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大教堂藝術只是關于尖形拱券、飛扶壁等建筑技術的創新么?抑或是否可以被簡單地視為一種關于光線的審美?人們所慣用的那套對哥特式藝術的解讀語言,忽略了怎樣一場革命?……《信仰與觀看(哥特式大教堂藝術)》作者羅蘭 雷希特就哥特式大教堂藝術提出全新定義,為我們理解大教堂空間打開了嶄新的維度。
羅蘭 雷希特(Roland Recht, 1941-)法國著名藝術史家、博物館學專家。1993-2000 年,任斯特拉斯堡馬克-布洛赫大學藝術史教授,藝術史學院院長;2003 年任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院士,并于2014年出任該院院長。除本書外,尚有《洪堡書簡——從景觀花園到達蓋爾銀版照片》(1989),《思考遺產:藝術的展陳與秩序化》(1999),《思考遺產2》(2016),以及《重訪中世紀:哥特式思想及其遺產》(2016)等重要著作名世。
馬躍溪,1985 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巴黎高等翻譯學院(ESIT)。
中文版序理解中世紀大教堂的五個瞬間李軍
前
導論
上編從浪漫化的力學構造到象征光明的大教堂
及時章哥特式建筑:技術與象征
哥特式體系:一部"浪漫化的力學"?
象征層面的解讀和兩次世界大戰
第二章裝飾、風格、空間
及時和第二維也納學派
奧古斯特 施馬索夫:作為體系的藝術
風格問題或對統一性的追尋
作為平面的空間和畫面
下編大教堂藝術概論
第三章可見性與不可見性
觀看圣體
圣方濟各與見證人
觀睹秘跡
對視覺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探討
第四章建筑及其"愛好者"的圈子
建筑遺存與新創
視覺效果的強化
建筑的圖像學和建筑師的角色
夏爾特與布爾日的對比:"古典式"還是"哥特式"?
法國模型的果實:坎特伯雷、科隆和布拉格
建筑:顏色和彩畫玻璃
第五章雕塑作為圖像的功能
用于敬拜的圖像
雕塑與禮拜儀式
作為"記憶戲劇"的大教堂
表現性元素、顏色、衣褶
第六章哥特式藝術作品的創制與傳播
王室肖像:新式的模型
形式和程式的傳播
創作和生產方法
藝術作品的展示與交易
結論作為視覺體系的大教堂
譯后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