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鄉關工委匯報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抓好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五老”作用
我鎮三鄉合一、地域廣闊、人口較多。34個自然村,490個村民小組,64000人,離退休老干部326人,黨員89人。鎮關工委成員18人,其中“五老”9人;行政村關工小組34個,成員316人,其中“五老”147人,組建率100%。村落關心下一代工作站2個,成員16人,“五老”6人。學校關工委4個,成員72人,其中“五老”41人。全鎮關工組織中“五老”有216人,參與關工率達70%。我們在抓村級關工組織建設中實行統一領導,分片管理,相互聯系制度。三片負責人今年3次到示范點學習調研,以點帶面,實現全覆蓋。
鎮關工委充分調動“五老”的作用。5月14日縣召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會后的第二天我鎮在片召開會議,及時傳達學習。會上學習了中央、省、市領導的重要批示,討論研究如何貫徹落實縣關工委會議精神。17日在星村、19日在黃泥兩片分別傳達了縣會議精神,要求希望廣大老干部熱心參與這個活動,參與所在村的村關工小組工作。退休的老畫家肖澤民夫婦,積極參加關工委活動,常到中學、中心小學、、虎崗、坳上、柳樹幾個村輔導留守兒童學書法、學繪畫。老干支部老支書李祖程同志多次到中學、中心小學給學生講健康保健知識。退休老教師王賢忠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教學生練太極拳及太極功夫扇,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進了老少之間的感情友誼。
三位“五老”副主任,每一個月要到中學、中心小學、村小、幼兒園、村落社區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學期開學初,我們去黃泥小學了解開學情況,沒進校門,見一位年豐村同學的家長怒氣沖沖要找校長鬧事,我們得知后,問明了情況,通過我們的解說,說通了這位家長,心平氣和地回去了。中心小學兩學生因誤會吵架,引起兩個家長說三道四,互不相讓。也因為我們與一位家長熟悉的關系,把即將爆發的大事化小化無了。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共追回6名輟學留守兒童,重返了校園,3名退學兒童,回到了課堂。
“五老”同志他們有得天奪厚的人緣優勢,對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得心應手。這樣的事例,數不勝舉。他們“獻了青春、獻白發,為了江山、為了子孫,不計報酬,無私奉獻,深得群眾贊譽。
三、圍繞“中國夢”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1、我們從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入手,加強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鎮關工委與中學、中心小學分別組織“五老”和青少年共同觀看《復興之路》、《傲骨油山》紀錄片,觀看人數二千多人次。清明節組織青少年紀念革命先輩(原縣委書記)曾紀財,受教育人數兩千多人。
2、常務副主任老郭在中心小學作了“好人在哪里?”主題演講,學習身邊的英雄模范人物,好人就在我身邊,我就是好人。在百蘭小學、新建小學、黃泥小學、坳上小學都作過演講,受教育人數達三千多人次。10月13日又在中學作“我的核心價值觀”主題報告,并組織青少年學習24字。前8個字有關國家的,中間8個字講社會的,后8個字每個公民應該做到的,啟迪學生該怎樣做人,同學們深受啟發。
3、鎮關工委配合中學關工委,組織6位“五老”與青少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老少講故事,老少談體會,老少談人生等老少交心、交流活動。開展的這一系列活動都有圖片,資料。
4、中心小學與“五老”對留守兒童,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特殊兒童開展了“如何改變人生,我的核心價值觀,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談心交心活動,一對一地談心、交流,激起特殊家庭的特殊兒童的人生意義,努力目標,使他們有自己的夢想,有生活的意義。還給他們贈送了50個書包,100本筆記本,50支圓珠筆,并同他們一起照了相。
5、以“我的夢、中國夢、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中學、中心小學開展了書法、繪畫、征文、演講比賽,老同志肖澤民、肖承聲、吳美順主動參與比賽活動。肖澤民的《源遠流長》作品,獲全國一等獎,實現老少雙受益、雙提高。
6、8月15日鎮關工委與村關工小組組織村的河仔下、端屋、官路下三個大屋場39名青少年開展“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我們牽手同奔夢想”社會實踐活動。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作了“我的夢、中國夢”主題報告,與青少年座談、交流。使青少年懂得中國夢,就是我的夢,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現在我們該怎么做,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
7、鎮關工委、村兩委與“三送”工作隊聘請大學生來村部為留守學生上輔導課,增長孩子的見識,豐富他們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8、8月20日,在虎崗村我們與村兩委、“三送”干部(縣計生委小郭、郭紅梅)開展“城鄉聯動——共筑中國夢”活動,良屋、牛角灣、柑仔樹下、黃竹蔸下的留守兒童與“三送”干部帶來的孩子進行聯動,表演了文藝節日,還進行了書法、畫畫、歌詠比賽。計生委小郭能歌善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給孩子們發了70本筆記本、35套鉛本等慰問品,還發了獎狀,孩子們高興得得意忘形,深得了家長社會的好評,說,這樣的活動要多開展些。
9、5月份,鎮關工委與中學關工委組織部分學生去敬老院開展“老少牽手、老少同樂”活動,表演了文藝節目,為老人談心交流,為老人梳頭、按摩。10月份與中心小學關工委選派了54名學生去敬老院做好事,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
篇2
博樂市青得里鄉地處博樂市西郊,轄個村,個牧場、個基建隊,全鄉耕地總面積萬畝,總人口萬人(包括流動人口),主要由維、漢、蒙、哈、回等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全鄉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為人,占總人口的。有所學校,其中,民漢合校所,在校生名;“三老”人員及離退休干部總數為名,其中“三老”人員名,退休干部名,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達到老同志總數的以上。近年來,青得里鄉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州市關工委的指導下,圍繞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老同志的特殊作用,發動全社會廣泛參與,著力把廣大青少年培育成為全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現將我鄉關心下一代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我鄉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把此項工作作為事關全鄉可持續發展、事關全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事關青少年健康成長、事關黨和國家千秋偉業的大事來抓,于××年掛牌成立了鄉關心下一代工作工作委員會,主任由鄉黨委主要領導擔任,下設辦公室,有專兼職工作人員名,其中老同志名,在辦公場所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騰出兩間辦公室專門用于鄉關工委辦公。與此同時,為便于工作的整體推進,各村、學校、鄉直機關和站所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黨政領導定點聯系村隊、學校制度,形成了黨政群齊抓共管、關工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領域廣、強有力的鄉村兩極關心下一代工作網絡,確保工作有條不穩地開展。
二、轉變觀念,拓寬渠道,勞務輸出為農牧民帶來可觀收入
×我鄉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鄉,人均耕地只有畝多,勞動力資源過剩與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地矛盾直接影響人均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青年的思想觀念十分陳舊,他們寧可站在路邊聊天,在家守著幾畝薄地閑著受窮,也不愿意外出打工,認為打工丟面子。特別是維吾爾族婦女同志,傳統觀念的影響更是根深蒂固。這種情況老同志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級兩委班子和“三老”人員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知道靠僅有的土地實現富裕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在科技種植養殖和老務輸出上做文章。為了讓年輕人明白這個道理,老同志們不辭辛苦,走家串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的事教育青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鼓勵大家走出去,勤勞致富。在鄉關工委的協調下,各個村隊首先聘請州市科技人員到村里講課、培訓,幫助鄉里的農村青年學習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就業和勞務創收的能力。全鄉先后有多人次參加了培訓,其中青年占總培訓人數的,通過學習培訓,他們中大多數掌握了們實用技能。其次,村“三老”人員積極與周邊地區聯系,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幫助青年發家致富。一大批青年改變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家門,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勞務創收,部分女同志也走上了社會,從事打季節工、臨時工、制作刺繡工藝品、從事家政服務等工作,傳統的封建觀念轉變了,經濟收入也逐年提高了。夏吾爾臺五村老村村委會主任與團取得聯系,并與該團簽訂了長期勞務合同,從月份到月份,該村的青年都在團打工,人均勞務創收達元以上;他們在博州鋼鐵公司聯系了個工作崗位,月薪元;與博樂市南環路工程部簽訂了人的用工合同,日工資元;奧依塔克一村村民吐爾遜那孜來木組織本村余名農民,與博樂市城建局聯系了城區植樹、種花、種草,人均創收余元;在顧里木圖三村老黨支部書記的教育引導下,吐爾洪買買提致富不忘回報社會,他自籌資金興建的吐爾洪大廈目前已解決了鄉余名(其中歲以下有名,大中專畢業生待業青年名,下崗職工名)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現在勞務輸出已成為全鄉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年全鄉共輸出勞動力人,二、三產業占全鄉人均純收入的。鄉里的青年人每每談起驚人的變化總是感慨地說:“是老同志們給咱們送來致富經,引咱們走上致富路!”目前,“要想發家致富,趕快外出打工”,已成全鄉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