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是貴州省貴陽市的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中學語文教師,她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然而,折磨了她十五年的眼疾,讓她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失明了。失去視力,并沒有讓她失去直面人生的勇氣和幽默。她不僅走出了失明的痛苦,還通過心理輔導,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帶去陽光和快樂。她還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講述身邊的教師朋友們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奉獻熱血和青春的故事。她被譽為"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入選"中國網事.感動2015"年度網絡人物。2016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她"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中國大山里的海倫 凱勒(有故事的中國人)》李柯勇著。
疾病,讓她在十五年的時間里慢慢失去了視力,但她卻從未失去對世界、對親友的摯愛。黑暗世界里的她,用心傾聽,以愛為媒,不斷帶給世界光明。
李柯勇,新華社總編室融合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記者,曾參加淮河抗洪、非典疫情、南方雪災、拉薩"3 14"事件、奧運火炬登頂珠峰、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等重大戰役性報道,中國新聞獎特 獎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著作有《點亮一盞酥油燈》等,導演了微電影《紅色氣質》《心中的牽掛》和微紀錄片欄目《國家相冊》,組織實施了"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系列報道等現象級作品。
及時章 從光明到黑暗
第二章 孤獨的顏色
第三章 愛情的顏色
第四章 生活的顏色
第五章 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第六章 快樂的力量
第七章 打開一扇心之門
第八章 那些窮孩子,那點滴的愛
第九章 較大的遺憾
第十章 失敗的八天
第十一章 出名了
第十二章 作文與做人
第十三章 為老師們立傳
第十四章 感受世界
第十五章 石榴青青
第十六章 花開十年
正因為孤獨,她特別珍惜自己得到的哪怕一點點愛,特別依戀給予她愛的人。也因為孤獨,她很早就學會了自立,養成了在困境中不氣餒、不灰心的韌勁。
五歲時,她跟著母親離開湖北,追隨父親定居貴陽。那是1976年,她印象特別深的是,來了不久,就見人人都戴一朵小白花,因為逝世了。她當然還不懂得那意味著什么,只是發現,自己很快就要學著做家務了。才六歲,她就會做一些簡單的飯食了。九歲,就會蒸包子、蒸饅頭、炒菜、包餃子了。而買菜、洗衣服、掃地更是每天的必修課。在中國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之際,她的母親成了王廠家屬大院里個個體戶,每天從早到晚都要照料小生意,劉芳就必須開始分擔家務了。時代變遷之風,從中國的各個角落吹起,也吹到了這個幼小的孩子。
她母親朱富民是一個很要強的人,自幼是過繼給別人家的。朱富民小時候生病,全身潰爛,快死了,被丟在院子里的雞籠上。那是當地習俗,小孩病得嚴重就丟到雞籠上,也許會得到什么神靈照拂,如果神靈不照拂,那就只好自生自滅了。就在這時,一個女鄰居來串門,看到了雞籠上的女孩。這個女鄰居身體不好,曾經生過十三個孩子,卻一個都沒能活下來。于是她說:"讓我來試試吧,要是治得好,這孩子就給我當女兒吧?"女鄰居用了一個民間偏方,捉來?蛤蟆,丟到灶膛里,等燒糊了,把皮碾成粉,沖水給女孩喝,再把肉給她吃下去。如此以毒攻毒,居然就把病治好了。這樣,這個女鄰居就成了朱富民的養母。也許是由于童年的磨難,造就了朱富民頑強的個性,用劉芳的話來說,母親暴躁、敏感,不通情達理,不善解人意,而另一面是特別能干,能說會道,好強,不服輸,永遠都要走在別人前面。在2。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貴州那樣一個偏僻角落,她敢先人一步嘗試市場經濟,便是這種性格的明證。
在湖北老家時,朱富民是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到貴陽追隨丈夫,就沒了工作。她便和其他四個沒有工作的婦女合開了一家小吃店,賣油條,賣煎餅果子、豆漿。開始只賣早飯,后來全天營業。那時,這樣的小館子在當地還很少見,所以生意很好,顧客往來不絕。劉芳除了做家務,也常被母親叫到店里幫忙。后來,開店的合伙人從五個減到了兩個,劉芳要做的活兒就更多了。有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是磨豆漿:早上把一大杯黃豆泡到鋁盆里,晚飯后就淘洗開凈,用一盤小石磨去磨,劉芳一直磨到十八歲考上大學,右臂明顯比左臂粗壯。
朱富民要強,也逼著女兒像自己一樣能干。她是個不折不扣的"虎媽",教育方式是簡單粗暴的打和罵。劉芳犯一點小錯誤,母親就會打屁股、揪她臉,還罵她的臉"大得像塊砧板"。劉芳洗衣服洗得不干凈,母親會丟在地上,讓她重新洗。劉芳形容那時母親的目光中有"劍氣",可以""她。上初中前,劉芳犯了錯,常被罰跪,一跪就是幾個小時,直到雙腿麻木僵直。后,常常是父親拉她起來,偷偷說:"媽媽出去了,你快起來吧。"
有一件事,劉芳在心里藏了許多年,從未對外人啟齒。
從七八歲起,她去小吃店幫忙,不時會遭到進進出出的男人動手動腳。從無知到恐懼,她?心留下了一塊很大的陰影。盡管他們并沒有對她的身體造成傷害,但每次都讓她像丟了魂一般驚慌。很長時間,她都不敢告訴父母,怕他們不相信。直到十六歲,劉芳終于有勇氣對父親講出來,父親沉默了好幾天,從此再不讓她去店里了……
在逆境中成長的人,很多終都被逆境同化了,即使不被吞沒,也常遭受侵蝕,而劉芳卻始終保持著心底那一簇靈明。
上了學,她不僅學習成績出色,而且只要有文體活動,就一次不落地參加。唱歌、跳舞、小品、相聲、田徑比賽,處處少不了她。不論做什么,她都決心做到好。上體育課,跑步喊口號,就她喊得響,把嗓子喊啞了還在喊。值日掃地,即使其他同學都跑光了,沒有老師監督,她也會獨自掃得千干凈凈,把每一張桌椅都擺放整齊。
高中三年,她一直都主動承擔勞動委員的職務。文科班女生多,干部子女多,男生中懶蟲多,她覺得自己是一個來自農村、根正苗紅的"有為青年",就應該是模范和榜樣。一次,要清理一個污水溝,她喊誰都喊不動,干脆把鞋一脫,褲腳一挽,自己跳進去,一個人把那條溝解決了。高中她得了三枚"很好團員"的鋁制獎章,保存了很多年,至今還偶爾拿出來欣賞一下。每次摩挲五角星旁邊的金色光芒,她心里都十分滿足。
不管在哪里,她都希望自己像一團小火苗,放射出一點光明和溫暖。那時她總梳著齊耳短發,精神而干練。她愛打抱不平,幻想自己是"女俠"。
高中時,有個男生追她的一個"閨密",寫情書,送項鏈,找各種機會套近乎,可是那個女生一點也不喜歡他。劉芳看得怒火中燒,有24小時放學,就把這個比自己高出一頭的男生堵在了教室里。別人都走了,劉芳就指著鼻子教訓他:"你這種行為,就叫耍流氓!"男生起初左顧右盼地不搭言,可是劉芳訓得起了勁:"人家一點都不喜歡你,你干嗎還纏著人家?阿飛!小癟三!除了會去外頭跟人打架你還會千啥……"
只見男生一臉黑線,臉色越來越陰沉,目光蒙上了一層寒霜,突然"騰"地跳起來,似乎想打人。劉芳嚇得往后跳了兩步。男生一把拎起書包,故意用胳膊肘撞了她一下,火冒三丈地跑出去了。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