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警校生實習期自我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校園安全;制度保障;機制
“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永恒話題,校園安全更是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基礎,是學校管理工作的立足點。筆者學校連續十余年獲得“平安校園”榮譽稱號,得益于堅持將安全教育放在學校德育一個有機而突出的位置,堅持將安全管理融合在學校管理的每個環節,堅持抓實日常安全、強化重點時段安全相結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貫穿在學校各項工作始終,并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構建校園安全的長效機制。
一、強化全員全方位安全意識
1.普及全員全方位安全法規常識
通過始業教育、每月專題講座、每周國旗下講話、圖文資料展覽、校園宣傳網絡等多種途徑,以校級、班級及寢室三層次,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安全法規紀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紀校規、反及國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學安全(包括校內活動課及實驗課安全、室內防火、綠色上網、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師生的安全法規常識。
2.針對性主題活動,提升自我防護意識
校學工處、團委針對社會熱點、重要節日,將安全教育與時政結合,展開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活動。按照教育時間順序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3月份的“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4月份的安全生產與健康教育,邀請衛生行業專家給大家分享臨床案例,用專業知識來守護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災演練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導大家關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還針對青春期男女生開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動及禁毒防愛宣傳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學校平臺,與禁毒大隊、禁毒義工及社區禁毒人員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禁毒防愛教育。同時結合社會熱點,開展針對性主題活動,如《拒絕校園暴力與沖突》《讓女生遠離害》《提高警惕,謹防詐騙》等,讓學生在真實事件案例教育活動中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學生心理調適意識
因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學生心理安全問題已成為學校安全管理中最難防范、最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隱患。為此,筆者學校建設并成功申報為省一級心理輔導站,規范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學期一次的心理測評,篩選出心理異常的同學,由學工處、班主任和心理輔導站老師聯動家長共同對上述同學進行重點關注、深度交流,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心理疏導;同時對于一些共性問題,開展團體輔導,如對人際關系不良的新生進行《打開心門交朋友》團體輔導,情緒自控差的學生進行《Hold住你的怒火》團體輔導,考前焦慮的同學開展《放松心情,快樂面對》的團體輔導,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理解及寬容,用自律、自愛、自尊、自強來激勵自己。綜合《心理健康》的課堂教學,在體驗中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心理技巧,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建立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員管理制度
成立學校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制訂《海寧衛生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將領導值周、教職工值班、學生信息與巡邏隊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為約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簽訂《安全責任書》,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要求,將全員管理落到實處。根據《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對全校教職工實行分層次安全培訓制度。如管理處室和班主任層面強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培訓;專業課教師結合專業,進行醫、藥、護職業中的安全隱患和防范措施培訓;體育專業教師進行運動性損傷的預防和處理培訓;實驗實訓老師進行化學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訓等。
2.實施分時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點
(1)以“三早”管理為基點,延伸教學時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讀、早操和早集會”,其管理重點之一即班主任檢查學生到位情況、觀察學生身體狀況、察覺學生心理異常表現及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并根據情況及時作出處理和信息反饋。這種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節課和每一位任課教師,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課前點名,課堂中觀察學生身心狀態,有突發事件及時處理并記錄,確保學生在教學時間段時時有人管。(2)以“三晚”管理為重點,帶動生活時段管理。“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寢”,在值周、值班老師的組織指導下,組建“學生巡邏隊”,實施“學生巡邏”的自主管理模式,實行分區域管理,在學生密集的區域加大巡邏力度,有效預防了學生違紀及安全事件的發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帶動其他生活時段管理,如學生離校返校時間段,保衛處、學工處對寢室、教室、活動場地不定期進行安全巡查,把握動態,跟蹤整改;宿舍區的管理以生活老師為主導,輔以樓層長、寢室長和學生安全信息員,經常性地進行安全巡查,及時消除生活區的安全隱患,將學生中較嚴重的糾紛、矛盾及時反饋給相關老師;學生就寢時除了常規查房外還需要生活老師、寢室長兩人簽名確認,明確職責,杜絕冒名頂替現象發生。
3.健全各類應急預案,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健全學校安全預警機制,提高事件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將安全防治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降低突發事件的危害,維護和確保學校安全與穩定。近年來,筆者學校共制定和完善了10余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包含自然災害類、消防安全類、考試安全類、網絡信息類、公共衛生類等方面。并組織全體教職工、班主任和學生認真學習,同時將校園常見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通過制版上墻、黑板報宣傳等形式,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4.聯合多方力量,確保學生安全
保障學生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特別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家校聯動機制。筆者學校通過多種途徑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安全管理。如通過進出校門刷卡家校系統建立和運行,家長可以及時掌握學生進出校時間;通過校訊通短信平臺,家長可以了解學生放假、返校時間;實習上崗前,家校會面對面交流,讓家長有的放矢配合學生實習期的安全管理;通過班級家委會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使家長們了解學生安全教育的重點,全力配合學校教育教學活動。(2)警校共建機制。筆者學校在日常工作中,重視發揮公安局、派出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的共建功能,與學校的安全管理有機結合,建立了校園安全警校共建管理機制。筆者學校常年聘請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擔任筆者學校法制副校長,定期到校做《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系列講座,組織學生法院旁聽,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感悟法制與安全;邀請交警大隊教導員到校講座,組織參觀全市監控系統;在學生離校高峰段,邀請交警、派出所民警到校為學生的安全保駕護航等。
三、以“三防”為重點落實安全保障
1.標準化配置物防
(1)安全設施設備配置嚴守標準。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安全管理條例》標準,設置了圍墻和防護設施;在校門、校內主要通道樓梯和走廊均安裝上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教學樓、寢室樓等學生集中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安裝上符合國家標準的照明裝置,并按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范設置消防設施,為學生安全做好物防保障。學校實施封閉式管理,主要出入口均設置傳達室,并按標準配備保安和基本防衛器械。校內根據實際需要設置規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標志標牌、停車設施和人車分離設施。學校周邊治安、交通實行警校共建聯運。(2)落實“7S”規范管理。首先,保安的基本防衛器械每天按照“7S”標準規范放置,定期清理;其次,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定期清理排查,并記錄備案;其三,校內電子監控系統專人管理、定期維護,以減少毀壞,節約資源。
2.全員化人防
成立學校安全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長負責具體抓,保衛處為主管處室,班主任為班級直接責任人,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學校安全工作師生全員參與,覆蓋校園的每個角落。(1)專職安保隊伍。按照標準聘用專職保安6名,定期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值勤時嚴格按規定著保安服裝,攜帶標準的安全防衛器械和應急處置裝備,24小時值守和巡查,嚴格查驗、登記外來人員、車輛等,嚴防可疑人員、車輛及管制刀具、危險品進入學校,把好門,巡好邏。(2)教職工隊伍。實行值周值班制度,由1名值周領導和3名值班教師負責每天的校園安全值勤,管理教育違紀學生,處理突發事件,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有序正常運轉。班主任負責班級學生的各類安全檢查和教育,組織主題活動等;任課老師則落實課堂上安全檢查及滲透式教育,確保學生在活動和課堂中的安全。心理咨詢輔導站配有3名專職心理健康咨詢老師,47名持有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兼職心理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每幢寢室樓配備1名生活指導老師和2名宿舍管理員,24小時全天候管理,主要負責學生在宿舍的安全紀律和生活管理。他們定期接受各類培訓,尤其是滅火器的使用、緊急疏散和心理疏導等培訓,遇到緊急情況能及時處置并報告。(3)學生隊伍。組建由校學生會、團委干部為核心,引領各班團委干部及學生參與學生紀律督查隊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校管理,變被動管理為自主管理,從而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自我管控能力。在“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寢”時間段,組織學生“三晚”巡邏隊,由值班老師指導巡邏,有效加強了學生自主管理力量,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效果。由學工處、團委共同組建學生安全信息小組,構建學生管理信息網,把握學生動態,及時將學生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涉及安全問題及時反饋到學工處、團委,將矛盾和問題扼殺在消除狀態,有效避免了校園突發事件的發生。校領導、老師、保安、宿舍管理員、學生等人人參與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全員化人防體系的構建和有效運行是學校安全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