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圖書
人氣:67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中醫最忌空談。高談闊論,似意境深遠,但若不落到應用實處,則成霧里看花。所以《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的寫作宗旨有二:一是簡易明白;二是從實用著眼。 兩本書...
  • 所屬分類:圖書 >醫學>中醫>基礎理論  
  • 作者:[潘毅]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原味中醫系列
  • 國際刊號:9787535957788
  •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
  • 印刷時間:2013-01-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中醫最忌空談。高談闊論,似意境深遠,但若不落到應用實處,則成霧里看花。所以《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的寫作宗旨有二:一是簡易明白;二是從實用著眼。

兩本書對與中醫相關的《易》、《道》內涵進行重新審視與透徹闡發,對《象》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凈化工作深入淺出,令人耳目一新。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易》的思維方式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邏輯與形象相合、透徹與混沌相映、宏觀與微觀相參、動態與靜態相襯、形而上與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體地把握全局。

易之篇》主要從《易》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知識入手,從兩儀、四象、八卦到六十四卦,層層揭開卦爻關系,并與醫學內容相互印證,最終落到醫學實踐的運用上,企望授人以漁。

道之篇》主要從天人之道、氣之道、陰陽之道、五行之道多角度進行發揮,具涉太極圖、陰陽關系、十二消息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臟器法時和納音五行應用等方面,將諸般妙想都穩穩立足于氣-陰陽-五行化的天人之道與證之有效的臨床實踐中,盼能撥云見日。

編輯推薦

國醫大師鄧鐵濤鼎立推薦

《思考中醫》之后又一套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之作

零起點步入經典中醫之門

提升醫學層次,必讀原味中醫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層層講透中醫易道神髓

藏象、經絡象、病邪象、藥象、方象……層層還原中醫萬千真象

更多同類好書: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陳寶田教授經方臨床應用(暢銷二十年,專家力薦,學經方必讀的實用指南!

梁劍波教授疑難病治驗方臨床應用

腫瘤良方—孫桂芝治驗精要

作者簡介

潘毅,1956年生,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香出苦寒,習醫從醫30余年:77級本科中醫專業~工作~攻碩~工作~醫學博士。多年沉潛醫易相通之道,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分別榮登評師網2009各專業課程受歡迎十大教授榜以及搜狐教育網2010廣東省受歡迎十大教授榜。

在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學養日深,致力于從理論到臨床的原味中醫研究與傳播,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勢及中醫發展自然浪潮之涌而有是書。

目錄

——國醫大師 鄧鐵濤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目錄

易之篇

周易》是本什么書?

及時節 《易》蘊各見

第二節 《易》道溯源

第三節 《易》河流布

因緣和合易與醫

及時節 醫易因

第二節 醫易緣

第三節 醫易果

第四節 醫易義

周易》架構層剖析

及時節 《易經》組件龍點睛l

一)卦、曼、辭——《易經》的基本組件

二)卦——易的基本單元

三)殳——卦的基本單元

第二節 《易傳》釋經虎添翼

一)裁斷卦義參《彖傳》

二)卦爻辭釋考《象傳》

三)解說乾坤《文言傳》

四)哲理發揮《系辭傳》

五)八卦象義《說卦傳》

六)卦列有序《序卦傳》

七)雜糅眾卦《雜卦傳》

第三節 《周易》映世境多棱

相摩相蕩卦示醫

及時節 太極一兩儀一四象一八卦

一)從太極到八卦的義蘊

二)從太極到八卦的演進

第二節 六十四卦位義參量

一)上下之位

二)前后之位

三)內外之位

四)剛柔之位

五)象形卦位

六)旁通卦位

七)反象卦位

八)交對卦位

九)內互之卦

十)動變之卦

多端變化爻啟醫

及時節 簡明陰陽爻g

第二節 復雜爻位變

一)爻位土下

二)天人地位

三)陰陽之位

四)上下同位

五)得位與否

六)責賤之位

七)居位尊賤

八)得中與否

九)順逆承乘

十)朋比為鄰

十一)遙相呼應

十二)爻位吉兇

卦爻立象以盡意

及時節 卦爻構模一大干世界一卦裝

一)設卦以盡情

二)系辭以盡

第二節 卦爻活看——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曼位分析法

二)取象會意法

三)德行義理法

醫學心鑒《易》中藏

及時節 "生生之謂易"——全嫩之謂醫

一)生生之道

二)生生之醫

第二節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變而能通得醫真

一)天人氣變

二)醫象各變

三)圓機活變

四)治隨機變D。

第三節 后續篇將要展開的話題

一)"一陰一陽之謂道"——妙通隅陽之謂醫

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器合一謂中醫

三)"立象以盡意"——援泉以說醫

四)"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明理通道醫境現

溫故以啟新

及時節 《周易》基本知識鞏固ll

一)經與傳

二)卦與爻

第二節 學《易》主要學什么?

道之篇

及時節 可道之道

一)本原之道

二)規律之道,

第二節 中醫是否講道理?

一)道與理有何區別?

二)格物致知道理明

體天之道

及時節 宇宙之演

第二節 歷法之式原醫之道

及時節 天人之道

一)天人之應應于醫

二)宇宙之模模示醫

三)歷法之印印在醫

第二節 氣之道

一)道以氣為本

二)元氣論VS原子論

三)一氣貫中醫

四)中醫研究vs研究中醫

第三節 陰陽之道

一)太極圓通醫道顯

二)先天八卦陰陽演

三)十二消息卦參研

四)胴陽相推道理衍

第四節 五行之道

一)后天八卦時空現

二)五行變通盡其利

為醫當如何"法"道

及時節 中道Vs西學

第二節 通道明理必由路

參考書目

在線預覽

緣起

為什么中醫人常覺得現時的中醫有所變味?這里面似乎失落了些什么。

中醫到底失落了什么?答曰:元神!

什么是元神?

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與生俱來,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之神,是生命活動固有的內在機制及規律,可視為人類祖祖輩輩為適應自然、適應社會、調適自身進化過程中獲得的某些重要基本屬性的精神印記。

它是人體之神的最深層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動比作一座海島,那么元神就如綿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這就帶出下問:

現今常見露出水面的醫學知識是否就是中醫學的全部?

中醫人為什么常覺得現在的中醫有所變味?

中醫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記—醫學知識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現今的學醫者、為醫者心中還烙下多少?

這些,實際都歸結到中醫的"元神"上!

然而中醫的"元神"在哪?在中華文化中!在中國人-中醫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中!

毋庸諱言,近現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學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對中華傳統主流文化采取了"浮云"化的態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認同西醫之理,皆因我們所受教育中的數、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設已為接受西醫做好了知識上的充分準備及思維方式上順習。但中醫有這樣的文化鋪墊嗎?試想,如果有,又如何?難道陽虛、氣虛、血瘀、濕阻這些名詞真比"血卟啉病"、"嗜鉻細胞瘤"等更難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國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與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這些中華文明的精神支柱我們接觸過多少?"精華"、"糟粕"之議時有所聞,但見貶時多來譽時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國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如果說,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母體文化,則捫心自問,除了認識中文,我們真的會用母體文化的方式來思考嗎?

中醫在現代有一個罪名,就是現代人看不懂。這成了中醫需要現代化、科學化的理由之一。這是中醫之錯還是教育之誤?下板子時是否要先弄清楚?

在這樣一個缺少中國文化的文化環境中,中醫學幾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為本國文化有機部分的中醫,在學習的時候居然會讓人產生文化隔閡感,實在令人困惑。在毫無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中醫,用中醫,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再努力也僅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今人對"知"的理解,常常局限在"知識"范疇,這實是西式的理解。"知"的本意應是"知性",包含了智慧與知識,即道與理并舉。中醫與西醫的區別要點就在于:西醫本質上沒有求道的欲望,故為說理之醫學;中醫是以理證道,以道統理,道理合一的醫學。因此,借鑒西方思維無妨,但崇拜就大可不必!以此來取代東方思維就更行不通。因為中醫不純粹是知識之學,它更接近智慧之學。

中醫并非"醫學"、"醫術"或"醫技"所能涵蓋,這些僅是露出水面的知識部分;中醫更大的氣象在其"醫道",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

回顧中醫近些年在這樣"化"、那樣"化"中走過的路,大多追求的是致小知的"理",而忽視了充滿靈氣的全體上致大知的"道"。活生生的天人之道僅僅被理解為格式化的知識體系或供熟練操作的術、技。以淺評深、以今審古、以西范中、以物觀人、舍證就病逐成業界時尚。其中不少操作實際是以西醫之理,生吞中醫的道與理?;驐壷械溃瑥奈骼?。這類方法能否在不失中醫內涵的前提下求得真知?應是簡單的邏輯問題。

須知"研究中醫"不等于"中醫研究"!

近現代,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人們眼界大開,越來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與復雜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人們已從最初對還原論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驚訝中逐漸冷靜下來,并不斷反思。線性、簡單性、分割性、靜態性思維難以解決復雜性系統問題也漸成共識。既然還原論思維不可能認識復雜世界的所有層面,因此,以之作為判斷一個學科或一種思維方式是否科學的標準,其不合理性就顯而易見。

若從還原論視角看,中醫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若從"中醫研究"角度看,就不見得是什么大問題。因為,中醫體系理論自洽,邏輯順達,臨床實用,且經數千年檢驗。在倡導多元價值的今天,科學也應有多元解讀。中醫,難道就不可能是主流科學之外的另一種科學形態?一門以古貫今的復雜性科學?

現今"失中道"、"循西理"的運作已導致中醫自身理論某種程度的異化,這種異化又導致中醫臨床一定程度的弱化與西化。中醫的軀干雖在運作,但元神漸已失落。不少有識之士指出,現時的中醫是"表面輝煌,內涵萎縮",國醫大師鄧鐵濤把這種現象稱作"泡沫中醫",因為"在五顏六色的表象下面,已經沒有了中醫的內涵。"一針見血。

我們常聽到:中醫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或代表。但如果中醫本身的文化含金量在不斷地減少或被減少,它還如何代表?

中醫學一個最可怕的可能結局是什么?-邯鄲學步!不倫不類的異化才真真可使本來包含科學內核的中醫變得不那么科學了。因為,其內部都不能自圓其說,還談何能令人信服?

近現代中醫出現"學術心靈"的六神無主而處百年困惑之中,實源于本土文化上的斷根及對外來文化的過度膜拜上。

因此,中醫要復興,中醫人要真正把握中醫的精髓,就須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

筆者多年來常對海內外不同對象以易、道、象、數、時、神、和等范疇的觀念或原理詮醫,較之純就教材而教得心應手得多,習者也非常受落。他們的體會是:圖文并舉,就圖理明,理雖深可淺出,道似遠而實近,至繁之見可成至簡之括,闡道說理必附實例,理透則行明,所闡所發,多有古著為本,并非杜撰。

好玩的是,當筆者一用太極圖、河圖、洛書、干支、卦象來闡述醫理時,習者的表情往往變化甚豐:初為錯愕—驚訝—不解—一臉無辜,潛意識當然是:這不是迷信的東西嗎?為什么與中醫有關?但當以之將醫理簡明、形象、意蘊無窮又精到地解釋完后,他們的表情往往轉為感慨、興奮、嘆服!轉而發問:如此理簡味原的思維方式為什么教材少見?越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聽完后往往越有感慨—為什么我們感覺這才是真正的中醫,以前學的東西大多似乎只在皮肉而未及內里精髓?

雖然筆者對教學有些自信,但我想觸動聽者,尤其是有臨床實踐者的絕不僅僅是口才,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態的中醫精神內核,這易使習者有一種學問尋回根的踏實感。

由是筆者不斷得到建議或受到催促,何不將所言所論形成文字?

但說時容易做時難,以上每一范疇,有哪一個不是見仁見智,話題多多,是非不斷,甚至地雷滿布的?

然感當代的醫書多優于對知識的篩選、充實與系統化,卻往往弱于與"深海下的海床"接氣。而中醫要走出誤區,把握本真,開拓視野,則中醫人本身素質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這些均需古文化知識的充實,思維方式的引導,原味中醫的體悟,中醫元神的尋回。

既自以為略窺接氣門徑,前又有劉力紅博士《思考中醫》的開路,重?!秷A運動的古醫學》的啟示??????人們開始尋找中醫的真諦,中醫再見復興之浪。則何不放下榮辱之心,不揣淺陋,隨本心所指,以心證道,冀所書所寫能在中醫復興浪潮中再推波助瀾?恰逢出版社來約稿,一拍即合!

現以《易》、《道》、《象》、《數》、《時》、《神》、《和》等一氣相牽又可各自發揮的范疇來下筆,不但利于內容的鋪陳與展開,亦方便旁及百家之學以頻接中華地氣。更可形成開放式結構,便于在聽取讀者意見后不斷補充、更正、修改、完善。甚至可隨時補充討論的范疇。

是次先出版《易》、《道》、《象》三篇,余篇在思考、整理之中。

……

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與動力源頭,基于中醫的現狀與發展之需,在傳統主干上挖掘自身內蘊,不斷自我完善實應是目前中醫研究之最需?!兑住?、《道》內涵的重新審視與透徹理解,《象》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凈化應是一條可行之路。中醫人應撥開迷霧,以清風明月胸襟,開拓出學科未來發展的海闊天空氣象!

媒體評論

中醫最忌空談。高談闊論,似意境深遠,但若不落到應用實處,則成霧里看花。所以《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的寫作宗旨有二:一是簡易明白;二是從實用著眼。

兩本書對與中醫相關的《易》、《道》內涵進行重新審視與透徹闡發,對《象》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凈化工作深入淺出,令人耳目一新。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易》的思維方式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邏輯與形象相合、透徹與混沌相映、宏觀與微觀相參、動態與靜態相襯、形而上與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體地把握全局。

易之篇》主要從《易》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知識入手,從兩儀、四象、八卦到六十四卦,層層揭開卦爻關系,并與醫學內容相互印證,最終落到醫學實踐的運用上,企望授人以漁。

道之篇》主要從天人之道、氣之道、陰陽之道、五行之道多角度進行發揮,具涉太極圖、陰陽關系、十二消息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臟器法時和納音五行應用等方面,將諸般妙想都穩穩立足于氣-陰陽-五行化的天人之道與證之有效的臨床實踐中,盼能撥云見日。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堂堂男**的評論:

很感動!能有這樣的老師,對于學習中醫很有啟迪!

2015-11-13 20:47: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管是封面設計,紙質排版到印刷絕對用心產品,內容我覺得不是值得推薦這么簡單了,希望能普及

2016-11-24 13:37:27
來自門對千**的評論:

經典好書學中醫必備。鐵濤大師推薦。內容還沒看沒什么可說的。紙質不錯排版不錯。

2016-05-24 11:17:35
來自***(匿**的評論:

看評價不錯,相信很有價值,還沒有細看,版面比想象的小

2017-05-20 13:18: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上過潘毅老師的課,領略了他的風采,一直很想讀一下他的書,很不錯

2017-04-22 19:13: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當當買書,質量能放心。一如既往的好。多年的書蟲了。不錯不錯

2017-06-16 09:12:14
來自hdguany**的評論:

之前聽潘毅的中醫基礎理論課,這次看到他的書,所以想買來看看,講的是比較正,認可他的講解。

2016-06-03 19:29: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易與道是中醫的基礎,從最根本處學習理解中醫

2013-08-10 22:08:43
來自往***(**的評論:

內容不錯。聽過超星課程,就買了。排版太密。紙太白。部分插圖不夠精美,電腦制作放大的,有毛刺。

2017-05-23 20:18:23
來自feen**的評論:

非常好,正版,發貨快,孩子也很喜歡。價格也非常實惠,值得擁有,一直是當當的客戶,買的書也非常之多,期待再一次在當當買書。

2016-12-21 11:45:12
來自**(匿名**的評論:

用易經的角度來解釋中醫,值得一讀,自古都是醫易通源。

2017-03-01 16:57:25
來自瑪鴨**的評論:

學習中醫不一定去行醫,略懂醫道可以讓自己遠離各種傷害,更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恢復知覺,讓自己做一個有知有覺的人。能學到不少東西。

2016-04-22 18:37: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醫醫理本源,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類諸物之情,和疾之偏性,以類擊類,性情相見。

2016-10-31 15:32: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希望多出版一些這樣既通俗易懂、又能傳達中醫精髓的好作品。強力推薦。

2017-03-16 10:47:34
來自外***星**的評論:

作者對傳統中醫的整體把握還是不錯的,此書對初學者把握中醫背后的思維方式有幫助.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醫。

2017-02-20 16:15:26
來自pdyhapp**的評論:

聽過潘老師的課,非常精彩,可惜上課時間短暫,內容聽完沒辦法回味和思索,這本書相當專業和高水平,終于盼到了出版,立即買了一套,生怕下手晚缺貨,超贊!!!!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學中醫的人被猶豫.

2014-06-12 21:09:49
來自x***3(**的評論:

作者言:中醫更大的氣象在其“醫道”,并非“醫學”、“醫術”、“醫技”所能涵蓋。

2017-06-23 08:35: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書源于對中醫的愛好,總是抱著一個信念,哪怕有一句話受益,都是值得的,此書買來大體一翻,以為跟之前的書一樣,看不懂,然后束之高閣,回去細看,發覺之前不懂的概念,這次都能看懂了,驚喜!隨之緊接買了下部。

2013-06-05 08:04: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讀完易之篇正在讀象之篇,醫易相通從上學時就聽說過,20余年不曾接觸中醫了,始終就不曾明白其中的奧妙。潘教授詳細地講解個中道理,雖然有些地方有牽強之處,但是值得一讀,而且是認真地讀、反復地讀。

2013-04-23 09:29:27
來自zjduxin**的評論:

易,道與象數思維是最具特色的中國-中醫傳統思維方式。當代中醫學術之漸失本真,緣由之一就是罔顧學科特點,對抽象思維獨沽一味,卻漠視與學科特點相洽的象數思維而致。

2013-10-28 15:24: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是從正安聚友會,了解到潘毅老師的,感覺和別的老師講的就是不一樣,我貌似更喜歡從易,道,象的角度來了解中醫。書比想象中的要小點,哈哈

2016-04-23 14:25: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書,現在的“中醫”就是批著一塊中醫外皮的西醫,嘛用沒有,還壞了傳統中醫的名聲,呵呵。

2017-08-21 08:01:49
來自吳老夫**的評論:

一直想要的書,太好了,易醫之理--以易理解醫,分析的內容清楚,詳細,透切。《易》之入門,醫之常理,理解醫學需要易學基礎,學《尋找中醫失落的元神》使我們尋回中國中醫文化之元神。

2013-04-04 01:17: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祖宗的中醫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宇宙人生的道理,醫易不分家-醫道不分家-天人合一,這就是老祖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贊嘆,感佩,何況中醫大師鄧鐵濤都不辭辛苦親自推薦,更要拜讀了。建議當當網為中醫(說中醫是根一點也不為過)愛好者繼續提供更大的方便。

2014-04-01 13:38: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著重藏象、經絡象、體質象、病邪象、藥象、方象等內容在象思維引領下的演繹與運用,層層還原中醫耐人尋味的精彩真象,助您學會和鞏固觀物取象、觸類而通、觀象明理、以意為法、法象而行、得象悟道這一學習中華文化與中醫的基本功。

2016-05-18 15:49: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的書有散頁現象 反映后又郵來一本 裝訂很好 很滿意

2017-07-31 12:32: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真如書名所說,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醫,如果都潘教授般研究中醫,中醫怎會失落,定會百家爭鳴,繁榮昌盛!我們有幸學了中醫,即是與傳統文化有緣,希望能習得其原本的思維,原本的樣貌,這就是新一代中醫人要為之努力的方向。

2013-03-12 15:48:2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大安市| 剑川县| 万全县| 额敏县| 清流县| 库车县| 汾西县| 克拉玛依市| 延边| 墨江| 古田县| 桓仁| 汕头市| 都安| 金秀| 万荣县| 嵊泗县| 华池县| 大理市| 错那县| 仁布县| 呼伦贝尔市| 赣榆县| 招远市| 英吉沙县| 农安县| 乌鲁木齐市| 胶南市| 临朐县| 鄂托克前旗| 绥化市| 黄龙县| 房产| 临邑县| 永州市| 来安县| 米脂县| 临颍县| 邹平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