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需重視并加強期刊數字化、集群化建設,提倡開放獲取出版,發表重大科學發現論文,適當提高論文出版量,縮短評審和發表周期,提升期刊口碑,強化期刊內容宣傳推廣,提高紙刊發行量和地區與國家覆蓋度。
為了更深入地探究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對不同隸屬關系的科技期刊從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包括不同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的科技期刊編輯,國內外期刊出版數據庫等機構的期刊從業人員。調查問卷的內容設計包含期刊屬性、重大科技成果的發表、期刊高被引論文、期刊量、發表周期等31個影響因子。并利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對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另外,本文是“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發展戰略研究”子項目,并未涉及與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有密切關系的科技期刊管理體制、學術評價體系、辦刊隊伍、經營策略、市場化發展等層面。
1.方法與結果
1.1實驗設計與結果
為了分析在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中起重要作用的影響因素,筆者設計了包含31個因子的調研表,根據不同因子在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在1~100分之間賦值,并邀請不同隸屬關系的科技期刊從業者完成調研表。2017年7—11月,通過電子郵件、會談、會議等調研方式,共獲得有效調研表128份,分別來自7個不同機構的科技期刊從業人員。調研表的來源機構主要包括中國科學院所屬期刊編輯部、高等院校所屬期刊編輯部、中國科協所屬期刊編輯部及國內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國外出版商(愛思唯爾、施普林格),以上機構基本可覆蓋目前我國科技期刊主要從屬單位。
1.2數據分析獲取上述調研表數據后,使用IBMSPSSStatistics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主成分分析解釋的總方差中前7個主成分特征值累積占總方差的71.284%,后面的主成分特征值貢獻越來越小,故選取前7個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中,每一個主成分的系數稱為主成分載荷,它表示主成分和相應原變量的相關系數,相關系數值越大,主成分對該變量的代表性也越大??芍?
(1)主成分1的因子中,“期刊數字出版技術能力”“相似學科中JIF排名(Q1、Q2、Q3、Q4區)”“論文生產加工周期”“期刊專家庫、作者庫的數量”“學者、編委參與同行評議的踴躍度”“期刊欄目多樣性”“單一期刊還是期刊群(如Nature系列)”“期刊出版模式(是否為OA)”“期刊網站瀏覽量”“期刊重要內容、論文、新聞等推送力和國家覆蓋度”和“同行評議反饋意見的口碑”載荷較大,將上述因子視為期刊屬性影響因子。
(2)主成分2的因子中,“重大科學發現或科技成果的首發(如諾貝爾獎)”和“編委會成員國家分布”載荷較大,將這兩個因子視為重大科技成果首發影響因子。
(3)主成分3的因子中,“近2~5年單篇論文的較高被引頻次”“近2~5年單篇論文的較高在線下載量”載荷較大,將上述因子視為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
(4)主成分4的因子中,“近2~5年同行評議周期”“近2~5年量、作者國家分布”“近2~5年發表周期”“編委會工作機制是否完善(如定稿機制、退出機制、換屆機制)”載荷較大,將上述因子視為量、發表周期影響因子。
(5)主成分5的因子中,“拒稿率、拒稿論文作者國家分布”載荷較大,將其視為拒稿影響因子;。
(6)主成分6的因子中,“期刊口碑”載荷較大,將其視為期刊口碑因子。
(7)主成分7的因子中,“紙刊訂閱量及訂戶國家分布”載荷較大,將其視為發行因子。
2.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
是指在某一時期科技期刊對所處科研領域內科研活動的影響范圍和深度,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體現了科技期刊在科技進步中的作用。學術期刊影響力是以期刊的學術水平、學術特色為根本,以社會信譽度與讀者認可度為標志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效果,它與期刊的質量、特色以及社會信譽度和讀者認可度密切相關。學術期刊影響力體現在科研人員對期刊的認可程度和投稿取向上,也體現在期刊的總被引頻次、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等評價指標上。近年來,大量期刊從業人員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科技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標準和關鍵因素進行了研究。同時,不少文獻介紹了科技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模式以及提升影響力的方法和途徑,對科技期刊影響力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的研究各有側重和優勢,例如定性、定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模式,單項評價模型和組合評價模型,綜合評價神經網絡模型等,同時在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措施和方法研究上也各有千秋,涉及諸如期刊論文質量、出版周期、開放獲取(OpenAccess,OA)出版、大眾媒體傳播等方面。這些前期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鑒。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