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雙”建設環境下地方外國語言文學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引言
2015 年 11 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大學和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對高校和學科建設提出“雙”任務,這是繼“211 工程”“985 工程”和“2011 計劃”之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亦被納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2017 年 1 月 20 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統籌推進“雙建設”。2017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大學和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高校和學科的特點及建設條件,分類建設引導特色發展。隨后,各省紛紛出臺“雙”建設方案?!半p”成了高校和學科建設的綱領和首要任務,各高校積極圍繞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謀建設和發展。“雙”自然也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議題,筆者以“雙”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對相關期刊進行文獻檢索,2016 年只有 29 條結果,2017 年增加到 101 條(截止到 2017年 12 月 7 日為止)。“雙”研究受關注程度急劇增加,現有研究主要探討“雙”建設下高校和學科的發展路徑和行動策略,然而對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研究的文獻卻寥寥無幾?!半p”為地方高校發展帶來了極大挑戰,地方高校長期以來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不足、經費投入有限、研究人員儲備不足、學科發展動力缺乏,與重點高校的競爭必然會相當激烈,地方高校中的外國語言學學科更是如此。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在我國被確立為人文科學范疇。仲偉合和蔣洪新認為,“人文科學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人文主義的精神”“當代世界面臨的挑戰日益復雜,大學的人文教育變得越發重要”[1]。地方高校大多為理工科院校,身為人文科學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在地方高校中的發展因此一直面臨極大困境,甚至正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然而,“雙”建設打破身份壁壘,為地方高校和學科發展提供了契機。此外,“一帶一路”倡議需要語言鋪路,這無疑對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尤其是地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鄰近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帶來了無限發展空間。因此,在“雙”建設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抓住當前良機進行學科建設將對學科的長足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地方本科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概述
為深入了解“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內涵,有必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學科”。對于“學科”的涵義,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知識觀(Morin)、組織觀(Clark2008)以及知識和組織觀。周光禮認為:“(1) 學科是一種知識體系,不同的學科就是不同的知識體系,學科的發展不僅包括知識的發現而且包括知識的整合和系統化;(2) 學科是一種學術制度,它以分門別類的制度安排來追求知識,學科的建構實質上就是學科從知識體系轉化為學術制度的過程?!贝鳠槜澓屯跹┟氛J為,“學科既是涵蓋相關學術領域的知識體系,又是從事教學研究的學術組織,包括教師、學生、研究人員、教學管理人員以及貫穿其中的運行機制等”。我們贊同知識和組織觀,認為“學科”既包括知識體系也包括從事相關知識教學和研究的學術組織。因此,“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內容應既包括外國語言文學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也包括從事外國語言文學知識教授與研究的學術活動組織,如教師、學生、研究人員、教學和研究組織以及其組織的管理人員等。戴煒棟和王雪梅指出:“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本質上亦是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應用,涉及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等方面。” 語言是知識和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教授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傳承與應用。我們認為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不僅僅傳播和應用外國語言的知識和文化,也可以通過翻譯傳播本土語言和文化。近些年,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外語專業尤其是英語專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幾乎形成“校校都有英語專業”的局面,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盡管近幾年英語專業開始亮起就業紅牌,英語專業的生源仍然有增無減。早在 2010 年“第四屆全國英語專業院系主任高級論壇”上,戴煒棟教授曾指出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缺少特色,畢業生就業前景堪憂,他呼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學校的英語專業要辦出特色,理性分析地方經濟和市場需求,化解英語專業被邊緣化的危險。地方高校與重點高校和外語類院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在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科學研究、經費投入和社會服務功能等方面都無法比擬,模仿重點高校和外語類院校學科建設的模式或亦步亦趨并非有利的發展戰略。《實施辦法》提倡分類建設引導特色發展。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要求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等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對接并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強調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雙”建設背景下,突出特色更是地方本科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必選出路。下文將探討地方本科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如何進行學科特色建設。
三、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特色建設
康翠萍認為,“高校學科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涉及科研、教學、管理形態,也涉及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實現” 。對于學科建設的組成要素,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眭依凡指出:“前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認為學科建設的要素有三,即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和構筑學科平臺”。梁傳杰認為學科建設內容可以分為內顯性要素和外顯型要素,內顯性要素包括研究方向、學術隊伍和科研基地,外顯型要素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外顯型要素是高校本身的職能,學科建設作為高校最重要的建設活動應該體現高校的職能,而內顯性要素中的研究方向凝練和科研基地的構建則通過學科研究體現出來。因此,結合上文對“學科”內涵的理解,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特色學科建設可以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梯隊、社會服務著手開展,而學科管理貫穿其中。
(一)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高校和學科建設的根本任務和首要任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2015 年 12月修訂)第三十二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障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边@突出了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蔣洪新指出,“人才培養質量是檢驗學科建設水平的試金石”。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大都是地方師范??茖W校,師范教育毋庸置疑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傳統專業,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在為地方培養中小學教育師資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亦是如此。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除了設置了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之外,其他專業規模逐漸擴大,商務英語、經貿英語等專業也逐步發展起來,為地方及周邊地區和沿海城市經濟的對外交流和合作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促進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和《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向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轉變的關鍵時期,轉型時期的地方本科院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培養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在人才培養上也應該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教育和文化發展為導向,將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半p”建設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特色人才培養可以在堅持師范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多年來,高校外語專業學生在主修專業外語之外還要求學習一年第二門外語,“外語+”復合型人才必須精通兩種及以上外國語言。地方本科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可以利用地域優勢堅持師范教育,根據地方教育發展需求為中小學和培訓機構培養外語教師。以湖南省永州市為例,據統計,該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師有大量缺口。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可以在英語教師培養上大有所為,充分體現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精通多種外語的人才類型培養緊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 倡議和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的倡議。戴煒棟和王雪梅指出:“‘一帶一路’沿線路線的其他國家達64 個,各國使用的國語和官方語言總共約 60 余種,而我國目前尚未有高校開設的語種有 18 種?!币缘靥幒嫌乐莸暮峡萍紝W院為例,永州是湖南與廣東、廣西接壤的地區,也是東盟進入湖南的及時站。早在 2010 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之時,前湖南省委書記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永州緊鄰東盟的區位優勢,將永州建成湖南對接東盟的橋頭堡”。近年來,永州對接東盟渠道暢通,與東盟貿易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成效顯著。東盟十國也是“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國家。永州企業“走出去”和將東盟國家企業“請進來”勢必需要語言支撐和服務。因此,作為永州一所本科高校,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可以在東盟國家語言人才培養上加大力度,培養“英語+東盟國家語言”人才,并努力打造東盟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既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 倡議又打造特色人才培養。
(二) 科學研究
《實施辦法》指出,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高校和學科的特點及建設條件,分類建設引導特色發展?!半p”建設并非與世界科學研究亦步亦趨,而是在中突出中國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語言文學學科特色科學研究應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開展科學研究,挖掘學科研究的“無人區”和“少人區” ,在特色中謀發展?!暗赜蛭幕窃谝欢ǖ淖匀?a href="http://www.pekei.com/fanwen/205396.html" target="_blank">環境、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獨有的人文精神等條件下形成的一種亞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是不同地域所特有的一種文化”。地域文化是地方院校得天獨厚的資源,近些年有一些撰文討論特色研究,特色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河南大學的“黃河文明”研究、孝感學院①的“孝文化”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的“孔子文化”研究等。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科學研究可以利用語言優勢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對外宣傳和傳播上進行重點研究。以地處湖南永州的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江永女書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種女性文字,是人類歷史上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內外學者認為是“一個驚人的發現”。近些年,當地政府和學者開始關注女書,但女書作為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受國際關注的程度并不高。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可以將女書文化的翻譯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女書相關書籍英譯,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女書這一特殊文字和文化。此外,瑤文化、舜文化和理學文化都是永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利用地理優勢將永州特有的歷史文化翻譯作為學科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定將推動永州歷史文化的對外宣傳,助力永州文化“走出去”。此外,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可以將語言理論研究與地方方言結合研究,將地方方言研究納入人類語言共性研究之列,為人類語言共性研究作出突出貢獻。我國方言是地方特有的語言資源,是漢語乃至人類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重要的資源。永州地區方言屬于漢語方言中的西南官話,方言資源豐富,包括永州話、祁陽化、東安話、道州話、寧遠藍山新田話和江華江永話。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全球通用語言學習力度的加大,一些方言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正在瀕危甚至消失。保護方言就是保護國家資源,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語言學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語言理論優勢和所處地理位置開展永州方言研究,從人類語言共性的視角研究永州方言,為保護永州方言和將永州方言納入人類語言共性研究之列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三) 學科梯隊
學科梯隊是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保障。學科梯隊建設直接關系到學科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梯隊的建設亦不能照搬重點高校的做法,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及時,學科梯隊成員的研究與學科方向緊密對接。近些年,地方高校紛紛出臺人才引進政策以吸引人才,取得了一定效果,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在人才儲備上相比更加充足,更有利于學科發展。但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梯隊的建設應該與學科方向的凝練和科學研究的開展緊密對接。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科梯隊成員緊密圍繞學科方向開展科學研究能使學術研究成果之花開得更艷。第二,充分發揮學科或方向帶頭人的作用。受外語工具意識的影響,加上外語教師授課時數普遍超多,外語老師的學術研究意識相對淡薄。因此,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梯隊的建設要高度重視學科帶頭人和方向帶頭人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學科或方向帶頭人既應該在其所在研究領域在省內甚至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品格魅力,也應該具備國際化學術背景,有國際化學術視野,有很寬的知識面,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意識,能夠帶領整個學科或者方向團隊攻關拼搏。第三,重視未來人才的儲備。從全國高校的整體情況看,據統計(2015年),在全國 2914 所高校中,具有外語專業的高校有近 1000 所,而具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只有 34 所,外語類的博士總體來說相比其他學科偏少。自“雙”建設方案出臺以來,各高校紛紛出臺人才引進方案,開始了一場新的人才爭奪之戰。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資源以及辦學規模等影響,必然在這場競爭中相對處于劣勢。“雙”建設對地方高校是一場長久之戰,在學科梯隊建設上應當注重外引與內培并重,加強對青年學者的培養,重視未來人才的儲備。地方高校和學科可以通過選派有潛力的青年學者去國內外進修和訪學,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平臺、工作和生活環境,積極建立青年后備人才培育機制,營造有利于青年教師健康向上成長的管理體制,促進青年后備人才快速成長。
(四) 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同樣地,地方高校和學科扎根地方經濟與文化,將其建設目標與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突出其辦學特色,更好地為地方乃至國家服務。地方高校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集中體現了其服務地方的功能。戴煒棟和王雪梅認為,外語學科“有必要發揮多語種、跨文化優勢,提供資政、咨商、啟民服務,引領學術發展,提升社會外語能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社會服務功能除了體現在人才培養和學科研究上,還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及時,成為地方教育和文化發展的智庫。前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指出,我國大學智庫的小、散、弱現象突出,力量分散,定位不準,高質量成果偏少,部分研究針對性、實踐性不強,過于學術化,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我國大學智庫潛力的發揮。作為有著師范教育傳統優勢的地方高校外語學科可以將地方所在中小學英語教學教育以及師資培育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將科研成果進行積極轉化,為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和師資培育提供高水平智庫。一方面,學科可以結合地方具體情況,與地方中小學英語教師合作為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改革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教育方法與理念,推動地方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另一方面,學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中小學英語教師發展問題,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提高地方中小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此外,學科可以舉辦地方英語教育教學發展論壇,邀請中小學英語教師一起共同探討英語教學相關話題,發揮外語學科的智庫作用;第二,為地方進行公益性外語服務。語言是一種軟實力,地方高校外語學科應該充分發揮外語作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橋梁作用,通過為地方進行公益性外語服務,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例如,可以為地方旅游景點介紹、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街道和地名提供翻譯服務,為地方企業與外企的外貿洽談會、地方針對境外企業的招商會提供的口譯志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