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紳士著裝圣經》套書之一,《紳士著裝圣經》是追求品質品位男士的必備著裝指導手冊,全套書專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又有大量風趣盎然的實際案例和精美圖片。本書從外套備忘錄入手,從柴斯特外套的優雅是怎樣煉成的,出行外套的阿爾斯特家族和波魯經典,全天候外套巴爾瑪肯,對生命的敬畏、經過戰爭的洗禮的塹壕外套,達夫爾與休閑外套和得體的外套七個方面,對紳士經典外套的歷史、分類、功用、穿衣規范、成功案例和TPO原則進行了系統深入地分析介紹。讀過本套叢書和此分冊相信您會成為一個紳士著裝和外套方面的專家。
本書可供公務、商務人士,形象專家、著裝專家,服裝設計與搭配師和有志于提升男士著裝品質品味人士閱讀的參考。
本書是《紳士著裝圣經》套書之一,《紳士著裝圣經》是追求品質品位男士的必備著裝指導手冊,全套書專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又有大量風趣盎然的實際案例和精美圖片。本書從外套備忘錄入手,從柴斯特外套的優雅是怎樣煉成的,出行外套的阿爾斯特家族和波魯經典,全天候外套巴爾瑪肯,對生命的敬畏、經過戰爭的洗禮的塹壕外套,達夫爾與休閑外套和得體的外套七個方面,對紳士經典外套的歷史、分類、功用、穿衣規范、成功案例和TPO原則進行了系統深入地分析介紹。讀過本套叢書和此分冊相信您會成為一個紳士著裝和外套方面的專家。
本書可供公務、商務人士,形象專家、著裝專家,服裝設計與搭配師和有志于提升男士著裝品質品味人士閱讀的參考。
劉瑞璞,:1958年1月生,現任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是服裝符號學及紳士著裝密碼(The Dress Code)。
主要學術成果:
(1)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漢族編、少數民族編;
(2)《古典華服結構研究——清末民初典型袍服結構考據》;
(3)《男裝語言與國際慣例.禮服》;
(4)《國際化職業裝設計與實務》;
(5)《世界服裝大師代表作及制作精華》;
(6)《TPO品牌化女裝系列設計與制版技術訓練》;
(7)《TPO品牌化男裝系列設計與制版技術訓練》;
(8)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男裝編、女裝編;
(9)北京市精品教材《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男裝編、女裝編;《女裝款式和紙樣系列設計與訓練手冊》《男裝款式和紙樣系列設計與訓練手冊》。
第1章 外套備忘錄
1.1 一個會穿外套的人是講究品質的人
1.2 “遲鈍”的魅力
1.3 掀開外套300年的歷史
第2章 柴斯特外套的優雅是怎樣煉成的
2.1 初識柴斯特外套
2.1.1 柴斯特外套的“經典配置”
2.1.2 從防雨功能到簡約精神——柴斯特外套的不變之謎
2.2 前柴斯特外套
2.2.1 弗瑞克與雙排扣柴斯特外套
2.2.2 披肩大衣、帕洛特到單排扣柴斯特外套
2.2.3 使標準柴斯特外套定型的卡巴特
2.3 伯貝里大衣和柴斯特外套的新古典風格
2.3.1 柴斯特外套的伯貝里時代
2.3.2 英國紳士與“新古典風格”
2.4 柴斯特外套與柴斯特菲爾德家族
2.4.1 一代名紳——柴斯特菲爾德四世
2.4.2 柴斯特外套命名于菲力普五世
2.5 柴斯特外套的成功路徑
2.5.1 柴斯特外套的社交技巧
2.5.2 柴斯特外套“標準件”的解讀與應用
2.5.3 柴斯特外套的兩種基本板型
第3章 出行外套的阿爾斯特家族和波魯經典
3.1 具有英國血統的阿爾斯特外套家族
3.1.1 阿爾斯特與英式大衣
3.1.2 阿爾斯特與泰洛肯大衣
3.2 波魯外套——出行外套的經典
3.2.1 波魯外套的身世——從平民到貴族的標簽
3.2.2 駝毛與波魯外套的標準色
3.2.3 駝毛催生了波魯外套的標準件
3.3 出行外套的禮儀級別與細節提示
3.3.1 出行外套的禮儀級別是如何細分的
3.3.2 出行外套細節的變化對社交和風格取向的暗示
3.3.3 出行外套的板型特點
第4章 全天侯外套——巴爾瑪肯
4.1 承載歷史的經典
4.1.1 巴爾瑪肯的由來與披肩外套
4.1.2 華達呢使巴爾瑪肯不拒絕任何面料
4.1.3 土黃色歷史積淀的貴族身份
4.2 巴爾瑪肯外套構造的密約
4.2.1 巴爾瑪肯外套“標準件”考究的功用設計
4.2.2 巴爾瑪肯外套防寒內膽獨領風騷
4.2.3 巴爾瑪肯外套裁剪的歷史信息
4.3 巴爾瑪肯外套社交的自由空間
4.3.1 介于巴爾瑪肯和塹壕外套之間
4.3.2 樸素面料的運用
4.3.3 讓巴爾瑪肯外套變成貴族的面料
第5章 對生命的敬——經歷戰爭洗禮的塹壕外套
5.1 塹壕外套與兩家古老的英國公司
5.1.1 阿庫阿斯——戰爭中由王室推動的品牌
5.1.2 華達呢奠定了伯貝里塹壕外套的世紀經典
5.1.3 “經營戰爭”
5.1.4 保存“傳統”
5.1.5 丸善派和壺番館派的啟示
5.2 伯派和阿派最棒的細節
5.2.1 拿破侖領和頸部防護襻
5.2.2 右肩擋雨布
5.2.3 防雨披肩
5.2.4 插肩袖
5.2.5 防雨口袋
5.2.6 后開衩
5.2.7 肩襻、袖帶和腰帶
5.3 塹壕外套的工藝經典
5.3.1 蘇格蘭格子襯里
5.3.2 塹壕外套的板型特點
5.4 塹壕外套材質之美——簡約的社交智慧
第6章 達夫爾與休閑外套
6.1 休閑外套情景的準則判斷
6.1.1 禮服外套準則的判斷
6.1.2 休閑外套準則的判斷
6.2 達夫爾——休閑外套的經典
6.2.1 達夫爾和特殊工藝的麥爾登呢
6.2.2 達夫爾外套的貧民身世
6.2.3 蒙哥馬利將軍使達夫爾改變了命運
6.3 達夫爾外套至善、至美、至用的細節
6.4 四種個性鮮明亦不能忽視的休閑外套
6.4.1 非主流卻品格非凡的洛登外套
6.4.2 影響深遠的水手外套
6.4.3 具本色的剪絨外套
6.4.4 西班牙外套樸素的經典
第7章 得體的外套
7.1 外套面料的理想和社交密約
7.1.1 風雨面料的休閑風格表達的社交取向
7.1.2 防寒面料的外套風格最適合的社交取向
7.1.3 外套和面料的對應性及其社交取向的變通
7.2 外套及其細部之間的等式
7.2.1 領型與外套的等式
7.2.2 袖型與外套的等式
7.2.3 袋型與外套的等式
7.2.4 其他細部與外套的等式
7.3 外套的TPO定位與搭配方案
7.3.1 外套TPO綜合指標的社交排位
7.3.2 外套的社交取向與搭配方案
7.4 外套選擇的技巧
7.4.1 外套尺寸中,長度要優先考慮
7.4.2 面料質地和標簽的提示
7.4.3 外套試穿必須確定真實的配服
后記
第1 章 外套備忘錄
在當今男裝世界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狀,西裝幾乎成為大眾化的服裝,無論什么階層、什么職位、什么性格的男人都不拒絕它,只有細微之處見紳士。像塔士多(配黑領結的晚禮服)這種很紳士的禮服,藝人、明星、商業新貴甚至藍領穿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因為他們“太懂得”如何穿它,它是“高雅”的標簽。只有外套還保持著它的純粹性被紳士們固守著,成為貴族的堡壘,但它的密碼卻不像西裝那樣被更多的人解讀。我們看到,只要是適宜的季節、場合,他們一定會選擇柴斯特外套、巴爾瑪肯外套、塹壕外套、達夫爾外套等這些甚至連名稱都不知所云的服裝,這其中有什么玄機?
1.1 一個會穿外套的人是講究品質的人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在現代男人生活中,只有外套還保留著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季節性信息,如防雨外套、防風外套、防寒外套等,這與其說是季節性信息,不如說是歷史上留下的文化印記,正因如此它才會在上層社會流行、認可后被確立下來,當上層社會接受某種服裝時,也就決定了它的歷史地位,但這并不對其出身的貧貴有所選擇。男裝往往是從貧民服作為發端,之后被上層社會吸納、借鑒而確立其地位的,如達夫爾、水手外套、巴爾瑪肯、塹壕服等,因為貧民服裝的功能是最棒的。不過當這種服裝進入上層社會時,必須加入這個階層的社會語言才能夠在主流社會流行開來。當這種語言成為社會公認的(紳士)標簽時,低于這個階層的人們便著力去摹仿而成為潮流。一般人更注重外套的季節性和防寒
圖1–1 弗瑞克外套、晨禮服、燕尾服,歷史中稱為外套的大禮服
性,總之首先考慮的是它的功能問題,很少注意它的社交語言。這時紳士們卻不愿與此為伍(怕跌入下層社會),就有所選擇地穿它們,或穿得更加地道,這就是為什么對更加細致的紳士服語言如果沒有涉深的體驗是找不到感覺的道理。外套最能體現這一點,在社交場有這樣一種邏輯,社交形象成功與否要看對服裝規則(The DressCode)的把握,而最能夠表現出技巧和品位的卻是外套。這是它不被流行左右,在上層社會能夠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的社會原因。
外套(Coat)總是和“講究”這個詞匯聯系著。“一個會穿外套的人是個很講究的人”,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服裝比外套傳承的歷史信息更多,這就是現代紳士為什么固守外套這個的堡壘的答案。
男裝歷史從古至今,但凡講究的禮服都以外套著稱,如著名的弗瑞克外套(Frock coat)、晨禮服 (Morning coat)、燕尾服 (Tail coat)等,盡管很多情況下不把它們當作外套使用,事實上
“COAT”表示盛裝、大禮服之意(圖1-1)。這跟歷史上外套代表著貴族的奢華有關,它除了用料多、做工考究、價格昂貴外,還跟一層一層炫耀財富的穿著方式有關,這種傳統不加掩飾地帶到了今天。愛麗森 .盧莉在1981 年出版的《服飾的語言》中就說:“大體上,一個人穿的衣服層越多,他或她的社會地位就越高。”(保羅.福塞爾著《格調》,第67 頁)可見外套對于多層方式的貴族體驗是最直接有效的。作為貧民百姓,貴
族氣的外套既不符合他的經濟條件,也不適應他們頻繁勞作的生活環境,正因如此,外套的紳士語言普及得緩慢而狹窄,這反而是上層社會希望看到的,從而大膽地使用。然而,它們在形制的細節表達上卻表現得異常簡潔、遲鈍,根本談不上豪華。
可見,外套如果被社會打上“豪華”的標簽,便成為虛榮的追求目標而泛濫,紳士們也不會固守這個的堡壘而另起爐灶。不過外套本身的便裝化趨勢恐怕不可避免,表現出越來越本色的氣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回歸的本色不僅沒有使標志紳士外套的符號消失而變得越加生動,因而虛榮的外殼總會被剝去,露出來的才是真實的容貌。我們看今天的柴斯特外套,它誕生于19 世紀中葉,它的鼻祖還要往前追溯到1816 年出現的弗瑞克外套,盡管如此今天的柴斯特外套的概念和歷史中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一種砸斷骨頭連著筋的感覺,她維系一個全新的社交倫理,我們可以稱它為“新古典主義”。當我們連古典主義還不認識的時候,這種社交倫理(新古典主義)在今天會變得越來越陌生和彌足珍貴,這就是歷史的力量。
1.2 “遲鈍”的魅力
今天變化較大的就是服裝,這一點沒有人懷疑,然而我們如果轉到對服裝品位、高雅、格調之類的評價的時候,卻發現我們今天穿的衣服有百分之九十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間發生并確立的,外套恐怕就是這類服裝的代表。今天作為準禮服外套的柴斯特菲爾德出現在19 世紀中葉;最受男士推崇的全天侯外套巴爾瑪肯幾乎和柴斯特外套同時登場(1850 年);具有公務外套(亦稱職業外套)之稱的塹壕外套早在1914 年及時次世界大戰中就為英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今天出行外套的經典波魯外套在1916 年作為侯賽外套出現的;在外套中具前衛休閑、有“大學校園外套”之稱的達夫爾卻比任何一種外套出現的都早,大約是文藝復興的后期(1684 年)。使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它們大多數保留著原創時的樣貌,就塹壕外套而言,上層社會的男士們,嚴格保持當時細節的設計以明正身,就連腰帶上掛軍用水壺的D 型鐵環也不愿放棄,以此表達對歷史的敬畏,也是對紳士品質的一種宣示。今天在年輕人中無論男女都在穿,而且大有引領冬季時裝潮流的達夫爾外套,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那件達夫爾的翻版。誰能想到今天滿街跑的俊男秀女的剪絨短外套竟是20 世紀初(1903 年)歐美前衛紳士們的行頭。這些使我們恍然大悟:“衣食住行之中,衣是變化最遲鈍的”。
這種遲鈍的原因,雖然我們還不可能徹底弄清楚,但有一點是值得探討的人們追趕時髦其實多是迫于社會的壓力,要想獲得社會的認可(特別是上流社會), 就要更多地去做迎合社會卻違背內心的事,因此就會出現一種抵消這種社會壓力的事象流行,這就是“不受流行影響的流行”(A Timeless Fashion),這種幾乎是“永恒時尚”的理念,用一個最容易操作的詞,就是“紳士服”。它為什么能夠永恒,解讀之后我們會發現,它是以歷史為載體的:它是服裝中的嚴肅藝術不是流行藝
1
術,它是服裝的基本語言,它是服裝設計的解構元素。我們只有將這些元素找到,并解讀它們的歷史坐標才能變得更主動、更合理。
外套變化的遲鈍是和男裝“崇英”的品質有關,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判斷如此之差,幾乎沒有章法和目標。今天,從我國外套的產業狀況看根本談不上與國際接軌,從穿者、設計者、制造商到經營商,始終深陷在一個盲目的怪圈中,像是被人家牽著的盲人,說明我們對外套的歷史缺乏基本的了解,當達夫爾外套在中國市場上出現時,很多人幾乎相信它是某國外公司研發的全新產品,甚至有的國內服裝設計師全然不知它用什么面料,更無法搞清這種永恒時尚的的基本語言、解構元素。看來我們要想解讀它們,先要從認識它們的歷史入手。值得提醒的是,要想迅速地認識這種歷史,首先確立“英國祟拜”先入為主的TheDress Code(紳士著裝密碼)文獻體系。這是否有偏見之嫌,其實就像我們今天了解英語就等于了解了世界的道理一樣,當然屬于歐羅巴語系的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對英語的豐富和走向國際化以巨大的支持,但總要有一種語言統領起來。美國沒有使用它本鄉本土的語言,也絲毫沒有損害它的國際形象和地位,重要的是它是否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正因為“英國崇拜”的主流意識帶到了美國,導致多元文化的交融而創造出具有冒險意識的美國精神,綜合國力的日益壯大便成為必然,但美國人始終不忘“崇英”這個傳統,因為美國人最值得炫耀的歷史,就是“我們有不列顛血統”。美國社會學家保羅.福塞爾在他的《格調》里描繪美國人的社會等級心態,其“崇英”意識是貫串始終的,他說“對于渴望向上進取的中產階級來說(美國的主流社會)偉大的等級圖騰是‘英格蘭母親’,這是一些將我們與‘英格蘭母親’聯系在一起的紐帶
2 ”(圖1-2)。美國的壯大加速了“崇英”的社交文化在國際間傳播,使服裝國際慣例(The Dress Code)的確立成為可能,當然也滲透了西方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多少帶有些“殖民”的味道。不過,“崇英”的內涵,是“尚古”精神(歷史、文明、雅士),這是人類睿智、美好的共同愿望。
1 解構元素,經典服裝的每個細節都被視為“設計元素”,“解構”,就是利用這些元素分解開來,再從新構成而產生設計的新概念。因此,時裝通常是利用經典服裝的“結構元素”完成的。
2 這個“紐帶”是指“軍團式領帶”,即將英國米字旗中的紅、藍、白條紋設計在領帶上。扎這種領帶有“崇英”的暗示,也標志著我是準紳士(圖1-2)。
因此,這種紳士的準則與其說是“崇英”不如說是“尚古”,而成為詮釋服裝嚴肅藝術的標志。作為外套來說,這種遲鈍的魅力早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1940 年的英國首相丘吉爾、1972 年訪華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2002 年訪華時的美國總統布什,到現任美國總理奧巴馬,他們穿的都是標準柴斯特外套,像是凝固在一個時間里,說明它一定會有可以凝固和值得凝固的力量與魅力,這就是“遲鈍”。
1.3 掀開外套300 年的歷史
最能夠解開這種“遲鈍”秘密的,就是理性地進入它的歷史。在今天頻繁使用的外套,無論是哪一種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有什么意義?一個社會如果在乎穿出服裝歷史的人已成為主流社會的一員,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有品位的社會,因為這是中產階級以上階層所共有的特征。按照保羅.福塞爾的說法,上層社會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表明其擁有足夠的歷史。“在英國稱雄世界的19 世紀,勢利之徒模仿英國時尚當屬自然之舉。勢利之輩如今依然這么做,卻并非由于英國的強大,而是其衰弱腐朽”。這很耐人尋味,擁有和陳列英國物品會顯示一個人的尚古之情,其中青花瓷瓶卻來自古代的中國,這種英國的紳士和中國的古董結合的天衣無縫,中上階層品位的規則也因此得到確立。外套如同紳士古老建筑的外殼,它最能表達紳士服裝的兩個指標;英國血統(產生國)和足夠的歷史,于是蘇格蘭格呢的溫莎外套、雪特蘭毛衣、哈里斯花呢外套、華達呢的伯貝里風衣便大行其道。“衣著得體意味著,你應該盡可能讓自己看上去像50 年前20 世紀初老電影中描繪的英國紳士一樣”(保羅.福塞爾)。這意味著“一個外套主宰的紳士風格”仍在主宰著今天紳士服裝的品位。美國東海岸的常青藤名校是美國上流社會的象征和未來,然而這些貴族們卻始終堅守著散發腐朽和被遭遣棄英國外套的品位。其實兩百多年來,英國的氣息始終在充斥著美國高等學府的每一個角落。“大學建筑中哥特式風格盛行,高等教育機構越是古雅得地道,就越讓人追憶起它們的兩位英國先驅(牛津和劍橋)”。由于上層社會把外套充滿古風的忠誠視作自己這個等級的準則,于是“所有那些已經腐朽的、遺棄的、消亡的風格樣式,就是我們需要的”(英國批判家彼得.康拉得語)。但我們不是“勢力之輩”,此時此刻我們忽然萌生了想急切掀開經典外套歷史篇章的心情。
一位研究紳士男裝長達20 多年的德國作家兼編輯伯思哈德.羅特茲(Bernhard Roetzd)曾在他的著作《紳士:永恒的時尚》(Gentleman :A Timeless Fashion ) 中強調:從一個人穿著的外套就可以明確他的著裝風格和出行目的,而這種判斷是在一位真正的紳士衣櫥中的其他任何類型服裝里都是不能與之比擬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外套中各個元素所保持的穩定、深刻、內涵豐富且難以解讀的密秘。形成這種密秘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外套變化的“遲鈍”是和男裝“崇英”的品質有關,想要解讀它們,恐怕需要從外套上下300 年的歷史中去尋找答案(表1-1)。
表1–1 外套近300 年歷史流變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677 以達夫爾(Duffel)命名的一種粗毛面料產生。名稱源自比利時安德衛普近郊的達夫爾小鎮。這種面料就是后來的麥爾登呢(Melton),后轉變成了達夫爾外套的名字。這是有關達夫爾外套信息的最早記錄 a 斯賓賽小外套和燕尾服有親緣關系, 后退出外套變成梅斯禮服燕尾服外套(1819年版)
1684 達夫爾外套作為北歐漁民防寒外套登場。進入18 世紀,它開始向歐洲諸國輸出,可謂歐洲防寒粗呢外套的鼻祖,但由于它貧民化的出身,沒有被主流社會重視,直到194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1789 法國大革命。燕尾服外套出現,當時叫卡特琳(Cut-in),1803 年成為禮服,1819 年成氣候(圖①)
1790 帶有披肩的箱型大衣出現,這是最早用箱型稱謂的外套(Box Coat),20 世紀40~50 年代大流行斯賓賽小外套出現(Spencer),這是燕尾服、弗瑞克外套的派生品(圖①)。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807 厚重面料大衣流行(Short Great Coat), 18 世紀末到19 世紀中葉流行 ② 弗瑞克大衣19 世紀初為外套的弗瑞 克時代由拿破侖領變成戧駁領的弗瑞克外套③ 旅行緊身大衣, 亦稱本杰明外套本杰明(1804~1881)④ 水手短外套⑤ 無腰縫緊身外套
1820 弗瑞克風格大衣流行,弗瑞克外套也由拿破侖領變成戧駁領,這意味著,它開始脫離外套變成禮服(圖②)
1828 旅行緊身大衣登場(Traveling Great Coat)。它的登場說明外套作為獨立一個品種的開始,今天的出行外套就是延續了這個傳統(圖③)。它后來成為1836 年后維多利亞時代年青首相本杰明(Benjamin Disrae li)的裝束形象,亦稱本杰明外套
1835 水手短外套作為時裝推出。此名最初使用是在1721 年,稱水手夾克,源自荷蘭語,后被英語化。“Pea Coat”(水手外套)的Pea 有粗呢之意,它和北美的麥基諾外套、哈德孫外套是同一類型不同風格(前者為歐洲風格,后者為美洲風格)(圖③、y、ホ)
1836 維多利亞時代開始,瑪克特什外套流行(Mackintosh) ,它是雨衣外套的傳統叫法,1823 年倫敦人發明了把橡膠引入布料織造中達到防水作用,由此奠定了后來巴爾瑪肯外套和塹壕外套的構造基
1838 一種沒有腰縫的緊身外套流行,打破了以弗瑞克外套有腰縫結構一統天下的格局。這種叫帕洛特(Palctot)的外套收腰精致,后來的柴斯特外套的前身就延續了這種造型風格(圖⑤)。這是典型19 世紀德奧賽風格,德奧賽伯爵是當時時髦男士的領袖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840 柴斯特外套登場(Chesterfield Coat)。款式有單排扣、雙排扣,翻領部分配有黑色天鵝絨是較大特點,這在1850 年之后才流行起來(圖⑥)。它的名稱源于18 世紀英國伯爵柴斯特菲爾德四世,到了19世紀柴斯特菲爾德五世與當時名紳德奧賽是摯友,使柴斯特外套成為長期性的紳士外套(圖⑦) ⑥ 柴斯特外套初期狀 態(1840)⑦ 柴斯特外套1850 年代定型(參見圖l) ⑧ 日間正式禮服的 弗瑞克外套⑨ 由斯賓塞小外套演變成的梅斯晚禮 服(參見圖①)j巴爾瑪肯外 套由箱式插 肩型披肩外 套演變而來
1843 無腰縫短外套流行,類似1930 年流行的箱型短外套
1845 縫紉機發明
1849 制衣業興起
1850 弗瑞克外套流行。最早出現在1816 年,1870 年之后升格為日間正式禮服,1920年退出由晨禮服取代。它對外套歷史影響很大,但始終沒有成為正式外套(圖⑧)。斯賓賽小外套流行。1889年演變成住印度英陸軍晚宴服梅斯(Mess),至今這種禮服仍很活躍(圖⑨)
1857 無袖披風登場(Raglan Cape),起初是以粗呢面料為主,后被雨衣外套借鑒成為巴爾瑪肯外套的前身(圖j)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858 巴爾瑪肯外套登場(Balmacaan)。名稱源于倫敦近郊巴尼斯小鎮,1850 年為當時男士穿的一種插肩袖箱式雨衣。在形制上和無袖披肩大衣有親緣關系(圖j)。由于奧德賽風格和柴斯特外套這些貴族風尚的影響而成為經典休閑外套的典型,今天成為成功人士最通用的全天候外套 巴爾瑪肯外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定型的面貌至今k披肩大衣是今天 巴爾瑪肯外套和塹壕外套的鼻祖l黑色天鵝絨翻 領雙排扣柴斯 特外套成為19 世紀中期紳士 的標志性一直 影響到今天
1859 以短披風代替袖子呈雙層結構的披肩大衣流行(Invernss), 成為19 世紀男士的風尚, 名稱源自蘇格蘭地名, 蘇格蘭粗呢成為它的主要面料風格(圖k。可以說現代風雨衣外套是在披肩外套基礎上脫胎而來
1861 美國南北戰爭
1863 柴斯特外套大流行(圖l)
1868 這個時期在上流社會外套普遍配黑色天鵝絨翻領成為時尚,它的主要功能是舒適高貴,包括弗瑞克外套,阿爾伯特大衣,這是配天鵝絨翻領的柴斯特外套的別稱成為這個時期廣泛流行的標志性特色(圖l)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869 阿爾斯特大衣登場(Ulster)。它是今天出行外套的原始狀態(圖m)。大翻領雙排八粒扣為定型時特點,阿爾斯特領確立。它對后來出現的波魯外套和不列顛外套有很大影響(參見圖w、z、ミ。因采用愛爾蘭北部阿爾斯特地區毛織物而得名,由此確定了阿爾斯特領的經典范示(圖n) m阿爾斯特防寒 大衣o箱式短外套 亦稱卡巴特 外套。今天 柴斯特外套 的休閑版就 采用箱式, 有長款也有 短款 n阿爾斯特外套領表 現為翻領和駁領角 大小相等,后來大 翻領的設計也就以 此為基礎作不同比 例的改變而已p洛登外套的特 點是采用墨綠 色洛登縮絨, 肩和下擺有三 到四道裝飾縫
1876 都市化阿爾斯特外套流行,比傳統的開領低,紐扣減少,這種式樣就是后來的近衛官外套
1877 有披肩的暗門襟大衣流行,也稱阿爾伯特披肩大衣,它是在巴爾瑪肯外套的基礎上加上披肩組合而成(參見圖j)
1881 卡巴特外套出現(Covert Coat),類似柴斯特箱式短外套,1930 年流行。可以說它是柴斯特外套家族中休閑版的確立,這種外套今天很有市場(圖o)
1884 披肩外套普及(參見圖j)
1888 托馬斯. 伯貝里(Burberry) 首創無橡膠防水布— —華達呢,為現代風雨外套的形成奠定了基
1889 巴黎萬國博覽會
1890 柴斯特外套全盛期洛登縮絨射獵外套出現(Loden Shooting Coat),20 世紀初歐美大流行,1960年代再度復活(圖p)
1892 阿爾斯特外套被確立為出行大衣。寬肩外套流行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897 低開領阿爾斯特外套流行 q斯力克外套和 斯力克領r剪絨短外套 亦稱牧場外 套、運動外 套s運動(觀戰) 外套剪絨短 外套派生
1900 斯力卡爾外套登場(Slicker),這是用一種有光澤的防水膠布制成的雨衣外套,產生于美國,名稱從甲板雨衣而來,可以說是美國版的巴爾瑪肯外套,被英國船務詞典收錄,在美國稱黃色斯卡爾,這跟最初用土黃色膠布有關。從它出現到1920年代一直流行。它在外套中是采用立領形式,并設有領襻,穿繩和金屬卡扣是它的設計元素。這種形制被后來的防雨工裝夾克、旅游服廣泛使用(圖q)。今天斯卡爾外套的傳統樣式難得一見了,但閃光防水面料仍在普遍使用。歷史中英版的巴爾瑪肯從粗呢披肩外套演變成雨衣外套,標準色也是土黃色,與這種面料的加入不無關系,由于它簡潔的外觀比斯力卡爾更被關注春秋兩用風衣外套開始流行
1901 愛德華七世即位
1903 剪絨綿羊毛短外套(Shearing Coat)作為時裝登場,最早作為牧場外套,后來在美國由于敞篷轎車的流行一時成為年輕人的飆車夾克(圖r)。因短小保暖,派生出很多相同風格的運動外套,如冬季競技觀戰外套等(圖s)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907 柴斯特作為禮服外套、阿爾斯特作為防寒出行外套、巴爾瑪肯作為風雨外套成為主流,奠定了現代外套的基本格局,這時多以長大衣盛行(圖t) t超長柴斯特 外套流行u塹壕外套,我國 俗稱風衣, 它是 現代仿生學外套 的集大成者。因 此,以保持第二 次世界大戰時期 的元素已成為這 種外套的紳士標志v皮毛外套,亦 稱青果領毛皮 大衣w侯賽外套是波 魯外套之前的 稱謂。雙排扣 戧駁領、翻袖 口的包袖、復 合貼口袋、后 腰帶是它的標 志性元素
1910 防雨外套崇尚土黃色,在英國騎馬外套中流行,土黃色便成為巴爾瑪肯外套的標準色
1914 及時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使物資匱乏而流行緊身廓型的外套(Silhouette Tight)正式由伯貝里和阿庫阿斯公司推出塹壕外套,它是在巴爾瑪肯雨衣外套基礎上增加了野戰仿生功能設計的(Trench Coat)而成為里程碑式的經典外套(圖u)
1915 1916 皮毛外套出現,常用毛皮有水貂、浣熊、狐貍等。這種有傷害野生動物和奢華無度之嫌的外套,紳士們并不喜歡而失去了歷史地位(圖v) 侯賽外套出現(Wait Coat)。它是波魯外套(Polo 馬球外套)的前身,是指古時馬球競技者等候比賽時穿的一種防寒外套(圖w)。1873年登場,1890年普遍采用駝毛面料, 駝色便成為它的標準色。作為波魯外套名稱立足在美國,是1910 年由著名的布魯克斯兄弟公司(著名紳士店)首先使用而普及,它是今天仍活躍在紳士出行外套的經典
續表
年份 外套的演變過程 插圖
1920 開始流行一種春秋穿的西班牙短外套(Spring Coat)(圖x)。最早是觀戰用的運動外套(Goal Coat)(參見圖s)。用針織螺紋制成的護耳領,被稱為西班牙領,棉織的各種燈芯絨作為主要面料同時1920 年代一種叫做麥基諾厚呢短外套在美國流行(Mackinaws)。它是從1780 年北美印第安貫頭毛毯披風發展而來,1870 年代加拿大五大湖周邊的白人開拓者(林業者、漁業者、探礦者、狩獵者)通過整理,主要根據水手外套的構造(參見圖④)創造出的,不同的是它用當地的格子粗呢(毯)制作,腰間系腰帶。1890年作為時裝登場,1920年代流行(圖y) x 西班牙短外套,亦稱西班牙羅紋 領外套由西班牙外套派生的一種觀戰外套y 麥基諾厚呢短外套外套(1920)
1923 土黃色巴爾瑪肯外套流行
1924 波魯外套流行(參見圖w) 近衛官外套流行(Guards Coat圖z) 由英國近衛步兵及時連將校用大衣而得名,看得出它是由阿爾斯特外套發展而來,后背有通體的活
書的紙質不好
不錯,好評!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合作
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