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紡織科技》雜志,季刊,由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中原工學院主管,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中原工學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管理背囊、行業動態、運行與分析等。
《河南紡織科技》雜志是一本以紡織科技領域為主題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河南省紡織科技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的傳播。該雜志關注紡織產業的技術創新、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等方面的信息,致力于提高河南省紡織科技領域的學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
《河南紡織科技》雜志的背景可追溯到紡織產業在河南省的重要地位和潛力。作為中國傳統的紡織產業基地之一,河南省在紡織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技術和市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紡織產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需要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推動創新發展。
該雜志涵蓋了紡織科技領域的廣泛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紡織材料、紡織工藝、紡織化學與染整、紡織機械與設備、紡織智能制造、紡織品功能性與應用等。雜志發表的文章包括原創研究論文、綜述、案例報告、技術評估等,覆蓋了紡織科技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所有投稿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學術質量。
管理背囊 運行與分析 行業動態等
(1)討論應重點闡述本文新的發現及得出的結論與觀點,勿作文獻綜述,不要重復在結果一節中已敘述過的內容。
(2)題目:應反映文章主要內容,一般不用副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縮寫。
(3)引用資料要有文獻依據,參考文獻為作者親自查閱的近3~5年的主要文獻。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5)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排在篇首頁地腳,基金項目之下。
(6)論文如屬基金項目成果,請在首頁地腳標注項目名稱和編號等信息。
(7)正文中的引文,依次將順序號和頁碼上標右上角,順序號使用中括號,頁碼使用圓括號。
(8)注釋:以尾注形式進行注釋,在文章中相應出處的右上角用①等標識。
(9)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
(10)中文稿件應控制在3000字以內,提供明確的段落和子標題以增加可讀性。請使用標準的中文文案排版格式,并盡量避免使用特殊格式和排版。
(11)作者請自留底稿,1個月內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處理。因本刊人手有限,來稿恕不退還,請多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