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麥冬的功效與作用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養陰潤肺。這是麥冬最最知名的一個功效,很多人覺得麥冬和川貝是很類似的東西,確實從養陰潤肺角度來說是功效相同的。特別是現在剛剛入秋,很多人都會感覺到比較干燥,這就是肺在燥熱。如果能在秋天注意補充麥冬,那么就能很好的滋養到我們的肺部。
2、治咳嗽。冬麥中含有的營養元素可以很好的幫助治療咳嗽,單獨使用麥冬的效果還不是很明顯,建議可以喝沙參以及川貝配合起來。堅持每天喝,一般五天到七天的時候就會看到效果,如果你覺得中藥的味道比較難喝,可以在喝完之后吃一粒冰糖來緩解。
3、改善心絞痛。麥冬泡水喝同時配合其他的一些藥材來進行服用的話,就能夠顯著的提高人體的耐氧性,幫助我們改善心絞痛的病癥。
麥冬的副作用
1、麥冬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否則可能生痰生濕,適得其反。另外,麥冬并非人人適合,脾胃虛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隨便食用麥冬,否則會加重病情。
篇2
1、養陰潤肺:養陰的功效是麥冬一個突出的作用,對于日常熬夜或是內火所致的口干舌燥以及心悸失眠等陰虛癥狀,用麥冬泡水喝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增強免疫:藥理研究表明,麥冬中的成分麥冬多糖可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因而有增加免疫細胞數量的作用,在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3、降低血糖:研究顯示,麥冬還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這主要得益于麥冬具有調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以促進體內肝糖原的合成,起到降血糖作用。
4、保護心血管:藥理研究顯示,麥冬具有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大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1、這兩種中藥具有養陰,滋陰、明目的作用。麥冬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常用于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2、服用決明子的注意事項:決明子性涼,服用之后具有渲泄的作用,所以如果是一些脾胃比較差或者是脾胃虛寒、低血壓的患者服用之后會導致病情加重,身體也會越來越差。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卓著功效】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芳香透達,宣散風熱,可治療外感發熱,咽喉腫痛。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治療肺熱膿痰,癰瘡腫痛,發疹發斑,熱毒血痢等癥。《神農本草經》載:“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外感風熱、瘟病初起、瘡瘍疔毒、紅腫熱痛、便膿血”等。金銀花具有抗菌,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故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腮腺炎、流腦等傳染性疾病。
【家庭用法】
金銀花以熱水沖泡或水煎代茶飲為主,可單用,亦可加入其它藥物復方使用。
1、金銀花感冒茶
金銀花15~30克,熱水沖泡或水煎代茶飲。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純金銀花茶)。
金銀花、各15克,熱水沖泡,可防治感冒咽痛,目赤頭暈。金銀花疏風清肺,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兩者有協同作用,療效更好(金銀花茶)。或再加入枸杞子15克(金銀枸杞茶),可治體虛感冒,尤其是有咽痛、頭暈、眼糊、乏力等癥狀者。
金銀花15克,薄荷6克,熱水沖泡,可治風熱感冒,咽痛;夏季用于清熱解暑,清除痱子(金銀花薄荷茶)。再加入魚腥草15克(金銀花薄荷魚腥草茶),此茶清涼解毒,可含漱治療咽炎和口腔潰瘍。
2、金銀花利咽茶
慢性咽炎者,取金銀花15克,加胖大海3枚(金銀花大海茶),胖大海利咽開音;或加入羅漢果9克(金銀花羅漢果茶),羅漢果利咽潤肺;或加入麥冬15克(金銀花麥冬茶),麥冬養陰潤肺。
【使用注意】
金銀花屬寒涼藥,不宜長期服用;虛寒體質,經常腹痛、腹瀉、腹部發涼、手足不溫者慎用。
養陰潤肺話麥冬
【卓著功效】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作用。用于肺陰不足,燥熱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麥冬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能夠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有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作用。
【家庭用法】
麥冬多以熱水沖泡或水煎服,可單用,亦可加入其它藥物復方使用。亦可水煎取汁做各種食療粥,
1、麥冬茶
麥冬15克,單味藥熱水沖泡或煎服,潤肺利咽,治療慢性咽炎,經常用嗓過度,口干咽燥,或慢性咳嗽,干咳少痰者。麥冬亦可加入其他藥物組成復方使用。如麥冬15克,加入金銀花15克,15克(金菊麥冬茶),防治感冒咽痛。麥冬15克,加入枸杞子15克、西洋參片9克(麥冬參杞茶),具有養陰補肺,滋補肝腎的作用,適用于氣陰虧虛體質服用,表現為乏力,口干,干咳等癥狀。人參能補脾益肺,大補元氣;麥冬養陰潤肺;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
3、黃芪麥冬枸杞燉乳鴿
材料: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麥冬15克,生姜6克,乳鴿1只,食鹽少許。
做法: 乳鴿洗凈后斬塊,和清水一起放入鍋里燒開后煮2分鐘,撈出沖洗干凈;將焯過的乳鴿,黃芪、麥冬、枸杞、生姜一起放入砂鍋,加入足量清水燒開,再轉微火慢燉約2小時,食鹽少許后入。
功效:黃芪擅補肺脾之氣,可補肺固表,補中益氣;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生姜溫胃散寒;乳鴿營養價值很高,常吃可使身體強健,可補腎益肺。本藥膳補肺健脾,益氣養陰,扶正補虛,適用于氣陰虧虛體質,反復感冒,慢性咳嗽,痰少,口干,乏力。
乳鴿亦可改為烏雞(黃芪麥冬枸杞燉烏雞)或老母雞(黃芪麥冬枸杞燉母雞),加入黃芪50克,麥冬20克,余材料相同,做法功效基本相同。
【使用注意】
麥冬微寒為補陰藥,脾虛痰濕之體,及脾胃虛寒泄瀉,風寒咳嗽者慎用。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助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無味、納差等癥狀。
清肺化痰川貝母
【卓著功效】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作用。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熱化痰,又味甘質潤能潤肺止咳,尤宜于內傷久咳、燥痰、熱痰之證。川貝母與浙貝母的功效略有區別,浙貝母苦寒較重,長于清熱,清火散結;而川貝母性涼而甘,兼有潤肺之功,長于潤肺,多用于肺虛久咳或肺熱燥咳,痰少咽燥之癥。川貝母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更適合家庭中使用。
【家庭用法】
川貝母為植物的鱗莖,多煎服或研末服。
1、川貝燉雪梨
材料:川貝母或川貝粉6克,雪梨2個,冰糖適量。
做法一:川貝母洗凈,浸泡備用;將雪梨洗凈,削皮去核后,切成小塊備用;將川貝母切碎后與梨,冰糖,水適量放入燉盅內,隔水燉1小時后取出即可。
做法二:將梨頂部水平切開,用勺子挖去梨心,加入切碎的川貝母(或川貝粉)、冰糖、清水;用牙簽固定梨蓋和梨身;放入燉盅內,隔水蒸1個小時。
功效:川貝母清肺化痰,潤肺止咳;雪梨潤肺養陰,止咳化痰。本食療方清肺化痰,潤肺止咳,適用于咽炎,咽喉不適,喉中有痰。及痰熱咳嗽,咳痰黃稠或白黏者。
2、銀花麥冬貝母茶
材料:金銀花15克,麥冬15克,川貝母6克,冰糖適量。
做法:水煎服,或川貝母水煎取汁,加入麥冬、金銀花、冰糖沖泡。
功效:本食療方疏散風熱,養陰潤肺,清肺化痰,利咽散結,即清肺、潤肺、化痰三方面作用齊全。適用于風熱感冒,身熱,咽痛;肺熱燥咳,咳嗽,咳白粘痰或黃痰;慢性咽炎,喉中有痰,咽干不適。
【使用注意】
川貝母質硬,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切碎。或使用川貝母粉;川貝母屬苦寒之品,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慎用。
石克華,上海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呼吸分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0年,擅治哮喘、慢阻肺、間質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癥等肺系疾病。
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總院名老中醫診療所
篇5
【制法】將胡桃肉搗碎,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即可。可作晚餐或點心服食。
【作用】有補腎、益肺、潤腸功效。適用于老年腎虧腰疼、腿腳軟弱無力、肺虛久咳、氣短喘促、慢性便秘、病后衰弱及尿路結石等癥。
麻黃石膏粥
【原料】麻黃5克,石膏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石膏加水先煎20~30分鐘后,下麻黃再煎,濾取煎汁1000毫升左右,加入洗凈的粳米煮粥,待熟時加入白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服食。每日1劑,可連續食用5~7天。
【作用】有消熱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百合銀花粥
【原料】百合25克,銀花3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制法】百合洗凈,銀花焙干研成細末備用;粳米煮沸后放入百合煮至粥熟時,放入銀花及白糖調勻食用。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的功效。
冬瓜赤豆粥
【原料】冬瓜250克,赤豆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法】冬瓜去皮切丁,赤豆、粳米洗凈;先將赤豆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粳米、冬瓜同煮至熟時,加冰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解熱毒,止煩渴的功效。
苦瓜粥
【原料】苦瓜50克,粳米50克,冰糖、精鹽適量。
【制法】先將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苦瓜煮至將熟時,放入冰糖、精鹽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熱,清心明目,去煩解毒的功效。
麥仁大米粥
【原料】大麥仁、粳米各50克
【制法】將大麥仁、粳米淘凈后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溫,止渴生津,補中益氣的功效。
粥
【原料】黃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黃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后留500毫升左右;再放入洗凈的粳米,同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清熱防暑的功效。
麥冬粥
篇6
中醫“天人合一”的理論認為,冬季養生,應該主藏,在飲食上應該避寒就溫,多食用保陰潛陽之品。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人參、黃芪、枸杞子等165味可延年益壽的滋補藥,按照功效的側重可分為益氣、壯陽、滋陰、養血四類,中藥基本理論的說法為,絕大多數益氣藥與壯陽藥是功用可兼的,滋陰藥與養血藥是功用可兼的,也就是說,用于冬季養生的滋補藥中,以滋陰藥和養血藥為主,本文將介紹幾味滋陰養血中藥的養生研究情況。
一、枸杞子
(一)枸杞子基源情況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道地藥材,按照產地不同,枸杞子的商品藥材種類較多,一般以中寧枸杞口碑最好,在寧夏也有“寧夏枸杞甲天下,中寧枸杞甲寧夏”的說法。
(二)藥理作用
枸杞子作為一味傳統的名貴滋補藥,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子含有枸杞多糖(LBP)、甜菜堿、類黃酮及類胡蘿卜素等多種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其具有保護肝臟、防治糖尿病、改善青光眼病變、降血脂、免疫調節及抗疲勞、抗衰老、保護腎臟等作用。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
由于枸杞子的有效成分一般為水溶性成分,易溶于熱水,所以可采用白酒浸提、水煎煮或煮粥、熬湯等簡便的方法進行處理后服用,尤宜于肝腎陰虛,精血不足者,常配、熟地黃等藥;還可以與麥冬、貝母等配伍用于陰虛勞嗽。
枸杞子為溫性中藥,對于患有高血壓、性情急躁、脾胃虛弱的病人來說,不宜服用;另外,枸杞子含有煙酸,服過量可致肝損害,一般認為,普通人每日食用枸杞子的量不要超過20克。
二、麥冬
(一)麥冬基源情況
麥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japonicas(L.f) KerGawl.的干燥塊根。麥冬主產于四川、浙江、江蘇等省,尤其是杭州筧橋一帶出產的筧麥冬(又叫杭麥冬),為浙江省久負盛名的“浙八味”之一。
(二)藥理作用
麥冬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麥冬含有皂苷、高異黃酮、氨基酸等多種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其具有明顯的耐缺氧、心肌保護和抗心律失常、防治心肌梗塞、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
由于麥冬皂苷、氨基酸等多為親水性成分,易溶于熱水,所以可采用白酒浸提、水煎煮或煮粥、熬湯等簡便的方法進行處理后服用,尤宜于陰虛肺燥之干咳痰黏、咽干鼻燥,常配阿膠、桑葉等;用于胃陰不足之口渴,熱病津傷,腸燥便秘等,可配伍沙參、玄參、生地黃等;用于陰虛有熱之心煩不眠,常配伍酸棗仁、竹葉心等。
麥冬雖為滋補藥,但本身藥性微寒。對于患有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者,脾胃虛寒泄瀉者均不宜服用。
三、石斛
(一)石斛基源情況
石斛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Lindl.或流蘇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干燥莖。尤其是石斛屬中一個表皮鐵綠色的種,被稱為“鐵皮石斛”,由于生長環境特殊,產量極為稀少,在唐代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當今的國際藥用植物界也稱之為“藥界大熊貓”。
(二)藥理作用
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現代臨床和藥理研究表明,石斛水煎液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排出,還可興奮腸道,調節胃腸功能,降低白內障晶狀體的渾濁度,通過下調iNOS基因的表達,抑制NOS的活性,減少NO的產生,從而減輕氧化損傷作用等等。
(三)提取方法及適應癥
石斛的有效成分包括石斛堿、石斛酚等生物堿類成分及流蘇菲、毛蘭菲等菲類成分,在水中不易溶解,在使用上,用白酒浸提或煎煮效果更好。據權威資料報道,石斛與其他中藥配伍,可治療干眼癥、青光眼、喑啞、口腔黏膜扁平苔蘚、糖尿病、慢性萎縮性胃炎、小兒厭食癥等疾病。
參考文獻:
[1]伍添就.歷代醫家冬季養生思想與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年.
[2]楊德全.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篇7
制做:將金銀花放入茶壺內,沖入開水1000毫升,待涼后加蜂蜜調勻即可服用。
功效:金銀花是一味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治熱痢的良藥,對多種致病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常服金銀花露可防止夏季暑熱癥、瀉痢、流感及小兒熱癤、毒痱等病癥其效卓著。
露:
原料:白10克,白糖10克。
制做:將白置茶杯內,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即可飲服。
功效:白具有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癥。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故對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
薄荷甘草露
原料:薄荷100克,甘草30克,蜂蜜適量。
制做:將兩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3000毫升,加蓋煮沸15分鐘,取藥汁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用于咽喉癢痛不適、聲嘶、咳嗽等癥。
西瓜翠衣露
原料:西瓜皮(即西瓜翠衣)100克,白糖適量。
制做:將西瓜翠衣洗凈切細放鍋內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加蜂蜜即可服用。
功效:具有清暑解熱、瀉火除煩、利尿降壓等作用,對暑熱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高血壓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實為夏令清暑之佳品。
玄麥參桔露
原料:玄參、麥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
制做:將上藥一同放于杯中,沖入沸水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功用,適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干咳無痰、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癥。
藿香露:
原料:藿香50克、佩蘭30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煮沸20分鐘,取汁液加蜂蜜調勻飲服。
功效:具有芳香祛濁、消暑化濕的功效,適用于中暑發熱、頭痛胸悶、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青蒿露:
原料:青蒿50克、甘草5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沸20分鐘,取汁加蜂蜜調勻飲服。
功效:此藥露氣味芬芳,有清暑退熱、明目辟穢之功效,適用于外感暑熱、發熱無汗、胸悶頭暈、惡心嘔吐等癥。
三葉清暑露
原料: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50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煮10分鐘,過濾,再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冷后代茶飲
功效:具有清熱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實為盛夏消暑之佳品。
菊棗蜂蜜露
原料:50克、大棗5枚、麥冬20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沸15分鐘后過濾取汁,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效:此藥露清香爽口,具有美容、養肝、健胃、明目、清熱、生津止渴和消除疲勞之功效。
銀竹解毒露
原料:金銀花、、淡竹葉各20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煮15分鐘后過濾取汁,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代茶飲服。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除煩、清心熱、利小便之效,暑熱時節宜常飲此露。
山楂麥冬露
原料:山楂、炒麥芽、麥冬各15~30克。
制做:將上藥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煎煮20分鐘后取汁,再加入適量蜂蜜拌勻飲用。
功效:此露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對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適用。
荷葉三豆露
篇8
石斛和紅棗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效果也特別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石斛切成段狀,紅棗切成片狀,以后去掉棗核,然后入鍋炒焦,再與石斛一起放到杯子中用沸水沖泡,這樣會讓石斛補益氣血的功效更加出色,經常用它們泡水喝能養血安神也能補中益氣,對人類身體的氣血虧損有良好調理作用。
篇9
2糖尿病的藥膳調護:糖尿病屬于中醫的“消渴”范疇。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于素體陰虛,飲食不節,或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所致。本病以多飲、多食、多尿為特征。育上、中、下消的分別,從臟腑來說有肺燥、胃熱、腎虛的區分。但實際上3多癥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輕重不同。初起多屬燥熱為主,病程較長者則以陰虛與燥熱互見,病久則陰虛為主.無論是上、中、下消均應立足滋腎養陰,燥熱過盛時可以佐以清熱。‘下消病久,陰損及陽者,宜陰陽并補。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自擬淮山飲,由淮山、沙參、麥冬組成,淮山、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功能補脾胃,益肺腎;沙參,性味甘,淡,微寒。入肺,胃經。功能潤肺滋陰,養胃生津。麥冬,甘、微寒。入心、肺、胃經。功能潤肺滋陰,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合用具有滋陰養胃,平補肺腎的功效.我們在臨證中辨證加減,配合食物,制成藥膳,輔助治療,效果良好。
篇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3)06(b)―0121-02
小兒肺炎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且以冬春兩個季節發病率最高,大多數患兒發病是由于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導致感染。在臨床常規方案治療后患兒的體溫水平通常能夠降至正常狀態,咳嗽程度明顯減輕,但肺部噦音的吸收速度相對較慢,導致癥狀表現進一步遷延。為了探討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患有肺炎的患兒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該次研究對2010年5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有肺炎的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治療,研究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該次研究的80例患有肺炎的患兒病例,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兒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11歲,平均4.1歲;發病時間8―34h,平均13.8h;治療組患兒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9歲,平均4.3歲;發病時間7―36h,平均13.2h。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平喘、對癥、抗炎等西醫常規方案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肺炎三號”,主要方劑組成為黨參20g、麥冬10g、玉竹10g、沙參10g、茯苓10g、陳皮10g、白芍10g、甘草各10g;肺熱患兒加生石膏20g進行治療,高熱癥狀患兒加用金銀花和青黛進行治療,納差患兒加用山楂和焦谷芽進行治療,汗多患兒借用牡蠣和龍骨進行治療,干咳無痰者,增加沙參、麥冬各5 g;咳痰黃稠者,加入瓜蔞、川貝各5g;咳痰色白量多者,加入半夏、杏仁各5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對比研究兩組患兒肺炎癥狀控制效果、癥狀改善時間、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治療后病情復發率。
1.3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痊愈:體溫水平恢復正常,咳嗽表現停止,肺部干濕性噦音徹底或基本消失,x線檢查結果表現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體溫明顯下降或基本恢復正常,咳嗽程度明顯減輕,肺部干濕性噦音有所減少,x線檢查結果表現有所好轉;無效:咳嗽、發熱等癥狀表現均沒有明顯的改善,肺部干濕性噦音沒有減少跡象和表現,x線檢查與治療前比較沒有好轉。
1.4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得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
2結果
2.1小兒肺炎癥狀治療效果
經西醫常規治療后,對照組患兒肺炎病情控制效果:痊愈10例,有效19例,無效11例,肺炎病情控制總有效率72.5%;治療組患兒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后肺炎病情控制效果為:14例痊愈,23例有效,3例無效,肺炎病情控制總有效率92.5%。兩組患兒肺炎病情控制效果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癥狀改善時間
對照組和治療組患兒肺部噦音癥狀表現消失時間分別為(6.73±1.32)d和(3.75±1.14)d,肺部噦音癥狀消失時間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和治療后病情復發率
篇11
近代研究發現,麥門冬中含有多量葡萄糖、黏液質及少量固甾醇、維生素A類有效成分。體外實驗發現,麥門冬對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解熱、消炎、鎮咳、祛痰、強壯功效明顯。
說到麥門冬,就不能不提天門冬,這兩種藥材來源外觀近似,在臨床應用上也有近似之處,容易混淆。
天門冬為百合科攀援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門冬的干燥塊根,多為野生,亦有栽培,主產于我國云貴地區和四川、廣西、湖南等省。天門冬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列為上品。
篇12
飲食是人體血糖水平波動的根源,它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一直受到糖友們的重視。夏季是蔬菜瓜果上市的旺季,進食營養豐富的冬瓜、黃瓜、南瓜、絲瓜等蔬菜,對糖友們都是大有裨益的。這些蔬果富含水溶性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有助于機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水果中還含有較多鉻、錳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體胰島素活性。但在享用水果的同時,必須考慮水果的含糖量和熱量,盡量避免進食香蕉、荔枝、菠蘿、榴蓮、葡萄等含糖分較高的水果。此外,糖友們還應根據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進食的水果量,以在兩餐之間或睡前半小時食用為佳。
夏天日照時間較長,氣溫炎熱,侵犯人體的主要是暑熱之邪,它既耗氣亦能傷陰,故食療上除清熱解暑外,還應著重“益氣養陰”。由于廣東為嶺南潮濕之地,而且現代人夏日喜冷飲并久居空調的環境中,故多有脾虛濕困的表現。在食療搭配上,應加入健脾、化濕的食材。以下介紹幾款適合糖友們在夏日進行的調養食療方:
淮山淡菜煲豬橫湯
功效: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消渴
豬胰,廣東俗稱“豬橫”,含有與人體胰島素化學結構相似的豬胰島素等化學成分,與黃芪、淮山等配伍,對脾胃虛弱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較好。淮山淡菜煲豬橫湯適用于食欲缺乏、脾胃虛弱型的糖尿病患者。
材料:淡菜25克、豬橫250克、生姜3片、淮山60克
烹制方法:淮山、淡菜稍浸泡,洗凈;豬橫洗凈,切為片狀。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武火滾沸后,改文火滾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飲用。
玉米須芡實煲龜湯
功效:養陰補血、平肝泄熱
玉米須性平,味甘,有利水滲濕、退黃止血及降血糖等功效。適用于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濕熱淋癥、黃疸性肝炎、糖尿病、膽囊炎、高血壓等癥。配合滋陰的草龜和健脾的芡實等合而為湯,適用于糖尿病之陰虛瘦弱、口渴神疲者的輔助治療。
材料:草龜1只、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芡實35克、玉米須(干)5克
烹制方法:玉米須、芡實洗凈,稍浸泡;草龜以開水燙后洗凈,去腸臟、頭、爪;豬瘦肉洗凈,切塊。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滾沸后,改文火滾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生地麥冬燉豬肚
功效:滋陰養胃、生津潤燥
生地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肝、腎經,屬清熱涼血類藥物,有強心、止血、保肝、利尿、抗輻射、降血糖、抗真菌等作用;而麥冬有潤肺養陰,益胃生津的作用;兩者配合可主治胃燥津傷型糖尿病。
材料:豬肚100克、胡蘿卜100克、生姜3克、生地10克、麥冬10克
烹制方法:豬肚用食鹽反復搓洗凈,去腥臊味,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麥冬洗凈去心;生地切成片;胡蘿卜洗凈,切塊;將姜拍松,把豬肚、麥冬、生地、胡蘿卜、姜、紹酒放入燉鍋內,加清水1000毫升,用大火燒沸,小火燉煮1小時即可。當菜佐餐,適量食用。
毛冬青杞子菟絲子豬瘦肉湯
功效:消渴明目、滋補肝腎
中藥毛冬青、枸杞子、菟絲子、熟地煲豬瘦肉是民間輔助治療糖尿病的良方,能起到預防作用。毛冬青性寒,味辛、苦,能活血祛淤、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枸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菟絲子性溫味甘,能滋補肝腎、益精壯陽;熟地性溫味甘,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與豬瘦肉合用,共奏消渴、明目、滋肝腎的功效。
材料: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毛冬青30克、枸杞子、菟絲子、熟地各10克
烹制方法:各藥材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整塊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作為輔助治療宜每周2~3次。
蒲公英豬瘦肉湯
功效:清熱、消渴
篇13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白蘿卜為作為普通蔬菜,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中醫認為,白蘿卜味甘辛性涼,主要有消食、下氣、化痰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積脹滿、吞酸、反胃、腸風、痢疾、便秘等病證。《本草綱目》云其:“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研究表明,白蘿卜中含萊菔甙、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纖維等,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強胃動力、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在民間,白蘿卜也視為“消飽脹”、助消化之“良藥”。
中醫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之說,采用白蘿卜皮貼臍(臍療)治病是有根據的。因為肚臍(神厥穴)部位皮膚薄嫩,藥物易滲透,神厥穴又有調節臟腑、疏通氣機穴效功能,加上蘿卜皮芥子油甙可以止痛、消積,用以貼臍可起到穴位刺激、藥性滲入的兩重作用。本方治食積腹脹或胃腸動力障礙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都具有較好效果。本法簡效、安全,尤其適用于老年或幼兒患者。
提示:白蘿卜皮還能行淤消腫、散結止痛。對輸液出現皮膚硬結淤斑,或外傷導致皮下淤血,用蘿卜皮貼于局部(膠布固定),也有較好的消淤效果。
麥斛茶治慢性胃炎
麥冬10克,石斛6克,綠茶3克。將麥冬、石斛同研成粉末,與綠茶一起放入大杯中,用滾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即成。當茶頻頻飲用,一般可沖泡3~5次。適用于慢性胃炎陰虛患者食用。
河北衡水 劉慧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滿”、“嘈雜”等范疇,根據其表現,中醫將本病分為脾胃虛寒、胃陰不足、肝氣郁結等癥型。
本方中,石斛性微寒味甘,主要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功效,常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等證。研究發現,石斛能增強胃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對幽門螺旋桿菌有較好抑制作用,用于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等有較好療效。麥冬味甘微苦,性涼,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既擅長治肺燥干咳、虛癆咳嗽之證,又能有效治療胃陰虛有熱引起的舌干口渴、胃脘痛、饑不欲食、嘔逆、便結等癥。麥冬還有鎮靜、抗菌作用。綠茶性苦寒,有清心除煩、生津止渴、抗菌消炎、助消化功效。
分析及臨床表明,三味泡茶飲服,有養陰清熱、益胃生津、解郁除煩功效,對胃陰虛或胃熱傷陰引起慢性胃炎有一定緩解癥狀的效果,此證多見于胃病久延不愈,或熱病后期陰液未復之患者。胃陰虛主要表現:胃脘隱痛,饑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或脘痞不舒,或干嘔見逆,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提示:喝本代茶飲時,患者仍須注意飲食規律、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并忌煙戒酒。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本品。
萊菔子治久臥腹脹便秘
萊菔子適量,文火炒黃,每次取30克加水煎煮,取液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劑。另取10克研為細末,以米酒調勻制餅,外貼于臍部,包扎固定,并以熱水袋熱敷,12小時換藥一次。本方適用于中風等病因臥床引起的腹脹、大便不通。
河北衡水 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