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村居干部個人考察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農村水資源
農村河道長效管護有助于保護農村的水資源,該工作將徹底清理干凈河坡內外垃圾、廢棄物,同時清除河底污泥,落實開展河道長效管護工作能夠有效保障生活以及工業廢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水當中,為廣大農民提供干凈清潔的水資源。
(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落實農村河道長效管護使得管理范圍之內不再有垃圾肆意堆放,違章建筑私搭亂建,同時有效遏制人為破壞河道、肆意取土、亂占河道等行為。河道與河面當中將不再有漂浮物、惡性水生植物等,從而能夠有效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最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提升農村經濟效益
長效管護農村河道將使得河面與河岸周圍的環境規劃進一步落實,農村道路、綠化和收集處置垃圾也將得到有效改善,農村的整體風貌將煥然一新,干凈整潔極富自然氣息的農村必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游玩,因此將全面提升農村的經濟效益。
2 現階段我國農村河道長效管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河道界限較模糊
雖然現階段我國推行的《水法》、《防洪法》以及《河道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當中均明確規定了河道管理范圍以及河岸線的利用管理問題,但由于在農村當中普遍存在河道眾多、分支龐雜的情況,因此也為集中管理力量增添了巨大的難度,特別是某些中小型農村河道岸線的界限比較模糊,個別農戶以及企業單位為了一己之利常常爭搶河道用地,這也使得河道越來越窄,很多原有功能無法充分發揮作用[1]。
(二)工作標準比較低
當前大部分的農村將河道整治工作簡單認為是清除水面雜草與河道淤泥、清運河坡垃圾、保持河岸干凈整潔的集合,甚至將河道整治與長效管護等同于河道環境美化工作,因此導致在制定河道長效管護工作時標準過低。忽視了對農村居民家前屋后垃圾堆放、河道周邊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等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將綠化河道工作想當然地認為是植樹造林,缺乏整體的景觀設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河道的長效管護工作。
(三)工作主動性較弱
通常情況下,市政府對于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較為重視,但落實到鄉縣政府,特別是村鎮政府時由于自身經濟實力較為薄弱,加之村鎮政府更加看重的是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常常將農村河道的長效管護工作看做是負擔,只有在上級檢查時才會走走過場進行突擊清理。部分轄區為了減輕工作負擔,直接讓保潔隊伍承包河道負責完成整治與管護工作,但在平時的實際工作當中卻鮮少能夠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與考察,導致農村河道長效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存在較多盲點。
(四)資源未充分利用
目前對于農村河道內資源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很多農村對現代化水利工程以及智能化管理措施并不十分了解,特別是在河道開發利用工作當中隨意性較大,未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也很少能夠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統一指導。而且部分已經開發利用的項目與河段功能之間存在沖突,加重了水土流失情況,因影響河勢穩定與河道安全,嚴重影響環境美觀。
3 加強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宣傳發動農民
首先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采用各式各樣的宣傳工作譬如說開設農村河道長效管護重要性的知識講座、派發傳單畫冊等,發動農民合作組織號召廣大農民共同加入到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當中。與此同時,各級領導干部也需要加大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力度,并且結合宣傳部以及鄉村媒體等聯合發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倡導,督促農民不隨意排放生活污水,向河道內丟棄垃圾,不私自占用河道等,不斷提升農民的自律意識[2]。
(二)高起點的規劃設計
針對當前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的工作標準過低的情況,各部門需要適當提高起點,堅持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盡可能保護河道自身功能并積極開發更多功能,秉持科學合理、統籌兼顧的原則規劃設計農村河道水系及整治方案。實地考察當前農村的河道水系,了解導致水系阻塞的原因,并且結合近期和遠期分別提出不同的疏浚整治規劃,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適當進行方案調整。最后,還需要充分融入當地農村的風格特色,結合最新的科學技術以及時尚理念,確保農村河道的“原生態”,對于靠近公路、村鎮的河道可以適當種植色彩艷麗的花草樹木,提升其美觀度。
(三)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在公告欄當中公開招標專業保潔公司的信息,同時招聘專業優秀的保潔人員組織一只長效管護團隊,由專業人士統一為其進行崗位培訓,幫助保潔人員正確認識河道長效管護的工作內容,明確自身責任。
(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相關部門需要積極開辟其他渠道用以爭取項目資金,為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縣區政府需要將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視作重點工作內容,在得到上級政府資金支持之后第一時間用于河道長效管護,同時為了確保資金能夠得到充分合理使用,還需要建立專門的資金賬戶,確保專款專用,配合嚴格的審計監督保障資金使用落實到位。另外,為減少鄉鎮政府的財政壓力,還可以通過對河道冠名、道路命名等方式吸引民資,為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籌集資金,并且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探索“以水養河”等新途徑,不斷增加財政收入來源。
(五)充分開發利用資源
對于當前農村河道中的水土資源還需要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并且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位。比如說,在確保汛期排澇、灌溉引水,以及生產生活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針對范圍內比較適宜發展水產養殖的溝塘、非行洪河道等進行水面養殖權與河道保潔責任的同時落實,也就是說農戶在擁有水面養殖權的同時也肩負該范圍內河道的保潔責任,為規范并監督落實管護工作,可以與承包人簽訂管護合同。另外,對于隨意排放污水、傾倒垃圾、占用河道等影響農村河道長效維護工作的個人及用戶進行嚴厲的處罰,切實維護管護效果。
4 結論
總而言之,在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農村面貌基本上已經煥然一新,在河道整治方面也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村資源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河道界限比較模糊等,為此在新時期下,農村還需要發動宣傳教育工作,號召廣大農民加入河道長效管護工作當中,并且鄉縣政府也需要繼續加大對農村河道整治以及長效管護的工作力度,并組織專業的長效管護隊伍以及加強對管護工作的監督與考核,從而切實做好農村河道整治與管護,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會文,蔡勇,仇榮,周鈞,劉敏昊,朱偉. 江蘇農村河道治理現狀調查及分析[J]. 水資源保護,2015,01:69-73.
[2]陳永吉,許健,王根宏,王宏根. 建立姜堰市農村河道長效管護機制的調查與思考[J]. 江蘇水利,2016,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