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荷花教案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荷花教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荷花教案

篇1

1.能以荷花的變化及花開的時間順序為線索,理解繪本內容,并能用語言清晰地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認識。

2.通過閱讀與交流感受,在觀賞、朗誦、游戲等活動中學習童謠。

3.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荷花1—7月開放情況的ppt.。

2.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等七個小牌子,1—7月份荷花綻放情況的圖片。

3. 教師事先將幼兒繪本《荷花荷花幾月開》里面的部分內容用回形針別起來。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幼兒游戲

幼兒圍成里外兩圈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一邊念兒歌: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不開二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二月不開三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三月不開四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四月不開五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五月不開六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

2. 幼兒和老師一起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邊玩邊念兒歌。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剛才我們玩過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知道了荷花七月開放,那么六月、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怎么開放的?

幼兒:六月荷花開放最大,一月最小。

老師: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繪本上是怎么說的?

幼兒拿出自己的繪本邊念兒歌便對照月份在上面尋找答案,看看荷花每個月開放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要求幼兒暫不要翻看用回形針別起來的內容。

教師:幼兒找到答案后就把繪本放回原位。

教師:我們剛才看過繪本以后,知道了荷花是在每年的1—7月份開放,現在請小朋友上臺來按照荷花開放的次序用小牌子擺一擺。

2.幼兒根據剛才看過的圖書內容把圖片擺放在相應月份的牌子下。

3. 出示多媒體ppt課件《荷花荷花幾月開》。

教師帶領幼兒逐一分析課件內容:

(1)1月的荷塘是什么樣的?荷葉枯萎耷下了大腦袋(幼兒用動作演示);

(2)二月變成了卷心菜(幼兒兩臂交叉做卷心菜樣);

(3)三月荷花快快樂樂舒展開(幼兒慢慢伸展開雙臂);

(4)四月荷花悄悄露出了尖腦袋(幼兒用雙手小指做尖尖樣),教師引用(宋)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睘樽C。

(5)五月荷花開得多了開始搖搖擺擺(幼兒兩臂向上扭動連續做搖擺狀)。

(6)六月荷花你爭我搶紛紛開,小蝌蚪變青蛙。(幼兒們一起做短暫的捉迷藏游戲)

(7)教師:剛才小朋友擺放的荷花與相應的月份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圖片擺放情況并說一說。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圖片內容。

1.教師指著擺放正確的圖片:其實這還是一首新的童謠(兒歌)(教師邊說邊用動作表演):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不開二月開,一月荷花耷下了大腦袋;荷花荷花幾月開,二月不開三月開,二月荷花變成了卷心菜;荷花荷花幾月開,三月不開四月開,三月荷花快快樂樂舒展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四月不開五月開,四月荷花露出了尖腦袋;荷花荷花幾月開,五月不開六月開,五月荷花搖搖擺擺就盛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六月荷花你爭我搶紛紛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七月荷花全盛開。

2.教師指圖和幼兒一起說童謠,(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3.教師和幼兒互換角色講述童謠內容。

4.用新童謠(兒歌)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

5.邀請班級其他老師一起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

 四、拓展幼兒已有經驗

游戲結束,幼兒回到位置上取出圖書,教師請幼兒打開之前用回形針別起來的部分。

問:你們知道一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二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三月份還有哪些花開?四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五月份還有哪些花開?六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七月份還有哪些花開?

幼兒分別說出每個月開什么樣的花。(一月臘梅.水仙.迎春.馬蹄蓮.晚菊.康乃馨 等;二月春蘭.蟹爪蘭.茶花.梅花.瓜葉菊.報春花等;三月白玉蘭.連翹 等四月君子蘭.含笑.牡丹.晚茶花.春杜鵑.桃花.櫻花等; 五月月季.玫瑰.芍藥.令箭荷花..四季海棠..矮牽牛.太陽花等; 六月米蘭.茉莉.白蘭花.梔子花.廣玉蘭.石榴.夾竹桃.美人蕉等;六月鳳仙花.牽?;?各種仙人球;七月荷花.睡蓮.紫薇.曇花等。)

篇2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目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蟽r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板書:

一、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

注意: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3)因為化合價是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性質,所以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閱讀課本P62-63

思考討論:

1、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實質是否相同?

2、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與數值是如何確定的?

3、化合價的原則是什么?

板書: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小結上述問題的討論并填寫下表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值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原則

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投影:課堂練習一

1、離子化合物硫化鈉的化學式為Na2S。在硫化鈉中,1個硫原子得個電子,硫元素為價。一個鈉原子失電子,鈉元素為價。

2、共價化合物硫化氫的化學式為H2S。在硫化氫中,1個氫原子與硫原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是,1個硫原子與氫原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是,共用電子對偏離,偏向,氫元素為價,硫元素為價。

3、已知氫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標出下列物質中各元素的化合價。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書:三、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1、化合物中,通常氫為+1價,氧為-2價,金屬元素顯正價

2、元素的變價:許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條件下可顯示不同的化合價。例:Cu為+1,Fe為+2,+3

3熟記原子團的化合價: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氫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銨根:磷酸根:

順口溜記憶:

一價氫氯氧鈉鉀

二價氧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鐵二三來銅二一

二四六硫要記真

投影:課堂練

1.標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2SO2FeOFe2O3MgCl2

2.判斷正誤:

①在H2O中,氫為1價,氧為2價。()

②一種元素只能表現一種化合價。()

③金屬元素一定顯正價,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3.在FeO鐵的化合價為價,該化合物的名稱是

在Fe2O3,鐵的化合價為價,該化合物的名稱是

四、化合價的應用

1.根據化合價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不能根據化合價書寫不存在的物質的化學式。

寫法:正前,負后,約簡交叉。

一般規律:將正價元素符號寫在前面,負價元素符號寫在后面,在元素符號上面標出元素的化合價,將兩個化合價的數值約簡成最簡比,交叉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數值為1時略去不寫)。

例:試寫出+4價硫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解:①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后,標出化合價

②約簡化合價數值為最簡比,交叉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投影]練習三,寫出下列化學式:

根據化學式,推斷某元素的化合價:

例:確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解: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求氯元素的化合價。

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在KClO3中,1+×5+(-2)×3=0

=+5

則: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

練習:①KMnO4中Mn為價,

②H2SO4中S為價,

③Na2CO3中C為價。

板書設計:

第六節化合價

一.化合價:

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與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叫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注意:

①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②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

③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三.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鐵二三來銅二一,

二四六硫要記真。

合價的應用:

1.化合價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②注意:不能根據化合價書寫不存在的物質的化學式。

③寫法:正前,負后,約簡交叉。

2.據化學式推斷某元素的化合價

探究活動

氯化鎂和水的形成過程

討論提綱: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篇3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教學過程]

[引入]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磷砷銻鉍

非金屬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PH3AsH3

穩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學生總結]+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

第一節氮和磷

氮氣

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2-3頁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邊提問邊總結]

(一)氮的存在

游離態:大氣中N2的體積比為78%、質量比為75%。

化合態:無機物中(如硝酸鉀等),有機物中(如蛋白質、核酸等)。

[引導]請學生觀察周圍空氣并通過聯想分析氮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總結]

(二)氮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難溶于水(1:0.02),比空氣稍輕。

[投影]常見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讓學生進行比較。

難溶氣體:N2(1:0.02);H2(1:0.02);

微溶氣體:O2(1:0.2)

可溶氣體:Cl2(1:2)、H2S(1:2.6)

易溶氣體:SO2(1:40)

極易溶氣體:HCl(1:500)

[思考]實驗室制N2時應該用什么方法來收集?

(三)氮氣的化學性質

[引導]結構決定性質,先研究N2的結構。

1.N2的結構

電子式:;結構式:NN。氮氮三鍵的鍵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穩定,通常情況下,性質很不活潑。

2.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氫氣反應

(2)跟鎂反應:3Mg+N2Mg3N2

(3)與氧氣反應:N2+O22NO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上述三個反應。進而得出“氮氣既能表現氧化性,也能表現還原性”的結論。

[引導]中國有句農諺,叫做“雷雨發莊稼”,誰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請大家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再來理解這句農諺。

[學生總結]

[補充演示實驗]教師事先在一燒瓶內充滿一氧化氮氣體,讓學生觀察一氧化氮的顏色等。打開瓶塞,讓學生觀察變化。

[學生觀察結論]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氣體、二氧化氮顯紅棕色。通常條件下,一氧化氮易轉化為二氧化氮。

[教師引導]請用雙線橋法標出以上三個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活動]完成以上作業,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加以說明。

(四)氮氣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填燈泡、保存糧食和水果。

[教師引導]請學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氣哪方面的性質。

(五)氮的固定

將游離態的氮轉變為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徑: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業。

教師向學生介紹人工模擬生物固氮這一世界性研究課題的現狀和前景,鼓勵學生獻身科學研究為人類作出貢獻。

[課堂小結]

結構、性質和具體反應之間的聯系: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

[隨堂練習]

1.不屬于氮的固定的變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氣轉化為氨(B)氮氣和氫氣在適宜條件下合成氨

(C)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合成NO(D)工業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車引擎中,N2和O2進行反應會生成污染大氣的NO(N2+O22NO+Q),據此,有人認為廢氣排出后,溫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會自行消失,事實證明此說法不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溫常壓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氣中NO迅速變為NO2而不分解

(C)空氣中N2與O2的濃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D)廢氣排出后,壓強減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實驗室里從空氣中制取氮氣的是()

(A)把空氣液化,然后分離出氮氣

(B)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銅網

(C)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鎂粉

(D)把空氣通過裝有氫氧化鈉的洗氣瓶

答案:B。

4.現有M、R兩種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實不能說明M的非金屬性比R強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氣態氫化物穩定性:MH3>RH3

(C)氣態氫化物還原性:MH3>RH3

(D)含氧酸鹽的穩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這四種元素中,每種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區別于某它三種元素。若從中選出氟元素,選擇的理由中正確的是()。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

(B)單質與冷水反應最劇烈

(C)單質固態時為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穩定

答案:BC。

6.在標準狀況下,將O2與NO按3:4體積比充滿燒瓶,將燒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單位:mol·L-1)()。

(A)0.045(B)0.036(C)0.026(D)0.018

答案:B。

7.1898年,曾有人發明了固氮的一種方法,該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氣為原料。第一步反應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應產物和焦炭反應,在電爐中的高溫下制得第三步反應起始物;第三步反應中另一反應物是空氣,該反應也是在電爐中完成的,生成一種固體;第四步是使該固體和水蒸氣反應制得氨氣。又知該固體中有與N3-互為等電子體的離子。

(1)試寫出四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簡評該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CaO+CO2;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3H2O(g)=CaCO3+2NH3。

(2)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原料眾多,設備重,生產成本高。

8.有A、B、C、D四種氣體,能發生下列變化

A+DE+H2O,E+O2D,

C+DB+F,B+O2C。

且已知其中:C為紅棕色,D能使石灰水變渾濁,E常溫下是固體,F是一種酸酐。

(1)寫出四種氣體的化學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寫出C+DB+F所表示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D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4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離子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共價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正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負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板書:

一、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

注意: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3)因為化合價是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性質,所以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閱讀課本P62-63

思考討論:

1、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實質是否相同?

2、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與數值是如何確定的?

3、化合價的原則是什么?

板書: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小結上述問題的討論并填寫下表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離子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共價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數值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正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負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原則

class=NormalvAlign=topcolSpan=2>

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篇5

(1)掌握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

(2)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教學過程]

[引入]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氫化物通式為RH3。氮族元素的遞變性:氮磷砷銻鉍非金屬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弱增強NH3PH3AsH3穩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學生總結]+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

第一節氮和磷

氮氣

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2-3頁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邊提問邊總結]

(一)氮的存在

游離態:大氣中N2的體積比為78%、質量比為75%。

化合態:無機物中(如硝酸鉀等),有機物中(如蛋白質、核酸等)。

[引導]請學生觀察周圍空氣并通過聯想分析氮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總結]

(二)氮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難溶于水(1:0.02),比空氣稍輕。

[投影]常見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讓學生進行比較。

難溶氣體:N2(1:0.02);H2(1:0.02);

微溶氣體:O2(1:0.2)

可溶氣體:Cl2(1:2)、H2S(1:2.6)

易溶氣體:SO2(1:40)

極易溶氣體:HCl(1:500)

[思考]實驗室制N2時應該用什么方法來收集?

(三)氮氣的化學性質

[引導]結構決定性質,先研究N2的結構。

1.N2的結構

電子式:;結構式:NN。氮氮三鍵的鍵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穩定,通常情況下,性質很不活潑。

2.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氫氣反應

(2)跟鎂反應:3Mg+N2Mg3N2

(3)與氧氣反應:N2+O22NO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上述三個反應。進而得出“氮氣既能表現氧化性,也能表現還原性”的結論。

[引導]中國有句農諺,叫做“雷雨發莊稼”,誰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請大家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再來理解這句農諺。

[學生總結]

[補充演示實驗]教師事先在一燒瓶內充滿一氧化氮氣體,讓學生觀察一氧化氮的顏色等。打開瓶塞,讓學生觀察變化。

[學生觀察結論]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氣體、二氧化氮顯紅棕色。通常條件下,一氧化氮易轉化為二氧化氮。

[教師引導]請用雙線橋法標出以上三個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活動]完成以上作業,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加以說明。

(四)氮氣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填燈泡、保存糧食和水果。

[教師引導]請學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氣哪方面的性質。

(五)氮的固定

將游離態的氮轉變為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徑: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業。

教師向學生介紹人工模擬生物固氮這一世界性研究課題的現狀和前景,鼓勵學生獻身科學研究為人類作出貢獻。

[課堂小結]

結構、性質和具體反應之間的聯系: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

[隨堂練習]

1.不屬于氮的固定的變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氣轉化為氨(B)氮氣和氫氣在適宜條件下合成氨

(C)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合成NO(D)工業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車引擎中,N2和O2進行反應會生成污染大氣的NO(N2+O22NO+Q),據此,有人認為廢氣排出后,溫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會自行消失,事實證明此說法不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溫常壓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氣中NO迅速變為NO2而不分解

(C)空氣中N2與O2的濃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D)廢氣排出后,壓強減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實驗室里從空氣中制取氮氣的是()

(A)把空氣液化,然后分離出氮氣

(B)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銅網

(C)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鎂粉

(D)把空氣通過裝有氫氧化鈉的洗氣瓶

答案:B。

4.現有M、R兩種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實不能說明M的非金屬性比R強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氣態氫化物穩定性:MH3>RH3

(C)氣態氫化物還原性:MH3>RH3

(D)含氧酸鹽的穩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這四種元素中,每種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區別于某它三種元素。若從中選出氟元素,選擇的理由中正確的是()。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

(B)單質與冷水反應最劇烈

(C)單質固態時為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穩定

答案:BC。

6.在標準狀況下,將O2與NO按3:4體積比充滿燒瓶,將燒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單位:mo

l·L-1)()。

(A)0.045(B)0.036(C)0.026(D)0.018

答案:B。

7.1898年,曾有人發明了固氮的一種方法,該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氣為原料。第一步反應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應產物和焦炭反應,在電爐中的高溫下制得第三步反應起始物;第三步反應中另一反應物是空氣,該反應也是在電爐中完成的,生成一種固體;第四步是使該固體和水蒸氣反應制得氨氣。又知該固體中有與N3-互為等電子體的離子。

(1)試寫出四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簡評該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CaO+CO2;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3H2O(g)=CaCO3+2NH3。

(2)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原料眾多,設備重,生產成本高。

8.有A、B、C、D四種氣體,能發生下列變化

A+DE+H2O,E+O2D,

C+DB+F,B+O2C。

且已知其中:C為紅棕色,D能使石灰水變渾濁,E常溫下是固體,F是一種酸酐。

(1)寫出四種氣體的化學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寫出C+DB+F所表示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D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6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2)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

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離子

陽離子陰離子

結構質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不帶電帶正電帶負電

表示法NaNa+Cl-

聯系陽離子原子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篇7

(2)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教學過程]

[引入]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磷砷銻鉍

非金屬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PH3AsH3

穩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學生總結]+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

[教師引導]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

第一節氮和磷

氮氣

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2-3頁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邊提問邊總結]

(一)氮的存在

游離態:大氣中N2的體積比為78%、質量比為75%。

化合態:無機物中(如硝酸鉀等),有機物中(如蛋白質、核酸等)。

[引導]請學生觀察周圍空氣并通過聯想分析氮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總結]

(二)氮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難溶于水(1:0.02),比空氣稍輕。

[投影]常見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讓學生進行比較。

難溶氣體:N2(1:0.02);H2(1:0.02);

微溶氣體:O2(1:0.2)

可溶氣體:Cl2(1:2)、H2S(1:2.6)

易溶氣體:SO2(1:40)

極易溶氣體:HCl(1:500)

[思考]實驗室制N2時應該用什么方法來收集?

(三)氮氣的化學性質

[引導]結構決定性質,先研究N2的結構。

1.N2的結構

電子式:;結構式:NN。氮氮三鍵的鍵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穩定,通常情況下,性質很不活潑。

2.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氫氣反應

(2)跟鎂反應:3Mg+N2Mg3N2

(3)與氧氣反應:N2+O22NO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上述三個反應。進而得出“氮氣既能表現氧化性,也能表現還原性”的結論。

[引導]中國有句農諺,叫做“雷雨發莊稼”,誰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請大家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再來理解這句農諺。

[學生總結]

[補充演示實驗]教師事先在一燒瓶內充滿一氧化氮氣體,讓學生觀察一氧化氮的顏色等。打開瓶塞,讓學生觀察變化。

[學生觀察結論]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氣體、二氧化氮顯紅棕色。通常條件下,一氧化氮易轉化為二氧化氮。

[教師引導]請用雙線橋法標出以上三個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活動]完成以上作業,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加以說明。

(四)氮氣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填燈泡、保存糧食和水果。

[教師引導]請學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氣哪方面的性質。

(五)氮的固定

將游離態的氮轉變為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徑: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業。

教師向學生介紹人工模擬生物固氮這一世界性研究課題的現狀和前景,鼓勵學生獻身科學研究為人類作出貢獻。

[課堂小結]

結構、性質和具體反應之間的聯系: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

[隨堂練習]

1.不屬于氮的固定的變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氣轉化為氨(B)氮氣和氫氣在適宜條件下合成氨

(C)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合成NO(D)工業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車引擎中,N2和O2進行反應會生成污染大氣的NO(N2+O22NO+Q),據此,有人認為廢氣排出后,溫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會自行消失,事實證明此說法不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溫常壓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氣中NO迅速變為NO2而不分解

(C)空氣中N2與O2的濃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D)廢氣排出后,壓強減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實驗室里從空氣中制取氮氣的是()

(A)把空氣液化,然后分離出氮氣

(B)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銅網

(C)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鎂粉

(D)把空氣通過裝有氫氧化鈉的洗氣瓶

答案:B。

4.現有M、R兩種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實不能說明M的非金屬性比R強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氣態氫化物穩定性:MH3>RH3

(C)氣態氫化物還原性:MH3>RH3

(D)含氧酸鹽的穩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這四種元素中,每種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區別于某它三種元素。若從中選出氟元素,選擇的理由中正確的是()。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

(B)單質與冷水反應最劇烈

(C)單質固態時為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穩定

答案:BC。

6.在標準狀況下,將O2與NO按3:4體積比充滿燒瓶,將燒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單位:mol·L-1)()。

(A)0.045(B)0.036(C)0.026(D)0.018

答案:B。,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7.1898年,曾有人發明了固氮的一種方法,該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氣為原料。第一步反應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應產物和焦炭反應,在電爐中的高溫下制得第三步反應起始物;第三步反應中另一反應物是空氣,該反應也是在電爐中完成的,生成一種固體;第四步是使該固體和水蒸氣反應制得氨氣。又知該固體中有與N3-互為等電子體的離子。

(1)試寫出四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簡評該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CaO+CO2;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3H2O(g)=CaCO3+2NH3。

(2)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原料眾多,設備重,生產成本高。

8.有A、B、C、D四種氣體,能發生下列變化

A+DE+H2O,E+O2D,

C+DB+F,B+O2C。

且已知其中:C為紅棕色,D能使石灰水變渾濁,E常溫下是固體,F是一種酸酐。

(1)寫出四種氣體的化學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寫出C+DB+F所表示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D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8

3再畫上安全重要性的圖片。

4然后畫上消防安全的圖片。

篇9

3鞏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4掌握中和反應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應用

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教學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簡單復習酸和堿的定義和常見的化學性質

二、課前小測:

1、寫出酸和堿的定義并舉例說明(寫出電離方程式):

(1)酸------

例如:

(2)堿------

例如:

2、酸和堿分別有哪些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反應

1)酸使__________變紅

2)堿使__________變紅,使________變藍。

(2)酸與金屬(派在_____前)反應

例:鋁跟稀硫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鐵跟鹽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與金屬氧化物(酸)和非金屬氧化物(堿)反應

1)鹽酸與氧化銅,方程式:___________

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實的化學方程式。

(1)用鹽酸除去鐵銹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內加入適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進水中,可以把雞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長期在空氣中,會變渾濁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試液在濾紙上畫一只小鳥。把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出現一只___小鳥。再把此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小鳥逐漸___。

4、下列物質放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的是____,質量會減少的是___不會變質的是___.

A、粗鹽B、濃硫酸C、NaCO3.10H2OD、濃鹽酸E、NaClF、石灰水G、NaOHH、CaO

4、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稀釋濃硫酸時,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濃硫酸的量筒中并攪拌;

B、用滴管滴加液體時,為防止液滴飛濺,滴管應貼緊試管內壁;

C、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E、把氫氧化鈉固體放在托盤天平左盤的濾紙上稱量;

F、將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三、引入新課

[趣味實驗]“無中生有”:用兩支玻璃棒分別蘸上濃鹽酸和濃氨水后讓兩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觸,觀察現象。

[提問]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

[回答]鹽酸跟氨水(是一種堿)會反應

[提問]怎樣檢驗堿是否存在呢?

[回答]用指示劑(無色酚酞變紅,紫色石蕊變藍)

四、新課講授

(一)中和反應

[活動與探究]在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恰好變為無色為止,觀察現象。

取2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體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討論]玻璃片上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NaOH+HCl=NaCl+H2O

[講解]NaOH=Na++OH-HCl=H++Cl-

溶液中的離子進行重新組合,Na+與Cl-結合成NaCl,H+和Cl-結合成HCl.

[練習]Ca(OH)2+HCl=NaOH+H2SO4=

[提問]以上反應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都生成水和另一化合物(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

[歸納并板書]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例如:NaCl、CaCl2、Na2SO4、AgNO3、KMnO4、Na2CO3

[提問]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物質叫做什么?(堿)

[歸納并板書]向上述這類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講解]中和反應不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前面我們學過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哪些?

并舉例說明。

[回答]

1)化合反應:C+O2點燃CO2

2)分解反應:2KMnO4ΔK2MnO4+MnO2+O2

3)置換反應:Mg+HCl=MgCl2+H2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改良酸性土壤H2SO3+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H2SO4+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Al(OH)3=AlCl3+H2O

HCl+NaHCO3=NaCl+CO2+H2O

五、課堂小結: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NaOH+H2SO4=Na2SO4+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H2SO3+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Al(OH)3=AlCl3+H2O

HCl+NaHCO3=NaCl+CO2+H2O

六、目標檢測:

1、寫出鹽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鹽----

例如:

2、寫出中和反應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中和反應---

例如:

3、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漸漸消失?;卮鹣铝袉栴}: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用__________畫的。

無色液體A是____,B是____,C是___;或A是____,B是___,C是____。

4、下列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屬于分解反應的是(),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Fe+H2SO4=FeSO4+H2B、H2CO3=H2O+CO2

C、NaOH+H2SO4=Na2SO4+H2OD、S+O2點燃SO2

5、Zn、Fe(OH)­­3、KMnO4、CaO、稀H2SO4、H2O等物質中,按下列要求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1)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

(3)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

(4)中和反應:________________

6、某地有間大型火力發電廠(燃燒煤發電),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其方程式為_________,這種氣體會形成酸雨,造成土壤酸化,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為了減小土壤的酸性,可在土壤中加入適量________,以中和酸性,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

7、查得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會造成水體污染,應怎樣處理此工廠中的廢水?寫出你的想法,并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8、人的胃酸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或是胃痛,此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某些堿性物質,如_______或________,以中和過多的胃酸,寫出它們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胃穿孔,則不宜用__________方法(填第一種或是第二種)

9、我國西部地區有一個苦泉村,村子里的泉水蒸發得到藍色的膽礬(CuSO4.5H2O),當地居民用鐵鍋將水煮一煮就不苦了,久而久之鐵鍋就變成了“銅鍋”,試解釋這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課題2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NaOH+H2SO4=Na2SO4+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H2SO3+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H2SO4+Ca(OH)2=CaSO4+H2O

篇10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140℃。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140℃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在氣溫低于-39℃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熔化和凝固。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可知,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F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篇11

工作經驗:不限

年齡:不限

招聘人數:1人

工作地點:合肥蜀山

工作時間:星期六,星期日

一、學校辦公室文員一名(女性)

1、語言表達流利,善于溝通,性格開朗。

2、空余時間充分,或時間靈活。

3、有過招生或接待,市場營銷的優先。

4、在校研究生時間充分的優先。

二、各科老師共4名

1、政治、英語、數學、語文各一人。

2、男女不限,有授課經驗者優先,在校研究生有經驗者優先。

3、碩士以上學歷。

4、時間充分,性格開朗。

地址:合肥市肥西路三號安徽大學老區行政北樓西側30米。

篇12

【導語】

2019年河南安陽滑縣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

【志愿填報“五要”“四不要”】

什么叫“分數優先”、“志愿優先”?所謂分數優先,不管志愿填寫位置,只有分數達標才能被錄取。例如:統一志愿。志愿優先:根據志愿填報的順序,取志愿填報在先的考生,例如:推優生。

在填報志愿過程中,討論、填寫志愿時間不宜拖得過長,以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業和考試心態。在這段時間,要注意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掌握“五要”原則情緒要穩定,家庭氣氛要溫馨,對孩子要說“盡力就行”,飲食衛生要搞好,幫助孩子檢查考試用具是否備齊。注意“四不要”——不要規定孩子考什么中學、不要規定孩子考多少分、不要過多討論報考志愿的事、不要對孩子的成績問個不停。模擬考試分數僅做參考,還需參考平時穩定的學業水平。成績高,保持自信同時不要過于樂觀。成績低,發揮失常,要擺正位置,恢復自信,相信自己的上升空間比別人大。

篇13

1.認識升華現象,知道升華吸熱

2.認識凝華現象,知道凝華放熱

能力目標

觀察實驗,認識物體變化,形成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和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給出了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并用實驗引入課題,學生觀察碘升華的實驗,分析實驗,

說明碘沒有變成液態,而是直接變成了氣態.

教材聯系實際分析了一些自然現象,說明哪些是屬于升華和凝華現象,對于升華需要吸熱,凝華需要放熱也是聯系實際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建議

本節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的學習,注重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在引出課題時,由于有了很多物態變化的知識,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華和凝華的定義.

碘的升華實驗,要學生注意觀察現象,看出碘沒有變成液體而是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停止加熱后,碘的蒸汽有附著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華.可以提出一些觀察的問題,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升華和凝華的吸熱,一定要聯系實際,先要知道哪些現象是升華和凝華現象,再注意聯系實際分析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

教學設計方案

升華和凝華

【課題】升華和凝華

【重難點分析】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是本節的主要內容,也是通過這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要弄清開始的狀態和最終的狀態,再根據物態變化的定義來判斷是屬于何種物態變化.

【教學過程分析】

一.引入課題

由于具有相當的物態變化的知識,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華和凝華的定義,也可以畫出物態變化的圖解,學生思考有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和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是存在的,再給出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并根據所學的知識,直接從圖解中看出升華吸熱而凝華放熱.

二.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方法1、教師實驗,注意在實驗過程中要解釋清楚碘是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這是升華現象,可以學生思考由固態變成液態可能的途徑,學生根據原來學到的知識,會想到從固態變成液態,即熔化,再由液態變成氣態,即汽化,而本實驗碘的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的氣態,這里直接兩字是教學的重點.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學生觀察實驗,教師提出思考問題,學生帶問題觀察,參考問題有:碘的升華實驗看到了什么現象,固態的碘成為氣態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實驗中是如何實現的,碘的升華是吸熱還是放熱,碘蒸汽的凝華是如何發生的,為什么.

三.吸熱和放熱的情況

方法1、分析一些實例,說明哪些屬于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在生產和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要注重分析的過程,在分析了一些現象后,要聯系實際說明是如何應用的.

方法2、可以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實現,提供學生一些有關的課題,學生設計實驗的方法,并實施實驗,得出一些結論.

【板書設計】

第七節升華和凝華

一.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

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二.一些現象

1.升華和凝華的現象

2.物態變化的分析

三.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自然現象中的物態變化

【課題】調查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相關精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高台县| 潮安县| 正安县| 富川| 阿克陶县| 舟山市| 丰镇市| 上虞市| 延长县| 甘肃省| 四子王旗| 新巴尔虎左旗| 太原市| 泌阳县| 霸州市| 海口市| 堆龙德庆县| 府谷县| 华宁县| 武平县| 鄂托克前旗| 西平县| 龙岩市| 枞阳县| 盐城市| 临澧县| 樟树市| 海林市| 时尚| 璧山县| 杭锦后旗| 元谋县| 饶河县| 兴业县| 司法| 肥乡县| 沙洋县| 元朗区| 隆尧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