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授牌儀式發言稿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最近,院士李小文頗有些苦惱。
被強推到聚光燈下的不自在,源自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座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
4月18日,這張照片被貼到人人網上,照片里,蓄著胡須的李小文穿著黑色外套,沒穿襪子的腳上蹬著一雙布鞋,不經意地蹺著二郎腿,低頭念著發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與院士身份形成的強烈反差,讓網友驚嘆,“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
李小文傳奇的經歷一層層被剝開,網絡上充滿了排山倒海的驚嘆之聲。
“李小文”作為關鍵詞,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學網開設的博客,成了一周熱門博客第一名,點擊量迅速超過了400萬次。有網友說,照片里的李小文像《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低調、沉默,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至今年6月,華為在《中國青年報》刊登大幅廣告,內容很簡單,就一句話:華為堅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學習。
而在這些事件的“背后”,熟悉李小文的人卻覺得莫名其妙,作為國內遙感領域泰斗級專家,李小文在學術界早就是人盡皆知的“技術宅”和“優質叔”。
華為代言人
6月5日的《中國青年報》第八版上,刊登了華為的大幅廣告,內容很簡單,就一句話:華為堅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學習。此外,配了一張圖片,一個低頭念著發言稿的老人,蓄著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很像正在作脫貧報告的農民。而這個“老農”式的老人,緣何令華為如此關注,變革中的華為到底要向李小文學習什么?這又釋放出什么信號?
華為廣告圖片上67歲的自貢人李小文正坐在中國科學院教室里作報告,身份是中科院院士。其貌不揚的外表下是“神一樣的存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李小文長期從事地學與遙感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創建了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并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定量遙感研究的發展,并使中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在互聯網上,除了有人形容李小文像“掃地僧”之外,還有人將他與陶淵明等魏晉名士相提并論,“外表不羈但是有著仙風道骨”;一位大學同學盛贊他,“維護了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本色、隨性”;有人稱贊他,敢說真話,“是業界的良心”。
4年前,有關“院士”的話題還未像如今喧囂塵上時,評委會將李小文列為“科學網年度人物候選人”的推薦理由是:言冷心熱、心懷天下。
在通往科學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性格中的“固執”和“不跟風”糅雜起來,是一種“不盲從”的態度。早年在美國留學時,他敢挑戰美國遙感界的權威聲音,提出遙感觀測中“熱點效應”更圓滿的物理解釋,這成為他的成名作,被國際遙感界稱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
讀了以上見諸媒體的關于李小文的描述,這位學術掃地僧就飽滿起來,也就不難理解華為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學小文了。因為李小文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正是華為的企業文化所追求的。
那到底李小文精神和華為文化有哪些共同訴求點呢?
其一,言冷心熱,心懷天下。華為是民企出身,一貫低調,但也是一貫自詡于心懷天下,現在走向了世界,更需要李小文般的大視野、大智慧。
其二,技術第一,高效極簡。李小文不拘一格的性格之所以能跟一般的妄人相區別,根本原因是李院士真有兩把刷子,在不羈的背后是雄厚的技術實力,是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華為從一家作坊企業成長到今天的全球化公司,其在技術創新上的不斷追求,和李小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秉承客戶第一,艱苦奮斗的華為,一切以客戶需求為己任,以艱苦奮斗為信條,這在物欲橫流、世態浮華的年代已經顯得難能可貴,而李小文的出現,更是讓華為堅信,這種“板凳須坐十年冷”的刻苦專研精神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去過華為總部的人,可能都會留意到,華為園區里有很多道路都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典型的有沖之大道、居里大道。崇尚科學家與科學精神,是華為從任正非起從上到下對科學崇尚的體現。而李小文無疑成為華為新的崇尚對象和學習的目標。
其三,不忘本色,不拘小節。李小文的不拘一格不是因為他懶,也不是因為他窮,而是因為他有更高潔的追求,與隨性與極簡相關聯的是高效和純粹,是對自我和理想的堅持。這和華為近期內部倡導的:“堅持自我,不為互聯網沖動”、“在大數據時代開創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等等論調十分相似,顯然,這不是空喊口號,更不是群情激奮的豪言壯語,而是眾人皆醉背后的警醒之鐘。
其四,不懼權威,敢爭敢上。李小文搞科研,從來不懼怕外國權威,敢于與同行爭論。李小文身上的那點純粹,正是大多數俗人所不具備的。對科學家來說,純粹是牛頓頭上的那顆蘋果。日之所思、夢之所縈,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問題。這對于全球化的華為來說,無疑是競爭和發展的必備精神。
再聯想到任正非近期在華為內部幾個講話,對華為“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的警示,對華為科學家要常出去喝咖啡,要保持開放的科學精神,“你們這些科學家受打卡的影響被鎖死”的提醒……華為為什么會推崇李小文就更不難理解了。
“掃地僧”
貌不驚人,蓋世神功。這是網友認為李小文像《天龍八部》里掃地僧的理由。
在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謝云看來,李小文是國內遙感界泰斗級的專家。
但第一次見面讓謝云很意外。
當時,學院里一名老教師即將退休,為了讓學院在遙感領域進一步發展,領導邀請了在中科院遙感所的李小文,“那時他才53歲,已經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們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謝云下樓時,發現迎面上樓的男子穿著白襯衫黑褲子,手里拎著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半圓形黑包,腳上是一雙布鞋,“特別土,我還想這人來我們這兒有什么事,別人告訴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這身裝扮,讓謝云很意外。他后來聽同事講,李小文第一次到學院報到,就因為這身裝束,被門衛擋在了外面,以為他是來推銷的農民。
謝云說,這么多年不管冬夏,李小文都穿布鞋,冬天穿的是大厚布棉鞋。雖然系里好幾個老師也穿,“但他們都穿襪子,李院士不愛穿。”
在學生王易的印象里,每次見到李老師,腳上都是一雙布鞋,甚至褲腿也會挽起來,和網上流傳的照片幾乎一模一樣。她納悶,為什么這一次老師會出名,“這些都是我們見慣了的。”
“掃地僧”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在學術上的修煉和勤勉。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做所長,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師大做課題。
地遙學院晚上11點關門,李小文經常忙到很晚,每次回來都要叫值班室幫忙開門。李小文去找系主任,當時有個口號是“要把北師大辦成國際一流大學”,他問系主任,“咱不是要辦成國際一流大學嗎?你在美國時,看哪個國際一流大學晚上11點鐘就把門鎖了?”后來院里開會,把鑰匙分給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響他忙到半夜了。
之后,李小文接連承擔了兩個大的國家項目,作為其中的首席科學家,在2011年,忙到累得生病住進了醫院。
對于這次住院,謝云覺得是李小文太不關心自己。他的兩個女兒在國外讀書,妻子也在國外,獨自在家,沒有嚴格的作息規律,一天到晚吃點米粥、咸菜就行。
在謝云印象里,李小文此前還住過一次院,醫生診斷結果是營養不良,“這個年代了,院士還能得營養不良。”
愛打賭的教書匠
李小的是遙感基礎研究。波士頓大學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評價,李小文是這一領域最頂尖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廣泛引用的研究論文,李小文的快樂來自學生。
有人曾問李小文喜歡帶什么樣的學生,李小文的觀點是“有教無類”,“只要愿意跟我念書的,我都愿意帶。”
學生胡榮海說,李小文在講解遙感知識時,特別擅長比喻,遙感觀測力學中有“尺度”效應,李小文是這樣解釋的:觀測就和看美女一樣,太遠了什么都看不清,太近了看到她的毛孔又不美了,只有不遠不近時,才是最美的。
他善于用古詩詞解釋復雜的遙感理論。談到遙感的優勢,李小文引用坡《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到遙感的大氣糾正,他引用“揚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詩:“夕陽方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講到自己的成名作“遙感幾何光學模型”,他說其實就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春草直生,遠看綠色濃郁,但站到近處看,綠色就沒有那么濃密了。
李小文喜歡和學生打賭,學生們也知道,老師和自己打賭另有用意。
他從來不反對學生的意見,哪怕是特別幼稚的想法,他也會鼓勵學生試一試,而用打賭這種方式,更能堅定學生嘗試的決心。
有一次,一名學生在實驗觀測中發現,太陽可以從東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認為這有悖于人們的常識,為了給學生一個發現真理的機會,他就和這個學生打賭。師生倆分頭查閱資料,仔細論證。
最終,學生贏了老師。
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師合格的標準”: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舉了一個例子,“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反而成了自己(彩卷)的掘墓人。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柯達吃了虧,那是自己轉軌太慢。”
帶酒壺的“令狐沖”
早年在美國留學,閑暇時,李小文最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說。
他更喜歡金庸筆下《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自己在性格上有點像令狐沖。
和令狐沖一樣,李小文也喜歡喝酒,以前一天能喝一斤。
他說自己沒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鍋頭相伴,足夠了。學生們證實,李老師白酒不離身。他有個酒壺,里面隨時裝著二鍋頭。“就算看見他在校園里喝也不覺得稀奇。”
后來喝酒傷了身體,學生胡榮海說,他2012年入學時,李老師已經不怎么喝了。
王海輝和李小文相識多年,在他眼里,這位院士的性格里,有俠客的影子。
王海輝記得,自己剛去美國那一年,帶去的錢快花完了,在網上和李小文說了說,李小文立刻讓正在美國的妻子跟王海輝聯系,先借一點錢應急。
2009年,地質學家嵇少丞在網上發帖,幫一名羌族婦女找工作,李小文看見后,幫她在成都一所學校的人事部門找到一個崗位,只是因為婦女不想離開北川,最后才沒成行。
謝云做過幾年副院長,李小文總叫他“謝院長”,謝云聽著別扭,和李小文商量能不能叫自己“謝老師”,李小文不同意,“你不是我的老師,我不能這么叫。”
李小文把師生關系看得很認真。在遙感領域之外,他還會和學生討論金錢觀。
一名學生記得,李小文在課堂上曾說,錢的作用在本質上是“非線性和非單調性”的。對比較貧困的青年學生來說,很少一點錢,也許就能幫助他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條生命,產生比較好的社會效益。
幾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誠基金會獎勵自己的錢,在母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了“李謙”獎助學金。李謙是李小文的長女。她出生時家里條件差,營養不良,出麻疹并發了肺炎,不到2歲就去世了。對于這助學金,李小文解釋“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覺進了‘非線性區’,沒什么負擔,就捐了。”
博主“黃老邪”
博客是李小文的一片自留地。
在博客里,他自稱黃老邪;在北師大,他和所有學生都在一個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島”。
“黃老邪”的邪常表現為語出驚人。
有一年,李小文作為中心主任,出現在北師大遙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統)中心迎新生的晚會上。“為什么讀了遙感或者地理信息系統這個專業?”李小文希望新生講講。當一位女同學說是父親替她填的專業志愿時,李小文站了起來,手一揮,大聲說,“向你爸爸問好!”舉座大笑。
幾天前,一名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學生向李小文訴苦,自己就要去成都讀書,擔心這個專業畢業后不好找工作。李小文說,是山地所嗎?好啊,九寨溝、四姑娘,找出點辦法來防治滑坡、泥石流,英雄救美。
在博客里,他對熱點新聞發表的觀點也常常讓人意外。看到酒店招聘員工要求喝馬桶水的新聞,李小文說,換做自己一定認真清洗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但還要再舀一碗,讓面試官也喝下去”;武漢“抱火哥”走紅,他說“抱火哥”如果不得到應有的表彰,甚至合同期滿解聘,“那肯定是有人瘋了”。
在學術江湖里,俠士也經常“以武會友”。博客里,他會時不時針對遙感領域的問題“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擺個擂臺分勝負。
地質學家嵇少丞評價說,比起小說里黃老邪的“七分邪氣,三分正氣”,李小文邪氣不重,是個有大愛的人。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說大家都關注汶川的災情,“但到現在我們還出不了一幅圖。”
看見溫總理去災區,飛機上工作的照片還是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李小文說,“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鉆下去,就算地震殉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