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中國現代歷史上一個不容忽視的人物。本書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幾近一氣呵成地述說了歷任國民黨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長、外交部長、行政院長等職的宋子文在26年從政理財生涯中的“四起四落”;又濃墨鋪寫了宋子文發跡于廣州、雄起于武漢、運籌于南京、斡旋于西安、韜晦于香港、暴斂于上海以及折沖樽俎于美英之間的樁樁史事;同時揭示了國民黨高層人物明爭暗斗、爾虞我詐、橫征暴斂的事實,以及四大家族間錯綜復雜的恩怨糾葛。
本書史料豐富,書中涉及人物具有一定知名度,本書作者同樣是知名人物傳記作家。內容和文筆都相對較好。
楊者圣,江蘇海安人,數十年來利用業余時間潛心研究民國史。因其掌握資料、善于構建獨特的歷史人物形象、對民國歷史的縝密思索,以及其作品中滲透的濃郁的民國情結,而成為既得到專業研究者認可、又受到普通讀者歡迎的一位成績卓著的民國人物傳記作家。
及時章 南方“新貴”
“火箭式”新干部
中央銀行之父
財經“沙皇”
“為革命行苛政”
第二章 在夾縫中的搖擺與變節
“強中自有強中手”
“三不”政策
“計毒無過斷糧”
“單刀赴‘滬”’
十字街頭
源遠流長的宋氏家族
“子文”者,志于孫文也!
失戀季節:一個老掉牙的愛情故事
終究跨進了蔣家大門
第三章 財政部長與“狗”
“生殖器政府”的財政部長
與“山西九尾狐”過招
“梅開三度”的中央銀行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
“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
“他是強盜,這次打完仗,我也不干了”
“諸君打到哪里,子文跟到哪里”
“棉麥大借款”風波
撲朔迷離的“辭職風波”
第四章 “紅頂商人”
“中國的摩根”
中國銀行“劫奪案”
“我沒有辦法反對宋”
“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紙了”
“權力致富”與“信息生財”
第五章 從冒險赴陜到避難香港
“愿以私人資格前往西安探詢情況”
“子文確有抗日決心與改院布置”
“我姓宋的不騙人”
刺宋:“事成不會少于百萬之數”
“國家的事,有他們辦,用不著我們了”
“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
宋派勢力捅出“南尖社”事件
“治標之道”與“治本之道”
異軍突起的“公館派”
“討了他的小姨子,我就是他的連襟”
第六章 從“私人代表”到外交部長
“可憐的宋子文”
縱橫美國朝野的“丐幫老大”
美國大借款
不是冤家不聚頭
“現代大儒”與“太上大使”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折沖于大國之間
一波三折的“倒史”事件
“茶杯風波”的臺前與幕后
失之史迪威,得之史迪威
登上頂峰
第七章 院長寶座
率隊擠進“大國俱樂部”
“今天并不是我要求你來幫忙”
“三板斧”奪回接收大權
“委員長大家可以用”
“干得了挑起來,干不了放下來”
“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
國民黨內的又一只“溺尿桶”
第八章 在走下坡路的日子里
中央日報》炮打宋子文
捐銀子,買頂子
“衰仔”的復興夢
第二號戰爭罪犯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匹夫的野心,富裕的難民
夢中不知身是客
附:楊者圣和他的“民國人物系列”
及時章 南方“新貴”
“火箭式”新干部
“人生能有幾回搏”,這是一句現代的豪言。不過,對于人生的智慧和經驗來說,它的確不是一句高調,也不是一句誑語。人的一生,有許多關口,亦即有許多挑戰和機遇。對于人生來說,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拼搏,還可能會是命運的大變化與大轉折。1923年2月,宋子文所面臨的境遇,就是這種人生的大選擇與大轉折點。
29歲的年輕人,在著名的漢冶萍公司當過上海辦事處秘書,也當過漢陽總公司會計科長。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這樣的人生境遇不能說不好!不行,“炒”老板的魷魚!于是,跳到聯華商業銀行,跳到大洲實業公司,跳到神州信托公司。從1917年回國,前后只有四五年的時間,“炒”老板已經“炒”了四五個。這真是一個抱負很高不滿足運命的年輕人。
一次次的跳槽,當然是一次次的不滿意。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不安分也是一種野心;然而,未嘗不可以認為,這也是一種期待與追求!現在,又當上了華義銀行總經理。盡管華義銀行只是個小銀行,但是,對于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缺乏的不是前景與前途,缺乏的只是經歷與經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大銀行是從小銀行來的,大銀行的總經理難道不是從小銀行總經理來的么?然而還是不滿意,去意再一次萌生了。不過,實業界干過了,金融界干過了,還能到哪兒干呢?不要緊,好在二姐慶齡已經從南方來信了,要他到南方去幫忙。一切正透露出一個新的人生際遇!
2月間,孫中山在廣州東郊農林試驗場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職。開府伊始,缺錢,缺槍,缺炮,缺實力;當然,在聰明的政治家眼里,最缺的還是人才。有了的人才,可以弄到錢;有了錢,就能弄到槍、弄到炮;有了槍炮,就有了實力,這是一個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是,的人才在哪里呢?在夫人的提醒下,中山先生想到了子文。宋子文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碩士,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還在“世界金融之都”華爾街花旗銀行有過一番歷練。老實說,在20年代,這樣的中國人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但是,從宋子文的角度說,究竟去不去南方,不能不有一番權衡,也不能不有一番布置。二次革命以來,姐夫已經三次在廣州開府。及時次失敗了,第二次也失敗了,第三次難道就一定會成功么?這是宋子文不能不想到的問題,他不能不提出這個疑問!姐夫是一個革命家,二姐也是一個革命家。革命家是不計成敗的,只要沒有成功他們還會接著干。但子文不是革命家,他只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只想做一個成功的金融家。而企業家和金融家是不善于面對失敗的,這是他與姐夫孫中山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與二姐宋慶齡不同的地方。
不過,宋子文小時候受到其父宋嘉樹的影響,長大了又受到二姐的影響,對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雖沒有堅定的信念,但始終懷有好感,不希望革命失敗這是沒有疑義的。況且,回國已經五年了,從漢冶萍公司,到聯華商業銀行,到大洲實業公司,到神州信托公司,再到華義銀行,宋子文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時代的壓迫,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封建貴族的壓迫,一切的抱負、一切的追求,都還無從談起,便是與盛七小姐的戀愛也在盛家封建勢力的壓迫下而凋謝了,這是他最感恥辱的失敗經歷。對于老年人來說,沉痛的失敗也許只是冬天喝下了一碗涼水,從此慢慢地消沉了;但對于年輕人來說,沉痛的失敗則好比是夏日喝下了一碗烈酒,只會激起年輕人復仇的欲望。
此時的宋子文,便是這樣的心境。也許是受野心的刺激,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借助革命的成功報復盛家的白眼;也許是為了忘卻年輕人失戀的痛苦,換一個全新的環境改變一下壓抑的心情;也許是受到家族拓荒與冒險精神的影響,決定到多彩多姿的南方碰碰運氣吧,于是宋子文決定響應二姐慶齡的感召,丟下了華義銀行總經理的寶座,丟下了上海的優裕生活環境,投奔南方革命陣營去了。
說到運氣,真是一個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的東西。曾國藩晚年曾說:“不信書,信運氣。”以“曾圣人”的一生體驗,竟得出這樣的結論,可見,運氣這個東西不可不加以注意。本來,子文的這次南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帶有負氣的成分。在上海,與赫赫有名的盛氏家族鬧得頗不開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南方碰碰運氣吧!偏偏這一碰,竟碰出了一生的飛黃騰達。
中山先生一生服膺革命,可是從沒有獲得成功的紀錄。同盟會時期,十幾次的武裝起義失敗了。后來,辛亥年的革命失敗了,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敗了,1915年的護國運動失敗了。為領導南方的護法運動,1917年及時次在廣州開府失敗了;1920年第二次在廣州開府失敗了。這次是第三次在廣州開府,就一定會成功么?革命30多年了,國人看到的孫中山從來只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一次次的失敗,使得許多追隨者對革命發生了動搖,并由此而離開了中山先生。然而,就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從失敗走向成功的轉折時期,宋子文加盟進來了。這不能不說是宋子文的成功,也不能不說是宋子文的運氣。
有人說宋子文這一次南下是商人的一種投機心理,看準了中山先生一定會成功,才投奔南方政府的。如果是這樣,那倒未免抬高了這個多少有點紈绔氣的宋大公子。老實說,不但宋子文不可能有這個眼力,便是一批長期跟著中山先生打天下的元老重臣,也未必有這樣的眼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若以商人的投機手腕而言,宋子文不及他的大姐宋藹齡多了。早在民國初期,宋藹齡就是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革命資格比宋子文老多了。然而,這個時候的宋家大小姐,正伴隨她的白馬王子孔祥熙推行其“穩健”政策,在北方按兵不動冷眼坐觀南方的成敗。事實上,即便英明偉大的孫中山先生,雖然對革命有著必勝的信念,但也未必對這一次的開府有著成功的把握。
但是,正像廣告詞里所說的那樣,“付出總有回報”。因為有了無數次失敗的教訓,又因為有了兩次開府遭挫的經歷,第三次建立的南方革命政府才有了獲得成功的基礎。如此,這才有了宋子文在南方政壇的崛起,“潛龍在淵”一變而成為“飛龍在天”,從一個無足輕重的錢莊經理,一個商界跑龍套的小角色,一躍而成為南方政府的財政大臣,成為一言九鼎的南方“金融沙皇”,真可謂橫空出世,一飛沖天。
所謂“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對于中山先生領導的南方政府來說,宋子文只是搭了一個末班車,卻搶了個早市。3月間,子文出任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這是大姐藹齡、二姐慶齡的舊職,也是子文政治生涯的開始。雖然,就職務而言,這個位置并不算高;但是,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南方政府的大人物,也可以熟悉大本營的一套運作程序。顯然,這是一個過渡,更是一種歷練。
果然,4月間子文便有了新職,轉而出任中央銀行籌備員。對于子文來說,干金融,這是他的所長,也是他的專利。在美國老大哥那里,學的就是這一套么!子文辦事,真是雷厲風行。5月間,中央銀行便已成立,老資格的革命黨人林云陔出任中央銀行行長,宋子文任副行長。雖屈居副手,但看得出來這是個管事的人物。
10月間,宋子文出任兩廣鹽務稽核所經理。用現代的官職比照,大致相當于兩廣稅務局長。這不但是一個獨當一面的要職,更是一個讓人垂涎的肥缺。事實上,在不少元老人物看來,這個大元帥的小舅子半年前還是一臉的稚氣,而現在已經是躋身于南方政府的新貴了。半年三遷,真讓人看了眼紅。
如果說子文南下,及時年坐的是特快列車;那么,在隨后的幾年里搭乘的就是直升機了。1924年4月,宋子文被任命為廣東省財政委員會委員,這是向財政高層邁出的一步。8月間,宋子文升任中央銀行行長,成為南方政府的閣僚。一年多以前,宋子文還只是上海灘上名不見經傳的錢莊經理,而現在已經是南方政府最年輕的內閣大臣,掌控國民黨金融事業的較高主管。雖然,從副行長到行長只是順理成章的一次升遷,算不上放了一顆衛星;但30歲的年輕人就當上政府閣僚,在一個老成的國度里不能不說是一次破格的任用。
不過,那是一個非常時代,也是一個不斷出現奇跡的年代。在今天被看作是意外的變化,在那個時代正是一種常態的演變。1925年,宋子文的仕途已經由坐直升機改乘波音客機了。是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對于宋子文來說,這不啻是失去了一道像青藏高原那樣巨大的政治屏障,當然是一個無可估量的損失。但是,由于兩年來的杰出表現,也由于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宋子文已經像一棵大樹在南方那塊陌生的土地上扎根了。是年7月間,宋子文兼廣東省政府委員及商務廳廳長。這是在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子文得到的又一個政府高職。這說明,盡管失去了中山先生的扶持,宋子文的政治前途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由省財委委員到省政府委員,由金融到商業,宋子文主管的范圍正不斷擴大。一切都預示著宋子文的政治仕途正如日中天。
很好!物流也很快
這本書裝幀不錯,尤其是內文看起來很舒服不錯,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