的“單詞句階段” / 213

媽媽與寶寶言語互動關鍵點:詞語 / 214

寶寶妙語連珠,滿嘴潮詞 / 217

1.5~2.5歲,寶寶進入語言發展的“多詞句階段” / 217

媽媽與寶寶言語互動的關鍵點:句子 / 218

寶寶學說話,有一些特別的現象 / 221

0~3歲,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 / 221

提供適宜寶寶學語言的人文環境 / 222

多玩一些語言游戲 / 225

語言游戲能促進寶寶的聽說能力 / 225

3歲前,玩哪些語言游戲 / 226

在線預覽

一出生就正確教養,寶寶大腦發育好

你可能想不到,寶寶的智力發育與教養方式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寶寶一出生,就開始給予他充分的母愛、巧妙的刺激和正確的飲食,大腦發育就會特別好!

媽媽們自信起來:你的寶寶可以更聰明

有位媽媽說:我的寶寶反應可快了!別看只有1歲,跟出生時變了樣!腦袋大了,個子高了,身體靈活了。我說什么寶寶都能聽懂,太神奇了!比如,我說媽媽去沏奶,寶寶等著!寶寶立馬咧開小嘴笑了!尿了,寶寶就會指著自己的小屁屁對我“嗯嗯嗯”!我常常想,寶寶還能更聰明一些嗎?如果能,怎么做呢?

科研證實:嬰兒大腦具有可塑性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掌管著一切思維活動!人腦不是一出生就具有了各種功能,是隨著成長不斷發展出來的。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技術,對寶寶大腦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速度非常快,產生大量的神經元和突觸,接受人類可能經歷到的任何種類的感覺和動作刺激,促使大腦再發育。

研究表明:3歲以后,大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型,腦結構牢固成形。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人腦遵循用進廢退的經濟型原則,最經常被刺激的神經元和突觸被保存并發揮功能,不經常受到刺激的神經元和突觸被修剪,成為神經元里的后備軍。神經元連接越豐富,大腦的反應速度就越快。

在心理學發展史上有一項很著名的研究,實驗過程嚴謹而科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關于嬰兒早期大腦開發的范式。

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些社會學家制訂了Abecedarian計劃,開始研究人們的行為差異問題,認為早期的教育是關鍵。Joe Sparling等收集到了111個來自貧困家庭或者未成年人意外得子的新生兒進行訓練。這些孩子會定期進行智力測試,并把測試結果和那些沒有進行過訓練的同齡孩子相比。

“在他們3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發現任何區別。9個月和12個月的時候也沒有。但是在15個月大的時候,這些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開始有差異,”Ramey教授說,“這些訓練過的孩子開始學得更快,說話更加流利,也有著更高的智力測試結果。2歲的時候,差距開始變得顯著。5歲的時候,他們一起進入不同的學校接受教育,定期的測試也一直進行著。令人驚訝的事情這才出現,盡管受訓和沒受訓的孩子都接受著相同的教育,但受過訓練的孩子始終保持著學習上的優勢,他們保持著高的智力測試成績和的學習成績,并且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要知道,這些孩子如果不是被選來研究,也許永遠都沒有機會在適學年齡得到教育,更不會得到及時和周到的教育培訓。Abecedarian計劃顯示,按照嬰兒的興趣和需要給予適當的訓練,確實對人的一生有著持久和長期的影響。

多多刺激,促進大腦快發育

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給予適當的刺激會促進神經元不斷分化形成新的突觸連接,增強大腦皮層神經元的密度和厚度!

學習經驗在腦中以突觸連接的形式保存,當個體習得知識、經驗時,腦中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會增加,表現為形成新突觸,修正已有突觸的連接等。

1.多提供模仿對象

寶寶出生幾天后,睡醒了,會到處看,如果你向他張嘴、伸出舌頭,他看一會兒,也會試著伸出舌頭。稍大一些后,伸胳膊、轉頭、拿捏、皺眉,寶寶都能不經意地做出來。模仿是嬰兒天生的學習能力。跨文化比較研究表明,嬰兒的模仿學習能力具有普遍性。

嬰兒擅長模仿,通過模仿學習人生經驗,發展智力。媽媽給他呈現更多的場景、人像、圖畫、活動的物體,寶寶通過觀察,學習和表現出來,能促進大腦發育。

2.條件反射學習方式

條件反射是嬰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后數天就能建立起條件反射。最早的條件反射是新生兒對母親抱起喂奶的姿勢做出食物性條件反射,將喂奶姿勢變成乳汁即將到口的信號。

嬰兒三四個月的時候,用手觸及他的臉部,會有轉頭的動作;用筆樣物品輕觸嬰兒手,他會出現抓握動作;按動手電筒開關在寶寶面前一明一暗,他會眨眼。寶寶再大一些后,扶著他站起,身體稍稍向前用力,他會做踏步的動作;輕刺寶寶的小腳或者四肢部位,寶寶會有退縮動作出現,疼了還會哭。

皮膚是人體接受外界刺激的較大感覺器官,是神經系統的外在感受器。早期撫觸就是在嬰兒腦發育的關鍵期給腦細胞和神經系統以適宜的刺激,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發育。愛撫寶寶隨時都可以進行,和寶寶玩耍、陪寶寶入睡、為寶寶洗澡、給寶寶穿衣服時,都可以進行。

3.偏好新穎刺激的學習形式

將某一刺激不斷地重復呈現出來,寶寶的反應強度會越來越弱,直至不再注意。這時再呈現一個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反應強度便馬上提高起來。寶寶就是這么注重并偏愛新奇事物。

帶給寶寶新鮮的感覺,并不難。不斷給寶寶更新玩具,帶寶寶去不同的地方玩耍,給寶寶穿不同款式的衣服,家居環境適當變換一下,都能讓寶寶接受到不同的刺激。

媽媽們確實很累,要照顧寶寶,要工作,老人身體不好的話,要承擔的家庭負擔更要重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

和寶寶說話,給寶寶唱歌,讓寶寶聽音樂、聽廣播等,寶寶的感覺通道受到聲音刺激,也能促進大腦發育。聲音刺激可以伴隨其他的事情一起做,如哄寶寶入睡時可以聊天、唱歌、聽音樂,也可以在陪寶寶玩耍時放一些音樂。

媽媽必須懂得的一個詞語:DHA

母乳喂養時代,媽媽們傾向于母乳。沒有母乳的母親,有的甚至為此沮喪,覺得自己無能耽誤了寶寶成長,甚至害怕寶寶未來的成長。母乳何以能讓寶寶更聰明呢?關鍵點在哪里?

DHA與聰明有關

母乳富含DHA,這是母乳對寶寶成長的貼心關愛!

做媽媽以后,媽媽們有必要了解一個詞語:DHA。DHA,俗稱腦黃金,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

DHA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成分,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在視網膜中所占比例較大,約占50%。因此,DHA對胎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

寶寶出生后,大腦對DHA的需求量仍然很高。人體DHA含量不足,就會干擾正常的眼腦發育,甚至會出現發育遲緩、智力下降的現象。

那么,是不是寶寶攝入DHA越多就越聰明呢?

科學研究表明,嬰幼兒補充DHA應將重點放在有效的劑量上,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過量添加DHA,會讓寶寶消化系統壓力重重,難以吸收,甚至會降低寶寶的免疫能力。

媽媽如何巧妙補充DHA

寶寶聰明成長離不開DHA,那這種物質從哪里來呢?是否只有通過服用DHA制劑才能獲得呢?

1.選擇母乳喂養

母乳里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包括DHA,這是大腦神經連接形成所需的基本物質。有研究顯示,體內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寶寶的智商高于那些體內僅含有較少不飽和脂肪酸的寶寶。

2.選對含有DHA的配方奶

配方奶的構成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由于DHA的普及,一些奶粉廠商將DHA作為宣傳噱頭,會有夸大宣傳、過分添加的情況。我國衛計委出臺相關政策,對DHA含量做出明確限制。根據新版的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調制乳粉和調制奶油粉(包括調味乳粉和調味奶油粉)(僅限兒童配方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占總脂肪酸的百分比必須≤0.5%。

媽媽選購奶粉時,可以算一算DHA含量有多少:800克一罐,如果包裝上列明每百克含有28克脂肪和90毫克DHA,用0.09/28(DHA含量除以脂肪含量),結果為0.0032,即占比0.32%,小于0.5%,合格。

3.魚類富含DHA,吃法要正確

海水魚的DHA含量高,但其油脂含量也較高,有些孩子消化功能發育不全,容易引起腹瀉。

淡水魚油脂含量較少,精致蛋白含量較高,易于消化吸收。只不過,淡水魚通常刺較細小,不好剔除干凈,容易卡著寶寶,一般情況下,1歲以上的寶寶才適合吃。

帶魚:帶魚DHA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淡水魚,富含卵磷脂,更具補腦功能。帶魚味道鮮美,小刺少,可減少魚刺卡喉嚨的風險。

黃花魚:黃花魚營養豐富,新鮮的魚肉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碘等物質,而且魚肉組織柔軟,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黃花魚肉呈蒜瓣狀,沒有碎刺,適合寶寶食用。

三文魚:三文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富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D、維生素E以及鈣、鐵、鋅、鎂、磷等礦物質,肉質細嫩,非常適合寶寶食用。

寶寶食用魚類,好采用蒸、煮、燉等烹飪方法,不宜油炸、炭烤。將魚肉做成魚丸,做法簡單,吃起來安全,很適合寶寶。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只給寶寶喝魚湯不給其吃魚肉,其實大部分的營養都在魚肉中,正確的吃法是既吃肉又喝湯。

4.常吃核桃

核桃仁含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寶寶常吃核桃仁能促進大腦發育。核桃容易購買,吃的時候把核桃敲碎,放在粥里或者菜里煮即可。

含有讓寶寶“變笨元素”的食物

有位媽媽說:“我家寶寶3歲,總是不愛吃飯,喝奶也少。每天吵著吃零食,奶奶寵愛孫子,只要想吃,就去買!蝦條、餅干、蛋糕、豆腐干,每天都要吃一些,怎么辦呢?”

大腦發育怕什么

3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如果攝入有害大腦的物質,不但影響大腦發育,還會傷害大腦。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鉛

膨化食品含鉛較多,對寶寶(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傷害很大。鉛中毒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初期可能沒什么癥狀,但隨著鉛在體內逐漸積累,慢慢會危害到寶寶體格生長及智力發育,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

寶寶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于鉛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數倍,而對鉛的排泄功能比較弱,這就更容易蓄積體內。當有害重金屬累積到一定量的時候,會慢慢潛伏于血液和骨骼中,對人體的神經、消化、造血等系統造成損害,尤其會導致認知障礙和思維能力下降。

2.鋁

鋁元素攝入過多主要會損害大腦功能。比如:會干擾人的思維、意識與記憶功能,引起神經系統病變,造成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腦損傷、智力下降,嚴重者可能癡呆。

3.色素

很多小食品中含有人工色素。人工合成色素自身或其代謝產物具有毒性,攝入過量合成色素還可引起過敏癥,如哮喘、喉頭水腫、鼻炎、蕁麻疹、皮膚瘙癢以及神經性頭痛等。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經,會影響神經沖動的傳導。

4.過多鹽

常吃過咸食物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下,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大腦過早老化。

5.過多過氧脂質

過氧脂質會在體內積聚,使某些代謝酶系統遭受損傷,促使大腦早衰或癡呆。

仔細點,認清哪些食物含有“變笨元素”

媽媽是那么期待寶寶聰明、靈活,了解了哪些食物含有“變笨元素”,就會小心。

1.過咸的食物

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兒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夠了。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是避免食入過量咸味的根本。少吃外邊購買的咸味成品和外賣!

2.含鉛的食物

鉛能取代其他礦物質在神經系統中的活動地位,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含鉛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傳統的鐵罐頭及玻璃瓶罐頭的密封蓋中,也含有一定數量的鉛,要少吃。

需要注意的是,無鉛松花蛋的鉛含量并不等于零,只是低于相應的國家標準,同樣不宜大量食用。

3.含鋁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體每天鋁的攝入量不應超過60毫克,油條中的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如果24小時吃50克~100克油條,便會超過這個量。

一些膨化食品中也含有鋁,這類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劑之類的添加劑,有的膨松劑(如明礬和碳酸氫鈉)就含有較多的鉛或鋁等重金屬。

4.含糖精、味精較多的食物

糖精攝入過多會損害大腦細胞組織。味精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周歲以內的嬰兒和妊娠后期的孕婦好別吃。

稍大的寶寶也要少吃味精。味精會導致寶寶缺鋅,而鋅是大腦發育最關鍵的微量元素之一。

各種膨化食品、魚干、泡面、香腸等,味精味都很濃。

5.色彩鮮艷、人工色素類零食

購買顏色鮮艷的食品或飲料時要慎重,不要選擇顏色太過亮麗的加工食品,還要養成閱讀食品配料表的習慣,看看成分說明里是否添加了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等合成色素。

6.少吃煎炸、煙熏食物

魚、肉中的脂肪在200℃以上的油溫中煎炸或長時間暴曬后,含有較多過氧脂質,在體內積聚,會使某些代謝酶系統遭受損傷,促使大腦早衰或癡呆。比較常見的食物有:熏魚、燒鴨、燒鵝等。

寶寶缺少安全感會拖累大腦發育

有位媽媽說:“寶寶出生3個月后,我離開了家外出工作。為了實現家庭夢想,需要在外工作2年。為了早日回家,真是拼了啊!除夕夜都在加班!兩年后,腰包鼓鼓、滿心期待地回來了!家人自然開心,可是,沒多久,我就發現寶寶不如別人家的活潑、開朗,個子也矮,見到生人神情緊張,還咬手指,喜歡黏著爺爺奶奶,幾乎沒有朋友!”

媽媽懷疑,這個孩子是不是缺少安全感呢?

安全感影響寶寶一生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自幼充分享受母愛的孩子一生充滿自信。”母愛能帶給孩子什么?

1.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出生以后,能聽到各種聲音,視力也24小時比24小時好。但是,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還是靠著身體的感受。如果他沒有感受到不適,總是感受到媽媽的體溫、聲音和愛撫,那么他的感覺就是美好的。這樣,他的安全感就逐步建立起來,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以信賴的、自己是被這個世界所喜歡的,容易接納周圍環境。于是,他就會無憂無慮地生長。

相反,孩子不快樂,長期焦慮、抑郁,腦垂體的功能就會受到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量會減少,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有關統計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西班牙、朝鮮、越南等國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要比同齡兒童矮幾厘米。科學家們為此做過試驗,他們將一批精神受到壓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歡樂的環境中,讓他們受到模擬親人的愛撫和家庭的溫暖,3個月后約有95%的孩子發育情況發生了變化,生長停滯現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顯的增長,基本上接近同齡兒童身高增長的水平。

2.影響非智力因素

福利院的孩子進入社會,往往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因為自小缺乏父母的擁抱,身心健康比起普通孩子有明顯差距。其實,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更大的危險是不具備健全的人格。他缺少自信、容易自卑,對周圍的世界缺乏信任,充滿了懷疑,為了自我保護,常常會撒謊或者孤立自己,長大后很難走入親密關系中。

如果嬰兒不信任父母能給予恰當的照顧,基本信任沒有得到培養,內心會產生非常復雜的防御。

3.影響大腦發育

2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一般情況下,2歲時應該達到成人腦重的75%才算正常發育,這個腦重相當于剛出生時的3倍。腦發育的過程表現為神經元連接的增加。當個體習得新的知識、經驗時,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聯系增加,表現為新突觸的形成或已有突觸數量、形態發生改變。

嬰兒的學習是指在環境中通過感知覺獲得經驗,由經驗引起行為的變化。當寶寶感受到外界環境是友善的、可以信任的時候,就會更多地與外界發生互動,獲得較多的認知經驗,促進大腦發育。

怎么養育,才能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呢

嬰兒能否建立起安全感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1歲以前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可以持續到3歲前。寶寶出生以后,怎么養育才能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呢?

1.及時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

寶寶餓了、尿了、拉了、躺的姿勢不舒服了……就會以肢體語言或者哼哼唧唧的嬰語向媽媽抗議,這時,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都要放下,寶寶才是及時位的。

有的媽媽因為忙于自己的事情或者想鍛煉寶寶的忍耐力而不即刻滿足,會影響寶寶建立對媽媽的信任感和親密感,寶寶的安全感就降低了。

2.一醒來就見到媽媽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幾個月的嬰兒,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寶寶睡著睡著就會睜開眼掃描一下,看到媽媽在身邊,眼睛閉上,接著睡!媽媽不在,就會大哭。

趕上媽媽出門,到了晚上還不回來,一些寶寶會等媽媽,多困都不睡。

寶寶睡覺需要媽媽陪伴。媽媽要理解,不要寶寶一睡覺就離開房間去做別的事情,或者去外邊瘋玩,很晚都不回家。要記住,你的寶寶在惦記著你。

3.不要對寶寶發脾氣

有的媽媽脾氣不好,寶寶尿了床、搞壞了家里的物品,就大喊大叫,甚至動手打寶寶屁股。

一定不要這么做!對這一年齡段的寶寶來講,懲罰毫無效果。寶寶被不良情緒包裹,會變得害羞、退縮、焦慮,心理產生陰影,害怕媽媽,擔心媽媽不愛他。

4.多和寶寶親密接觸

即使慢慢長大的小寶寶,對媽媽也是相當依戀的。這個時候,他渴望與媽媽親密接觸來鞏固內心的安全感。可是有些媽媽想不到這一點,把寶寶扔給爺爺奶奶或者保姆后就過自己的日子去了,很少給寶寶以擁抱、撫觸,或者和寶寶一起游戲、玩耍。這樣的話,即使在1歲前寶寶對媽媽有了一定的信任感,寶寶的安全感也不是很強。

5.不要只有一個主要撫養人

理想狀態下,寶寶的日常照料者,由至少兩名有學識、有愛心的成人撫養。這樣,媽媽即使有事情離開,寶寶也能開心地和另一個可以依賴、信任的人待在一起,情感時時刻刻都處于安全之中,就不會焦慮、恐懼。

好的關注:和寶寶一起玩

有位媽媽說:“我兒子洋洋太好動了,只要醒著就不消停。玩就玩,我支持!給他買了一大堆玩具,汽車、坦克、搖鈴、積木、廚房用具等,滿屋子都是玩具。”這位媽媽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寶寶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別總纏著她。可是,媽媽如果不在身邊,寶寶就不會好好玩。

一起玩,讓寶寶更好地成長

愛與關注、支持與鼓勵,能促進寶寶的身心發育,是使他們成長為成功的、適應力強的成人的基石。父母需要一個情境關注孩子,才能向孩子表達愛、鼓勵、支持,而玩就是好的情境與方式。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心理營養,對于3歲前的寶寶來講,愛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關注,和寶寶一起玩是最契合寶寶心意的關注方式之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肌膚相親、心神交匯、互相切磋,心里會感到很溫暖,不孤寂。父母越是較多陪孩子玩,孩子越會覺得父母很愛他。

一些很少和寶寶做游戲的家長有一個特別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很忙。其實,只要心里想著和孩子玩,就能找到機會。

有位爸爸也很忙,但是他總能找到機會和兒子玩。

吃飯的時候,兒子不好好吃。吃飯前,爸爸跟兒子約定:“好好吃,吃飽有力氣了咱們一起去小公園撿樹葉。”兒子最喜歡撿樹葉了,聽到爸爸這么說,吃得特別認真。

到了下班時間,兒子就會去樓下等爸爸。爸爸總會有游戲跟兒子玩。上樓的時候,爸爸牽著兒子的手問:“我們從一樓走到六樓,劉奶奶住一樓,我們的路程是劉奶奶的幾倍?”“6倍。”已經算了幾次了,兒子能快速回答出來。

有的時候,爸爸會和兒子背誦詩歌,有的時候會比賽爬樓梯,還有的時候會玩角色互換的游戲。

爸爸覺得,和兒子一起玩,不但能提高兒子的學習能力,還能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

在游戲中,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走走路,能增強孩子的體質;和孩子交流一些問題,能增長孩子的知識,促進思維;和孩子一起動手操作,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如何和寶寶玩

寶寶渴望和父母一起玩,對重視教養的父母來講,趕快和孩子一起玩吧!

1.固定時間陪玩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他的作息時間越來越有規律,父母好選擇寶寶最寂寞的時間來陪寶寶玩。

寶寶24小時的時間段,主要包括早晨醒來、午睡前、下午午睡以后、晚上睡前,具體時間不同寶寶會不一樣,這幾個時間段寶寶玩耍,可能會需要媽媽陪一會兒。

不過,寶寶自己玩起來,玩性很高,媽媽也可以離開一會兒,畢竟寶寶也需要獨立思考的時間。寶寶寂寞的時候,會喊媽媽,快速來到寶寶身邊就好了。

2.尊重寶寶的玩法

把玩具塞進沙發空里、擺完積木又推倒,然后哈哈大笑。一雙鞋,脫了穿穿了脫。奶瓶沖下,看奶一滴滴落在床單上。

這些在大人眼里,也許很可笑,寶寶卻認為這是很有趣的玩法。不要在寶寶玩得起興的時候打斷。寶寶玩夠了,父母可以告訴他:“奶里有油,滴在床單上,洗起來很累。奶是用來喝的,倒掉很浪費,以后不能這么玩。”

積木堆好后,媽媽給寶寶拍個照片,告訴寶寶:“堆了這么高,有本事,留個紀念。”

弗洛伊德曾指出:一個在玩紗線筒的孩子,將筒管拋出去又撿回來,這一舉動雖離純粹的鍛煉、機靈的活動還差得很遠,但有助于啟發孩子身上各種情感的變化。當筒管消失時,孩子會產生沮喪的心情;當筒管失而復得,隨之而起的則是歡樂的心情。在孩子的眼里,這一舉動還具有某種象征意義:他從筒管的失而復得聯想到人或事,當媽媽走時,他不再表現出恐慌了,因為媽媽還會回來,就像那個筒管一樣。游戲使孩子從順從現實逐漸發展成為能預料并應付意外情況的出現。

3.不要讓寶寶帶著壓力玩

如果玩具適合寶寶的年齡,寶寶操作起來卻很笨拙或者不會操作,不要著急,過一會兒,寶寶就會玩了。

走過去教寶寶怎么玩,反倒帶給寶寶壓力,減少寶寶的玩興。玩玩具是一個沒有壓力的練習過程,不存在玩好玩不好。不過,寶寶向媽媽求助,或者氣餒了,媽媽要及時提供幫助。

4.一次不要給寶寶太多玩具

一次給寶寶提供的玩具要適量。擺出一堆玩具,堆在眼前,寶寶可能會無所適從。這個玩一下,那個玩一下,不專心,很乏味,缺乏思考。建議一次給寶寶的玩具好不要超過3個。

“來,媽媽和你一起玩!”寶寶這個玩一下、那個玩一下的時候,媽媽拿起一個玩具,和寶寶一起玩,寶寶的興致就會立刻高漲。

5.動靜交替,注意休息

寶寶的玩具大多數都偏向靜態操作,媽媽在安排游戲時,可以動態和靜態交替。比如:30分鐘靜態,30分鐘動態,讓寶寶的身體得到的鍛煉。另外,專心玩玩具也是件消耗腦力和體力的活動,媽媽在陪玩時要安排中場休息的時間,半小時休息一次,以免寶寶太疲勞。

6.爸爸當玩具,寶寶更開心

騎搖馬、滑滑梯、蕩秋千,這可是寶寶在公園、游樂園里最喜歡玩的游戲啦。但是,對于1歲以下的小寶寶來說,這些游樂設施看起來總覺得不那么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的評論:

不錯,內容很實用!

2017-09-04 23:20: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媽媽就是超級育兒師: 0~3歲智力發展與早期教育 物流很給力,當天就到了

2017-09-15 23:28: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好好好好

2017-10-04 23:01: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做媽媽后的第一本書

2017-10-14 20:37:30
來自凝拂**的評論:

很好,內容豐富

2017-10-23 20:11: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哇,原來寶寶的智力與媽媽的教育密切相關啊

2017-11-10 06:23:5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大同市| 塔河县| 延吉市| 久治县| 九寨沟县| 新巴尔虎右旗| 枣阳市| 灯塔市| 莲花县| 海安县| 化州市| 昆明市| 屏东市| 兴宁市| 蓬莱市| 鹤庆县| 湖北省| 德钦县| 南投县| 嘉义市| 定兴县| 潞城市| 视频| 沂南县| 瓦房店市| 平顶山市| 神木县| 平江县| 双峰县| 湘潭县| 金平| 原阳县| 三台县| 山西省| 安达市| 汕尾市| 黄冈市| 时尚| 民勤县|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