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戶口清理整頓匯報材料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戶口清理整頓匯報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戶口清理整頓匯報材料

篇1

全市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由市工商局牽頭,會同市經委、市公安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質檢局、市衛生局、市藥監局、市商委、市農委、市建委等部門負責指導和協調。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和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的查處,規范市場經營行為,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措施和制度;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集貿市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盜竊、扒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和完善治安防范機構,維護好市場治安秩序;稅務機關負責集貿市場稅收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偷逃稅款等違法行為,建立科學的市場稅收征管機制;質檢部門負責商品的質量監管執法和打假,建立聯合打假工作機制,加強對強制檢驗商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和經營者使用的計量器具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對集貿市場各類食品進行有害物質檢測及衛生安全性評價鑒定,嚴厲查處制售偽劣食品行為;藥監部門負責對中藥材市場的監管,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藥品的行為和違法分子。

各職能部門按照國務院和市政府的專項整治方案,根據各自分工,通力配合,協同作戰,齊抓共管,扎扎實實地開展了專項整治。工商部門一部分區縣局與市場業主簽訂了“集貿市場專項整治目標責任書”,有的建立了科、所聯動工作機制,有的依靠“市場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衛生部門層層落實責任制,簽定目標責任書,將其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實行整治一票否決制。

(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根據[XX]15號文件,結合重慶集貿市場現狀和經濟發展實際,3月8日,市政府召集市工商、公安、稅務、衛生、質檢、藥監、經委、商委、農委、建委等有關部門會議,專題研究貫徹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和15號文件的意見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3月20日,市政府向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市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下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渝辦發[XX]44號)。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根據市政府文件精神,分別制定了貫徹意見,印發了文件,明確了各部門的整治任務和職責。部分區、縣政府召開了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會議或動員大會,進行統一部署。市工商、公安、稅務、衛生、藥監、質檢等部門分別制定了貫徹意見,下發了文件,召開系統負責人會議進行動員布置,及時開展了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

我市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從XX年3月至9月,用6個多月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今年3月底前為安排部署階段,主要進行摸底排查,弄清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重點市場名單,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宣傳動員和安排部署;第二階段,4月至8月為集中整治階段,各區縣(自治縣、市)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商品進行集中整治;第三階段,9月份為檢查總結階段,各地按照集貿市場專項整治目標,組織力量對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加強監管的治本措施,完善各項管理制度。8月1日,由市整規領導小組組長、市長包敘定主持召開了重慶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專題會議,市整規辦主任、市經委主任余遠牧、市質監局長孫波、市工商局長金起農、市商委主任王學斯分別就我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上半部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打假專項整治、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加油站專項整治等工作作了專題匯報。市長包敘定、副市長許忠民、吳家農在會上分別作了重要講話,肯定了上半年的專項整治工作,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對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從9月1日至5日,市整規辦和市工商局與市級8個委局分別組織了一次對全市重點整治的集貿市場的督促檢查工作。各區縣(自治縣、市)按照市里統一要求,對重點整治的216個市場進行了督查,并上報了集貿市場。

二、專項治理整頓工作情況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XX]15號文件提出的十個方面的整治內容和措施,我市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實行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工作方針,按照全面檢查、突出重點、嚴格監管、完善制度、標本兼治的要求,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開展整治工作。這次專項整治,市政府確定觀音橋、朝天門、學田灣、道門口、龍溪、馬家巖、西物、渝州、袁家崗、泰興電腦等10個市場為市級重點市場,各區縣確定了216個重點市場,全市重點整治的市場共226個。整治的重點商品是集貿市場內與工農業生產和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農副產品、重要工農業生產資料、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建筑裝飾材料等商品。按照分步推進的要求,XX年4月以前重點開展強化稅收征管,整治偷稅漏稅;春節前后開展了節日商品大檢查,重點整治假冒偽劣食品、煙酒等節日商品;春耕期間集中開展了農資市場整治,嚴厲打擊銷售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不法行為,防止坑農事件發生;四、五、六月全市組織力量對市級10個重點市場和區縣216個重點市場的集中統一整治行動;六月對夏季飲料市場、保健品和藥品市場進行整治;七月份對建筑裝飾材料、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市場進行整治,進一步深入開展打假斗爭;八、九月份建立和完善集貿市場各項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創誠信市場”、“文明市場”活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整頓成果,防止反彈和回潮。

(一)認真清查、審核市場主體,嚴把市場準入關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結合企業、個體工商戶XX年度的年檢、驗照工作,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共出動4.38萬余人(次)對各類市場主辦單位和市場內的經營主體普遍進行了清理、檢查,認真審核其主體資格,把好市場準入關。凡是經營主體資格合法,均按規定辦理登記注冊、年檢,建立“經濟戶口”管理檔案。對全市納

入整頓范圍的1567個交易場所普遍進行了清理,其中辦理市場登記證的集貿市場1212個(占77.35%),出租場地或攤位的交易場所256個(占16.34%),將自有或自用場地(或柜臺)出租50%以上的商業企業99個(占6.31%);全市集貿市場經營管理機構1112個,其中進行工商登記并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556個(占50%),進行工商登記并領取非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146個(占13.13%),“市場管理委員會”及街道辦事處、村社等單位410個(占36.87%);全市在集貿市場內的經營者總數為223270戶,其中個體工商戶213825戶(占95.77%),個體工商戶以外的各類法人和非法人企業9445戶(占4.23%)。通過清理整頓市場主體,查處了一批違法企業,取締了一批無照經營。共清理市場主體239199戶(次),查處“三無企業”52戶,變更登記17475戶,注銷企業1900戶,吊銷營業執照616戶,取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攤位7522個,取締無照經營3640戶,共罰款576.63萬元。

(二)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在集貿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中,打假的重點商品是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農副產品、農資、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建筑裝飾材料等。據工商、質檢、衛生、藥監、公安等部門不完全統計,至8月底止,共出動13萬多人(次),檢查市場1567個,檢查經營戶和企業109.84萬戶(次),查獲假偽劣食品330.45噸、種子42.42噸、化肥556.4噸、農藥13.95噸、藥品2879盒、飲料52012瓶、商標標識及包裝242.2萬件,查獲假冒偽劣商品貨值9598萬元,銷毀假冒偽劣商品標值911萬元,查處案件5469件、結案4349件,其中大要案(50萬元以上)39件,搗毀制假窩點612個,共處罰款1048萬元。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案件420件,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分子515人。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如渝中區工商分局查處案值50萬元的何某假冒偽劣手機拼裝窩點案、梁平縣工商局查處42頭注水生豬案、開縣工商局查獲案值10萬元的注水牛肉窩點案、涪陵區工商分局查獲案值20萬元的假冒“老干媽”、“陶華碧”牌豆豉窩點案、沙坪壩區工商分局查獲70多輛拼裝“力帆”、“新感覺”牌摩托車窩點案、城口縣工商局查獲案值近10萬元的拼裝假冒摩托車案、永川工商局查獲43噸發霉變質大米案;市質監局在觀音橋農貿市場查獲案值8萬元的云南石屏縣豆制品、生產含甲醛次硫酸氫鈉的豆腐皮案(1200件)、以及案值54萬元、118噸不合格食用油案;沙坪區質監局查獲案值69萬元無證生產農藥案、大足縣質監局查獲案值50余萬元的生產假農藥窩點案;市藥監局查獲標值60萬元的銷售

假藥窩點案、查獲無證照無任何冷藏設施非法銷售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注射液案等,使一大批大要案得到及時查處,涉案人員受到嚴厲懲處。

同時,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各類舉報3413件,受理消費者投訴8275件,查處各類案件5023件(其中10萬元以下案件4978件,10—50萬元案件30件,50—100萬元案件3件,100萬元以上案件12件),案值12530.65萬元,罰沒款1376.25萬元。

(三)強化質量監管

今年以來,市質檢局先后兩次組織近郊區縣質檢局對重點大型集貿市場商品質量、計量器具、定量包裝進行了大檢查。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專項檢查白酒、茶葉、調味品、化妝品、棉花及制品、日化產品、熟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食用油、飲料、衛生巾等建材、木地板等15種商品,共檢查專業市場120個,攤點6618個,檢查商品質量30030批次,質量合格24047批次,并將茶葉、肉制品、衛生巾抽查結果在新聞媒體上進行質量公告;對定量包裝的飲料、小食品、調味品、酒類、茶葉、米面、冷凍食品、食用植物油、洗滌用品等10大類商品的質量、凈含量、標準方法等指標進行了檢查,共檢查580批次,涉及120家生產企業,70家經營戶,合格率達到85.9%;檢查農貿市場含有的食品攤位1643個,檢查批次1437批,查出含吊白塊的食品276批次,數量21.26噸;各區縣質監局對生產企業進行清查,查獲含吊白塊的食品73.77噸,貨值47.9萬元;對主城區大型建材市場銷售的細木工板、強化木地板和石材進行突出檢查,抽查641批次、9298戶經營戶、產品貨值1260萬元,查獲假冒偽劣產品標值795.63萬元。質檢部門還會同工商管理部門對集貿市場計量衡器進行了檢查,共檢定計量衡器195000臺(件),受檢率達60%;清理不合格秤支12976臺(支)。同時,還有針對性地開展強制檢驗,將醬油、食醋、粉絲、飲料、熟肉制品、食用油、化妝品等17種商品確定為集貿市場專項整治的重點商品,共強制檢驗1890批次,其中含吊的塊食品強檢647批,合格率為71.06%;毛肚產品強檢598批,合格率為65.8%;細木工板強檢394批,合格率僅為7.6%,并將檢測結果在重慶日報上質量公告,引起市民強烈反響,促使一些不合格生產企業積極整改,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衛生系統積極加強集貿市場食品衛生質量監測,在全市15個區縣(市)40個集貿市場開展糧油食品、肉制品、腌臘制品、調味品、保健食品等30余類商品衛生質量免費監測。專項整治工作以來,已對5個集貿市場的大米、小食品、蔬菜、醬油等29類食品987件進行了抽樣監測,合格率達89.12%。向社會公告了12期集貿市場食品衛生質量。4至8月在全市集貿市場中集中開展了食品衛生專項整治,檢查綜合市場和批發市場672個,檢查

食品經營戶13927戶,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的61戶,吊銷衛生許可證的4戶,查處和銷毀不符合衛生要求和假冒偽劣食品20噸,取締集貿市場及周邊地區食品生產加工黑窩點31個,罰款25.92萬元。目前全市各區縣已分別建立了2—3個食品經營示范市場。

(四)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強化中藥材市場監管

市藥監局在徹底關閉了南岸區南坪二貿易區藥品集貿市場的基礎上,大力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取締非法藥品經營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重點整治重慶中藥材專業市場及周邊藥品經營戶,促進中藥材市場的規范經營。在專項整治工作中,印發了《整頓南坪地區藥品流通藥品流通秩序的通告》,責令無證照藥品經營者停止一切非法經營活動,做到撤貨、關門、走人、轉向。同時,采取由藥監、工商、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反復地對城南大道、金山支路、裕佳花園等地區開展重點執法檢查與設置聯合執勤點蹲點,執法與巡查相結合的辦法開展專項整治,使違法經營戶既無法開門營業也不能暗地經營,并及時查獲了一大批違法經營的藥品,查封了一批非法藥品庫房。另外,還發動群眾舉報,收到24件舉報線索,在公安機關配合下,以查戶口方式查獲了一批設在民宅中的非法藥品倉庫。通過專項整治,共取締非法經營、掛靠經營藥品戶153戶,查處違法經營、假劣藥品案24件,沒收藥品標值110萬元,罰款56.95萬元。

針對國家藥監局對重慶中藥材市場藥材質量抽驗,抽檢品種95.1%為不合格,以及市場周邊設置共40多個未經批準且不符合要求的藥品庫展和經營門店,對中藥市場的生顧構成了極大威脅的實際情況,在渝中區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了整頓中藥材市場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組建了以市藥品稽查總隊、醫藥監分局、工商、公安、物價、衛生、城管等部門為主體的聯合執法隊伍武藝中藥材市場衣周邊經營門店的專項整治工作,了整治通告,對市場內的藥材經營戶重新登記,組織360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和上崗業務培訓,對165戶經營戶核發了《重慶中藥材市場準入證》,建立了《違法違規記錄》,藥監分局在市場內設立辦公室,加大了監管力度。取消了市場周邊21戶經營藥品的資格,對3家醫療器械、24家保健食品經營門店加強了監督檢查,嚴查超范圍經營藥品行為。通過專項整治,共取締非法經營戶3戶,查處違法違規經營44起,沒收違規經營和偽劣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性保健用品488種,價值11萬元;查封無證經營的藥品庫房7個,貨值130余萬元。經國家藥監局XX年抽檢,其抽檢藥材品種合格率由4.9%上升到67.5%,超范圍經營中西成藥得到有效遏制;95%的藥材使用了物價局統一標價簽,從業人員佩證上崗,經營秩序有所

好轉。

(五)開展市場稅收專項檢查,強化稅收征管

市國稅、地稅機關按照[XX]15號文件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XX年稅收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認真開展集貿市場稅收專項整治。全市國稅系統對在集貿市場的經營戶辦理國稅登記的有133934戶,實行定期定額征收的116754戶,實行建帳征收的9865戶。對109279戶進入集貿市場從事經營活動的納稅人進行了稅收檢查,發現有問題戶13101戶,查補稅款1672.94萬元,加收滯納金28.34萬元,罰款163.28萬元,調整雙定戶29198戶。全市地稅系統將年納稅額在300萬元以上的集貿市場所有經營戶、以批發為主的批發市場所有經營戶、其他集貿市場中的經營大戶列入稅收專項整治工作的重點,從五個方面進行檢查:一是雙定戶實際經營額超過稅務機關核定定額的20%不主動申報的;二是建帳業戶設置虛假帳戶、帳實不符、隱瞞收入、虛假申報的;三是應建帳業戶不按規定建帳的;四是發票使用違反管理規定的;五是未辦理稅務登記,沒有納入稅務管理的。通過兩個多月的清理檢查,共清理出漏征漏管戶12684余戶,補稅及滯納金罰款共693萬余元。同時,還從五個方面加強稅收征管力度:一是加強與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國稅、地稅統一行動,形成合力;二是全面調整定額,調整定額戶79238戶,平均提高業戶稅負水平20.81%;三是加強發票管理,強化以票控稅;四是堅持查帳征收,積極推進業戶建帳工作,對5688戶納稅進行了建帳整治;五是大力推行“銀稅一體化”,對實行定額征收的個體工商戶通過銀行劃轉稅款,既為11萬余個體工商戶提供了便利,簡化了辦稅程序,也保證了稅務機關重點稽查的實現,加大了對偷逃稅行為的查處力度。

(六)開展市場治安整治,凈化市場治安環境,維護市場秩序

我市公安機關對納入管理的1412個集貿市場,建立了756個市場治安室(警務室),朝天門等大型批發市場設置了治安派出所,全市共有市場治安工作人員6744人,其中公安民警1034名,工商干部1782人,聯防隊員1385人,保安1167人,市場治安員1376人,為強化市場治安管理奠定了基礎。全市公安機關積極與工商、稅務、質檢、衛生等部門協調配合,聯合行動,認真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坑蒙拐騙、偷盜扒竊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具有黑社會性質的“肉霸”、“菜霸”、“魚霸”等違法分子依法懲處,共查處欺行霸市案件158件,處理搗毀“菜霸”、“肉霸”、“魚霸”團伙42個,“市霸”人員158人;截至8月底止,共破獲發生在集貿市場及周邊的刑事案件166

2件,破案1170件,破案率為70%;查處治安案件2958件,調解治安糾紛9898件,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6887人,其中逮捕482人,刑事拘留698人,治安拘留3195人,警告787人,罰款1689人,為群眾和經營客商挽回經濟損失269萬余元。在對全國重點市場觀音橋農貿市場的治安整治行動中,捉獲違法犯罪人員19人,其中逮捕6人,刑事拘留1人,治安拘留4人。尤其是一舉搗毀了以謝靖為首的6人牛油壟斷經營團伙,查清了他們欺行霸市、敲詐勒索、行兇斗毆的犯罪事實,并將其逮捕法辦之后,對違法犯罪分子震懾極大,該市場內的治安問題迅速得到有效遏制,刑事案件較整頓前下降了68.9%。經過整治,86%的經營戶認為市場治安秩序有了明顯好轉,群眾對市場治安的滿意率在90%以上。北碚區公安分局在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摧毀了以王興強為首的8人地惡團伙。該團伙以武力為后盾,在北碚城區開屠宰場強買強賣,壟斷生豬屠宰和銷售,經營戶因拒絕在其開設的屠宰場買肉而多次被毆打至傷,嚴重擾亂了肉食品市場秩序。王興強等6人因強迫經營罪被刑事拘留之后,使北碚城區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在專項整治中,全市公安機關在加強市場違法犯罪活動打擊的同時,協同工商、文化、出版等部門,清理美容美發、書攤、電子游戲室、網吧等經營場所18407個,收繳黃色等非法出版物品49683件。為了切實抓好市場治安防范工作,本著邊整整治邊建章立制的精神,修改制定了《市場治安(警務)室工作職責》、《值班巡邏制度》、《安全防范措施》、《消防人員崗位職責》、《按處警規定》,使市場治安管理有章可循。督促有條件的大型集貿市場中的重點部位增設電視監控設備,組織市場保安人員、城市低保巡邏隊員加強對市場及周邊的巡邏防范。根據市場發案特點和市場貨運流量,及時調整力量加強巡邏,捉拿偷盜、扒竊、敲詐勒索等現行違法犯罪分子,加強防火安全,做到“打、防、管、控”并舉,預防和減少各類案件的發生,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和穩定。

三、制定的措施及建章立制情況

(一)為了保證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達到國務院提出的預期目標,切實取得成效,我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強分類指導。各區縣(自治縣、市)分別不同地區、不同市場存在的不同問題,加強分類指導。對全市確定的10個重點市場和各區縣確定的216個重點市場,重點抓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有什么問題就整治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問題,依法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制度不完善、消防安全不合格、管理跟不上的市場,重點抓規范;注重對經營戶的教育和消防安全的整改。堅持打擊與防范、整頓與規范相結合,邊查處邊整改,加強日常管理,建立治本的長效監管機制。

2.開展大規模的全市集中統一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形成專項整治的強大聲勢和高壓態勢。四月份和五月份已分別組

織了一次集中統一行動,以及食品衛生檢查和藥品市場、中藥材市場專項整治的集中統一行動和聯合執法,收到明顯效果。

3.加強對專項整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各區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整治期間組織檢查組,采取抽查、明察暗訪、行評代表評議等形式,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進行檢查、督促、指導工作,及時掌握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使專項整治工作不斷深入開展。3月底4月初,市工商局由七位領導率領7個督查組分片到40個區縣(自治縣、市)檢查了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9月2日至4日,市工商局組織2個督查組分別對10個重點市場進行了專項檢查。市級有關部門也分別組織了督查活動。

4.加強輿論宣傳。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市場有線廣播,廣泛宣傳集貿市場專項整治的意義、成效,查處的典型案件,使廣大人民群眾、經營者積極支持專項整治工作,以營造良好的整治氛圍。

5.強化政府責任制,狠抓落實。按照地方政府負責,工商牽頭,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方針,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切實負責,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把任務分解到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全市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由市工商局牽頭,各部門按照市政府統一的整治方案,根據各自分工,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務求實效。市、區縣有關職能部門建立了情況通報制度或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溝通專項整治情況和信息。如國務院七部委檢查組來渝檢查專項整治工作和這次全市專項督查工作,各部門都能及時將工作情況向市工商局整頓辦報送,便于整理全市綜合材料。

6.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專項整治中加大了執法力度,建立健全了案件指導、督辦制度,廣泛發動群眾舉報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線索,堅決查處影響惡劣、違法性質嚴重的大要案件和典型案件。在專項整治中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堅決查處執法腐敗行為。

(二)在專項整治工作中,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以整頓促規范,邊查處邊規范,不斷強化對集貿市場的監管。在全市集貿市場中,普遍建立和完善了以下監管制度:

1.市場準入制度。根據《重慶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規定,所有市場(包括招商商場)須經市、區(縣)人民政府批準,工商分(縣)局登記注冊后方可開業。進入市場的商品經營者必須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工商所按經濟區域建立計算機管理的“經濟戶口”;堅決查處和取締無照經營。

2.完善和推進市場巡查制度。進一步完善局所兩級市場巡查制度,工商所按經濟區域建立若干巡查組,分(縣)局巡查隊與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結合,不定期地對各工商所和重點市場巡查。

3.農貿市場普

遍建立肉食品、糧食進銷臺帳制度和食品衛生監督員派駐制。豬、牛、羊肉銷售必須有“兩章一證”,否則不準入市;對進貨及銷售情況建立每日記帳的臺帳制度。在有條件的綜合集貿市場和大型批發市場由衛生局實施衛生監督員派駐制。

4.先行賠償制度。消費者買到注水肉、病死肉或短斤少兩,可在“市場監督崗”向管理人員投訴,市場開辦者實行先行補償或退賠,再由工商所依法對業戶進行處理。這項制度已納入全市工商企業信用工程,在有條件的專業市場中推廣開來。

5.建立市場預警制度。對違規市場由區(縣)局掛黃牌警告,并登記備案。

6.建立商品銷售索證制度。商品交易市場普遍推廣使用了“商品信譽卡”或銷售憑證(購貨單),發現商品質量問題可在規定時間內退換,大正商場、港渝廣場等市場向消費者公開承諾:“買到假貨包退賠”以加強信用監管。

7.不良經營行為警示制。對集貿市場經營戶違法違章情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建立《違章違法案件登記簿》,記入經濟戶口檔案;對違規者黃牌警告,對違反《食品衛生法》,經銷假冒偽劣食品者予以重處。按照市政府“食品衛生一次違規,終身出局”的要求,市整頓辦、市衛生局、市工商局等部門正在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由市政府以規范性文件后執行。

8.建立市場業主自律管理制度。各區縣(自治縣、市)根據各自實際認真學習、推廣了渝中區在市場業主中建立“商品交易市場協會”的經驗,合川市、江津市等地區陸續成立了“商品交易市場協會”或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了市場業主自律管理的作用。

9.經營戶責任書制度。工商所與市場經營戶簽訂守法經營責任書,將經營戶應履行的義務,享有的權利、銷售的商品質量、服務質量的承諾及違規責任等逐項列明,雙方簽字,并存入“經濟戶口”檔案。

篇2

二、要廣泛開展稅收宣傳,利用電視、電臺、報刊等多種形式進行稅法宣傳,使出租者和承租者都知道出租房屋要依法納稅,并了解要繳哪些稅、如何申報納稅以及納稅時限等,提高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促進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

三、要依靠黨政領導,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建立起有效的社會協稅護稅網絡。要與房管部門、街道居委會、公安派出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起護稅、協稅工作關系,并通過這些部門的支持配合,及時、準確地掌握出租房屋的情況,嚴格征收管理。

四、要加大“雙清”力度,清理房產稅漏征漏管戶。凡沒有對房屋出租開展“雙清”檢查的地區,要盡快抓緊時間開展“雙清”檢查,把它作為努力完成今年稅收任務的一項措施來抓。清理的面要適當放寬一些,既要注重那些商業區,也不要忽略一般地區;既要清查企業納稅單位,也要清查未辦理納稅登記的行政事業單位;既要清理私房出租,也要注意公房的轉租。

五、對在清理檢查中找不到出租人的,可規定承租人為房產稅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對不能提供租賃合同或不能據實提供租金收入情況的,稅務機關可根據當地情況核定不同區域房屋出租的租金標準,據以征收房產稅;對代征單位和個人,各地可依照有關規定、結合當地情況確定并支付代征手續費。

六、開展房產稅“雙清”檢查,各地要做到精心組織,層層落實,集中人力和時間,盡量爭取在年內進行?!半p清”檢查結束后,各地要向總局寫出專題報告。

附件:遼寧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加強出租房屋房產稅征收管理有關工作情況匯報

近幾年來,為增加稅收收入,克報稅源分散、量小面寬的困難,我們通過開展專項檢查,不斷加強房產稅的征管措施,改進征管辦法,使房產稅收入連年大幅度增長,其中1995年征收房產稅5.48億元,96年征收7.49億元,97年征收9.38億元,98年計劃10.1億元,預計能完成10.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0%,凈增收入2億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堵塞漏洞,開展專項檢查

針對出租房屋應納的各項稅收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稅源分散、征管難度大、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意識不強、稅收流失嚴重的實際情況,我局黨組對此非常重視,專門召集各業務處長會議,研究解決的辦法。為了堵塞漏洞、挖掘稅源、增加收入,從96年到98年連續三年在全省范圍內對出租房屋應納的各項稅收進行了專項清理整頓。

為了保證專項清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每次清理檢查,各地都成立專項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和指導專項清理工作。為了把專項清理工作落到實處,還普遍制定專項清理方案,明確專項清理的指導思想、清理的內容、范圍、重點、方法、步驟和處罰辦法等,使專項清理工作能扎實有序進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加強稅法宣傳,講明政策

針對出租房屋的特點,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大張旗鼓的稅法宣傳,省局專門請遼寧電視臺錄制了出租房屋的專題電視片《屋檐下的稅收》;省局領導發表了電視講話;在今年專項清理的稅法宣傳中,從省到各市、各縣區在同一時間(4月5、6、7三日)、用同一內容、以同一名義(遼寧省地方稅務局)分別在各地報紙的頭版了《遼寧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出租房屋收入必須依法納稅的通告》,要求有出租房屋行為的納稅人限期申報納稅,在廣大納稅人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各種咨詢電話、信函等絡繹不絕;沈陽、鞍山等市還利用新聞媒體、張貼布告和利用居民區內的板報等形式進行稅法宣傳,規定納稅人的納稅時限和納稅方法。通過宣傳使廣大納稅人了解了有關稅收法規和政策規定,提高了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

三、部門配合,齊抓共管

為了把專項清理切實抓出成效,各地區積極采取措施,依靠各級黨政領導的支持,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對專項清理工作進行齊抓共管。如對逃避檢查或拒不交稅的納稅人,采取銀行扣款、查封出租房屋等強制執行措施;對那些屢查屢犯、明知故犯、拒不納稅的“釘子戶”,利用新聞媒介給予曝光,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有力地震懾了偷、抗稅的不法分子。大連騰飛體育用品商店和長虹體育用品商店被查出有出租房屋偷稅問題,西崗區地稅局多次下達納稅通知書,他們無動于衷,拒不繳稅,稅務人員依法將其房屋查封后,他們仍無視稅法,竟然撕開封條繼續營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對這種肆意踐踏稅法的行為,大連地稅部門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在大連電視臺新視點欄目進行了曝光,然后按規定給予了嚴肅處理,打擊了偷逃稅者的囂張氣焰。

四、根據專項檢查中暴露出的問題,改進完善具體征管辦法和規程

(一)關于對出租房屋的納稅人界定征稅問題

按現行稅法規定,出租房屋的納稅人應為房屋的產權所有人,即房屋的出租人。由于相當一部分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淡薄,采取種種手段逃避納稅,給稅收征管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很多稅務機關在對個人出租房屋進行納稅檢查時,只能找到承租人,要想找到出租人則難上加難。因此多年來相當一部分基層稅務部門要求省地稅局明確規定承租人為納稅人或由承租人代交房產稅,對此我們認為依據不足。為此,我們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全面分析研究,在不違背現行稅法的前提下,規定:“對出租房屋征收房產稅,出租房屋的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向房產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可以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規定的方式將《納稅通知書》送達承租人,由承租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找到出租人并通知其進行納稅申報并繳納稅款,承租人不能在主管地方稅務機關規定的限期內找到出租方并繳納稅款的,視為出租人不在房產所在地,應由承租人繳納房產稅”。

(二)關于核定租金收入征稅問題

由于納稅意識淡薄,很多納稅人為了達到偷稅的目的而故意隱瞞租金收入。為了堵塞漏洞,我們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對納稅人出租房屋應納的各項稅收實行核定征收的辦法。其具體方法是,由各市地稅局在典型調查測算的基礎上,按照房屋座落地的繁華程度、房屋結構、用途、新舊程度將本轄區分為若干區域,核定各區域房屋的單位建筑面積的房屋租金標準,以納稅人實際出租的房屋建筑面積和適用的租金標準計算出應稅租金收入,據以計征房產稅。

(三)關于對居民個人利用私有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征稅問題

針對有些納稅人為了少納稅而把出租房屋說成是自己經營的問題,我們規定:對居民個人利用私有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凡其“三證”(營業執照、房屋產權證、戶口簿)的姓名一致,可視為自有自用房產,按房產計稅余值計征房產稅,否則,一律從租計征房產稅。

五、開展稅源普查,加強征管基礎

(一)對經營門點房屋出租情況進行普查。具體方法是,按照行政區劃,把轄區分為幾個部分,組成以協稅人員為主,辦事處、居委會人員配合的普查小組,以“拉大網”的形式,挨家挨戶進行調查。首先,由房屋出租或承租人提供有關房屋出租(轉租)人姓名、房屋地點、面積、協議租金等情況,由納稅人簽字蓋章;其次,協稅人員根據納稅人提供的第一手資料,逐戶登記了解情況,對有異議的,重點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初步核定稅額;最后,由分局根據協稅人員上報的調查情況,逐戶進行審查,核定應繳納的稅額,并把核定結果送達納稅人。

(二)對用于居住的房屋出租情況進行普查。由于這部分出租房屋分布零散、情況復雜,單純依靠稅務人員的力量,無法管理到位。因此,在普查工作中,各地都積極爭取了公安派出所和各辦事處、居委會的大力支持。其具體做法是:一是對以前外來的人口,由公安派出所提供各地段外來暫住人口的姓名、居住地點,由協稅人員及居委會人員聯合,逐戶進行調查,了解其租房情況;對以后的外來人口,與派出所協商,在給其辦理暫住證之前,要求先到當地地稅機關進行登記,填寫居住地點及居住房屋情況登記表,然后派出所憑稅務機關出具的有關證明才辦理暫住證,達到源泉控制的目的。二是充分發揮居委會熟悉情況的特點,由居委會向協稅人員提供當地居民的租房情況,并協助稅務部門工作。同時,與各派出所建立固定的協稅護稅關系。在日常檢查、執法中,派出所專門抽調人員協助檢查,確保了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建立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嚴格對協稅人員的管理

篇3

由于經濟條件限制和受歷史上合作醫療失敗的影響,肯定會有相當部分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持觀望態度。因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有關政策,正確引導農民確立互助合作的共濟意識,提高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宣傳發動的重點是,讓農民明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后的權利和義務、合作醫療經費的籌集、使用和報銷等實際問題,讓農民有一個明確認識,消除他們的疑慮和擔心確保參保率達50—70%以上。

3.認真搞好試點工作。

新型合作醫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試點要少而精,切忌盲目擴大。要在取得實效、農民滿意后,及時總結經驗,穩步推開。省、市財政補助應根據各縣(市、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當地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情況,分類給予撥付。建議由永安市、梅列區各辟出好、中、差三個有代表性的鄉鎮中的若干個村進行試點。籌資渠道應建立在國家、集體、個人共同投入的籌資機制上,以個人投入為主,集體扶持,政府適當支持。試點工作中,建議統籌經費按人/年40元,其中農民人繳費20元,省、市、縣財政補助20元的方式。

4.建立嚴格的基金管理和監督機制。

一是合作醫療基金的管理要采取專戶存儲,??顚S茫龅绞罩Х蛛x,管用分開,封閉運行。二是方便手續。農民到定點的醫療機構就診時,可直接按規定減免或報銷部分醫療費用。三是確定起付線。限于抗風險的能力,其合作醫療經費只能用于大額醫療費和住院醫療費的救助,根據籌集的資金和各地實際情況,通過預測、評估、科學論證后制定出起付線、封頂線和報銷比例的具體標準,既要使農民充分享受到合作醫療的待遇,又要合理適度,報銷不能超過合作醫療的承受能力,使更多農民得到基金的支持。同時也要防止因為報銷標準收得過緊造成資金沉淀,影響資金效益發揮,妨礙農民受益。四是只設統籌基金,不設家庭帳戶。五是衛生、財政等部門要明確相關政策,摸索適宜操作的各項制度和辦法,把合作醫療資金管好、用好。六是要及時對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做到定期公布、定期審計,增加透明度。

5.加強貧困家庭的救助。

政府應建立醫療救助基金,并通過民政和扶貧部門,實施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民政、殘聯、計生等部門各司其職,資助農村低保戶、殘疾人、烈軍屬、計生二女結扎、獨生子女中的貧困戶參加當地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同時成立慈善機構,采取一些讓施善者樂意接受的措施和政策,鼓勵企業家、實業家以及先富起來的富戶,參與回報社會的活動,給因病返貧的農民以更多的資助。

6.提高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

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的權益,以縣、鄉醫院為主,讓農民自由選擇定點醫療機構。作為定點的醫院要設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窗口,建立好合作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功能,從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服務價格上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同時要加強對村衛生所的業務技術指導,確保做好農村公共衛生、疾病防治控制、預防保健工作。

作者為市政協常委、農工黨三明市委員會副主委

加大信貸投入的幾點建議

胡東生

一、以三明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建立資金跨區流動的金融體系,培育新的信貸主體。

1、鼓勵異地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到三明開辦異地貸款業務。我市由于金融機構相對單一,國有商業銀行多,經營機制和體制還不夠靈活,造成信貸總量很難做大。隨著三明交通條件的變化,特別是當前三明高速公路的建成或正在建設,近兩年福州一些股份制銀行(如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已到三明開辦異地貸款業務。截止2004年末,我市轄區以外的銀行機構(含股份制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對我市異地貸款余額已達到61.77億元,比年初增加26.30億元,增量超過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量達5.03億元。因此,為了擴大我市信貸總量,建議發揮政府在引導投融資的作用把“招銀注資”和“招商引資”擺上同樣的位置,盡快由政府牽頭,人民銀行和銀監局協助,組成專門工作組,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鼓勵異地(如福州、廈門等地)2-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或外資銀行長期到三明批發或零售信貸業務,發放異地貸款,以強化我市金融競爭氛圍,促使我市金融機構調整貸款投向,從單純爭奪優質客戶(如三鋼、水電站、電信、煙草等),轉向主動選擇中小企業客戶,有利于激勵我市商業銀行增加信貸投入,擴大“鰱魚效應”。

2、繼續密切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關系。近兩年來,國家和福州的開發銀行加大了對我市的異地貸款投入。據了解,投向三明高速公路、水電項目、工業項目、農業項目的貸款總量至少在40億元以上。為此,建議政府繼續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發揮國家開發銀行在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等經濟發展領域和支持就業脫困、縣域經濟、環境治理、文教科衛等社會發展領域的綜合作用。

二、盡快組建三明市農村商業銀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地方金融”支持。

目前,國家對農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試點工作已從8?。ㄊ校┻M一步擴大到全國29個省(區、市),福建也包括在內。建議市政府加強與省政府的溝通,利用農村信用社的行業管理職責交給省級政府的契機,加快三明轄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通過清產核資和增資擴股,盡快組建三明市農村商業銀行,通過現有金融資源整合,為加快三明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地方金融”支持。

三、積極推進三明轄內商業銀行的改革與創新,增加信貸投入。

1、要以建行和中行股份制改革為契機,逐步完善信貸管理制度。針對三明眾多民營企業及其貸款需求“急、頻、少、高”的特點,要科學、客觀測評民營企業等級,適當擴大民營企業授信額度,合理確定民營企業貸款期限和利率,對民營企業積極推行“整貸零償”和“循環貸款”的信貸方式,減輕集中還款負擔,同時要擴大基層銀行的信貸權限,擴大縣域信貸投放,健全貸款營銷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信貸人員營銷貸款。

2、要大力推進信貸方式創新。要通過積極開辦創業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權利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客戶聯保貸款、企業主個人財產抵押貸款等信貸業務品種,切實解決企業貸款難問題。同時積極發展票據融資業務。結合三明林業改革的優勢,要積極推廣林權證質押貸款。要總結永安林權證抵押貸款業務的經驗,擴大辦理林權證質押貸款的金融機構和貸款數量。

四、精心打造政府、銀行、企業對接的“金融平臺”,探索貨幣政策有效傳導方式,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2004年,三明市通過舉辦第三屆銀企資金供需見面會,第一次場內外金融機構與84家企業簽約,簽約金額達113億元。第二次與9家企業當場簽約,協議金額為1.96億元。目前履約率超過85%,效果較好。

為此,建議政府和金融部門要繼續舉辦銀企資金供需見面會、銀企資金供需簽約會、銀政企座談會或貸款營銷洽談會等方式,促進項目與資金的銜接,實現經濟金融共同發展。

五、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加大我市信貸投入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1、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擔保體系,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引導。一要逐步構建起以政策性擔保、商業性擔保、企業互助擔保為主體的“三羊開泰”式擔保體系。我市除了發展政策性擔保公司外,還要制定有關優惠政策,促進商業性擔保公司和企業互助擔保公司的發展;二要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引導。積極引導信譽好、規模大、管理規范的擔保公司牽頭籌建信用擔保行業協會,開展自律活動,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較大貸款項目實行聯保、互保和再擔保;三要加大對信用擔保機構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服務,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對重點扶持的擔保機構給予補貼和補償,對擔保業務中涉及的土地抵押、股權轉讓等審批事項盡量簡化程序、降低收費、提高效率。

2、加強信用環境建設。要建立起政府主導的、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信用建設良性互動機制。一要在農村積極推進“信用村(鎮)”的創建活動;二要在城市開展創建“信用社區”的試點;三要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協調司法部門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強化對違約失信的查處;四要加快建立企業、個人征信系統和社會信用服務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實施信用監督和管理。

(作者為市政協委員、人民銀行三明中心支行經濟師)

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必須解決好三個問題

張奕清

一、關于發展策略問題

1、必須加強工業發展的戰略研究與管理。振興老工業基地要突出工業發展戰略的研究與管理。第一,實行經濟管理職能的戰略性轉變。通過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由過去重點管理國有工業向宏觀上管好全部工業的轉變,當好工業發展的“領航員”和企業的“服務員”。第二,要把發展戰略研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設立專門的機構研究、制定發展戰略,對發展戰略的實施進行協調和日常管理。第三,確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并適時動態調整。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的前提下,政府的工業發展戰略要突出主導產業、主力企業、工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培植和整體優勢的發揮。第四,以科學合理的年度和中長期工業發展規劃為載體,加強和改進對工業發展戰略的研究與管理。主要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推動年度和中長期工業發展規劃的完成,加速工業發展戰略的實現。第五,以產業政策、市場為導向,支持和引導企業向戰略目標發展。對供過于求,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行業和產品,除及時信息予以公開披露外,還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時壓縮制止,避免更多企業繼續重復生產、建設。

2、必須解決好發展的切入點問題。市里提出要發展冶金、機械、林產三大產業集群,從比較優勢看,冶金行業屬高能耗、資源型和污染型產業,其主導企業三鋼地處城市中心,給城市發展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加上資源、電力、運輸的瓶頸制約,重點要在產品結構調整和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機械行業發展速度滯后于沿海地區,總量偏小,且產品分布零散,多數企業都屬易于進入的領域,產業結構受制于人。從現狀看,我市紡織行業發展勢頭強勁,總產值已突破40億大關,尤其是永安市的紡織業發展健康,該市紡織業已基本形成紗、布、化纖、染整、服裝等成龍配套的產業鏈,集群端倪顯現。因此,確定一個產業集群必須進行科學的論證,要隨著產業的發展適時進行調整,應當把紡織工業應作為集群積極加以培育。

3、必須解決產業發展模式問題。三明是全省、全國的綠色城市,早期創建的全國文明城市至今仍有影響力,要用創“五城”的氣勢創出經營城市的綠色品牌,因此,工業城市的定位也要打綠色品牌。三明每年木材砍伐量約在300萬立方米,業內人士估計加工產值在200億元以上。目前的現狀是全市有大大小小的竹木制品加工企業1000多家,但產值上5億元的企業沒有一家,且多數企業停留在粗加工階段。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最終的結果是浪費資源。浙江一些沒有木竹資源的城市,規模超5億元的現代化木制品生產企業隨處可見,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刻反思。除了體制性問題外,我們還缺乏發展思路,要及早籌劃大林業發展格局,構筑三明有影響力的綠色城市品牌。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是一個可資借鑒的發展模式,果蔬開發目前還是一塊處女地,要著眼于引進知名企業到三明進行綜合開發。今后的招商引資應立足于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來進行。林產工業和農業產業化有著很強的關聯度,一頭連著廣大的農戶,一頭連著廣闊的市場,是我市的朝陽產業,是三明需要打響的一張王牌,是培育產業集群最具活力的切入點。

二、關于體制改革問題

1、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步伐。市屬國有企業改革要下決心并倒計時排出改制時間表,對重點骨干企業實行主要領導掛鉤制度。要扭轉企業經營決策層改制不主動的局面,破除因小群體的利益驅動造成改制渠道不暢的障礙。要消除行政管理體制,分類指導、一企一策。改制過程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廣大企業職工,不能把職工置于改革的對立面,更不能求穩怕亂而坐失良機。在政策許可的前提出,改革要依法依規,有情操作,不能在職工補償金上過于苛刻,應充分考慮職工的利益,讓廣大職工支持和擁護改革。

2、拓展工業發展空間。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市必須要有主導產業的支撐,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需要。三明市區發展空間狹小,沙縣設區要擺到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專門班子進行科學的規劃論證。城市做大,需要人口聚集,而人口的聚集則需要產業的支撐,產業旺人氣才會旺。金沙園的定位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生態型開發,規劃面積18.7平方公里,而且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很快將成為我市高速公路、水路、鐵路客貨運、機場等交通運輸的樞扭,是發展工業的一塊熱土。

3、樹立科學發展觀,營造適宜的人居環境。振興老工業基地要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處于市中心的企業要加快“退城入園”步伐,要加緊規劃,分步實施,按輕重緩急的原則排出時間表,實施“飛地工業”戰略。要正視市區環境污染問題,不可忽視市區一些大企業的污染,更不能走“先生產后治污”的老路。土地資源不可再生,要留足城市人居發展用地,不能產生生產與人居爭地的后果,努力營造好三明真山真水真森林的人居環境。三元和梅列兩區的工業園區建設起點要高,入園項目必須堅持環評原則,不能再搞一園多區的園區發展模式,現有園區有必要進行整合。對入園項目要力戒“撿到籃子都是菜”現象,防止無選擇引進項目和重復建設,避免若干年后對企業和環境進行高代價的整治。

三、關于解放思想問題

1、要有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政策是發展的資源,市里必須整合現有政策,根據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需要進行調整。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更要從國家和省上去爭取,不能等上級拿政策、出政策。要組織一個專門班子認真進行專題研究,重點從發展項目、稅收、專項資金、歷史包袱處置等方面入手,依照國家給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擬出一個適合三明實際的政策建議,積極主動向國家和省上匯報,促成政策盡早出臺。

2、要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目前,市區市屬產業結構性的矛盾、經濟發展體制性的障礙和沉重的歷史包袱三大困難,需要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這把鑰匙來開啟,民營經濟是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的杠桿,民營經濟對于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參與國有企業轉制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必須把民營經濟的發展納入整個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中來,無論是企業改組、改造、技術革新、基礎建設,都要把改造國有企業、發展民營經濟和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聯系起來。

3、要加強與中央、省屬企業的合作。中央、省屬企業與三明市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三明市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省屬企業和市屬企業在產業上有很強的關聯性、互補性、配套性,要抓住這一共同點,從中央、省屬企業的優勢出發,圍繞他們的主業和主導產品,主動接受他們的輻射,通過聯辦項目、發展配套產業、開發上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建立產業群,做到壯大一個龍頭,帶動一批企業群,壯大一個產業,搞活一方經濟。要利用中央、省屬企業的產業、資產、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優勢盤活市屬企業,支持中央、省屬企業通過增加投資、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市屬企業產權流動重組與股權結構調整。鼓勵中央、省屬企業抓住市屬劣勢企業國有資本退出之機,采取托管、兼并、收購等形式,做大相關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要以最優質高效的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鼓勵和支持中央、省屬企業發展項目入園發展,積極主動促成項目落地。

4、要激發人們的創業激情。進一步激發三明人“愛拼才會贏”的創業激情,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為振興三明老工業基地獻計出力的氛圍。要進一步啟動民間資本,鼓勵和支持各界能人走進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去創業和拼搏。要摒棄仇富、嫉富的舊觀念,營造扶商、富商、親商、安商的發展環境,讓投資者能賺錢和有錢賺,以事業和產業廣納各類創業賢才。

(作者為市政協委員、民革三明市委員會委員)

針對我市煤價高漲的幾點措施

李明堯

煤炭是三明冶金、化工、電力等行業的重要基礎能源材料,其銷售價格的變化趨勢,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和贏利水平。近年來,由于各地經濟過熱等導致對煤炭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日益枯竭的石油儲備,使煤價節節攀升,屢創歷史新高,對我市煤炭及用煤相關企業生產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1、高度重視電煤供應問題,進一步理順電、煤、油的價格,使發電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近期國家出臺的煤電聯動方案能否得到順利實施,關系到以后能否形成長效的價格機制。

2、規范煤炭市場秩序,加大對煤炭市場管理、煤炭質量、煤炭經營的監督,堅決打擊以次充好和劣質煤炭的生產和經營者。

3、針對當前煤礦事故頻發,要進一步提高準入門坎,同時還要加強執法監督,鼓勵企業按國家要求提取一定的瓦斯治理專項費和安全隱患治理費。

4、目前煤變油的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并且日益被推廣應用,所以不排除日后在油價繼續上漲并超過一定水平使煤炭通過煤變油的應用使其需求提高,并使二者關聯程度更緊密。

5、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市“煤煙型”的大氣環境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隨著電力的發展,我市應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拓展渠道,逐步使用更潔凈的能源來替代對原煤的直接消費,同時,分步對污染企業清理整頓,如淘汰燃煤鍋爐和污染環境的化工產品、嚴格控制三廢排放量等措施。

6、結合工業結構調整,推進優質、清潔、高效能源使用率。工業是能源消耗量最大的產業,節能潛力主要在工業部門。在發展節能型行業的過程中,合理調整工業部門結構,加強重工業特別是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四大高耗能行業的節能力度尤為重要。

7、進一步完善節約能源的政策和機制,繼續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能優先的原則。一方面,我們要積極開發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加強能源管理,充分利用能源,節約有限的能源。

8、依靠科學進步,進一步推動節能的技術改造。要采取有力措施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調整產品結構,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業結構,從根本上改變我市大中型企業的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9、適當增加符合安全條件、驗收達標的小煤礦復產。我市為數不少的小煤窯,安全事故較多,對資源和環境也多有破壞,但如果各級管理部門嚴格執法,加強監管,多數小煤礦不僅不會成為“禍根”,而且能夠有效地增加生產,吸納就業,開發利用“散、小、邊、角”礦,并抑制煤價的不斷攀升。

(作者單位:三明市城調隊)

加強山區縣集貿市場建設

黃學舜

為充分發揮工商職能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縣工商局針對當前集貿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全縣性地集貿市場專題調研活動,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力求構建和諧的市場監管機制。

1、抓緊立法,健全法制。建議盡快修改《城鄉集貿易管理辦法》或盡快出臺《市場監督管理條例》,確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中的法律地位;同時,以法律形式規范市場開辦者的設立條件、組織形式、管理職責、法定義務、法律責任等。通過立法,規范集貿市場各方主體行為,調整市場開辦者,進場經營者、市場監管者三方之間的關系,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集貿市場。

2、建章立制,深化監管。一是大力推行經濟戶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轄區市場開辦者及進場經營者的“經濟戶口”,并與稅務、農業、衛生、質檢、銀行等部門信息聯網,實行跟蹤監督,及時了解市場開辦者及經營者的經營情況,對其中問題突出的實施重點監管。二是建立完善經營戶信用記錄制度。為對經營者實行動態、全方位監督,實行經營戶不良行為記錄制度。通過一戶一卡形式,建立經營戶的信息記錄臺賬和計算機檔案。三是深化市場動態巡查制度。深化巡查機制,落實組織機構,充實巡查人員,明確職責任務,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起一支制度規范、執法嚴格、反應迅速、措施有力的市場巡查隊伍。四是建立商品質量監管制度。強化對上市商品質量監督,改善執法裝備和商品檢測手段,提高對商品質量抽查和執法監管水平。五是建立市場監管預警制度。加強行政指導,實行工商監管由事后向事中、事前轉移的新型模式。通過教育、告誡、限期整改等形式,告誡市場及經營者及時糾正失范行為。六是健全市場維權網絡。設立舉報投訴箱、投訴臺,公布“12315”舉報投訴電話,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及時、快速查處違法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赤壁市| 伊金霍洛旗| 科技| 连城县| 襄垣县| 清徐县| 县级市| 深水埗区| 定南县| 阿拉善左旗| 松滋市| 元江| 象州县| 祥云县| 交口县| 文成县| 满洲里市| 灌云县| 安平县| 汉沽区| 台东市| 伊宁县| 商洛市| 土默特左旗| 滦南县| 渝北区| 行唐县| 鹰潭市| 莎车县| 星子县| 八宿县| 乌什县| 忻州市| 翁源县| 新化县| 临清市| 大方县| 南郑县| 岚皋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