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訴訟活動中涉及的法律法規。系統地解讀了我國三大訴訟法關于證據收集、運用的法律規定。書中所選案例緊扣法律規范,具有示范性與指導性作用,對讀者有較強的參考借鑒價值。 本書適合作為各院校法律相關專業的案例教材,也適合作為廣大民眾咨詢日常法律糾紛事務的實用指導書,還可作為各企事業單位、法律培訓機構、法官和律師等法律從業者以及其他法律愛好者進行法律實踐和研究的專業參考書。
一線法律專家團隊編寫 精選全新真實判例加以解析 高校法律教育與民眾法律咨詢實用手冊 法律從業人員必備法律參考書 依法治國、全民普法實用圖書
及時章 證據概述
及時節 證據的概念與特征
案例1-1 王某某、李某某被劫案
第二節 證據在定案中的重要意義
案例1-2 辛普森殺妻案
第二章 運用證據的基本原則
及時節 證據裁判原則
案例2-1 黃某詐騙案
第二節 程序法定原則
案例2-2 杜某某被違法刑訊逼供案
第三節 證據質證原則
案例2-3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第四節 處分原則
案例2-4 毛某、龍某修改遺囑案
第三章 運用證據的規則
及時節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案例3-1 王某強奸案
案例3-2 張某販賣案
第二節 意見證據規則
案例3-3 美國通用能源公司訴華陸公司侵犯商業秘密案
案例3-4 李某奎死刑改判案
第三節 傳聞證據規則
案例3-5 吳某、錢某故意殺人案
案例3-6 清潔工被撞后肇事車輛逃逸案
第四節 自認規則
案例3-7 莫甲與莫乙買賣糾紛案
案例3-8 某電力公司訴陳某不予承擔賠償責任案(二審
第五節 推定
案例3-9 徐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
案例3-10 湯某和等訴榮昌縣公安局行政賠償案
第四章 證據的種類
及時節 證人證
案例4-1 張某故意殺人案
案例4-2 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能否作證?
案例4-3 廣州首例警察出庭作證案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
案例4-4 林某、陳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
第三節 刑事被害人的陳述
案例4-5 段某謊報強奸案
第四節 民事、行政案件中當事人的陳述
案例4-6 馬某梅訴青海東建工貿工程有限公司侵權案
第五節 書證
案例4-7 強某某與強A、強B繼承糾紛案
第六節 物證
案例4-8 楊某某販賣案
第七節 鑒定意見
案例4-9 黃某意外死亡案
第八節 勘驗筆錄
案例4-10 韓某平被殺案現場勘驗
第九節 檢查筆錄
案例4-11 海南某小學校長強奸案
第十節 視聽資料
案例4-12 田某盜竊案
第十一節 電子數據
案例4-1 3網絡女友頻約見小伙赴約陷傳
第五章 證據分類
及時節 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案例5-1 佘某某案
第二節 運用間接證據如何定案
案例5-2 詹某強故意殺人案
第三節 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
案例5-3 王某和于某借款糾紛案
第四節 本證和反證
案例5-4 菲林公司訴英童公司合同糾紛案
第五節 實物證據與言詞證據
案例5-5 康某平強奸案
第六章 證明對象
及時節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案例6-1 陸某、華某與徐某借款糾紛案
第二節 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案例6-2 高某、杜某誹謗張某案
第三節 行政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案例6-3 李某狀告北京大學、北京市教委案
第四節 非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案例6-4 娟子與新疆某電子公司勞動爭議仲裁案
第七章 證據的收集和保全
及時節 收集和保全證據的概念
案例7-1 李民訴陳良支付貨款案
第二節 收集證據的基本要求
案例7-2 張某偷拍取證未獲法庭采信案
第三節 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證據收集和保全
案例7-3 袁某某侵犯何某名譽權案
第四節 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的收集與保全
案例7-4 某地公安機關違規取證案
第五節 刑事案件中證據的收集和保全
案例7-5 鄧某某殺害女友案
第八章 刑事案件中的證明責任
及時節 侵占案件中的證明責任承擔
案例8-1 上海海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訴陳某侵占案
第二節 控方舉證原則的例外
案例8-2 張某某正當防衛案
第三節 刑訊逼供案中的證明責任
案例8-3 趙某海被非法取證案
第四節 虐待、遺棄案中的證明責任
案例8-4 李某某虐待案
第九章 民事案件中的舉證責任
及時節 合同糾紛中的舉證責任
案例9-1 合同糾紛案件舉證責任的分擔
第二節 過錯責任承擔
案例9-2 錢某奇訴王某等侵權案
第三節 無過錯責任承擔
案例9-3 張某龍訴陳某芝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案
第四節 公平責任的適用
案例9-4 彭宇案
第十章 行政案件中的舉證責任
及時節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
案例10-1 舒某榮“闖黃燈”案
第二節 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證明責任
案例10-2 北京市公安局車管所被訴核發拍照不當案
第三節 行政訴訟中的合理性標準
案例10-3 王某訴北京市發展規劃委員會案
第十一章 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及時節 證據的提出
案例11-1 當事人遲延舉證的法律效果
第二節 提出證據的程序
案例11-2 原告訴被告賠償話費案
第三節 提出證據的要求
案例11-3 薄某某案公訴人舉證環節之
第四節 證據認定的概念
案例11-4 黃某某訴宋某某離婚案
第五節 民事訴訟證據認證的要求
案例11-5 沈某與某醫藥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
第六節 行政訴訟認證的要求
案例11-6 麻某某處女案
第七節 法官運用證據認定案情
案例11-7 戲劇性的兩個判決
附件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節選
附件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節選
附件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節選
附件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較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2012]21號(節選
參考文獻
及時章證據概述
本章知識要點]“證據”一詞在生活中也會用到,但在法律的領域內則使用得更多,而且在認定案件事實時,只有證據能夠證明的事實才能予以認定。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意義上的證據,可以通過本章學習來揭曉。
及時節證據的概念與特征
案例1-1
王某某、李某某被劫案
王某某系大連市某貿易公司總經理,李某某系該貿易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某某與李某某于2003年12月1日晚入住某市東大街南側皇城大酒店1108號、1109號房間,兩人擬于第二天上午與該市一公司洽談業務。當晚9時10分左右,王某某與李某某前往該市東大街南側、皇城大酒店西側的老孫家飯店吃羊肉泡饃。途中,王某某用攝像機拍攝夜景,李某某不時觀看路邊的櫥窗。因內急,李某某進入街邊公廁內小解。王某某專心拍攝夜景時,適逢公司劉秘書來電匯報工作,王某某邊攝像邊通過移動電話的免提功能接聽匯報并做出指示。此時,劫匪甲用仿真玩具手槍頂住王某某的腰部,喝令: “別出聲,交出錢物,否則要你的小命!”劫匪乙用匕首頂住王某某的頸部相威逼: “快點拿錢,否則割斷你的喉管”。王某某稍稍反抗,乙即用匕首劃破王某某的右臉部,頓時鮮血直流。王某某隨身攜帶的攝像機、移動電話及耳機、手表及現金2200元被搶走。甲、乙劫匪搶走王某某財物后順街道南側向西逃跑,王某某大呼: “搶劫啦!搶劫啦!前面有劫匪!”適逢李某某從廁所出來,李某某見狀即與王某某拼命追甲、乙劫匪。劫匪將所劫得的財物扔在路邊倉皇逃跑。
后在群眾丙的協助下,甲、乙兩劫匪被抓獲,即被送往公安機關。王某某的攝像機、移動電話及耳機、手表、2200元現金被及時追回,唯手表因兩劫匪在逃跑中拋扔而摔壞,該手表停止走動。
這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王某某如果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哪些可以成為他受刑事侵害的證據呢?
一、 我國有關證據概念的相關規定
1. 證據是證明的根據
一般意義上的證據,是指證明的憑證,在我國的古漢語中,“證據”二字往往是分開使用的。其中,“證”字猶如現代的證據,但多指人證; “據”字則為依據或根據。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法律事務也使用這一詞,但在更多的場合下,它都是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專門術語,以至人們聽到這個詞首先就會想到案件、糾紛、責任等法律問題?!掇o海》中對證據的解釋是“法律用語,據以認定案情的材料”。
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僅有《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概念做出了明確規定,即證據就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睹袷略V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沒有作出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難看出證據就是以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從證據的內容來分析,它是與案件有關的事實,與案件事實具有關聯性,與案件沒有關聯性的材料不能成為特定案件的證據; 從證據的形式來看,它通過一定的載體存在,表現為法定的證據種類,不符合法定證據種類的材料也不能成為證據,僅能為案件的偵查和查明提供線索; 從證明的關系來看,證據對案件事實起證明作用,具有一定的證明功能,不能對案件起到證明作用的材料沒有意義,也不能成為案件的證據。同時還強調,證據應當以合法的手段并符合法定程序,在刑事案件領域,偵查員違反法定程序,通過刑訊逼供、威脅引誘等方式取得的證據應該排除就是基于這一原因。在民事案件領域,當事人通過欺詐、威脅、乘人之危、侵犯隱私權等方式取得的證據也要通過相關認定,否則不能使用。
2. 證據的屬性
1) 客觀性
證據的客觀性,是指作為證據內容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即證據是隨著案件的發生而產生的,必須真實,不是人的主觀想象、猜測、臆斷。主要有3層含義: 一是證據的表現形式無論是人還是物或是狀態,其本身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二是證據的內容是客觀的,它是對案件事實的客觀反映; 三是證據與客觀事實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
在證據領域中,證據的客觀性為公安司法機關或者當事人發現、收集、認識、理解證據提供了條件和基礎。證據本身具有客觀性,因為任何行為或事件必然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發生,并在時間的順序上留下一些影響,造成特定的印跡; 在空間上產生一些影像,遺留具有特定性的反映,即使毀滅證據也會產生毀滅行為的證據。從另一個側面,公安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在收集、審查證據時,不能主觀臆測,單憑自己的想象,使證據的收集和運用走向反面。
謝安平,郭華.證據法學[M].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
2) 關聯性
關聯性指作為證據內容的事實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存在某種客觀的聯系,因此具有對案件事實加以證明的實際能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提出的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不存在客觀聯系,不具有借以判斷爭議事實的能力,這樣的證據就是無關聯性的證據。無關聯性的證據是不能被法庭采納的。
通常情況下,應該這樣理解證據的關聯性。
① 證據的關聯性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主觀想象的。司法人員和當事人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的關系,如實評價證據對案件待證事實的證明作用,不能將沒有客觀聯系的證據想當然地認為或者說成有客觀聯系的證據。
② 這種關聯性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因果聯系、時間聯系、空間聯系、偶然聯系和必然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肯定聯系和否定聯系等,其中直接聯系是證據和案件主要事實之間的證明關系,間接聯系時證據和案件某一方面事實的證明關系。無論何種聯系,都反映了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關聯性。
③ 證據事實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關聯性能夠為人們所認識,否則不能斷定其具有關聯性,當然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只有隨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認識能力不斷加強,才能逐步去認識我們今天尚無法認知的世界。而只有當這種事實被人們認識之后,其才能進入證據的領域。
3)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證據必須有法定的形式,由法定的人員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審查運用。證據的合法性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證據必須由法定人員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我國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② 證據必須具備法定的形式、合法的來源。我國的三大訴訟法規定了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視聽資料等證據種類,在案件的定案中,能夠作為定案依據的必須符合這些種類,否則,即使與案件有關,也不能作為證據。例如測謊儀所做的測謊結論、警犬的辨認等。
③ 證據必須經過法定的程序查證屬實。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均規定了證據的審查程序,通常情況下,對證據進行審查的都是審判人員,其按照法定的程序,對證據的真偽、證明力等進行審查,以確定與案件事實的關系。
二、 案例分析
本案中,被害人受到刑事犯罪侵害,財物損失較多。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當被害人報案后,公安機關應當收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仿真手槍、被害人的攝像機、移動電話及耳機、手表以及2200元現金都是本案的證據。根據我國相關刑事法律的規定,在侵犯財產類的犯罪中,所侵犯的財產價值往往會影響到定罪量刑。因此,凡是受到犯罪侵害的財物都應當列入損失范圍,這對打擊犯罪非常重要。
第二節證據在定案中的重要意義
在書店看了來的,很好,比書店便宜很多
與日常生活相關,值得業余時間學習,了解。
學生課本,實務一般。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很好
發貨速度快,性價比很高。
還可以
好
書挺薄的,內容待評價。
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訴訟活動中涉及的法律法規。系統全面地解讀了我國三大訴訟法關于證據收集、運用的法律規定。
很好
可以
學有所長
當當選擇的配送單位越來越差了
對證據的運用有良好借鑒作用。
不錯
不錯不錯不錯
好書,要讀,要變為力量
把握的刑法運作到現實咯
不錯,案例簡單了些,看看還可以
家人買的,還沒細看,應該不錯
內容涉及面廣,既體現了理論的深度,又展示了實踐的技術,很好!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不錯,物流也快,書也很好。
好著了,有用著了
大給打了,好書,專業的高度,精淮的點評,不錯
打官司即是打證據,了解和掌握證據的運用規則,才能打好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