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吳孟超傳圖書
人氣:29

吳孟超傳

《吳孟超傳》由王宏甲、劉標玖編著。 人生有志已屬可貴,更貴于持之以恒,若能使志向開花結果,那就更好了。吳孟超出身貧苦農家,三歲才會走路,雖先天不足,但發奮求學,立志要在中國的肝膽外科事業上做出大成就...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其他  
  • 作者:[王宏甲],[劉標玖]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7535976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2
  • 印刷時間:2012-0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吳孟超傳》由王宏甲、劉標玖編著。 人生有志已屬可貴,更貴于持之以恒,若能使志向開花結果,那就更好了。吳孟超出身貧苦農家,三歲才會走路,雖先天不足,但發奮求學,立志要在中國的肝膽外科事業上做出大成就。他做到了。這對無數平凡人家的孩子都是巨大鼓舞。天上有一顆星,被命名為吳孟超星。《吳孟超傳》撰寫了吳孟超孜孜不倦地救死扶傷的一生,是人物傳記中一部的勵志書。

編輯推薦

他有著高超的醫術,卻仍在探索醫治患者的良方;他有著大醫精誠的思想,卻仍在博極醫源,勤奮不倦。當醫學"大家"在肝臟禁區彈奏人生激昂樂章時,怎能說他演繹的是普通人生…… 王宏甲、劉標玖編著的《吳孟超傳》講述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醫學家吳孟超的故事。他醫德高尚,成為一個醫學團隊的領袖,他選送的出國留學人員全部按期歸國。他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有一顆行星被命名為"吳孟超星",他被總書記稱為"院士中的典范"。 2012年2月4日,吳孟超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作者簡介

王宏甲,福建省建陽市人,其家鄉《建陽大典》設"卷前七杰",按年代排序,列宋慈為第六人,王宏甲為第七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國家一級作家。著有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影視劇本、文論等三百多萬字。近十多年主要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無極之路》、《現在出發》、《智慧風暴》均以生動的人物,開闊的視野,睿智的思辨和鮮明的時代性與前瞻性,引起廣泛關注。曾獲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獎項。近作《中國新教育風暴》被許多教育部門選30集電視報告文學片。 劉標玖,山東莒南人,畢業于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班。做過警衛員、炊事員,任過司務長、排長、軍醫、衛生所長、政治處干事、副教導員等職務,現為解放軍某部首長秘書兼《后勤文藝》編輯,中校軍銜。1992年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二百余萬字,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行達最前線》,長篇小說《一路孤獨》,報告文學集《大山深處》,小說集《一名軍醫眼里的世界》《一片兵心》,散文集《真情若水》。

目錄

序言/為中國人的健康而作第1章/橡膠樹下1922—1939 1 三歲學會走路 2 五歲下南洋 3 木槌上的小重 4 小小割膠刀 5 父母送我去上學 6 心里有了一個祖國 7 抗日募捐義演隊 8 一個重大超越 ●同時期的世界第2章/讀書救國1939—1943 1 踏上回國之路 2 名師云集的昆明 3 與同濟的緣分 4 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 5 狗街 6 躲空襲 7 打工助學 8 假如沒有戰爭 9 學工還是學醫 ●同時期的世界第3章/上大學的日子里1943—1949 1 茶館里的抉擇 2 闖"三關" 3 中國的"辛德勒" 4 平生及時醉 5 走與留 6 又見父親 7 初見裘法祖 8 "一·二九"運動 9 三天三夜沒離開手術室 10 我偏要當個外科醫生 ●同時期的世界第4章 外科醫生1949—1953 1 路燈下的影子 2 鄭寶琦的慧眼 3 結婚 4 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 5 都市里的兩地分居 6 協和醫學院 7 值得紀念的七平方米 ●同時期的世界第5章/恩師1953—1958 1 要把病人背過河去 2 學習"裘氏刀法" 3 三喜臨門 4 選專業 5 艱難起步 6 翻譯《肝臟外科入門》 7 成功切除右半肝 8 醫院來了個年輕人 ●同時期的世界第6章/向肝臟外科進軍1958—1962 1 三人小組 2 向解剖問路 3 美如珊瑚 4 五葉四段 5 主刀及時例肝癌手術 6 還有那15% ●同時期的世界第7章/公社社員陸小芬1963—1966 1 別了,低溫麻醉 2 女社員陸小芬 3 不可或缺的眼光 4 電影演員 5 不能忘記的前仆后繼 6 一夜之間 ●同時期的世界第8章/黃土高坡大課堂1966—1971 1 工人蔣聲和 2 遷往西安 3 上海來的赤腳醫生 4 沒有無影燈的手術室 ●同時期的世界第9章/世有非常之志1971—1975 1 我要回到我的陣地上去 2 "工農兵學員"楊甲梅 3 人類科研領域中的接力研究 4 一個偉大的志向 5 農民陸本海的世界之最 6 一個崇尚協作的年代 7 一個不尋常的春節 8 一個想法可以救活很多人 ●同時期的世界第10章/心靈風暴1975—1982 1 蔣聲和收到一封信 2 楊廣順的期望 3 一個特殊的肝癌病人 4 及時個獨立的肝膽外科 5 首招研究生 6 首次登上國際講臺 7 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8 我想報考吳孟超的研究生 9 陳訓如走了 10 郭亞軍來了 ●同時期的世界第11影"屎賓樓"的意義1983—1986 1 四個月的女嬰長了肝腫瘤 2 關聯社的標題新聞 3 肝癌"二期手術"的概念 4 輾轉數國求醫的印尼嬰兒 5 與"小不點"相遇 6 一雙神奇的手 7 忙碌的副校長 ●同時期的世界第12章/不僅僅是導師1986—1994 1 叢文銘的轉折 2 發現王紅陽 3 青出于藍 4 放到德國的一枚棋子 5 放到美國的一枚棋子 6 院中院的誕生 7 啞鈴模式 8 開啟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 ●同時期的世界第13章/群賢畢至1994—2005 1 腹部的"鑰匙孔" 2 護理是半邊天 3 慕尼黑的深雪 4 為九歲男孩做肝移植 5 腫瘤基因一病毒治療新策略 6 書寫"金標準" 7 肝癌復發再手術 8 郭亞軍的"啞鈴學" 9 中西醫扶攻互補 10 東方有一座肝膽外科醫院 11 不穿軍裝的科主任 ●同時期的世界第14章/星期二門診1991—2011 1 攔路求醫 2 為貧者醫 3 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4 非技術問題 5 王甜甜的"再生" 6 網上診室 ●同時期的世界第15章/呼喚后來人2010—2011 1 他們都還好好地活著 2 征服肝癌的曙光 3 七院士上書 4 世界較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 ●同時期的世界附錄一/我的幾句心里話 吳孟超附錄二/吳孟超大事年表后記 序言/為中國人的健康而作 第1章/橡膠樹下1922—1939 1 三歲學會走路 2 五歲下南洋 3 木槌上的小重 4 小小割膠刀 5 父母送我去上學 6 心里有了一個祖國 7 抗日募捐義演隊 8 一個重大超越 ●同時期的世界 第2章/讀書救國1939—1943 1 踏上回國之路 2 名師云集的昆明 3 與同濟的緣分 4 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 5 狗街 6 躲空襲 7 打工助學 8 假如沒有戰爭 9 學工還是學醫 ●同時期的世界 第3章/上大學的日子里1943—1949 1 茶館里的抉擇 2 闖"三關" 3 中國的"辛德勒" 4 平生及時醉 5 走與留 6 又見父親 7 初見裘法祖 8 "一·二九"運動 9 三天三夜沒離開手術室 10 我偏要當個外科醫生 ●同時期的世界 第4章 外科醫生1949—1953 1 路燈下的影子 2 鄭寶琦的慧眼 3 結婚 4 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 5 都市里的兩地分居 6 協和醫學院 7 值得紀念的七平方米 ●同時期的世界 第5章/恩師1953—1958 1 要把病人背過河去 2 學習"裘氏刀法" 3 三喜臨門 4 選專業 5 艱難起步 6 翻譯《肝臟外科入門》 7 成功切除右半肝 8 醫院來了個年輕人 ●同時期的世界 第6章/向肝臟外科進軍1958—1962 1 三人小組 2 向解剖問路 3 美如珊瑚 4 五葉四段 5 主刀及時例肝癌手術 6 還有那15% ●同時期的世界 第7章/公社社員陸小芬1963—1966 1 別了,低溫麻醉 2 女社員陸小芬 3 不可或缺的眼光 4 電影演員 5 不能忘記的前仆后繼 6 一夜之間 ●同時期的世界 第8章/黃土高坡大課堂1966—1971 1 工人蔣聲和 2 遷往西安 3 上海來的赤腳醫生 4 沒有無影燈的手術室 ●同時期的世界 第9章/世有非常之志1971—1975 1 我要回到我的陣地上去 2 "工農兵學員"楊甲梅 3 人類科研領域中的接力研究 4 一個偉大的志向 5 農民陸本海的世界之最 6 一個崇尚協作的年代 7 一個不尋常的春節 8 一個想法可以救活很多人 ●同時期的世界 第10章/心靈風暴1975—1982 1 蔣聲和收到一封信 2 楊廣順的期望 3 一個特殊的肝癌病人 4 及時個獨立的肝膽外科 5 首招研究生 6 首次登上國際講臺 7 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8 我想報考吳孟超的研究生 9 陳訓如走了 10 郭亞軍來了 ●同時期的世界 第11影"屎賓樓"的意義1983—1986 1 四個月的女嬰長了肝腫瘤 2 關聯社的標題新聞 3 肝癌"二期手術"的概念 4 輾轉數國求醫的印尼嬰兒 5 與"小不點"相遇 6 一雙神奇的手 7 忙碌的副校長 ●同時期的世界 第12章/不僅僅是導師1986—1994 1 叢文銘的轉折 2 發現王紅陽 3 青出于藍 4 放到德國的一枚棋子 5 放到美國的一枚棋子 6 院中院的誕生 7 啞鈴模式 8 開啟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 ●同時期的世界 第13章/群賢畢至1994—2005 1 腹部的"鑰匙孔" 2 護理是半邊天 3 慕尼黑的深雪 4 為九歲男孩做肝移植 5 腫瘤基因一病毒治療新策略 6 書寫"金標準" 7 肝癌復發再手術 8 郭亞軍的"啞鈴學" 9 中西醫扶攻互補 10 東方有一座肝膽外科醫院 11 不穿軍裝的科主任 ●同時期的世界 第14章/星期二門診1991—2011 1 攔路求醫 2 為貧者醫 3 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4 非技術問題 5 王甜甜的"再生" 6 網上診室 ●同時期的世界 第15章/呼喚后來人2010—2011 1 他們都還好好地活著 2 征服肝癌的曙光 3 七院士上書 4 世界較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 ●同時期的世界 附錄一/我的幾句心里話 吳孟超 附錄二/吳孟超大事年表 后記

在線預覽

5 父母送我去上學油燈吹滅了,窗戶都敞著。窗外的天穹上萬點繁星,遠遠近近響著夏夜的蟲鳴。吳孔欽和妻子商量讓孩子去上學的事。有兩個孩子都到讀書的年齡了,但沒有錢讓兩個都去讀。妻子說,就讓阿秋去吧,他都9歲了,"你也這么想啊?" "他個子還那么小,又那么瘦,讀了書將來好找個省力氣的活。" "割膠是個力氣活,他干起來也難。""念了書,將來吃飯就容易點。" "那就讓阿秋去!" 第二天,吳孔欽把小孟超叫到跟前,問他想不想去讀書。孟超已經9歲,看著別的孩子去讀書,很羨慕,但他知道家里窮,沒敢跟父母提。 "你想不想讀書啊?"父親又問。 吳孟超趕緊說:"想,想!"母親為他縫了一個書包,是用很多塊花布拼縫起來的。小孟超覺得那花布書包是女孩用的,可母親說:"花布好看呀!"9歲的吳孟超背著花布書包,上學堂了。父親牽著他的手,帶他來到了附近的光華學校。今日吳孟超談起父母讓他讀書的事,感慨地說:"我個子矮小,成了全家照顧的對象。"吳孟超就讀的光華學校,是福建古田人丁承恩創辦的。當初,丁承恩隨同黃乃裳來到詩巫,與同來的200多人一起墾荒種谷。他看到華僑子女沒有學校讀書,便想辦一所學校,讓華僑子女受到在國內一樣的教育。1916年12月4日晚上,丁承恩與黃景和牧師等數十人聚在一起,討論辦學問題,決定在上坡建一所學校,取名"光華學校"。丁承恩拿出了自己的積蓄,還籌集了一些錢。建校工程很快便施工了,但校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建起來的,為了讓孩子們早24小時讀書,丁承恩在自己的家里先開學,并親自給學生上課。1920年,孫中山先生來詩巫,聽說此事,特意為光華學校題寫了校名。光華校名含"光耀中華"的寓意,也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學校崇尚教學與育人并重,每當學生入學,便告知:"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此句也是孫中山先生寫下的,并成為光華學校的校訓。盡管英國殖民當局實行文化統治,禁止學校講授中國歷史,但校方總是想方設法教授"三字經"、"弟子規",還積極引導學生牢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話。吳孟超走進1931年的光華學校,光華學校已穿過了15個春秋。它已是一所遠近聞名的華僑學校,內設幼稚園、小學和初中。此時,校長是一位來自廈門的華僑。他辦學有方,深得當地華僑信賴。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上,都有的表現。光華學校的幼稚園,是每個學生必須經過的階段。吳孟超進校時已經9歲了,但也必須從幼稚園讀起。學校認為這是一個必須堅持的傳統,是個不能逾越的基礎階段。吳孟超便和四五歲的弟弟妹妹們一起在幼稚園讀書。時光流過了80年,我們今天凝聽那華人學校幼稚園里的讀書聲,仍值得想想,那《三字經》里的中國文化,恐怕真是不能逾越的基礎,那里有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自信。當地華僑孩子上學,都是半工半讀。每家的孩子上午都要干活,下午才去上學。有些孩子讀了一段時問便不讀了。吳孟超讀了半年幼稚園,便升入小學一年級。上小學,仍然是半工半讀。他還是凌晨1點起床,跟父親一起去割膠,天亮后回家吃早飯,上午去把膠收回來。吃過午飯,洗個澡,他才背起書包去上學。他割膠時干勁十足,上學時專心致志,他把書讀下來了。在小學里,吳孟超學中文、學英語,還學手工藝。他力氣不大,手很巧,手工藝課常常得到老師表揚。他如饑似渴地學知識,認真細致地做手工,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吳孟超記憶里,他對老師傳授的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印象深刻。他的成績一直很好,深受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器重。他又生性活躍,樂于助人,同學們也喜歡他。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被推舉為班長。在當班長之后,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那天,一位同學遲到了。吳孟超批評他,同學便與吳孟超吵了起來。那同學的手里拿著一方硯臺,吳孟超推了他一下,他手中的硯臺掉到地上摔碎了。同學哭了,告到了老師那里。對于窮孩子來說,硯臺算是比較貴重的學習用品。吳孟超感到,可能闖禍了,但轉念一想,他覺得自己并沒有錯。放學后回到家,吳孟超像往常一樣,趕緊吃了飯上床睡覺,因為半夜還要起床割膠。但是,剛一躺下,便看見父親一臉嚴肅地來到床前,手里還拿著一根藤條。"起來,我有話問你!" "什么事呀?" "你自己干的好事還問什么事?"吳孟超心想,是學校發生的事父親知道了,他就直說:"那事并不怪我!" "你不說實話,看我揍你!"父親舉起手里的藤條,打到了吳孟超身上。一陣疼痛,吳孟超不說話了,但心里不服。父親打了幾下,不打了,用沉痛的口氣說:"你曉得嗎?你那同學家里也窮,家里供他上學不容易。一個硯臺值不少錢,人家要求我們賠,我們就必須賠!"父親說完,走了。這晚,吳孟超睡不著了。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他想,我是班長,同學遲到,我不該批評他嗎?還跟我頂嘴。硯臺摔了,是從他自己手里掉到地上的,能怨我嗎?他想了很久。據說是很多天后,他才知道那位同學其實是帶病來上課的,他才忽然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天的吳孟超說,他從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發,作為一個班長,首先要關心班上的同學,而不是看到同學哪里不對,就開口批評。如果你不懂得關心同學,你當什么班長?我們也大致理解了,吳孟超為什么對少年時的這次挨打印象深刻。他從自己對同學缺少關心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當好一個班長。這對于吳孟超日后當好"三人小組"的組長,當好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院長,是有遙遠的聯系的。 P12-14 5 父母送我去上學 油燈吹滅了,窗戶都敞著。窗外的天穹上萬點繁星,遠遠近近響著夏夜的蟲鳴。吳孔欽和妻子商量讓孩子去上學的事。有兩個孩子都到讀書的年齡了,但沒有錢讓兩個都去讀。妻子說,就讓阿秋去吧,他都9歲了, "你也這么想啊?" "他個子還那么小,又那么瘦,讀了書將來好找個省力氣的活。" "割膠是個力氣活,他干起來也難。" "念了書,將來吃飯就容易點。" "那就讓阿秋去!" 第二天,吳孔欽把小孟超叫到跟前,問他想不想去讀書。 孟超已經9歲,看著別的孩子去讀書,很羨慕,但他知道家里窮,沒敢跟父母提。 "你想不想讀書啊?"父親又問。 吳孟超趕緊說:"想,想!" 母親為他縫了一個書包,是用很多塊花布拼縫起來的。小孟超覺得那花布書包是女孩用的,可母親說:"花布好看呀!" 9歲的吳孟超背著花布書包,上學堂了。父親牽著他的手,帶他來到了附近的光華學校。今日吳孟超談起父母讓他讀書的事,感慨地說:"我個子矮小,成了全家照顧的對象。" 吳孟超就讀的光華學校,是福建古田人丁承恩創辦的。當初,丁承恩隨同黃乃裳來到詩巫,與同來的200多人一起墾荒種谷。他看到華僑子女沒有學校讀書,便想辦一所學校,讓華僑子女受到在國內一樣的教育。 1916年12月4日晚上,丁承恩與黃景和牧師等數十人聚在一起,討論辦學問題,決定在上坡建一所學校,取名"光華學校"。丁承恩拿出了自己的積蓄,還籌集了一些錢。建校工程很快便施工了,但校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建起來的,為了讓孩子們早24小時讀書,丁承恩在自己的家里先開學,并親自給學生上課。 1920年,孫中山先生來詩巫,聽說此事,特意為光華學校題寫了校名。 光華校名含"光耀中華"的寓意,也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學校崇尚教學與育人并重,每當學生入學,便告知:"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 此句也是孫中山先生寫下的,并成為光華學校的校訓。盡管英國殖民當局實行文化統治,禁止學校講授中國歷史,但校方總是想方設法教授"三字經"、"弟子規",還積極引導學生牢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話。 吳孟超走進1931年的光華學校,光華學校已穿過了15個春秋。它已是一所遠近聞名的華僑學校,內設幼稚園、小學和初中。此時,校長是一位來自廈門的華僑。他辦學有方,深得當地華僑信賴。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上,都有的表現。 光華學校的幼稚園,是每個學生必須經過的階段。吳孟超進校時已經9 歲了,但也必須從幼稚園讀起。學校認為這是一個必須堅持的傳統,是個不能逾越的基礎階段。吳孟超便和四五歲的弟弟妹妹們一起在幼稚園讀書。時光流過了80 年,我們今天凝聽那華人學校幼稚園里的讀書聲,仍值得想想,那《三字經》里的中國文化,恐怕真是不能逾越的基礎,那里有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自信。 當地華僑孩子上學,都是半工半讀。每家的孩子上午都要干活,下午才去上學。有些孩子讀了一段時問便不讀了。吳孟超讀了半年幼稚園,便升入小學一年級。上小學,仍然是半工半讀。他還是凌晨1點起床,跟父親一起去割膠,天亮后回家吃早飯,上午去把膠收回來。吃過午飯,洗個澡,他才背起書包去上學。他割膠時干勁十足,上學時專心致志,他把書讀下來了。 在小學里,吳孟超學中文、學英語,還學手工藝。他力氣不大,手很巧,手工藝課常常得到老師表揚。他如饑似渴地學知識,認真細致地做手工,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吳孟超記憶里,他對老師傳授的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印象深刻。 他的成績一直很好,深受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器重。他又生性活躍,樂于助人,同學們也喜歡他。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被推舉為班長。在當班長之后,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天,一位同學遲到了。吳孟超批評他,同學便與吳孟超吵了起來。那同學的手里拿著一方硯臺,吳孟超推了他一下,他手中的硯臺掉到地上摔碎了。同學哭了,告到了老師那里。 對于窮孩子來說,硯臺算是比較貴重的學習用品。吳孟超感到,可能闖禍了,但轉念一想,他覺得自己并沒有錯。 放學后回到家,吳孟超像往常一樣,趕緊吃了飯上床睡覺,因為半夜還要起床割膠。但是,剛一躺下,便看見父親一臉嚴肅地來到床前,手里還拿著一根藤條。 "起來,我有話問你!" "什么事呀?" "你自己干的好事還問什么事?" 吳孟超心想,是學校發生的事父親知道了,他就直說:"那事并不怪我!" "你不說實話,看我揍你!"父親舉起手里的藤條,打到了吳孟超身上。 一陣疼痛,吳孟超不說話了,但心里不服。 父親打了幾下,不打了,用沉痛的口氣說:"你曉得嗎?你那同學家里也窮,家里供他上學不容易。一個硯臺值不少錢,人家要求我們賠,我們就必須賠!"父親說完,走了。 這晚,吳孟超睡不著了。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他想,我是班長,同學遲到,我不該批評他嗎?還跟我頂嘴。硯臺摔了,是從他自己手里掉到地上的,能怨我嗎?他想了很久。據說是很多天后,他才知道那位同學其實是帶病來上課的,他才忽然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天的吳孟超說,他從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發,作為一個班長,首先要關心班上的同學,而不是看到同學哪里不對,就開口批評。如果你不懂得關心同學,你當什么班長? 我們也大致理解了,吳孟超為什么對少年時的這次挨打印象深刻。他從自己對同學缺少關心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當好一個班長。這對于吳孟超日后當好 "三人小組"的組長,當好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院長,是有遙遠的聯系的。 P12-14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12-18 01:35: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好 包裝有些受壓 建議包一層減壓

2017-01-07 08:28:10
來自***(匿**的評論:

一直信賴當當,價格合理,絕對正版!繼續努力!

2017-05-01 15:36: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名家名作,值得購買和閱讀,非常好,值得推薦。

2017-05-25 12:36: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寶貝的質量很好,物美價廉,很喜歡,同事多說好,買來收藏的,贊一個!

2017-05-31 18:45: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版正品,性價比超高。

2017-10-10 14:36:47
來自ya22wm**的評論:

志已屬可貴,更貴于持之以恒,若能使志向開花結果,那就更好了。G吳孟超出身貧苦農家,三

2015-12-19 08:44: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吳孟超傳》由王宏甲、劉標玖編著。人生有志已屬可貴,更貴于持之以恒,若能使志向開花結果,那就更好了。吳孟超出身貧苦農家,三歲才會走路,雖先天不足,但發奮求學,立志要在中國的肝膽外科事業上做出大成就。他做到了。這對無數平凡人家的孩子都是巨大鼓舞。天上有一顆星,被命名為吳孟超星。《吳孟超傳》撰寫了吳孟超孜孜不倦地救死扶傷的一生,是人物傳記中一部優秀的勵志書。

2013-12-27 22:30:23
來自ya22wm**的評論:

志已屬可貴,更貴于持之以恒,若能使志向開花結果,那就更好了。吳孟超出身貧苦農家,三歲L才會走路

2015-12-19 08:44:29
來自玄艾藍**的評論:

第一次讀完王老師的書后,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2014-04-24 19:55:56
來自玖鳴**的評論:

這本書是我們自己的書,有可讀性,送人很受歡迎

2014-05-18 21:36:18
來自小xian**的評論:

從軟件方面來說,內容很好,是一部優秀的傳記,硬件方面來說,紙質包裝排版都不錯

2014-06-26 00:47:56
來自ya22wm**的評論:

門診—攔8Y路求醫為貧G者醫是自然科M6學還是人文Q科學非技術問題4

2015-12-19 08:42:57
來自ya22wm**的評論:

二百余萬字,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行達最前線》,長篇小說《F一路孤獨》,報告4文學集《

2015-12-19 08:44:23
來自紓瑤262**的評論:

清華大學教授推薦的傳記,非常值得大家讀。一直收在購貨車里,也許有點冷門,但卻是經典,恰逢今天又正好做活動,趕緊下手了,晚上睡前讀讀很好!

2014-11-15 20:35:47
來自ya22wm**的評論:

膠刀父母送我去上學心里有了一個祖國抗日募捐N義演隊一個重大超越●同時期的世界第章/讀

2015-12-19 08:43: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一看前輩的傳記,希望能對未來要走的路有些幫助

2016-11-03 15:39:33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期的世界第章/公社社員陸小芬—10別了,低溫麻醉女社員陸小芬不可或缺

2015-12-19 08:43:07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辨和鮮明的時代性2與前瞻性,引起廣泛關注。曾獲中Q國圖書C獎Y、五個一工

2015-12-19 08:43:50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之I間●同時期的世界第章/黃土高坡大課堂—工人蔣聲和遷往西安上海來的赤腳醫生沒有無影燈的

2015-12-19 08:45:03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家鄉《建U陽大典》設卷前七杰,按年代I排序K26,列

2015-12-19 08:44:39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版社出版時間版次印次頁數I字數開本開紙張膠版紙包裝平裝推薦語他有著高超的醫術,卻仍在探索

2015-12-19 08:43:18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放到的一枚棋子院A中院的10誕生啞鈴Q模式開啟免疫系統S防治癌癥的

2015-12-19 08:43:33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國家一級作家。著有I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影視

2015-12-19 08:43:58
來自ya22wm**的評論:

吳孟超傳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國家一級作家。6著有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影視劇本、文論等三百

2015-12-19 08:44: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吳孟超傳》超級不錯,特意買來看的。被吳老的精神和精湛藝術所感動

2017-02-08 22:03:50
來自玖鳴**的評論:

《吳孟超傳》:一部“攻克肝癌”的史書 肝癌是不治之癥嗎? 《吳孟超傳》里有明確的回答。 吳孟超一生已做了14000多例肝臟手術,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98.5%,有近30%的患者已生存10年以上。

2012-07-07 15:13:4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石台县| 醴陵市| 惠来县| 固安县| 大渡口区| 武胜县| 黎平县| 济南市| 邵阳县| 嘉峪关市| 壶关县| 安多县| 乌恰县| 竹溪县| 汉阴县| 兴安县| 万载县| 大厂| 英山县| 五寨县| 娱乐| 博客| 新丰县| 苍南县| 宽甸| 敦化市| 抚顺县| 潮安县| 永清县| 龙川县| 个旧市| 沙湾县| 区。| 通河县| 襄汾县| 英超| 竹山县| 青田县| 呼伦贝尔市|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