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奧合作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德國工業的快速崛起,源于其“雙元制”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也讓世界對學徒制給予了重新審度,而這一被稱為秘密武器的職業教育模式,將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成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最初形態。江蘇省教育廳出臺的《省教育廳關于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將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貫徹落實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將遴選一批有條件、基礎好的縣(市、區)和職業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江蘇省如東中等專業學校作為試點單位,通過對德國、奧地利、英國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調研,積極探索中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最終通過中奧政府、中奧企業、中奧學校雙主體合作創辦的三一帕爾菲格班的辦學實踐,為中外合作辦學及現代學徒制的推廣提供了可操作的應用案例。
一、奧地利現代學徒制的現狀
從對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研究發現,奧地利與德國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同樣,奧地利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源于傳統學徒制難以適應機械化大生產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足,催生了傳統學徒制與職業學校相聯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自1969年奧地利政府頒布《職業教育法》以來,現代學徒制培訓體系也進行了不斷地改革與完善。2015年奧地利《聯邦職業教育法——聯邦學徒職業教育法》的實施,從立法形式上對現代學徒制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利、義務進行了明確和保障,進一步規范了現代學徒制培訓管理與育人模式。現就其現狀歸納如下:一是明確職責,面面俱到。從奧地利聯邦學徒制教育法中,對師傅、徒弟等條件、權利、義務,以及學徒教育中的監督、管理、質量評測等內容進行明確。如第1條,對“學徒”身份的定位,依照學徒教育合同來接受專業性訓練,并由該機構完成聘用;第19條,對“學徒管理機構”的界定,明確開展培訓職業教育咨詢、學徒職業教育等職能。二是在結構上以法律形式進行相互關聯,條理更清晰。從奧地利聯邦職業教育法的修訂過程來看,都是基于原有立法,圍繞學徒職業教育來展開。三是在學徒教育過程中各項職能由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部門共同完成,多方兼顧。如州職業教育咨詢委員會有權對開展學徒制的企業進行審核;聯邦經濟、家庭和青年部在學徒教育中給予州職業教育管理部門足夠的自主管理權,包括職業教育試驗的實施、學徒畢業考試、培訓師考試等主考官的任用,提出建議和倡議等權利。四是關注公平,強調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護。依照法案,很多條款都體現了公正施法的立法宗旨,尤其是對弱勢群體,如學徒因工傷誤工者、殘疾人等,要給予特殊照顧;可以延長學徒教育期間的學習時限等。
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來看,體現了分權、分級、分塊的管理思路;在組織管理上,由中央部委進行總體規劃和領導,非部委獨立政府機構負責學徒制項目的開發與規范,地方教育機構和行業組織負責具體管理,企業和職業教育機構完成具體學徒教育實施。其優勢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現代學徒制實現了利益相關者多元參與的均衡機制。如包括政府、行業、工會、學校、單位等主體的合作,既保障企業需求,又兼顧學徒利益。二是現代學徒制以企業為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來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學校本位教育涵蓋知識、理論學習,企業本位涵蓋技能學習,兩者共同承擔育人責任。企業作為職業能力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強調對學徒職業能力的培養;同時,企業作為最了解用人需求的主體,可以參照企業所需來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但其地位并不一樣,學校或培訓機構承擔理論基礎教育,補充可遷移性的普通技能和素養。三是學徒具有雙重的角色與身份。現代學徒制中的學生,既是在校學生,又是企業學徒。學徒的身份具有“企業人”角色,企業要增加對“學徒”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學徒又不同于企業的正式員工,學徒獲得津貼,而非工資,這就降低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四是現代學徒制能夠提供統一規范的教育培訓標準。學徒在企業可以接受充分、適當的職業培訓,而非廉價勞動力,從而,促進學徒能夠從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中獲得相應的崗位技能。五是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能夠與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相融通。將現代學徒制與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相結合,有助于學徒從中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增強本行業就業的競爭力。
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框架
基于中奧雙主體合作的三一帕爾菲格班運行實踐,依托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知識結構、培養環節、課程體系、配置與構建作為核心要素,通過總體設計,來組織教學任務,開展專業實踐活動。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融合,發揮教師、師傅的聯合授教優勢,將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企業實踐工作經歷相結合,達到培養主體的雙重性(學校和企業),培養對象的雙重性(學生和學徒),培養人員的雙重性(教師和師傅)。
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條件
現代學徒制體現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中奧雙主體合作的三一帕爾菲格班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的運行,還需要以下幾點來保障育人目標的實現:
(一)成立中奧合作機電專業現代學徒制指導委員會
本課題研究邀請了奧地利經濟發展局、奧地利企業聯合會、中國南通市教育局高教處、南通市教科院、三一帕爾菲格特種車輛有限公司的奧方CEO、三一帕爾菲格技術培訓部、如東中專等多方人員參與課題研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探索建立由中奧雙方政府宏觀調控、中奧合資企業深度參與、奧地利企業培訓學校和中方職業學校共同培養的中奧雙主體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二)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立足機電專業實際,主要包括課程體系構建、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結合機電專業課程,以合作企業的人才定位、崗位任務來細化專業知識、技能、素養和典型職業活動,兼顧學生的職業性、人文性。在崗位技能分析上,突出典型任務,強調與機電行業、企業、崗位的對接,引入行業規范、職業標準,整合課程。如在校內學習中,以公共選修課程(英語、社交禮儀學等)、專業技能課程為主(電工基本技能、鉗工基本技能等),在校外(合作企業)學習領域,以專業必修課(電控系統、機控系統、氣液開展、機電液控等模塊)、合作企業專業課程為主(三一帕爾菲格特種車輛系統構成等),并融入合作企業所需崗位的基本技能。
(三)師資及相關保障條件
在師資配備上,組織校內專任教師,協同奧方所派教師到中方任教,中方選擇教師到合作方企業進行實踐,實現校企師資合作與互動。同時,課題組核心成員由學科背景深厚,教學、科研成果優異的專家教師擔任,并由學校校長掛帥督陣,為學校教育、企業帶徒培訓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