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圖書
人氣:54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象數思維是*特色的中國-中醫傳統思維方式。當代中醫學術之漸失本真,緣由之一就是罔顧學科特點,對抽象思維獨沽一味,卻漠視與學科特點相洽的象數思維而致。 若從"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大視野來把握中醫這樣一個整體...
  • 所屬分類:圖書 >醫學>中醫>基礎理論  
  • 作者:[潘毅]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原味中醫系列
  • 國際刊號:9787535957801
  •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
  • 印刷時間:2013-01-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象數思維是特色的中國-中醫傳統思維方式。當代中醫學術之漸失本真,緣由之一就是罔顧學科特點,對抽象思維獨沽一味,卻漠視與學科特點相洽的象數思維而致。

若從"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大視野來把握中醫這樣一個整體不分割、不定格、變化、關聯、有形無形相通、主客體相融的統一體對象的審視形式當是"象思維"。以象思維的視點自然而然就會進入與還原論實體思維不同的現象層面,所得就不盡相同。

象之篇》著重藏象、經絡象、體質象、病邪象、藥象、方象等內容在象思維引領下的演繹與運用,層層還原中醫耐人尋味的精彩真象,助您學會和鞏固觀物取象、觸類而通、觀象明理、以意為法、法象而行、得象悟道這一學習中華文化與中醫的基本功。

編輯推薦

國醫大師鄧鐵濤鼎立推薦

思考中醫》之后又一套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之作

零起點步入經典中醫之門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層層講透中醫易道神髓

藏象、經絡象、病邪象、藥象、方象……層層還原中醫萬千真象

提升醫學層次,必讀原味中醫

更多同類好書: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陳寶田教授經方臨床應用(暢銷二十年,專家力薦,學經方必讀的實用指南!

梁劍波教授疑難病治驗方臨床應用

腫瘤良方—孫桂芝治驗精要

作者簡介

潘毅,1956年生,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香出苦寒,習醫從醫30余年:77級本科中醫專業~工作~攻碩~工作~醫學博士。多年沉潛醫易相通之道,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分別榮登評師網2009各專業課程受歡迎十大教授榜以及搜狐教育網2010廣東省受歡迎十大教授榜。在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學養日深,致力于從理論到臨床的原味中醫研究與傳播,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勢及中醫發展自然浪潮之涌而有是書。

目錄

盈天下而皆象矣

象的意蘊

及時節 識象

一)有感即為象

二)立象以盡意

三)法象而行事

第二節 明象

一)觸類可為象

二)象本質為氣

第三節 悟象

精彩醫象

及時節 藏象——一臟一系24小時地

一)藏象真容涵萬象

二)震木少陽肝系象

三)離火太陽心系象

四)坤土至陰脾系象

五)兌金少陰肺系象

六)坎水太陰腎系象

七)有名無形三焦象

八)有腑而成奇恒象

第二節 經絡象——一經一緯一世界

一)經絡溯源

二)經絡本象

三)穴位之象

四)建構法象

五)經絡真象

第三節 體質象——一形一神一格

一)身心各異呈各象

二)體質隱伏病演象

三)治養求本本質象

第四節 病邪象——一因一緣一際會

一)六氣為模六淫象

二)形態實相瘀血象

三)效應符號括痰象

第五節 診象——一癥一證一病狀

一)望聞問切四診象

二)證象

第六節 藥象——一草一木一太極

一)四氣象

二)五味象

三)升降象

四)五色象

五)部位象

六)形狀象

七)質地象

八)習性象

九)時間象

十)地候象

十一)炮制象

十二)配伍象

十三)參卦象

十四)論藥象

第七節 方象——一排一布一陣法

一)協同陣象

二)圓轉陣象

三)象會陣象

四)運方活象

中醫自有大氣象

參考書目

在線預覽

緣起

為什么中醫人常覺得現時的中醫有所變味?這里面似乎失落了些什么。

中醫到底失落了什么?答曰:元神!

什么是元神?

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與生俱來,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之神,是生命活動固有的內在機制及規律,可視為人類祖祖輩輩為適應自然、適應社會、調適自身進化過程中獲得的某些重要基本屬性的精神印記。

它是人體之神的最深層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動比作一座海島,那么元神就如綿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這就帶出下問:

現今常見露出水面的醫學知識是否就是中醫學的全部?

中醫人為什么常覺得現在的中醫有所變味?

中醫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記—醫學知識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現今的學醫者、為醫者心中還烙下多少?

這些,實際都歸結到中醫的"元神"上!

然而中醫的"元神"在哪?在中華文化中!在中國人-中醫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中!

毋庸諱言,近現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學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對中華傳統主流文化采取了"浮云"化的態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認同西醫之理,皆因我們所受教育中的數、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設已為接受西醫做好了知識上的充分準備及思維方式上順習。但中醫有這樣的文化鋪墊嗎?試想,如果有,又如何?難道陽虛、氣虛、血瘀、濕阻這些名詞真比"血卟啉病"、"嗜鉻細胞瘤"等更難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國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與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這些中華文明的精神支柱我們接觸過多少?"精華"、"糟粕"之議時有所聞,但見貶時多來譽時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國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如果說,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母體文化,則捫心自問,除了認識中文,我們真的會用母體文化的方式來思考嗎?

中醫在現代有一個罪名,就是現代人看不懂。這成了中醫需要現代化、科學化的理由之一。這是中醫之錯還是教育之誤?下板子時是否要先弄清楚?

在這樣一個缺少中國文化的文化環境中,中醫學幾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為本國文化有機部分的中醫,在學習的時候居然會讓人產生文化隔閡感,實在令人困惑。在毫無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中醫,用中醫,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再努力也僅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今人對"知"的理解,常常局限在"知識"范疇,這實是西式的理解。"知"的本意應是"知性",包含了智慧與知識,即道與理并舉。中醫與西醫的區別要點就在于:西醫本質上沒有求道的欲望,故為說理之醫學;中醫是以理證道,以道統理,道理合一的醫學。因此,借鑒西方思維無妨,但崇拜就大可不必!以此來取代東方思維就更行不通。因為中醫不純粹是知識之學,它更接近智慧之學。

中醫并非"醫學"、"醫術"或"醫技"所能涵蓋,這些僅是露出水面的知識部分;中醫更大的氣象在其"醫道",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

回顧中醫近些年在這樣"化"、那樣"化"中走過的路,大多追求的是致小知的"理",而忽視了充滿靈氣的全體上致大知的"道"。活生生的天人之道僅僅被理解為格式化的知識體系或供熟練操作的術、技。以淺評深、以今審古、以西范中、以物觀人、舍證就病逐成業界時尚。其中不少操作實際是以西醫之理,生吞中醫的道與理。或棄中道,從西理。這類方法能否在不失中醫內涵的前提下求得真知?應是簡單的邏輯問題。

須知"研究中醫"不等于"中醫研究"!

近現代,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人們眼界大開,越來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與復雜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人們已從最初對還原論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驚訝中逐漸冷靜下來,并不斷反思。線性、簡單性、分割性、靜態性思維難以解決復雜性系統問題也漸成共識。既然還原論思維不可能認識復雜世界的所有層面,因此,以之作為判斷一個學科或一種思維方式是否科學的標準,其不合理性就顯而易見。

若從還原論視角看,中醫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若從"中醫研究"角度看,就不見得是什么大問題。因為,中醫體系理論自洽,邏輯順達,臨床實用,且經數千年檢驗。在倡導多元價值的今天,科學也應有多元解讀。中醫,難道就不可能是主流科學之外的另一種科學形態?一門以古貫今的復雜性科學?

現今"失中道"、"循西理"的運作已導致中醫自身理論某種程度的異化,這種異化又導致中醫臨床一定程度的弱化與西化。中醫的軀干雖在運作,但元神漸已失落。不少有識之士指出,現時的中醫是"表面輝煌,內涵萎縮",國醫大師鄧鐵濤把這種現象稱作"泡沫中醫",因為"在五顏六色的表象下面,已經沒有了中醫的內涵。"一針見血。

我們常聽到:中醫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或代表。但如果中醫本身的文化含金量在不斷地減少或被減少,它還如何代表?

中醫學一個最可怕的可能結局是什么?-邯鄲學步!不倫不類的異化才真真可使本來包含科學內核的中醫變得不那么科學了。因為,其內部都不能自圓其說,還談何能令人信服?

近現代中醫出現"學術心靈"的六神無主而處百年困惑之中,實源于本土文化上的斷根及對外來文化的過度膜拜上。

因此,中醫要復興,中醫人要真正把握中醫的精髓,就須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

筆者多年來常對海內外不同對象以易、道、象、數、時、神、和等范疇的觀念或原理詮醫,較之純就教材而教得心應手得多,習者也非常受落。他們的體會是:圖文并舉,就圖理明,理雖深可淺出,道似遠而實近,至繁之見可成至簡之括,闡道說理必附實例,理透則行明,所闡所發,多有古著為本,并非杜撰。

好玩的是,當筆者一用太極圖、河圖、洛書、干支、卦象來闡述醫理時,習者的表情往往變化甚豐:初為錯愕—驚訝—不解—一臉無辜,潛意識當然是:這不是迷信的東西嗎?為什么與中醫有關?但當以之將醫理簡明、形象、意蘊無窮又精到地解釋完后,他們的表情往往轉為感慨、興奮、嘆服!轉而發問:如此理簡味原的思維方式為什么教材少見?越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聽完后往往越有感慨—為什么我們感覺這才是真正的中醫,以前學的東西大多似乎只在皮肉而未及內里精髓?

雖然筆者對教學有些自信,但我想觸動聽者,尤其是有臨床實踐者的絕不僅僅是口才,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態的中醫精神內核,這易使習者有一種學問尋回根的踏實感。

由是筆者不斷得到建議或受到催促,何不將所言所論形成文字?

但說時容易做時難,以上每一范疇,有哪一個不是見仁見智,話題多多,是非不斷,甚至地雷滿布的?

然感當代的醫書多優于對知識的篩選、充實與系統化,卻往往弱于與"深海下的海床"接氣。而中醫要走出誤區,把握本真,開拓視野,則中醫人本身素質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這些均需古文化知識的充實,思維方式的引導,原味中醫的體悟,中醫元神的尋回。

既自以為略窺接氣門徑,前又有劉力紅博士《思考中醫》的開路,重校《圓運動的古醫學》的啟示??????人們開始尋找中醫的真諦,中醫再見復興之浪。則何不放下榮辱之心,不揣淺陋,隨本心所指,以心證道,冀所書所寫能在中醫復興浪潮中再推波助瀾?恰逢出版社來約稿,一拍即合!

現以《易》、《道》、《象》、《數》、《時》、《神》、《和》等一氣相牽又可各自發揮的范疇來下筆,不但利于內容的鋪陳與展開,亦方便旁及百家之學以頻接中華地氣。更可形成開放式結構,便于在聽取讀者意見后不斷補充、更正、修改、完善。甚至可隨時補充討論的范疇。

是次先出版《易》、《道》、《象》三篇,余篇在思考、整理之中。

……

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與動力源頭,基于中醫的現狀與發展之需,在傳統主干上挖掘自身內蘊,不斷自我完善實應是目前中醫研究之最需。《易》、《道》內涵的重新審視與透徹理解,《象》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凈化應是一條可行之路。中醫人應撥開迷霧,以清風明月胸襟,開拓出學科未來發展的海闊天空氣象!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有周易的影子,周易啊梅花易數都講象,算是中醫和易得一種融合

2017-04-22 13:54:50
來自紫藤俏**的評論: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很好,有思想的表述,也算是說出了中醫沒落的一部分原因

2017-11-23 09:17:11
來自gaojiap**的評論:

還沒有讀,但是本書的立意,很是符合中醫之思想

2017-11-23 09:09:00
來自yujingl**的評論:

好書收藏,中國的中醫斷代了,沒有中醫文化了,這本從文化的根源講很少見,先收藏。

2015-06-11 21:27:25
來自songhe0**的評論:

書一拿到手就讓你感到質感,紙張和印刷都是上乘的。比較適合從第二部“象之篇”入手,比較實用易懂、有趣。。。。。

2014-05-13 22:07: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發貨很快,昨天下單,今天就收到了,印刷也很不錯。

2017-03-17 12:38: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管是封面設計,紙質排版到印刷絕對用心產品,內容我覺得不是值得推薦這么簡單了,希望能普及

2016-11-24 13:37:25
來自極品815**的評論: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把我一直以來覺得很深奧的易經知識,講解的簡單易學,糾正了以往自己認識不對的地方,圖文并茂,講解耐心明了。很是愛不釋手。期待系列叢書陸續面世,期待中。。。。

2013-05-15 13:58:14
來自***(匿**的評論:

看評價不錯,相信很有價值,還沒有細看,版面比想象的小。買了全套。

2017-05-20 13:19: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還是很不錯的,挺喜歡的,很厚的一本,性價比高。不過里面有些內容確實比較引人入勝,但是還是在中基的框架上起來的,有些令人覺得沒有自己的主線框架

2015-06-02 07:27: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別人介紹的,潘教授的力作,對學中醫的人很有幫助,明白易學對中醫的重要性

2015-10-06 21:34: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贊,即使沒看完,這種研究從古書開始的也給贊

2017-11-01 09:59: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絕對的好評!!送貨速度杠杠的!108個贊!紙張資料也是很好,,值了!下次還來。&prdContent[]=不好意思評價晚了,非常好的店家,東西很喜歡!

2016-04-23 16:14:40
來自游游的**的評論: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內容處處都是引用。作者是想證明他有學問看書多。讓讀的人看著頭疼。不能自己多寫點嗎,篇篇引用,你這是寫論文湊字呢?

2017-08-07 22:18:50
來自pdyhapp**的評論:

聽過潘老師的課,非常精彩,可惜上課時間很短暫,內容聽完沒辦法回味和思索,這本書相當專業和高水平,終于盼到了出版,立即買了一套,超贊!!!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學中醫的人應該買.

2014-06-12 21:05: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是聽了潘老師的中醫基礎來的 感覺很好的一本書

2017-01-19 14:52: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師哥推薦的,思維非常棒,還沒有仔細看,中醫學生值得擁有,贊!

2016-04-24 00:04:02
來自h***i(**的評論:

之前買了尋回失落的元神1,之前看過潘毅教授的網絡課程,講得不錯,課中曾提到他要出一本書,那時1還沒出來,書中內容吸引人去讀。

2016-12-20 13:55:04
來自潛***6(**的評論:

印刷精美,內容詳實,是學習中醫的最佳入門讀物,相當好,學起來上癮,推薦購買!

2017-03-30 17:12: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醫的的三魂七魄,全則中醫有靈,有性,能活,不被西醫肢解。

2016-10-31 15:32: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書,行家之言,中國的中醫缺少更多的這種行家,下功夫寫出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專業水準的好作品,這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難的。

2017-03-16 10:46:33
來自瑪鴨**的評論:

學習中醫不一定去行醫,略懂醫道可以讓自己遠離各種傷害,更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恢復知覺,讓自己做一個有知有覺的人。這本書確實好,還一起學習了中國古文化。

2016-04-22 18:37: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質量(印刷、排版)內容不錯,送貨速度也很快,裝訂很精致,內容也很經典,好書,用傳統理論來解釋,層層深入講透中醫理論。書中自有天地,自娛自樂!回看千年歷時,洞察人生真諦,品味人間滄桑,淬煉自身修養。

2016-03-23 19:47:12
來自南溟鯤**的評論:

當當一直以來是我買書的圣地,但是前兩年由于**的崛起,當當似乎感覺物流不濟,最近這幾次又感覺物流能力加強了,希望再接再勵,當當還是我最好的書庫。具體的書的評價看看豆瓣啥的吧,不想對書籍本身進行評價。

2014-08-05 10:02:58
來自外***星**的評論:

對中醫現狀的理解與分析,正是我心中所想。所以,中意的發揚需要更多人愿意放下被“科學”二字禁錮自己思辨的思想。看一看實實在在的中國文化和傳承。

2017-02-20 16:16:47
來自飛哥198**的評論:

現代中醫最大的問題就是模糊,因為不明中醫根源,不明易道不明運氣,不明中醫傳統文化背景,對中醫的理論認識不清,尤其是教材中的藏象學說,不清不楚,流毒無窮。此書以象論,

2015-02-08 16:20: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接到圖書就很崩潰,別說拿來送朋友了,自己用看到這些坑坑洼洼,還有褶皺的也心生不爽吧!之前已經出現過一次這種情況了,要求換貨,請仔細看要求,別再自動給顧客退了再要求顧客重新買。“敢做敢當當”,別光耍嘴皮子,用事實說話。

2015-07-08 13:40: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祖宗的中醫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宇宙人生的道理,醫易不分家-醫道不分家-天人合一,這就是老祖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贊嘆,感佩,何況中醫大師鄧鐵濤都不辭辛苦親自推薦,更要拜讀了。建議當當網為中醫(說中醫是根一點也不為過)愛好者繼續提供更大的方便。感謝當當網。

2014-04-01 13:37:56
來自一碗好**的評論:

讀了這兩本書,能夠在本質上知道中醫到底是什么?!中醫不是老古董,它即是中華民族的根源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生命觀,現在不論誰說什么無知的話,中醫都是我們民族的根、民族的精髓。一定要了解它,學習、繼承、發揚,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歷史責任!

2014-11-07 12:09:01
來自心向自**的評論:

我記得錢學森先生說過:中醫是唯象醫學。讀易經時,也經常看到,象曰,象曰,所以傳統文化,包括中醫在內,都是非常形象生動,不抽象的,這本書從唯象角度,講述中醫醫理,與藥物,值得細細品讀。

2013-04-27 15:34:48
來自清溪蘭**的評論:

零起點步入經典中醫之門,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層層講透中醫易道神髓,藏象、經絡象、病邪象、藥象、方象……層層還原中醫萬千真象

2014-10-28 20:49:4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内江市| 芜湖县| 吉木乃县| 长治市| 宣恩县| 华蓥市| 桃源县| 宁河县| 嘉兴市| 凤凰县| 北宁市| 娄烦县| 乌拉特中旗| 宿迁市| 镇雄县| 广东省| 安化县| 天津市| 丰原市| 叙永县| 巴东县| 定安县| 南乐县| 黄石市| 金坛市| 河北省| 庆云县| 长沙县| 旬阳县| 互助| 广汉市| 醴陵市| 广昌县| 阳西县| 新乐市| 呼图壁县| 桦川县| 革吉县| 怀远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