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云計算的認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云計算的認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云計算的認識

篇1

1 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成一片電腦云,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計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需求進行運算。

云計算分為狹義的云計算和廣義的云計算,狹義的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硬件、平臺和軟件。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的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務。

2 什么是Hadoop

Hadoop的核心設計就是HDFS和MapReduce,HDFS是一個分布式文件系統,MapReduce則是用于并行處理大數據集的軟件框架。因此,Hadoop是一個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分布式處理的軟件框架,它是一種技術的實現。

Hadoop是Apache基金會下的一款開源軟件,它實現了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和MapReduce框架在內的云計算軟件平臺的基礎架構,并且在其上整合了包括數據庫、云計算管理、數據倉儲等一系列平臺,其已成為工業界和學術界進行云計算應用和研究的標準平臺。Hadoop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包括國外的FaceBook,Twitter,Yahoo!等公司,國內的百度,阿里等,Hadoop運行在數以千計的服務器和數以萬計的CPU的集群上。

通俗的說Hadoop是一套開源的、基礎是Java的、目前能夠讓數千臺普通、廉價的服務器組成一個穩定的、強大的集群,使其能夠對pb級別的大數據進行存儲、計算。已經具有了強大穩定的生態系統,也具有很多使用的延伸產品。比如做查詢的Pig,做分布式命名服務的ZooKeeper,做數據庫的Hive等。

基于Hadoop,用戶可編寫處理海量數據的分布式并行程序,并將其運行于由成百上千個結點組成的大規模計算機集群上。Hadoop已被全球幾大IT公司用作其“云計算”環境中的重要基礎軟件,如:雅虎正在開發基于Hadoop的開源項目Pig,這是一個專注于海量數據集分析的分布式計算程序。亞馬遜公司則基于Hadoop推出了Amazon S3,提供可靠,快速,可擴展的網絡存儲服務。因此,Hadoop是云計算中一部分技術的實現,而不是全部。

3 關于MapReduce

MapReduce是Google提出的一個軟件架構,用于大規模數據集(大于1TB)的并行運算。當前的軟件實現是指定一個Map(映射)函數,用來把一組鍵值對映射成一組新的鍵值對,指定并發的Reduce(化簡)函數,用來保證所有映射的鍵值對中的每一個共享相同的鍵組。

在函數式語言里,map表示對一個列表(List)中的每個元素做計算,reduce表示對一個列表中的每個元素做迭代計算。它們具體的計算是通過傳入的函數來實現的,map和reduce提供的是計算的框架。不過從這樣的解釋到現實中的MapReduce還太遠,仍然需要一個跳躍。再仔細看,reduce既然能做迭代計算,那就表示列表中的元素是相關的,比如我想對列表中的所有元素做相加求和,那么列表中至少都應該是數值吧。而map是對列表中每個元素做單獨處理的,這表示列表中可以是雜亂無章的數據。這樣看來,就有點聯系了。在MapReduce里,Map處理的是原始數據,自然是雜亂無章的,每條數據之間互相沒有關系;到了Reduce階段,數據是以key后面跟著若干個value來組織的,這些value有相關性,至少它們都在一個key下面,于是就符合函數式語言里map和reduce的基本思想了。

4 Hadoop和云計算的關系

Hadoop是一個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分布式處理的軟件框架,它是一種技術的實現,是云計算技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云計算的概念更廣泛且偏向業務而不是必須拘泥于某項具體技術,云計算的存在只是一種新的商業計算模型和服務模式。

5 用Hadoop來做什么

⑴數據備份/文件歸檔,這利用了hadoop海量數據的存儲能力。⑵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分析web日志,分析用戶的行為(如:用戶使用搜索時,在搜索結果中點擊第2頁的概率有多大)。⑶搜索引擎:設計hadoop的初衷,就是為了快速建立索引。⑷云計算:中國移動的大云,就是基于hadoop的。⑸研究:hadoop的本質就是分布式計算,又是開源的。

[參考文獻]

篇2

根據建構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來看,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來說教師并不能只讓學生由淺到深的掌握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理論知識中逐漸掌握構成知識的主要內容。它要求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大綱中的教學任務模擬一定的活動情境,這就會讓讓學生在課堂情境模擬中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產生一點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中的學習目的進行探究,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的提高學習能力。高職計算機專業所培養出的學生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而且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任務驅動法的運用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很清楚的掌握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在探索教材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漸完成了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非常靈活,而且對專業任課教師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在授課過程中要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課本中的理論化知識逐個變成具體的實踐任務,給學生布置任務,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任務驅動法把學生作為主要的使用對象,教師作為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梢宰寣W生自主的思考問題,完成教師布置課堂任務,在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了新的知識,把為理論知識轉化為了實踐動手的環節去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畢業以后順利的進入工作單位并且能夠勝任工作,可以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

2.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在我國高職院校中,計算機專業有很多的專業課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進一步提高,那么怎樣把任務驅動法很好的運用在計算機教學中去呢?我們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2.1要把“生為學習主體,教師進行引導”作為高職學校教學的目標

在通過任務驅動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去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執行任務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起到了相應的指導引導作用學生只,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直接告訴學生任務的答案,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盡最大的可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的去參加課堂實踐活。

2.2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在教師布置完學習任務以后,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自己去思考解決任務,而且要有合作學習的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充分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去完成任務,可以加快完成任務的效率。在計算機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會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對學習任務的達到更高的認識,通過很好的利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去完成任務,讓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更加完善。

2.3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

不管對于什么樣的學生來說,教師都要進行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接受知識的速度,性格等都是不相同的。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教學,要從學生實際接受知識的能力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4在計算機教學中布置上機操作的任務

在我國高職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給學生模擬一定的任務情境,布置相關的操作上機任務,加強了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上機操作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任務,好的上機任務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興趣,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可以付出很多,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好的上機操作任務可以讓學生把興趣和學合一,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此外,作為任教師來說,要做到了解學生,要知道學生心里面再想什么,通過了解學生可以設計出讓學生更喜歡的任務。隨著教學任務的不斷完成,學習的難度也會慢慢的加大,所以就要設計出高強難度的任務去讓學生們完成。但是當任務太難的時候,學生沒有辦法解決就會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正常興趣。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的加大難度,慢慢培養學生的能力。

3.結束語

根據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過程來看,我們進一步認識了什么是任務驅動法,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任務驅動法依然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需要高職學校之間的協同合作,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正喬.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法模式研究[J].才智,2015,20.

[2]梁文玲.試論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12.

篇3

我們都知道,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是十分繁瑣且細致的,很多流程都是基于經驗之下的重復勞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可以使得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從繁瑣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幫助其合理地運用影像特性,將所采集到的個人照片與信息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來,在圖文并茂的情況下使得檔案使用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與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使得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朝著更加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

(2)促進信息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從傳統意義上來看,人事檔案管理的載體是紙,這很容易出現遺失或者損壞,不利于檔案的攜帶與傳遞。而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后,各種信息資源和數據是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展示出來的,而不是傳統的依靠紙張當作載體,從而使得人事檔案的傳輸與使用效率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合理地運用計算機通信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將各類人事信息資源系統化地整理出來,為檔案信息使用者以及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依據與參考。

(3)保護人事檔案載體。

在過去漫長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材料的保管主要依靠的就是就是紙質載體,它的客觀性是毋容置疑的,所以,對于人事檔案紙質材料的保管工作不但難度大而且質量低。而受社會發展進步的影響,人事檔案的利用率卻越來越高,各項工作中經常需要查閱個人信息,翻閱次數的增多、重復裝訂等使得薄薄的紙張不堪重負。實現信息化后,信息需求者就可以從人事檔案信息系統內求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減少了與紙質原始材料的接觸,從而對人事檔案載體形成了一定的保護。

2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提升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

在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影響下,現代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仍需不斷的提高,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強化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

要想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就要科學、合理地引進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強化人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工作的質量。首先,要強化人事檔案數據庫建設,以人事部門所擁有的計算機為中心,借助于掃描儀、光盤、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等交互式技術,實現與單位企業部門之間的數據連接,并且通過建立人事檔案的錄入、維護、備份、更新、歸檔以及檢索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使得所構建的信息系統能夠滿足各部門對人事檔案信息的需求,其他部門可以在權限允許的情況下,直接對人事檔案管理部門的數據庫進行查詢、訪問,從而逐步提升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價值與作用;其次,為了提升人事檔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系統用戶分權限設置,通過操作權限設置、防火墻設置、密碼訪問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得每一個系統用戶都有特定的數據訪問權限和功能設置權限,且對于重要的數據資料要實行物理存儲和訪問的隔離,保證人事檔案管理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在此進程中,還要派專業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信息系統進行維護,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問題,要及時妥善地進行解決與處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再者,要想使得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相關負責人要開辟專供用戶發表意見與建議的網絡平臺,鼓勵信息用戶根據自己的使用體驗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為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活力和源泉。

(2)培養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

在信息時代,市場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優秀人才的競爭,培養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是提高檔案管理效率的關鍵,更是推動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朝著更加正確、科學的方向邁進的需要。具體做法:其一,人事檔案部門負責人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通過組織“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為主題的專題會議、主題性的拓展訓練活動、推薦優秀員工外出深造、邀請外界專家前來指導等多種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地引導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注重學習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知識,學習相關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程序以及軟件應用的流程等,逐步培養出既懂人事檔案管理又知曉計算機系統操作規范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其二,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與主動積極性。一方面,領導要從整體戰略的角度出發,舍得投資,不斷更新計算時通信設備,引進專業的計算機技能人才,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還要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設立專業的計算機技能培訓機構,廣泛的培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操作人員,只有這樣,人事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且后繼有人。現代社會畢竟已經進入到了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無處不在,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能并不斷地引進新設備、培養新的專業人員是確保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考核,考核的內容要包括計算機操作熟悉程度及其業績等,通過考核這種方式方法督促相關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保證工作質量??己私Y果可以通過局域網在一定的范圍予以內公示,員工也可以通過局域網絡向上級領導反映自己的意見,從而增進領導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了解。

篇4

圖2所示為兩款國外生產的機器人,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可以運動,屬于智能玩具的范疇。這些機器人可以連接智能手機,通過手機對機器人進行設置,然后把手機當做機器人的操作桿,操作其做出各種運動,達到娛樂的目的。同時,機器上裝有攝像頭,可以在手機上同步看到機器人攝像頭拍攝到的視頻畫面。但也有一些創新,如左邊的機器人在星戰電影里有原形,用手機攝像頭對準該機器人,通過手機端的AR技術,在手機屏幕里可以給機器人加上各種效果,增加娛樂性。

還有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其根據內部的路徑算法清潔地面,同時能自動避開障礙物,并于電量即將耗盡時自動返回充電樁充電。

今后服務機器人的趨勢會是以上列舉的這些機器人的集大成者,即在軟件智能和C械運動方面不斷發展。軟件智能通過高性能的嵌入式處理器實現視頻處理、網絡連接和語音識別等技術。機械運動則先搭配單片機和步進電機,通過輪子的滾動實現移動,通過增加機械零件和改進算法來逐步實現動物甚至人體的肢體行走。圖3所示框圖列出了實現具有該功能機器人需要采用的技術。

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上運行著機器人的核心系統。攝像頭采集視頻圖像,并對圖像中的事物進行一些簡單判別,如識別人臉,對靜態事物的圖像采集也能讓機器人辨別障礙物,或計算出靜態事物的大致幾何圖形甚至尺寸。對動態事物的圖像采集,機器人可以計算出動態事物的運動軌跡甚至速度。4G和WiFi&BT模塊屬于無線通信模塊,有了無線通信機器人才能得到自身之外的更多信號,并將自身的信息傳達給別人。語音識別模塊能讓機器人識別聲音,顯示&觸摸屏只是機器人與外界交互的一種方式,GPS模塊能讓機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存儲模塊除了存儲機器人的系統和各類軟件外,也能讓機器人具有記憶功能。攝像頭采集視頻圖像并計算,計算結果可以存儲在存儲模塊中,當遇到類似的計算時就可以判別事物,通過網絡模塊將這類信息傳遞出去分享給更多的機器人。單片機管理著機器人各類基礎模塊,步進電機控制機器人的運動,各類傳感器讓機器人有了感知外界環境的能力。紅外模塊可以實現對一些外部電器的操控,電池和電池管理模塊為整個機器人的運轉提供能量。

硬件結構是實現服務機器人運算和控制的基礎,在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進行服務機器人具體的運算和控制,相當于機器人的靈魂。目前主流的三大機器人操作系統有Ubuntu,Android和ROS。Android軟件平臺使用較廣泛,ROS為專用的機器人軟件平臺。要實現對服務機器人的運算和控制,軟件平臺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分布式計算現代機器人系統往往需要多個計算機同時運行多個進程,當多個機器人需要協同完成一個任務時,需要互相通信來支撐任務完成;用戶通過臺式機、筆記本或者移動設備發送指令控制機器人,而人機交互接口可以認為是機器人軟件的一部分。

(2)軟件復用隨著機器人研究的快速推進,誕生了一批應對導航、路徑規劃、建圖等通用任務的算法。當然,任何一個算法實用的前提是其能夠應用于新的領域,且不必重復實現。

(3)快速測試為機器人開發軟件比其他軟件開發更具有挑戰性,主要是因為調試準備時間長,且調試過程復雜。何況受硬件維修、經費有限等條件限制,未必隨時有機器人可供使用。

ROS作為機器人專用的軟件平臺,可在ARM搭配Ubuntu的環境下運行,對服務機器人的運算和控制進行了諸多優化,大大增強了其實用性。

(1)點對點設計

一個使用ROS的系統包括一系列進程,這些進程存在于多個不同的主機并且在運行過程中通過端對端的拓撲結構進行聯系。雖然基于中心服務器的那些軟件框架也可以實現多進程和多主機的優勢,但在這些框架中,當各電腦通過不同的網絡進行連接時,中心數據服務器就會出現問題。

ROS的點對點設計以及服務和節點管理器等機制可以分散由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等功能帶來的實時計算壓力,適應多機器人遇到的挑戰。點對點設計示意如圖4所示。

(2)多語言支持

在寫代碼時,許多編程者會比較偏向某一些編程語言。這些偏好是個人在每種語言的編程時間、調試效果、語法、執行效率以及各種技術和文化的原因導致的。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將ROS設計成語言中立性框架結構。ROS現在支持許多種不同的語言,如C++、Python、Octave和LISP,同時還包含其他語言的多種接口實現。

(3)精簡與集成

大多數已經存在的機器人軟件工程包含了可以在工程外重復使用的驅動和算法,不幸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代碼的中間層都過于混亂,以至于很難提取出它的功能,也很難把它們從原型中提取出來應用到其他方面。

為了應對這種趨勢,我們鼓勵將所有的驅動和算法逐漸發展成為和ROS沒有依賴性單獨的庫。ROS建立的系統具有模塊化的特點,各模塊中的代碼可以單獨編譯,而且編譯使用的CMake工具使它很容易的就實現精簡的理念。ROS將復雜的代碼封裝在庫里,只創建一些小的應用程序為ROS顯示庫的功能,允許對簡單代碼超越原型進行移植和重新使用。作為一種新加入的優勢,當代碼在庫中分散后單元測試也變得非常容易,一個單獨的測試程序可以測試庫中很多的特點。

(4)工具包豐富

為了管理復雜的ROS軟件框架,利用大量小工具來編譯和運行多種多樣的ROS組建,從而設計成了內核,而非構建一個龐大的開發和運行環境,示意圖如圖5所示。

篇5

“人工智能”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1952年,約翰?麥卡錫在接觸了“自動機”這種模擬生物生長的程序后,這種自動程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開始在頭腦中勾畫出了“人工智能”這一形象,直到四年后人工智能這一詞出現。

在現代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中,融合了心理學、語言學、生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種學科知識,具有非常綜合性的特征,也是當代科學技術面臨的巨大挑戰,為了讓計算機具有人工智能的作用,來完成人類較難完成的困難和復雜的工作,減少人進行危險工作時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從而有效提高了危險性、復雜性工作的工作效率,這種具有人類智能的新的計算機功能被稱之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同于自然智能和人類智能,能夠根據命令者的指令,通過一系列復雜系統來模擬人類智慧完成工作,是一項能夠運用到各種學科中的實際性技術,需要結合多種學科原理,其中最重要的學科是計算機科學技術,能夠直接影響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從原來簡單的數值計算慢慢轉化為對知識原理的處理,這就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內容。人工智能在對信息進行處理時,不僅能夠及時處理局部信息,更能夠從整體出發,及時掌握和了解全局狀況,并對信息和問題進行追蹤了解,對使用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數據。除此以外,人工智能能夠有效對網絡信息進行管理,這主要因為人工智能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將相關運算程序進行記憶,模擬人類活動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管理,不僅能夠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準確程度,還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旖數據和信息存儲其中,并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優化整合,通過人工智能的分析得到更加準確和科學的高級信息,這是人工進行管理較難做到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了網絡管理的水平。

總的說來,人工智能技術具有以下優勢和特點:第一,面對不可知和不確定的問題,人工智能通過模擬人類計算和對模糊信息的把握,及時處理和解決這些未知問題;第二,能夠與人類順利開展合作;第三,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通過學習獲得記憶,并具有推理能力和解釋能力,這種對新知識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充分應用于網絡管理方面,提高網絡管理的層次性和管理水平,促進網絡運行的速度加快;第四,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準確解決非線性問題;第五,人工智能技術在對非常復雜的問題進行計算分析時,能夠對算法進行控制并一次性找出最優解決方法,摒棄了傳統進行多次和多方面的計算過程,減少了計算機運行消耗的資源,同時也提高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被運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但隨之而來的是網絡信息的安全問題,網絡信息的安全性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網絡漏洞和信息安全威脅著用戶的個人數據隱私和財產安全。為了維護網絡信息的安全,通常會使用網絡監視和網絡控制兩大技術進行網絡信息管理,但這兩種技術會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例如要快速、實時的獲得信息,及時解決處理問題,但是網絡信息具有跳躍性和不連續性的特征,信息的傳輸也沒有什么規律,早期對數據的分析只能夠進行一種邏輯化的計算,不能夠準確判斷數據信息是否準確,所以在進行信息篩選工作時,效率比較低,篩選出的信息也不全都是真實的,這就需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邁向智能化。

為了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更加深刻和廣泛,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的網絡信息管理,減少網絡犯罪和黑客入侵、網絡謠言散播,就必須要求計算機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靈活的處理能力,不具有智能化的計算機技術不能夠準確判斷違法信息是否侵犯了使用者的信息安全,無法進行有效的網絡信息管理。為了完善對數據的篩選和判斷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向著智能化方向的發展,即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網絡管理機制和防御體系,從而能夠及時、高效的采取各種措施維護使用者的網絡信息安全。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實際應用

(一)在網絡安全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的運用十分廣泛,總的來說主要運用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智能化防火墻系統,這種系統與其他系統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運用人工智能中的識別技術,這包括計算機對信息的記憶和整合,進行概率統計從而做出判斷,對數據信息采取處理方法,降低了一般計算機在進行運算時的大量計算環節,明顯提高了處理問題的效率,能夠實時、快速的發現危害網絡安全的違法行為和入侵行為,及時限制非法訪問,攔截下具有病毒的信息或者釣魚網站,這種智能化防火墻系統能夠比一般的防火墻軟件提供更好的安全服務功能,高效地處理了拒絕服務共計問題,能夠防止病毒擴散和黑客入侵。第二,是在入侵檢測方面充分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這是對網絡進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是維護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也是防火墻技術最核心的內容,通過監控對網絡系統的入侵行為,保證系統信息和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它的工作原理是對手機的信息進行選擇,再將信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終進行信息處理并生成數據報告,向使用者報告當前網絡信息的安全狀況,人工智能在當前一般運用于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專家系統和模糊識別系統的入侵檢測工作,保證網絡系統不受侵犯;第三,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對垃圾郵件的防御體系中,由于目前垃圾郵件經常會騷擾計算機用戶,產生大量垃圾信息并包含病毒和釣魚網站,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防護垃圾郵件具有重要的安全作用,能夠對使用者的郵箱進行實時監控,并對受到的郵件進行安全掃描并進行分類,自動辨別出是否是垃圾郵件,如果計算分析出是垃圾郵件,自動進行刪除或者阻攔郵件進入用戶郵箱,并對使用者進行提醒,這樣就有效的阻擋了有害信息和病毒文件,保證了整個郵箱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二)在系統評價和網絡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基于目前電信技術飛速發展,網絡管理也邁向了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充分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在網絡安全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在系統評價和網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運用職工智能技術,根據人工智能建立的專家知識庫和優化整合的信息資料庫,模擬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從而完成在計算機網絡中的綜合管理。由于網絡中的信息變化具有非??焖俚奶攸c,信息數據也是瞬息萬變,這使得在原來的人工網絡管理中存在著較大的管理問題,不能夠應對具有動態性的網絡,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對網絡信息數據進行篩選和管理,在現代化的網絡管理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依據人工智能理論,在信息系統實際管理中充分運用,通過專家系統決策這種智能計算機程序,將某領域所有專家的研究成果和理論依據進行整合和記憶,在總結歸納后形成一套人工智能分析體系,從而對網絡信息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專家經驗進行處理和解決,并模擬人類專家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系統評價和網絡管理的錯綜復雜的工作。

(三)Agent技術的實際運用

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運用Agent技術對數據信息建立數據庫和知識資料庫,通過各部分的通訊和解釋推理進行處理,從而達到使用者命令的任漳勘輳這種技術可以有效用于使用者的自定義信息搜索,自動在網絡中搜尋相關信息和資料庫,并進行數據傳輸,將數據存儲在制定文件夾中,具有非常高的智能性和人性化,為使用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在日常生活中運用Agent技術能夠根據使用者的信息和搜索記錄對使用者行為進行分析,從而模擬出使用者要搜尋的可能性數據,將最重要的信息傳遞給使用者,節省使用者的搜索時間,提高搜索成本,這種技術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瀏覽購物網站時,Agent技術會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記錄分析計算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喜好,從而推薦出消費者有可能購買的商品,這種技術還充分運用于郵件歸納和會議籌劃中,為使用者的生活帶來便利。

(四)智能家居系統的實際運用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時代的來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這一方面,例如智能掃地機、智能電視、智能手機、智能診療機器人、智能空調、智能化控制門窗閉合、浴室中智能化系統,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被運用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技術也得以在人民生活的各方面發揮作用,拓寬了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渠道。

(五)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在企業管理中,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自動化監控系統對企業進行高效、可靠、安全的管理,有利于企業上下傳達相關信息和資料,節省較多的人力計算和成本消耗,避免出現投入較多但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局面,使企業的管理系統變得更為簡潔和高校,引領企業向著現代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四、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中,并且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網絡安全管理、系統評價、網絡信息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人民生活中日益處于重要地位,在將來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深刻改變著人民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會更加有利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鎮宇,試析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運用問題[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1):70

篇6

我們都知道,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是十分繁瑣且細致的,很多流程都是基于經驗之下的重復勞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可以使得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從繁瑣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幫助其合理地運用影像特性,將所采集到的個人照片與信息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來,在圖文并茂的情況下使得檔案使用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與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使得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朝著更加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

(2)促進信息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從傳統意義上來看,人事檔案管理的載體是紙,這很容易出現遺失或者損壞,不利于檔案的攜帶與傳遞。而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后,各種信息資源和數據是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展示出來的,而不是傳統的依靠紙張當作載體,從而使得人事檔案的傳輸與使用效率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合理地運用計算機通信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將各類人事信息資源系統化地整理出來,為檔案信息使用者以及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依據與參考。

(3)保護人事檔案載體。

在過去漫長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材料的保管主要依靠的就是就是紙質載體,它的客觀性是毋容置疑的,所以,對于人事檔案紙質材料的保管工作不但難度大而且質量低。而受社會發展進步的影響,人事檔案的利用率卻越來越高,各項工作中經常需要查閱個人信息,翻閱次數的增多、重復裝訂等使得薄薄的紙張不堪重負。實現信息化后,信息需求者就可以從人事檔案信息系統內求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減少了與紙質原始材料的接觸,從而對人事檔案載體形成了一定的保護。

2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提升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

在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影響下,現代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仍需不斷的提高,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強化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

要想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就要科學、合理地引進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強化人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工作的質量。首先,要強化人事檔案數據庫建設,以人事部門所擁有的計算機為中心,借助于掃描儀、光盤、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等交互式技術,實現與單位企業部門之間的數據連接,并且通過建立人事檔案的錄入、維護、備份、更新、歸檔以及檢索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使得所構建的信息系統能夠滿足各部門對人事檔案信息的需求,其他部門可以在權限允許的情況下,直接對人事檔案管理部門的數據庫進行查詢、訪問,從而逐步提升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價值與作用;其次,為了提升人事檔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系統用戶分權限設置,通過操作權限設置、防火墻設置、密碼訪問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得每一個系統用戶都有特定的數據訪問權限和功能設置權限,且對于重要的數據資料要實行物理存儲和訪問的隔離,保證人事檔案管理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在此進程中,還要派專業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信息系統進行維護,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問題,要及時妥善地進行解決與處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再者,要想使得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相關負責人要開辟專供用戶發表意見與建議的網絡平臺,鼓勵信息用戶根據自己的使用體驗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為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活力和源泉。

(2)培養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

在信息時代,市場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優秀人才的競爭,培養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是提高檔案管理效率的關鍵,更是推動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朝著更加正確、科學的方向邁進的需要。具體做法:其一,人事檔案部門負責人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通過組織“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為主題的專題會議、主題性的拓展訓練活動、推薦優秀員工外出深造、邀請外界專家前來指導等多種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地引導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注重學習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知識,學習相關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程序以及軟件應用的流程等,逐步培養出既懂人事檔案管理又知曉計算機系統操作規范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其二,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與主動積極性。一方面,領導要從整體戰略的角度出發,舍得投資,不斷更新計算時通信設備,引進專業的計算機技能人才,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還要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設立專業的計算機技能培訓機構,廣泛的培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操作人員,只有這樣,人事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且后繼有人。現代社會畢竟已經進入到了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無處不在,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能并不斷地引進新設備、培養新的專業人員是確保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考核,考核的內容要包括計算機操作熟悉程度及其業績等,通過考核這種方式方法督促相關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保證工作質量。考核結果可以通過局域網在一定的范圍予以內公示,員工也可以通過局域網絡向上級領導反映自己的意見,從而增進領導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了解。

篇7

Innovation in training mode of IT talents in colleges at cloud computing era

Huang Wula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 of cloud computing is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 job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well-known recruitment website, the authors summarize in the paper new requests for IT talents in enterprises. Finall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IT talents in the future an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the reform strategy for IT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信息技術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提升整體創新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從我國IT人才供需的實際情況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卻大量存在。其原因并不是IT人才需求疲軟,(數據顯示,信息技術人才的缺口就高達數十萬),而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短視,教學內容滯后無法適應產業的發展,人才供給與需求不對稱。

云計算是IT發展的最新技術,正逐漸融進IT日常管理和開發模式中。它的出現給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在校大學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和挑戰,也給高校相關專業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將引發一場新革命。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云計算時代對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對高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培養目標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順應時代對IT人才的需求。

1 云計算是未來IT發展趨勢

云計算是IT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早在20世紀60年代麥卡錫(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像水和電一樣的公共事業提供給用戶[1]。繼個人計算機變革、互聯網變革之后,云計算被看作是第三次IT浪潮,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計算方式,它應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⑴ 降低IT運營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云計算意味著沒有硬件購置的成本,沒有軟件許可證或軟件升級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設施,避免了隱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計量收費或者固定收費的方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費,這樣可以降低IT運營成本。相關研究[3]證明,使用即買即用方式購買資源的成本低于企業自行購置資源的成本。云模式使得企業可集中時間、精力和投資在利潤較大的核心業務中去,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⑵ 為企業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云計算基于分布式計算,它以用戶為中心,將數據存于云端,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某種便捷的方式安全地獲得數據,滿足辦公移動性要求。

⑶ IT人員分工專業化,降低IT部門工作量

云計算將業務交由服務提供商(更專業)負責,使IT工作人員分工更專業化,這將降低企業IT部門工作量,提高IT效率。

當前,云計算正成為各服務提供商的關注熱點、受到各個領域的關注,Google、IBM、Amazon和Microsoft等大型的IT公司紛紛建立自己云計算平臺,提供相關的云計算服務。據賽迪顧問《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2]預測,未來幾年,云計算和相關服務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將從2009年的92.2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06.7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7.4%。全國各地政府正結合產業規劃,積極建立云計算產業發展與創新基地,通過資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計算技術服務廠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產業發展、電子政務、中小企業服務等領域的云計算示范平臺。北京的“祥云計劃”、上海的“云海計劃”、重慶的“云端計劃”、廣州的“天云計劃”等等無不說明中國的云計算時代即將來臨。據報道,北京將建成亞洲最大的超云服務器生產基地,在“十二五”末期,北京的云計算相關產業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

綜上所述,云計算的廣泛普及和深入應用將成為大勢所趨,是IT未來發展的趨勢。廣大IT人員需認清信息化發展趨勢,更新觀念,迎頭趕上。

2 云計算時代對IT人才需求的挑戰

云計算時代將對IT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根據企業采用公共云或是企業自身搭建云平臺這兩種情況,其人才需求各有不同,具體體現如下。

⑴ 采用公共云的企業對IT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對于廣大中小企業用戶來說,資金是發展最大的障礙,他們將選擇公共云服務。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云服務,服務在第三方運行。企業通過與云服務提供商簽訂服務協議,以按需付費的方式使用相關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IT部門來講,傳統的系統維護IT人員、軟件研發人員、硬件部署人員面臨著工作機會減少的危機。因為所有的后臺管理和維護工作都交給了云供應商。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企業IT部門工作量太大減少,但是IT部門工作人員職責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首先,IT工作人員需要懂管理,IT部門需要運用云計算經濟模式去評估是否應將業務移到云端。相關負責人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做出公共云是否適用企業發展需求以及投資回報率分析。同時,企業IT部門需要明確業務需求、并負責與服務提供商進行溝通和協商以獲得為自己量身定制的服務。從這種意義上講,IT工作人員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還要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具有闡明企業業務需求以及和服務提供商溝通、協商的能力,并需要熟悉相關立法以保障企業權益。另外,IT人員需要負責處理數據安全性問題,決定哪些數據能移到云端,哪些數據不能,對移到云端的數據進行加密,信息安全是IT部門需要考慮的因素。

Gartner于2010年10月了一份預測報告[3]指明,企業用戶應該對10項新技術的應用加以密切關注,其中包括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數據中心、虛擬化軟件和綠色IT。據業界人士表示:“云計算對IT職位的總體影響,可能類似于外包、自動化和可用計算等這些趨勢帶來的影響―IT專業人員的崗位,正逐步從技術性的具體崗位向企業業務終端崗位轉變?!眮碜訤orrester公司的Schadler表示,供應商合同管理、云計算、分析學、網絡應用技術、移動應用技術等,都是未來10年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術?!?/p>

總的來說,IT部門人員將從關注具體的技術細節轉移到關注企業的業務,與以前相比,懂得企業流程方面的人將越來越重要。IT人員需要成為有一定的管理、溝通、專業技術(需求分析、信息安全處理)能力和法律知識(要求熟悉交付服務的流程與制度、SLA服務等級管理、云計算相關立法等內容)等的復合型人才。同時,IT人員需要關注云計算標準的制定、成熟和演進。

⑵ 有實力的大企業或是云平臺搭建方對IT人才的需求.

虛擬化和自動化是云計算區別于傳統計算的兩大特點,它們對IT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員工必須培養和擴大跨平臺和應用的技能,以建立、管理和支持私有云計算。這不僅意味著IT人才要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核心技術,而且還要掌握囊括從虛擬化、存儲、大型數據到安全等關鍵技術的更全面、融合的技能。

根據云計算技術特點,我們對通過互聯網上全國知名招聘網站如51Job[4]、智聯招聘[5]等的相關職位的招聘信息進行了綜合分析,總結出未來IT人才需求的新趨勢。

①移動云終端開發人才需求旺盛

云計算在移動終端上應用率極高,現階段移動云計算人才短缺。移動云計算將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概念融合到一起,據業內人士統計國內3G研發人員缺口有300-400萬,其中Android研發人才缺口至少30萬。手機嵌入式開發和J2EE技術人員市場需求旺盛。

②開發人員主流技術發生極大改變

在云計算時代,程序設計需要注重分布式、并行計算模式,開發人員要熟悉云計算模式編程框架,熟悉Hadoop等相關原理及技術有相關基礎;要采納敏捷開發思想,更擅長負載均衡、并行數據處理、網格計算、云體系結構、資源調度和MapReduce并行運算編程模型。程序設計偏向更多的數據訪問和調用;利用云計算的高性能,要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使應用更加智能。

③開發平臺發生轉移

在云計算時代,開發人員編程環境發生改變,如轉向基于Hadoop框架的開發環境、GoogleAppEngine開發環境。操作系統環境則從Windows平臺向Linux,VMware虛擬機發生轉移。

④信息安全技術

云計算安全性問題是阻礙云計算發展的首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僅只包括數據安全、是一個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術、法律甚至監管等多個層面的復雜問題。對于服務提供商而言,需要建立更具公信力、更安全的云服務。對于IT人員來講,則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技術,如反病毒、木馬技術。

⑤數據存儲和開發

云計算環境下數據爆炸式增長,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面臨數據能力的挑戰;另外,許多應用存儲設備對于數據存儲的要求大多體現在非結構化數據或者是半結化的存儲,大多數云計算平臺都會提供針對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數據存儲方式,如google公司采用Bigtable數據庫。云計算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使用資源池,通過構筑虛擬的數據中心最大程度地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因此,對于開發者來說在數據存儲和開發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要求開發者/維護者熟悉新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存儲技術如SAN/NAS/iSCSI等、熟悉資源池的構建方法。

3 高校IT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云計算不僅影響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IT專業人士就業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大學生應該認清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未雨綢繆抓住發展機遇;對于培養大學生的高等院校來說,其責任重大,高校必須關注相關專業領域發展趨勢和熱點,及時調整課程體系、更新人才培養模式。

3.1 涉及專業和要求

云計算在諸多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但是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群體莫過于和相關技術和應用直接聯系的人們。我們根據本科生專業目錄,提取和云計算密切相關的專業,并根據云計算技術特點和人才市場需求,列出了對這些專業的新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涉及專業和新要求

[[門類\&專業名稱\&專業新要求\&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科學\&業務需求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熟知立法、信息安全、\&工商管理類\&電子商務\&商業智能、云計算新標準和立法、商務網站開發環境、運營規范、云計算經濟\&數學類\&信息與計算科學\&并行、分布式計算、大型數據存儲技術\&電氣信息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并行、分布式、云模式編程框架、大型數據存儲技術、\&電子信息工程\&Linux編程,手機嵌入式開發\&通信工程\&移動,3G,手機嵌入式開發\&電子信息科學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微電子學\&關注硬件設施的新趨勢和要求\&]]

3.2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3.2.1 調整培養目標及專業定位

表中所列的相關專業應根據IT發展新趨勢,適時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及專業定位。如信管專業、管理科學專業則可向“重業務輕技術”方向發展,專業人員只需了解企業內部運作流程和相關立法,底層IT技術則交給服務提供商去處理。對于計算機類或通信類專業則將更重技術,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云計算平臺搭建等相關工作。

3.2.2 調整專業培養方案、調整相關課程教學大綱

增加支持云計算相關的課程、如云計算導論等,讓學生深入了解云計算概念、應和新技術。對相關課程內容作一些調整,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類課程,在課程中加入云計算相關內容,如GFS(Google File System)、Hadoop 云計算架構、Bigtable、MapReduce、VMware虛擬化技術等內容。

3.2.3 大力引進或培訓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云計算是一項新興的技術,現有教師隊伍在這方面知識缺乏,無法滿足云計算教學需要。高校必須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打造一批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可采用引進云計算領域專家或是把老師送出去培訓學習云計算技術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3.2.4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尤其對IT人才的培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IT人才需要具備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高校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2.5 開拓云計算校外實習基地

目前,中央、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視和關注云計算,采取了各種舉措促進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全國各地相繼開展云計算項目、構筑云計算平臺,高等院??陕撓祵W生云計算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實地考察云計算平臺的運作模式,對云計算架構更時進一步理解和深入。

3.3 根據高校自身情況增設云計算碩士專業

高??筛鶕约旱淖陨砬闆r,開設云計算碩士專業(對于本科生來講課程接受難度較大),系統講授云計算領域知識。由于云計算是一項新興技術,對高校開設云計算專業來講,目前在師資、云硬件設施和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高校要綜合考慮,打通渠道,創造條件才能開設這樣一個新專業。目前,北航軟件學院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北京市政府、聯想集團、Adobe、中國云計算聯盟、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望京科技創業園、宏達電HTC和多普達Dopod(擁有全球Google Android和Microsoft Windows Mobile最大的市場份額)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開設了全國第一個“移動云計算”軟件工程碩士專業。該專業在師資和實驗室建設方面受到國內外大型領頭羊企業的支持,相信其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會符合市場需求。

4 結束語

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是IT發展的趨勢,正逐漸融進IT日常管理和開發模式中。它的出現給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在校大學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根據云計算技術特點和目前IT崗位用人新需求,分析了云計算時代對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對高校相關涉及專業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培養目標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順應時代對IT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R. Buyya, C.S. Yeo, S. Venugopal, 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A].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 2009. CCGRID '09. 9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 ShangHai, IEEE Xplore, May 2009,page 1-1

[2] 賽迪顧問有限公司.2011年中國云計算發展白皮書[R].省略/zt/cwb/images/cloudbook.pdf,2010

[3] eNet硅谷動力. 2010年全球十大IT趨勢:云計算走紅[OL].,February 10, 2009

[8] D.Zissis, D.Lekkas. Addressing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issues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1),doi:10.1016/j.future.2010.12.006

[9] 曾靜.云計算時代高職院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現代教育裝

篇8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既注重知識,又注重技能的課程,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有所了解,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軟件的實用。現代教育非常注重學習者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師指導,與學生自我學習相結合。任務驅動不想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際相互隔離,它要求在學生實際操作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自我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

1 概念和理論基礎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讓一切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中心。其方法是將一門課程就是在本文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看作一項大課題,然后再將大課題分割成幾個小課題。每個小課題在整個教學任務中都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模塊,目標性的對學生進行培養。讓學生對每個小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當每個任務課題都完成時,學生便已經系統性的將這門課消化理解了,并且這種教學法極具實踐性,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非常適用。教育技術就是為學習服務,經過深刻的分析對教育的過程,以及資源整合,適當的引導,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達到教學目的。由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教學所具有的特別適合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環境,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和生命力,并且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教學改革的熱潮。驅動教學法認為,知識真正獲得,并不在于老師的傳授,學生才是主體。驅動教學法主要用于學習者的學習,而并不是通過外部的刺激而喚起學習者的興趣。因此,學生在教育中占有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在于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引導,和提供幫助。而不是對學習者進行知識灌輸。因此,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模式中采用新的教學思想,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新的設計,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考慮如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在新的理論指導下,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真正的體現駕馭的本質要求。

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在進行任務分配時,一定要確保每一個任務的質量,做到少而精,讓每一個任務都具備一定的實際意義,并且能夠啟發學生進行和思考和學習,讓學生能夠從何處做起,以及在哪些方面能做出變化。在當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常用的辦公軟件系列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

1)任務布置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然后在教學指導和教學方法上進行設計,在引導的時候要做到引而不發,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興趣。在布置任務時,一定要將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涵蓋全面。

2)在學生實際操作和老師指導階段,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學習、操作、思考、和大膽嘗試,使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可以領悟到知識的作用。在這一段時間,老師也要善于總結,學生在某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老師要善于總結這秀兒共性的問題,并考慮問題的根源,對其進行統一的講解。

3)在交流階段中,要將一些共性的、極具研究使用價值的問題組織進行交流與討論,以讓學生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組織學生進行相互交流,讓學生從同學之間回想學習各自的心得,集思廣益,讓思想在問題的集中解決中得到啟發。力爭做到開拓創新。學生在交流之后對于其他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的幫助,在進行對比之后得出新的解決方法,并且學生有興趣進行進一步的問題探究,進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4)總結階段,在總結階段中,同學們相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說明,找出自身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拉近了學生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團結。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提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自己親自操作,以免出現理論和實際的分化的情況。

3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中,教師分配給每個學習小組的課題,都對于整個教學任務的完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對任務進行合理劃分,以及確保任務的完成質量。在任務設置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實用性,設計的學習課題一定要與當前學生的學習內容相關,課題盡量要與聯系與實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研究、討論與自身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更加直觀的深刻的理解自己當前正在面對的問題。在學生拿到課題后,首先要理解課題,然后思考從何入手,其次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過程中會遇到哪些自身難以應對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欠缺點、漏洞。此時,教師將這些欠缺的知識教授給他們,會讓學生記憶猶新,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由于一些部分的計算機知識,相對來說理論性較強,難以與實際任務相聯系。教師針對此種情況,可以直接安排計算機操作練習任務,注重理論與基礎操作的聯系。

2)可操作性原則,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所做課題的可操作性,在設計課題時,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現實條件,給學生以學習機會。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硬件的學習時,先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各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為冒然的讓學生去組裝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腦,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而且不切實際。因此,計算機教學任務可以改為讓學生們去動手拆解一臺電腦,在拆解的過程中,逐漸的認清電腦的構造,以及內部原理,進而在將任務進一步提升到裝配電腦的難度。這時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就會實現循序漸進,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3)因材施教,作為教師要明白,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個方面的優勢、領悟程度都所差別。因此,老師應該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設計教學任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根據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候盡管教師對于某個問題解釋地很清楚,但是學生在做任務的時候同樣會提出很多問題,作為教師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4)發散性思維。在實際任務時,要考慮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多變性,并在驅動是任務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于同一個問題,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入手,用不同的方法能將其解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從中得出大量的思路。因此,計算機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實施操作,勇于嘗試,不受固定模式約束。事實證明,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勇于嘗試,對于邏輯思維開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項重要手段。大膽猜想克服傳統思維定式,讓學生能夠開闊思維,舉一反三,夸大自己的學習面。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想象力,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币虼?,在進行課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比如,在進行版面的美化設計時,要學生探索多種方法開拓想象力,一些圖畫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方法,要給學生自己探索的空間,有的學生就會開始嘗試研究是否圖畫能自己繪制,或者是否能將網上的一些美圖放到版面中,甚至按有同學想子將將圖片輸進電腦,更有學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來組合為做更具特色的版面樣式。

4 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的學習是每個在校生的重要學習部分,也是在學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滲透,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隨之提高。由于計算機學習比較枯燥,需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教學水平。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學生為對象的學習方法,在計算機教學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能夠讓廣大學生更加清楚、明白,以及系統地了解計算機這門學科。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法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后的計算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080-02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二、計算機應用教學的特點

在計算機的發展一日千里、無處不在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教學特點比較明顯。首先,學習的知識、使用的教材和軟件版本更新換代快。其次,知識的爆炸性增長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最后,中職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相差非常大。

這樣的現實擺在教師面前,要求教師不僅針對當前課堂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求教師為學生畢業以后的可持續發展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了適應這些新的挑戰,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而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探究式學習、積極的學習狀態、解決問題的方法對這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任務的廣泛和知識點的分散,促使教師必須在每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整合幾個知識點作為教學目標,這也是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原因。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1.要結合學生專業和實際生活來創設情景

情景的創設要考慮專業等因素,比如:工作表中絕對地址的引用這個知識點,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問題的情景選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利潤表這三個方面。而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來說,公司人員檔案和員工個人檔案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情景的創設要緊密聯系生活,學生以生活的形態而學是最自然的學習,教師要以生活的形態而教。比如:郵件合并知識點的教學中,先介紹生日邀請函或婚禮邀請函是生活中常見的,并且用PPT投影展示精美的樣板,然后針對手寫和計算機設計打印有什么不同,哪一種更方便時尚開始提問。

2.任務提出的要求和準則

任務的提出要和學生的認知相當,學生的認知決定了任務的主題;任務的提出要和教學目標相符,教學的目標決定了任務的范圍;任務的提出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熟悉感,這決定了任務的成敗;任務的提出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并且有發揮的空間,這會讓學生有成就感,為下一個任務作鋪墊。

比如,面對電子班的學生,提出制作一個“電子元器件的介紹”的PPT,此任務的前提是學習了PPT的基本知識點。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整合知識點,通過任務達到熟悉使用模板、插入圖片、設置動畫效果、放映方式設計等等。選用此任務的理由如下:首先,電子班的學生對于電子元器件均有一定的認知。其次,這個PPT可以很簡單,電阻和電容的圖片再加點文字介紹就可完成,也可以很復雜,要求更多的元器件圖片和各種效果等。最后,這種開放式的任務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且促使學生嘗試使用更多的命令來達到個性化的目的,從而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

3.任務的實施過程

教師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主要是起引導作用,教師的定位在于促進學生的知識的整合,在于選擇學習素材產生的作用,在于教師教學組織行為的方法,在于對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養成。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

以“電子元器件的介紹”的PPT為例。在布置任務之前,教師應當充分考慮要用到的素材并且準備。在開始介紹任務要求時,可以展示一下自己做的,讓學生有大概的了解和目標。在動手過程中,盡量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來完成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感受和嘗試,并整合各個知識點。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學過的盡量讓小組內解決,新的知識點讓學生探索,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或解決問題。所以,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應鼓勵小組討論、個性的設計和創新,通過問題發現不足、發現盲點、自主學習,通過學生交流解決問題、開拓思路、共同提高。

?教學教法?試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的運用

4.任務的評價要素

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貫穿整個任務的過程,對于新的創意、知識點和動手方面的進步,教師都應當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這樣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主導學習的方向。積極的評價能夠使學生主動完善自己舊的知識結構,并且建構新的知識,提高歸納能力,從而實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

學習效果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評價。對于完成任務的學生來說,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教師的表揚和肯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以后的任務打下良好基礎的同時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各組的成果展示,學生的評價可能會語氣激烈,教師要把握一個度,在形成良好競爭風氣的同時也要防止學生情緒失控。

四、結束語

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踐證明,教師精心設計的任務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性的同時,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雄.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J].福建教學研究,2011(8).

篇10

匯付(Remittance),又稱匯款,也是最簡單的國際結算方式。運用匯款方式結算,根據進出口雙方債權債務,以及貨物貨款交付的先后來劃分,主要有兩類:預付貨款和貨到付款。

1.預付貨款 (Payment in Advance)

是進口商先將部分貨款即定金(Down Payment)或全部貨款打給出口商。預付全部貨款的結算方式相對有利于出口商,對進口商較為不利。進口商接受預付貨款是在特定的情形下被動實施的,進口商在貿易方式的選擇上應采取主動。當合同金額較大時,最好在合同中采取FOB 條款,由進口商自行安排運輸,并采取以進口商公司(ABC Company)為提單收貨人抬頭的記名提單。對于出口商先付定金然后待貨物裝船后再結清貨款這一最普遍結算方法,為了保險起見,出口商可采用不記名指示提單“to order”。下面是一個典型案例:

溫州某公司與A公司簽訂了一筆USD40000.00 F.O.B.寧波的出口合同,付款方式是訂單確認后先支付USD10000.00作為訂金,剩余貨款于貨物裝船前通過電匯(T/T)付清剩余貨款,簽發以收貨人為抬頭的記名提單,并且約定客戶將在貨款生產完畢之時來工廠檢驗。出口方收到訂金后完成生產并檢驗合格,進口方卻將直接交給我方付款行為“匯豐銀行上海分行”銀行匯票。

對于這一案例,我們注意到,船公司是客戶指定的,簽發以收貨人為抬頭的記名提單,船公司可能直接把提單放給客戶的。案例中客戶將電匯(T/T)改為銀行匯票(D/D)。付款行為“匯豐銀行上海分行”,由于異地托收,所需時間較長。而且已有案例說明,在收款人兌現匯票之前,進口方有權利要求銀行止付。如果不采用不記名指示提單“to order”,貨權就會失去控制,貨款也有收不到的風險。而本案采取“to order”提單,在賣方未指定收貨人或受讓人之前,貨物所有權仍屬于賣方。這樣在物權的轉移上能有效地防范風險。

2.貨到付款( Payment after Arrival of Goods)

是出口商先交貨,進口商收到貨物后, 在約定的期限內向出口商匯付貨款的結算方式。這種付款方式對出口方極其不利,出口商應注意控制風險。假如出口商出于特殊原因接受“貨到付款”,要慎重采用記名提單。如果不得不采用記名提單,一定要采取保障措施,如辦理銀行保函,出口信用保險,保理和包買票據等。在貿易方式的選擇上,最好選擇CIF,避免選擇使用 FOB、CFR。按照《 INCOTERN 2000》貨物自裝運港裝上并越過船舷后,風險由進口商承擔。如果采用FOB、CFR貿易方式,裝船后萬一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滅失,進口商因忘記保險而拒收貨物,出口商將面臨困境。

出口商最好使用不記名指示提單“to order”,這在貨到付款中比較常見。比選用不記名指示提單更有利的是,出口商可選用憑發貨人指示提單,即提單收貨人欄填寫為“to the order of shipper”,由托運人(貨主)空白背書。出口商不大選用收貨人指示提單,“to the order of A.B.C. Co. Ltd”,因為如果進口商拒收貨物,貨物辦理退運還得需要進口商背書才得以放行。如果選用“to order”和“to the order of shipper”, 因為如果進口商拒收貨物,貨物辦理退運可憑出口商指示辦理。

二、托收結算與海運提單收貨人抬頭的關系

托收(collection)是國際結算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其中跟單托收是最普遍的托收方式。托收的性質為商業信用,銀行不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義務。托收方式有兩種,一為D/P付款贖單,二為D/A承兌交單。

1.D/P付款贖單

在出口人出提單時一定要出以“to order of shipper”或“to order”為抬頭的憑指示提單。以出口商為發貨人的船公司指示提單,是最保險的一種情況,可以控制物權。如果配以出口人辦理保險,即爭取以 CIF 條件成交,即便不能由出口方辦理,也可要求加?!百u方利益險”,在買方不支付受損貨物的價款時,保險公司對賣方利益承擔責任。目前,我國外貿出口合同中,相當大比例是按FOB和CFR價格成交的,其中有很大部分的客人來自中東、南亞、南美地區。他們往往以中國的貨運險費率過高為由,堅持按FOB和CFR成交。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又往往不按規定去辦理貨運保險。而是待貨物到港后贖單提貨,以躲避保險費用的支出。一旦貨物在運輸途中所發生任何損失,皆由出口人承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用的是以收貨人(ABC Company)為抬頭的“記名提單”和“收貨人指示提單”,發貨人無權對提單項下的貨物進行處置。一旦雙方發生爭執,出口人就有可能不便行使權利甚至失去對滯于目的港碼頭的貨物的處置權。因此,在FOB 價格條件下,以托收方式辦理貨款結算,是出口方承擔了較大風險,應拒絕接受以收貨人(ABC Company)為抬頭的“記名提單”和“to the order of A.B.C. Co. Ltd”收貨人的指示提單。廣州某自行車廠(A公司)和美國一家貿易公司(B 公司)有常年的合作關系,A公司和B公司簽訂了長期的合同,貿易術語,FOBSHENZHEN,裝運港是深圳鹽田,卸貨港是加利福利亞洲長灘。其中付款方式是這樣規定的:30% deposit by T/T,70% Balance by D/P。2007年10月9號,A公司將一個貨柜的自行車裝上了10月12號開船的PUGWASH SENATOR V.0052E號船。船公司是韓進海運。于10月14號拿到了船東提單。提單的Shipper是A公司,Consignee是TO ORDER OF SHIPPER,Notify Party 是B公司。2007年10月26日,該票貨到達加州長灘,正本提單也到達代收行。但是B公司沒有付款贖單。A公司還是一再催其付款,但B公司與A公司吵了起來。一個多月去了,韓進海運美國公司發來郵件,說此貨物已經產生了很高的滯期費,倉租和柜租費,要求盡快提貨或安排退運。A公司開始安排退運事宜,并通知了B公司。B公司這才就有關滯期費,倉租和柜租費的問題和A公司洽談。最后雙方各達成一致,各承擔一半。B公司于11月底支付了所欠所有貨款。

此案例可以看出,在B公司沒有付款之前,A公司使用的是“to order of shipper”提單,一直控制著提單和貨物的物權。因此即使B公司遲遲不付余款,A公司也不擔心貨款兩失的風險。即便真的B公司不付款,A公司也可直接將提單背書給韓進海運在當地的公司安排退運。因為此票貨物的定金可以承擔的起往返的運費和在目的港產生的額外費用。好在B公司最后支付了余款。

不要輕易采用“to order of xxx BANK”為收貨人抬頭的提單。在委托銀行辦理托收時,未經銀行事先同意,不能做成銀行指示提單,貨物更不能直接發至銀行,做成以銀行為收貨人的記名提單。在托收結算中銀行沒有保管或處置貨物的義務。再說,代收行處在買方的國家,有時代收行由買方指定,代收行與進口商存在互相勾結的可能。因此,采用托收行的提示提單,風險難以控制。

2.通過D/A收匯時,注意防范遠期付款交單的風險

《URC522》第七條規定,“托收不應含有憑付款交付商業單據的遠期匯票”。其用意就是勸阻出口人采用遠期付款交單方式結算貨款。全額采用D/A支付方式,賣方風險太高其風險不亞于貨到付款方式。在承兌交單條件下,進口人只要在匯票上承兌后,即可取得貨運單據,以此來提取貨物。如果進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會遭到貨物與貨款全部落空的損失。因此,D/A條件下,海運提單收貨人的抬頭理應比照國際結算的匯付中“貨到付款”實施。

三、信用證結算與海運提單收貨人抬頭的關系

信用證(L/C)結算中,出口商應盡量避免采用以收貨人為抬頭的記名提單交單。進口商如果堅持要記名提單,其動機反而是值得懷疑的。如出口商為了拓展業務的需要不得不接受以記名提單交單,應首先通過有關渠道(如國內銀行及國內外的業務關系)對開證行的資信情況進行查證,因為通過提單來控制物權對開證行是同樣重要的。資信良好的開證行在接受要求記名提單的開證條件時,他考慮到自己所承擔的風險不會擅自接受以收貨人為抬頭的記名提單。實踐中,經常有出口商因為單據有不符點被拒付,銀行退單后卻發現貨物已被領走的案例。1997年4月上海某公司與美國一商簽訂了一份金額為USD105,000的紡織品出口合同,6月初收到直接客戶開出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要求出具記名XX公司的提單,并指定貨物裝運美國某船公司。貨物出運后全套單據經通知行寄往開證行,正常的結匯時間已過,但貨款一直未到賬。我公司查貨物下落,貨物已被提走。船公司告知,記名提單可不憑正本提單,僅憑收貨人的身份證明即可放貨,船公司無責任。因美國法律規定以“發貨人未有相反要求”為前提,記名提單的承運人可以無單放貨。而出口商向開證行進行交涉時,發現開證行已破產。

為了防范這種情況,最好的選擇是盡可能避免接受記名提單的信用證。在信用證結算中,可使用指示提單order B/L四種抬頭的三種,使用最多得是憑銀行指示提單:

1.憑銀行指示,即“to the order of xx Bank”

一般而言,信用證所使用的是銀行信用,開證行是所開信用證項下貨物的第一付款人,開證行承諾只要出口人所議付的貨運單據符合信用證規定的要求,他就保證向出口人付款。因此,開證行在進口商未付款前,承擔了監管貨物的責任。如果進口商不履約,開證銀行實際上就需要被迫處分信用證項下的貨物。對于開證行來說:為了確保開證行的信用證項下貨物的安全性。開證行應該要求海運提單的收貨人為:“Toorderofissuingbank”待進口人履約付款后,開證行再將提單背書給進口商提貨。憑發貨人指示提單“to the order of shipper”,和 憑不記名指示提單“To order”在信用證結算中不常見,這取決于開證行是否同意采用這種海運提單抬頭。

篇11

1.能綜合運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綜合運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加法結合律、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對口令。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對一個數,使它們的和是100。

2.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師:今天我們學習運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第20頁例3。

師:你能讀懂李叔叔后4天的出行計劃嗎?

師:試著自己列式并解答。把你的算法和小組的伙伴們交流一下。

115+132+118+85

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450(km)

=450(km)

師:為什么要改變加數的位置和計算的順序?(為了使計算變得更簡便)依據是什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小結:一看,哪些數具有明顯的特征;二想,運用什么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三算,正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題。

獨立計算,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再集體訂正。

2.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2題。

獨立解答,想一想: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五、拓展提升

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每個書柜里的書各有多少。

(182+218)+(496+504)=1400(本)

(271+129)+(240+160)=800(本)

(167+233)+(315+285)=1000(本)

六、課堂總結

計算幾個數連加時,我們可以運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把能夠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先結合起來,使計算簡便。

七、作業布置

練習六第1題有關題目及第2題。

學生和老師進行對口令游戲。

學生分別說出每個算式對應使用的運算定律。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看圖獨立思考,闡述李叔叔后四天的出行計劃。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算法,小組代表闡述解題思路。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闡述在哪一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115+132+118+85

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450(km)

=450(km)

答: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行450

km。

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先加起來。

教學反思

篇12

云計算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按侵權權利種類分類包括侵犯財產權的行為、侵權人身權的行為、侵犯領接權的行為。但學界在研究網絡服務商問題時,一般將服務商的侵權行為分為間接侵權行為和直接侵權行為。

要探討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這一問題,其起點在于云計算服務商的法律地位問題。而要探討云計算服務商的法律地位問題的前提是對云計算服務商有一個認識。鑒于此,本版塊大致得遵循下面三個步驟:

第一步:對云計算服務商的認識;

第二步:云計算服務商法律地位的確立;

第三步: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對于第一步中云計算服務商的認識,我認為至少有兩種認識思路,思路一是通過對現實社會中云計算的應用進行統計,然后得出對云計算服務商認識的結論,思路二是以云計算技術出發去預測或推導云計算服務商的定義。對于這兩種思路,我建議使用第一種思路。選擇思路一的原因:思路二存在不可避免的認識方法錯誤問題,因為一種服務商的出現或者服務模式的出現,一定是市場參與主體在一定的利益驅動之后產生的,而絕對不是某項技術的出現去決定的,也就是云計算技術出現了是不一定會帶來云計算服務的,而在于市場參與主體認為云計算服務有利可圖而去開發相應的技術、提供相應的服務或者創造相應的商業模式,所以如果我們主觀的根據我們的認識去確立云計算服務商是什么、包含哪些類型是有悖于前述邏輯的。

對于第二步,云計算服務商法律地位的確立一問題。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得謹記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是用既有的法律,拿到本課題來說就是使用網絡著作權法、民法、侵權行為法、判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學說去認識。這一點是需要說明的。在第一步中,通過對云計算服務商的認識,我們已經能夠知道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包含哪些種類以及云計算服務商的類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所以在第二步中,我們要做的就是既有法律(廣義上)對不通過類型的云計算服務商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評價應該是什么的問題。例如我國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確立了四種網絡服務提供商,美國《版權法》512條也確立了四種網絡服務提供商,還有如我國學者薛紅認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包括三類。根據這些法律法規以及學界觀點我們去對云計算服務商的法律地位進行評價。這也就是第二步要完成具體工作。

對于第三步,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問題。

在這一步的具體工作中,我認為我們應該具體解決的問題是云計算服務商的哪些行為能夠構成侵權行為。這也是后文中要探討侵權責任的前提。但是要解決這一問題,一個關鍵的問題必須能夠明確,就是認識標準的問題。即根據什么樣的法律標準去認定。當然我們對于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初步認識時,肯定是采用既有的網絡著作權法、民法、侵權責任法的相關理論,好似這一問題得已回答了。但這其中還隱藏了一個認識上的缺陷或者不足,就是現有相關法律的滯后性問題怎么去彌補的問題,因此我認為對于現有法律的滯后性或者缺陷或者會產生的調整也應該做以探討。當然此時的這種探討之會涉及侵權行為認定的部分,暫時不會涉及到其他部分。這是關于認定標準問題中應該注意的地方。

在解決了認識標準的問題之后,我們可以將云計算服務商的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與間接侵權行為探討。但無論是采用直接侵權行為還是采用間接侵權行為,它的一個邏輯起點都是第二步得出的結論就是云計算服務商的法律地位問題。到目前為止,認為云計算服務商其本質仍然是一種網絡服務商的結論已經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可。當然這一結論,我們也可以通過第二步的分析來得出這一結論。所以,既然云計算服務商仍然是一種網絡服務商,那么我們認識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時,就離不開傳統網絡服務商侵權行為的基本理論。

對于傳統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行為理論中,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直接侵權問題一直不存在爭議。即當網絡服務商從事了或者進入了著作權人專有權利范圍,直接侵權就必然成立,而無論其存在主觀過錯。因為主觀過錯只是是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應當考慮的要素。而爭議的主要問題,主要在于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間接侵權一問題。對于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間接侵權問題,各國在立法中做以規定的并不多見,大多是通過判例來確立的一些列標準。而我國主要是通過共同侵權的相關理論來解決這一問題,在法律上也無直接的立法規定。這就導致了關于間接侵權的分類問題一直缺乏一個權威性的認識。對于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認為間接侵權的體系包括教唆侵權、引誘侵權和幫助侵權,對于這一問題在我國網絡著作權法頗有影響力的王遷學者還提到了直接侵權的預備行為和擴大侵權后果的行為以及許可侵權也屬于間接侵權。對于此,我建議采用王遷學者的觀點。因為對于他補充的兩類侵權行為,是在面對信息技術的 發展,為了維護著作權人的利益,世界上相關國家所提出的。這也正好符合本課題中所涉及的云計算,它正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代表。

綜上所述,對于云計算服務商的侵權行為認定這一版塊。我們的思路可以這樣展開:第一層次,采用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展開。第二層次,將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展開。重點在于間接侵權。間接侵權的展開采用王遷老師的提出的間接侵權三種大類型,六個小類型。第一大類型是教唆侵權、引誘侵權和幫助侵權;第二大類型是直接侵權的預備行為和擴大侵權后果的行為;第三大類型是許可侵權。

但是在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時,一定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1)網絡服務商在著作權法下的違法行為與侵權行為的關系。(2)云計算下,著作權法自身可能發生的變化,例如著作權權利的種類、作品的種類一些問題。(3)現在在網絡著作權法中在這一領域中遺留的可能影響云計算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的問題,例如復制權中的臨時復制問題、網絡傳播權的含義、避風港原則的邏輯問題等。當然這三個要注意的問題不會影響到本版塊的體系,但涉及到認定標準中涉及的相關具體法律問題。所以在此僅只有說明,提醒注意的意思。以便我們在考慮這一問題時能夠更加的全面。

二、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研究思路

在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中,我們已經得出結論問題的有:云計算服務商的種類、云計算服務商直接侵權行為的情形、云計算服務商間接侵權行為的情形、對不同類型云計算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特性問題。所以在該問題中,我們要探討云計算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一問題時,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云計算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

建立這一體系,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根據云計算服務商的類型,第二種思路,以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為兩個方向展開建立歸責原則體系。對于這兩種思路的選擇問題,我建議使用第一種思路。原因至少有以下幾點支持:

(一)學界目前對于云計算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觀點的基本予以認同,并且通過前期對云計算服務商種類的研究,發現云計算服務商的種類與傳統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種類出入不大,所以采用不同種類為基礎建立歸責原則體系,不會與現在的著作權法在銜接上出現較大不同。雖然以后必然會出現新的云計算服務商,但這是法律滯后性的問題。

(二)在傳統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中,王遷學者詳盡的分析了每一類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問題,從他的專著中可以發現,不同種類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在不同的情形下的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有著較大的不同,原因在于其所處商業模式不一樣,所要承擔的義務會不完全一樣。這也是各國在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立法上為什么采用一種開放式的立法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以美國為代表的判例法國家之中體現尤為明顯。

(三)采用第二種思路,即以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模式來建立歸責原則體系,雖然看似更加完備,但是仍然解決不了法律滯后性的問題,并且還有可能影響云計算產業自身的發展。原因在于法律能夠起到引導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入法律確立一項并不完善的歸責,云計算產業中的市場主體一般在進入這相關市場時是必然會考慮法律風險的,這樣以來就可能抑制一些較好的商業模式的出現,較之法律滯后性而言,法律滯后性雖然在某一方面立法存在空白,但至少會鼓勵云計算服務商去進入空白領域,所以采用第一種思路,覺得更為優越。

在確定了建立云計算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的思路之后,我們將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怎樣依據不同類型的云計算服務商來建立這一體系的問題。在上述分析中,我們得知云計算服務商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網絡服務提供商,并且它的種類與傳統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種類出入不大,所以這一體系建立的起點仍然是傳統網絡服務提供商侵權責任歸責的認識。

但是學界在傳統網絡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問題上,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所以對各種學說觀點的認識以及國外關于這一問題的觀點,是我們必須了解的。也即,我們必須對傳統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體系,以便為云計算服務商在這一問題的認識做好理論準備。

在完成對傳統網絡服務商著作權侵權責任歸責體系的梳理之后,對于云計算服務商的該問題,就圍繞云計算服務商的不同類型展開即可。在每一類云服務商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展開之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的問題:

篇13

中小企業;云計算;會計信息化

前言

云計算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而逐步發展的,互聯網環境下,云計算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云計算環境之下,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必須結合云計算的基本特點與特殊需求,只有結合云計算的基本特點,才能對云計算在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展開分析。云計算為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云計算也為中小企業的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只有在云計算環境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道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沒有對于云計算的研究與把握實際上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過程是不能夠正確和全面認識的。正確認識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過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改革。

一、云計算概述

(一)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是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基于互聯網的一定程度的相關服務的不斷增加、使用和交付的固有模式,一般而言,云計算是通過網絡來專門提供動態的、容易擴展的且是虛擬化的網絡資源。從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第一,云計算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產生的,互聯網催生了云計算的誕生。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云計算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換言之,只有認識到互聯網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的相關性,才能從根本上真實地認識互聯網云計算的特點。第二,云計算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虛擬化的資源,這種資源由于分布在網絡上具有易擴展性以及發散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云計算資源的難以把控性,這是云計算環境下的基本特點。

(二)云計算的關鍵詞技術

云計算的關鍵詞技術是指在網絡上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資源之下,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被識別,只有通過使用與需要尋找的資源相關的“關鍵詞”,才能夠尋找到相關資源。換言之,在云計算環境之下,盡管網絡資源異常豐富,但要尋找到相關的數據資源往往依賴其關鍵詞進行尋找,只有在關鍵詞技術的運用之下,才能對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資源進行有效尋找與精確定位。

(三)云計算的特點

根據當前互聯網發展的實際狀態,云計算的特點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從資源上來說,云計算環境下,網絡資源異常豐富,尤其是與中小企業會計相關的網絡資源更加異常豐富。豐富的網絡資源往往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尋找具有相關性的資源數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第二,從資源的獲取與識別上來說,盡管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數據資源具有異常的豐富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對于識別與獲取相關資源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第三、資源的可利用度不高,前已述及,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數據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識別與獲取,因為網絡數據資源以及與中小企業會計相關的網絡資源的豐富度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資源的可利用率偏低的情況。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概述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

目前來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中小企業在現有條件下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統性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狀態。其現狀基本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初步建立起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軟件運用系統。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小企業運用網絡會計軟件進行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計軟件的發展與逐漸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現有條件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軟件的運用具有了一定的成功經驗。第二,企業領導層逐漸重視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來看,經歷了被企業領導漠視、歧視以及逐漸重視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總路徑。任何情況下,只有中小企業領導能夠重視其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才能使得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逐漸發展并成熟起來。第三,注重會計信息化與網絡技術發展的關系,從根本上來說,會計信息化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沒有對網絡技術的重視以及普及,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過程就不會順利進行。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其一,會計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作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主要推動者,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只有真正地把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上去才能真正提高會計信息建設的步伐與質量。其二,缺乏專業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技術研發部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是依托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相關技術支持,沒有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的研發部門的技術支持,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是不可能高質量發展的。其三,從國家層面來說,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與政策保護。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與技術支持,只有把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與國家的宏觀政策的支持結合起來,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支持。

(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

作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小企業信息化是在中小企業必然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上形成的。必須認清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才能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少走彎路。目前來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解決財務會計信息的發展速度問題。從傳統上來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一直在追求會計信息能夠在極短地時間內大量處理其會計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就是為了滿足其會計信息發展速度的需要。第二,提高中小企業會計決策的能力。會計決策的能力是指,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預算、核查以及結算過程中的一種綜合能力,只有認識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會計決策能力一直是伴隨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才能認識到中小企業決策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會計信息化的程度。第三,適應互聯網經濟條件下的需求?;ヂ摼W經濟是指經濟實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互聯網技術的互聯網理念,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理念的支持之下,經濟的發展更加迅速。正是在互聯網經濟的迅速影響之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也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與市場經濟的一種必然要求。

三、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問題

云計算環境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的一種資源存在環境的簡稱。云計算在一定程度上與網絡的使用量、互聯網的基本交付模式等相關。一般認為,云計算環境問題是云計算始終面對并始終擺脫不了的問題。只有認清云計算環境下的問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云計算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過程的全面認識。在云計算環境之下,會出現很對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某些環境問題不相關的問題,只有認識到云計算環境下其環境問題的復雜性,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其對云計算的影響。我們認為,環境復雜性一方面使得云計算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難度增大,需要中小企業投入更多的、更大的人力與物力才能真正完成資源識別與提取,另一方面,對云計算的技術問題也提出了一種挑戰,也就是說,云計算環境下,基于環境的復雜性,必須正確認識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技術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高,不能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不能真正應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問題。

(二)安全問題

云計算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的安全問題,主要指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指外部安全問題。主要是說,基于云計算的數據網絡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網絡,而網絡從目前來說并不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資源存放方式,基于網絡病毒、網絡黑客問題的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脅著網絡數據資源的安全問題,也就是說,網絡安全構成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要障礙。二是內部安全問題。會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的核心機密之一,一個企業不能正確對待與認識會計信息的安全,往往會造成會計信息泄露的安全事故,而會計信息泄露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

(三)技術問題

無論云計算還是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技術發展的完善與提高?,F階段,云計算技術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一方面是因為中小企業的財力有限,不能投入一定的研發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另一方面,通常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亟待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夠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解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問題的關鍵,實際上只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才能在一定程度促進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只有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技術人員才能熟知其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使得技術解決問題更加具有實效性。

四、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

(一)需求分析和策略定位

一般來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明確市場經濟主體的現實需求,在明確其現實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策略定位。不明確甚至不了解市場經濟主體的現實需求的情況下往往不能進行正確的策略定位與策略選擇。現階段,從宏觀上來說,中小企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不能與其技術相匹配,也就是說,對于中小企業來講,不能正確處理現實需求與技術匹配的問題。從微觀上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包括技術需求、人員需求、資金需求等。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策略定位必須結合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現實需求,從上述情況來看,一方面,只有國家加強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宏觀問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需要加強研發技術的力度以及對于其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各方面的支持。二者相互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與策略定位。

(二)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模式

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以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為導向,以對中小企業的相關支持為中心,以網技術發展的程度為基本著眼點,以中小企業的現實需求為存在基礎來展開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的建設。以上幾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一體,只有認識到以上幾個方面存在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模式的探討,才能更好地進行其基本模式的建設。

(三)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網絡設計方案

目前來看,對于中小企業在云計算環境下發展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必須明確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設計方案,真正解決網絡資源的識別與獲取是其關鍵。目前對于云計算環境下網絡資源的獲取主要是通過關鍵字技術,缺少相關技術的研發。實際上,云計算環境下快速獲取網絡數據資源的技術可以模仿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360搜索等來建立相關的搜索引擎來使其網絡設計方案更加具有實際意義與價值。(四)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不同于傳統上的會計信息化過程。所以一方面需要建立并健全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促進與鼓勵機制,另一方面,也要明確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建設的監督與監管機制,二者不可分割。另外,必須明確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是建立在對網絡資源充分運用的基礎上的,這是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補充。

五、結語

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必須要以云計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核心,明確二者與會計信息化的必然聯系與關系。并且必須認識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在明確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建立與健全。

作者:佟微 單位:渤海大學金融與商貿學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昭通市| 永福县| 淳安县| 遵化市| 伊宁县| 鱼台县| 特克斯县| 大姚县| 宜兰市| 高州市| 类乌齐县| 青神县| 自贡市| 盐津县| 招远市| 方正县| 扶余县| 宜宾县| 淮安市| 荆州市| 岢岚县| 米林县| 金溪县| 浠水县| 石楼县| 德阳市| 柯坪县| 阆中市| 博爱县| 麻城市| 浦东新区| 湄潭县| 合肥市| 盐亭县| 五原县| 松桃| 南漳县| 高安市| 托里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