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子午流注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進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摘要:綜述子午流注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子午流注理論是源于中醫學《內經》,與國內外近年來新興的以生物節律為基礎的時間醫學存在較多相通之處,故其科學價值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其在臨床中的應用也日漸廣泛。
自然界的生物為了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產生與自然界同步變化的自身運動節律,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必須順應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正如《靈樞?歲露論》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基于“天人相應”整體觀的理論基礎,我國古籍中有子午流注學說,它將時間、空間因素和生物節律性3者緊密結合,是中醫時間醫學的巔峰。隨著近代時間醫學的興起,醫療界學者對其醫學價值也越來越重視。其中,以子午流注針法為代表的治療手段,已廣泛運用于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包括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運動、神經和精神系統疾病以及婦科、兒科、皮膚科與疼痛科的??萍膊?而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現將其應用進展綜述如下。1.子午流注概述
1.1子午流注的定義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及時(夜半)和第七支(午中),是陰陽對立的兩個極點,含陰陽相長的規律;流注是指人體的氣血循環像水流一樣,在經脈中川流不息、循環灌注。簡言之,子午流注就是以子午言時間,流注喻氣血,并以子午命名流注,用來說明人體陰陽盛衰、營衛運行、經脈流注、時穴開闔的規律,它與自然界具有同樣節律性變化。其經絡循行由寅時流注肺經開始,順序卯時流注大腸經、辰時流注胃經、巳時流注脾經、午時流注心經、未時流注小腸經、申時流注膀胱經、酉時流注腎經、戌時流注心包經、亥時流注三焦經、子時流注膽經、丑時流注肝經,然后回到肺經開始新一輪經絡循行。
1.2子午流注的溯源及理論基礎楊介賓通過對子午流注起源的探討,認為其萌芽于《內經》,發展于宋金元時期,到明代方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張雅萍對子午流注與時間醫學的理論進行了探討,認為《內經》中“天人相應”的整體觀、經脈氣血流注、針刺須候氣逢時等學說奠定了子午流注的理論基礎。
1.3子午流注的機制與科學內涵聶道芳等從自然界環境、人體自身氣血運行、疾病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現代實驗結果4個層面闡述了子午流注學說節律性的機制。張赤志通過對五臟的研究,發現了五臟生理功能具有顯著的晝夜節律,且這種節律與子午流注吻合,并因此將子午流注稱為“中國式生物鐘”。楊美娜等基于機體電磁輻射可表征中醫之“氣”的觀點,提出了子午流注的科學內涵為地球自轉1周,機體電磁輻射場的變化規律。楊玥等通過對干支理論在子午流注學說中應用價值的探討,挖掘子午流注學說抽象和現實的合理內涵,將子午流注學說由抽象變為實際。以上研究為子午流注理論的科學性提供了有力佐證,并為其合理化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
1.4爭議
盡管子午流注理論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仍有部分研究人員對其理論提出了質疑。聶道芳等認為:子午流注學說在氣血循環上與標本根結理論相矛盾,它忽略了個體疾病之間的差異,開穴時間存在問題,十二時辰與十二經脈的劃分等部分理論也經不起推敲。卓廉士從衛氣運行入手,就經氣流住的先后次序、營衛運行的周數、經脈長度、流經時間、氣行速度、呼吸至數方面揭示了子午流注理論的紕繆。何建基對子午流注陽進陰退、陽日陽時、陰日陰時、合日互用、返本還原等方面也提出了疑問。
2.子午流注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2.1擇時治療
有研究者分別通過擇時服藥,擇時實施五行音樂治療、艾條灸、中藥保留灌腸、中藥熏蒸、穴位貼敷、耳穴貼壓、刺血拔罐、中藥足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微波治療,在不同疾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均證實了基于子午流注理論的擇時治療組療效優于非擇時治療組。
2.2擇時、循經絡中藥熱熨
朱云飛等分別通過擇時、循經絡中藥熱熨,在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病人和腹部術后病人中的應用研究,結果發現子午流注理論指導的擇時、循經絡中藥熱熨較普通中藥熱熨療效更佳。
2.3擇時健康教育
馮鳳基于子午流注理論的健康教育干預在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結果揭示了子午流注理論指導下的健康指導對改善病人臨床癥狀的效果較優。
2.4擇時作息彭月娥等通過子午流注規律在迎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過程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證實了子午流注指導的作息時間能有效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2.5改進護理模式
楊春林等通過不同時間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病人和腫瘤化療病人中的療效研究,結果證實了子午流注理論指導的時間護理模式療效優于常規護理。陳麗麗等通過不同路徑的護理在腦卒中后失眠病人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證實了以子午流注時辰論為依據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對改善腦卒中后病人睡眠質量作用較佳。
2.6儀器設備的研發與運用
王文銳等為了指導臨床護理人員因時施護,設計了子午流注護理應用盤,通過應用盤將復雜的中醫理論基礎“簡單”地呈現給護士,便于他們選擇在某經絡氣血最旺盛的時辰按時給病人實施護理,促進病人康復。關欣等分別通過對老年及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閉經病人應用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的療效研究,結果發現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的療效確定,且具備護理安全性。賀海霞等分別通過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在宮腔鏡術后腎虛血瘀型腰酸痛病人和單純性肥胖病人中的應用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子午流注辨證低頻治療儀療效優于其他方法。
3.問題與展望
從相關文獻來看,子午流注理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的技術操作、健康教育等方面,已被證實是一種良好的護理方法。但就其應用研究而言,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①大多數報道,尤其是國內的相關研究,多為病例或案例報告,不具備循證依據,缺乏嚴格的科研設計,樣本量小,以致削減了護理研究的科學性與性,最終導致推廣運用受限;②因子午流注理論并非十分完善,適用性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臨床護理科研主要以療效為指標,應用中忽略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大多只局限于簡單、機械的套用擇時施護,鮮有對其理論及護理機制的分析與探討,極少有對病人感受、病人認可度及滿意度的調查研究;③在病人的診療、康復過程中醫護不分家,但目前護理研究與醫療合作甚少,局限了該理論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范圍。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圍繞子午流注理論的核心—人與自然界一樣具有節律性的特征,結合目前護理研究存在的不足,開展多學科、大樣本的研究,深入探討其理論機制,進一步拓展子午流注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是古代中醫先賢遺留下來的醫學財富,理論雖有不足之處,科學合理性也有待進一步的探討,但其醫學價值不容置否。今后應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子午流注理論被更多的國內外學者及醫務人員所接受與認可,以便更好地運用于臨床,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