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描述了一個關于長大的故事:有個不愛說話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快樂的孩子。 有24小時,他們逃離城市,翻山越嶺,來到少女的爺爺曾經住過的山中小屋。在山里的夜晚,他們看到了美麗的星空。后來,少女病了,而少年不知去向……他們究竟經歷了什么,才能走出心理的陰影呢?《星空》以一種年齡的視角,描繪了一類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從對社會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認識自我的過程。《星空》的畫面精彩、震撼、美輪美奐,是幾米目前輝煌的繪畫作品。
星空》這個故事既單純卻又復雜。它單純,因為這就是一個描述兩個人相遇之后又分開的故事;它復雜,因為這故事會讓讀者把自己放進某個畫面,在某一句話上徘徊,并且回憶起自己的青春——青春是多么一言難盡的話題,人們不是說得太多而仍然覺得說不清楚,就是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描繪因此只能無言以對。我們,總是要到錯過了之后才發現自己其實曾經擁有。這種復雜的層次,來自于讀者的參與,而這正是幾米作品的魅力之一。這本書,獻給所有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幾米的書,給人都是一種樸實風味卻擁有著一番不同華麗色彩的感覺,這本也如此。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和這個世界交流,覺得孤單。也許是因為遭遇了什么災難,也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還有很多。而偏偏是這樣,讓男孩和女孩相遇了,雖然并沒有出現兩個人太多的語言交流,但是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經相容了。
燦爛而又寂寞的星空,兩個人一起證實了。以后,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了。
有感觸的一句話:
孤單時,仍要守護心中的思念。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每個人無論遇到了什么,心里受到了打擊。
終都會有一束光,打開心扉,美麗的光必定會照射每個角落。
幾米,這個名字常常被誤認是外國人,也被認為姓幾,但都不是。幾米出生在臺灣宜蘭,成長在臺北,他開始畫插畫時想要取個筆名,就把自己的英文名字Jimmy音譯,加上他很喜歡"幾"這個字,所以就變成了幾米。
等到幾米從插畫轉而開始創作繪本時,他發現書店里大都是給兒童看的繪本,但他想讓成人讀者也能夠感受到繪本的美好,便大膽地將內容及開本設計為成人書,成了現在大家所認識的幾米。
創作繪本十多年來,幾米出版了四十多本各式各樣的美麗故事,把說故事和看畫面巧妙結合。他很多作品都被翻譯成不同的外語版本,或改拍成電影,或改編成劇場表演,臺北捷運站里也有他大幅的壁畫,英國與美國的出版社也來找他合作創作新書。
星空》無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