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崢嶸歲月、看盡人世繁華之后,作者發出了對心靈的拷問。問心——心靈的尋找與追求便是作者從衣食住行、健康、讀書與交友、性與情、美、權力、名利、成就、藝術、哲學與科學、慈善與公益十一個方面進行的思索與追問。這些思考,充滿理性色彩,透著成熟穩重,不偏不倚,頗合中庸之道,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對真善美的追求。全書透露出了作者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問心——心靈的尋找與追求一書中,作者分十一個方面對心靈發出拷問,這些對于處在浮躁、復雜的現實社會的我們來說也是相當有益的。
蘭永輝,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深圳東江環保集團副總裁。曾出版著作《我送兒子上清華》《從職業經理人到事業經理人》。
三 讀書與交友
(一)讀書的樂趣與作用
讀書與交友,是人生美好幸福的選擇與體驗,古今中外,都很崇尚讀書與交友的生活方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讓我們了解歷史、增加知識、開闊視野、提升自我,能讓我們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處世的原則,能讓我們在忙碌之余,獲得很好的放松和消遣。無論是風雅、浪漫還是閑適或悲情風格的書籍,都能帶給我們一份快樂與感動。
茶余飯后,打開一本好書,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怎樣選書讀書,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重要的投資。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的時間寶貴,在一定單位時間里,選擇了為這件事情投入時間,就必然要放棄在另一件事情上花費時間,時間的機會成本隨時都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必須比較后擇優而快速地作出選擇。所以,我們應該掌握選擇讀書的藝術。
書籍是人類生活中美好的營養品,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歷史上經過大浪淘沙沉淀下來的經典著作,也就是那些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佳作,認真地系統地閱讀。我們應該根據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愛好,有選擇性地閱讀歷史上珍藏的經典著作,同時選擇閱讀當今有相當深度和水準的文章和著作。一般來說,科學著作好選擇閱讀近期的書籍和文章,文學著作好選擇閱讀更加經典的書籍。古典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衰老,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總是在近期的文章和近期的書籍里面。
怎樣讀書,每一個人有自己的方式、喜好和習慣。一般來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而那些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悠閑式讀書,追求的是一種氣質,提升的是涵養。多讀書,能使人精神煥發,隨和幽默,充滿自信,充滿儒雅的魅力;走進自然科學領域閱讀,能為我們回答無數問題、解釋眾多的自然現象,能帶領我們進入細胞、分子、原子、電子等的微觀世界,也能帶我們進入月亮、太陽、星星、銀河等的浩瀚宇宙;走進專業技術領域閱讀,能指引我們獲得更深的造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如果對自身發展積累財富感興趣,可以選擇一些相關知識的書籍閱讀,如:拿破侖 希爾的《思考致富——拿破侖 希爾成功圣經》,邱永漢的《如何成為有錢人——撿起一塊錢的致富哲學》和《最壞的時代是好的機會》,維克多 尼德霍夫的《投機教父尼德霍夫回憶錄》等著作。通過閱讀,可以吸取前人積累財富的寶貴經驗,同時也能讓自己感覺愉悅和滿足。
閱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是一種與書中人物,或者是與作者心靈的交流。有時候讀書就像和老友促膝長談,有時感覺寫得太好了,就會不自覺地大聲念出來。所以,每當讀到妙處,就會感覺和作者有穿越時空的神交之感。即使是閱讀專業技術類書籍,也會因為理解了一項原理,明白了一個工藝技術而感到非常開心。所以,讀過一本好書,真的就是交了一個益友。
然而,在現今的一些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等,尤其是中國,有一種為了功利而讀書的風氣,讓大人、小孩都不堪其苦。那就是從小學、中學到高中階段的學生,為了高考而沒日沒夜地強記硬背,沒完沒了地進行海量試題的訓練,基本上失去了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天真無邪、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更失去了由奇思妙想而引發的問學與讀書欲望。
河北省衡水市教育戰線的精英們,深入研究當今中國教育制度與高考錄取制度的精髓,制訂出相應的管控與培訓流程,他們已經將培養訓練學生參加高考這件事情,做成了一種聞名全國的產業生產模式,就像工廠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作業一樣。2015年僅衡水中學一個學校,就有119名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其中清華59名,北大60名),而全國其他比較好的中學,一年也很難有一兩名學生能考上清華或北大。不知何時才能改變目前的高考制度與錄取方式,讓莘莘學子不再長時間地陷入無休止的為考試升學而讀死書的痛苦之中,還他們以童真和好奇,讓他們在學習成長的同時,能夠盡享讀書的樂趣。
怎樣讀書才能讀好讀懂書?有人這樣回答:將一本很厚的書讀薄,或是將一本很薄的書讀厚,都是將書讀好讀懂的較高境界。
百年心事問花知,閉門只為書卷香。在涼爽幽靜的環境,捧著喜歡的書,靜品自然,靜通心意,靜享人世的浮華。風急雨驟的時刻,懷抱著喜歡的書,靜觀自然的風云變幻,領悟人生的詭秘莫測。此時此刻,不是在讀書,而是書在陪伴我們閱讀人生。
(二)交友的樂趣與作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朝霞沏茶迎遠客,晚霞煮面待高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人對待朋友的感情,就是這樣真摯而純潔。
人的生活是高度社會性的,人們需要彼此之間的交往交流。面對各類生活事務,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社會圈子,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同時我們的心靈也需要有朋友的情感維系,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存,客觀上需要有朋友的幫助,主觀情感上,也需要有朋友在位。
選擇朋友的重要性,古人早就講清楚了。例如,在《論語》里面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荀況主張性惡論,他在《荀子》(又稱《孫卿子》) 中說:“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于仁義而不自知者,摩使然也。今與不善人處,則所聞者欺誣、詐偽也,所見者污漫、淫邪、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摩使然也。傳曰:‘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摩而已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能與益友相交往,所看到的就是忠誠、信用、恭敬、謙讓的行為。自己24小時天步入仁義者的行列,但自己不覺得,這是受環境的熏染使他這樣的。假如與不好之人相處,那么所聽到的就是欺騙、誣陷、狡詐、虛偽的言論,所看到的就是玷污、淫邪及貪婪的行為,自己遭受刑罰殺戮還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這也是受到環境的熏染才這樣的。古書上說:“不了解一個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他的君主,看看君主的左右近臣就清楚了。”
古圣先賢的智慧箴言告訴我們:分辨益友與損友非常重要,我們應當牢記這一點。有益的朋友,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和美好的時光,但如果不慎交上損友,便會惹來煩惱和麻煩。
在交朋友時,我們會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差異、能力差別、喜好不同等。我們自己可能是一個外表狂熱而內心軟弱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外表文弱而內心狂熱的人,無論我們屬于哪一種類型的人,我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我們應該抱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心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盡量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現代社會的生活環境已經與過去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電話、郵件、短信、微博、微信等,已經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交流,同時浮躁和功利思想、行為時刻影響著人們交友的質量。人世間存在著太多分不清楚的是非真偽,“朋友”這一稱謂已經被使用得非常寬泛,與人一面之交,還未有多少交流,更談不上深入的交談往來,都稱其為朋友。當今不能用古人的定義來理解朋友二字的意義。盡管如此,我們的事業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心靈需要朋友情誼,所以,我們應該梳理出生活中需要什么樣的朋友,應該怎樣交接朋友。
人們經過對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已經得出了一些結論,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如下幾類朋友:
(1)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的朋友;
(2)彼此志趣相投,有默契的朋友;
(3)一起玩耍,能讓彼此放松的朋友。
這些類型的朋友,在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能相互支持、相互幫助,讓受困的朋友及時渡過難關,而且能在事業、家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給雙方提供許多有益的建議。這類朋友還能分擔彼此的心理壓力,相互理解和信任,讓大家更加堅強地面向未來。
這些類型的朋友,大家興趣相近,價值觀相同,相互之間有心靈的感應,彼此分享著人生的目標、生活的興趣,彼此分享著快樂成長的經歷。在這類朋友面前,彼此放松,沒有心理壓力,總能讓對方幫助紓解自己的“郁悶”,讓對方重獲平衡的心態。這類朋友相互促進,強化彼此的自我認同。因而讓彼此都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這些類型的朋友,還會為彼此介紹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讓彼此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機會,
關于朋友的重要性以及怎樣選擇朋友,康熙時期的重臣張英先生(有“六尺巷”典故流傳)在他的《聰訓齋語》一書中作了深刻的闡述,用以諄諄教導他的子孫。
張英先生認為:人成長到二十歲左右,對于立品、讀書、養身、儉用等,都有了相當的成果和心得,繼續發展下去,這一輩子做人持家的依循標準就確立了。但是,就在這個時期,有一項影響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出現,那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朋友。
我們知道,一個人到了二十來歲,人生的歷練還很少,雖然外表、個子等生理特征看起來像個大人,而內在思想等心理發展卻仍是小孩。說起話來頭頭是道,雖有相當的理性與感情,卻又時常左右搖擺,判斷的度顯然不夠,遇事下不了決定。這個時候,父母的管束,他們認為是代溝,棄之不理;師長的教誨,他們認為是古板,根本不予理會。只有朋友的話,聽起來像喝甜酒、嗅香花一般,舒服到了骨子里。如果選對了朋友,便可能快快樂樂邁向成功的坦途;如果沒有選對朋友,從小辛辛苦苦所培養訓練的成果,便會一舉付諸東流了,實在可惜。
在剛步入社會,人生處于起步階段的時候,需要朋友的幫助扶持,和朋友一起摸索人生的方向,共同努力走出康莊大道。但這個時候就怕交上了“淫朋匪友”,這些所謂的“朋友”,成天大講傷風敗德之言,盡干毀德害人之事,一開始就將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帶入歧路,這樣還有什么前途可言。
推薦購買!!!
還不錯,挺好的,建議大家看看,多研讀。
書不錯,內容也不錯,讀了有一些啟發。
書不錯,內容也不錯,讀了有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