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研究通訊》雜志,半年刊,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管,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馬可·波羅研究、紀念周紹明教授、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
雜志聚焦中國文學、歷史、考古、藝術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傳統人文學科領域,通過“漢學論壇”“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藝術史苑”“研究綜覽”等欄目,呈現國際漢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學術動態。其中,“馬可·波羅研究”等特色專欄深入探討特定主題,形成跨學科對話空間。
雜志已被中國知網等權威數據庫收錄,成為國際漢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其不僅促進學術進步,還通過定期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強化全球漢學界的聯結,助力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作為連接中外學術的橋梁,雜志推動了不同文化間的互鑒與理解。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憑借前沿的學術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與開放的交流平臺,已成為國際漢學界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持續為推進全球漢學研究、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馬可·波羅研究 紀念周紹明教授 研究綜覽 基地紀事等
(1)摘要250字左右,應對全文內容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關鍵詞不得少于4個,應選擇能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單詞、詞組或術語。
(2)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等。作者簡介用腳注,宋體小五號字。
(3)題名: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 20 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 15個實詞。
(4)本刊在收到稿件后會盡快審閱,投稿之后30天內未收到回復的作者可將稿件自行處理。
(5)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6)請將注釋置于每頁地角,注釋順序用①②……表示;參考文獻置于文末,著錄順序用[1][2]……表示。
(7)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引用、參考的文獻目錄。參考文獻應按正文引用的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后,序號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1]、[2])。各類參考文獻格式參見《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8)正文中不需重復表和(或)圖中的數據,但應對圖表的意義、特點和重大發現做必要的闡述,同時應有相應文字,如“見表1”、“如圖1 所示”等字樣指示圖表的位置。
(9)前言應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
(10)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來稿請勿寄個人。本刊因人力物力所限,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審稿周期一般為1個月。逾期未收到通知,可自行處理。
部級期刊
影響因子 0.23
人氣 40240
部級期刊
人氣 36659
省級期刊
影響因子 0.18
人氣 22417
省級期刊
影響因子 0.15
人氣 21510
省級期刊
影響因子 1.08
人氣 19329
北大期刊
影響因子 1.65
人氣 18798
省級期刊
影響因子 0.38
人氣 15755
省級期刊
影響因子 0.27
人氣 15172
CSSCI南大期刊
影響因子 0.42
人氣 15139
CSSCI南大期刊
影響因子 1.16
人氣 1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