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容貌俊美,驍勇善戰,為鐮倉幕府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古代英雄。
他,雖貴為源氏領袖義朝之子,但出生后不久,父親戰敗被殺,母親被迫改嫁。他七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山寺院寄養,受盡凌辱。之后四處流浪,輾轉關東、奧州。在稚嫩的少年時代,他經歷了難以言盡的苦難。
所幸時機到來,這個日本史上獨樹一幟的戰爭奇才開始嶄露頭角。在一之谷,他開日本騎兵長途奔襲機動作戰之先河,于無路之懸崖開辟險徑,以寡敵眾,給平家軍以重創。屋島之戰,再出奇兵,占領平家海軍的陸上陣地。壇浦海戰,他穿越于洶涌波濤之間,將平家幾十位主將擊落西海,徹底粉碎強大的平家水軍。三戰鎖定勝局,也預告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的到來。
亙古未有的功勛,使義經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卻也埋下了哥哥賴朝對他的忌恨,但他卻毫不知曉。義經雖是軍事天才,可是,他對政治卻遲鈍到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步。對苦心經營鐮倉幕府的哥哥賴朝而言,弟弟義經功高震主,如毒藥一般對己不利。于是,在義經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毀滅之神卻悄然到來。
司馬遼太郎以文學化的傳奇之筆,生動地描寫了源義經短暫而華麗的一生,文筆優美,故事精妙,有"司馬氏平家物語"之稱。
日本歷史小說大師司馬遼太郎再現日本名將、人氣英雄人物源義經的絢麗人生
"司馬遼太郎:日本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原名福田定一,因敬慕司馬遷及其《史記》而改名。1943年畢業于大阪外國語學校蒙古語科,1946年進入京都新日本新聞社,兩年后任產經新聞社記者,同時發表作品。1961年開始專職創作。
一生著作無數,最重要的文學成就是描寫江戶末期的歷史小說。司馬遼太郎有獨特的描寫歷史人物的方法——"俯瞰法",即居高臨下地俯瞰歷史人物,對其進行評價。他所描寫的歷史人物,成為歷史劇里反復傳誦的典型。
歷年作品先后斬獲文藝春秋讀者賞、吉川英治文學賞、朝日賞等多項日本文學大獎。并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大河劇播映,長久不衰。
1991年司馬遼太郎獲選為文化功勞者,1993年獲頒代表日本人較高榮譽的文化勛章
"
"導讀:日本國民文學的旗手
——司馬遼太郎的人與文學/001
初陽之卷
牛若(義經的小名)雖貴為源氏領袖義朝之子,但出生后不久,父親慘死,美貌的母親常盤因深得平家當家人平清盛的寵愛,才保住他們兄弟三人的性命。
但好景不長,失寵的母親被迫改嫁沒落的藤原氏貴族。七歲時,牛若被送到京都鞍馬山寺院寄養,在那里受盡凌辱。之后四處流浪,輾轉于關東、奧州。為了獲得食物和住處,在稚嫩的少年時代,他經歷了難以言盡的苦難。
所幸時機到來,這個日本史上千年難遇的戰爭奇才開始嶄露頭角。
逆浪之卷
義經以轟轟烈烈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將木曾義仲趕出京都后,接著轉戰平家,在一之谷、屋島奇襲平家的陸上陣地,最終在壇浦海戰中,將平家幾十位主將擊落西海……
就在義經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毀滅之神卻悄然到來。義經雖是軍事天才,可是,他對政治的遲鈍卻到了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步。對苦心經營鐮倉幕府的哥哥賴朝而言,弟弟義經功高震主,如毒藥一般對己不利。兄弟二人最終反目成仇。
附錄:
源義經年表/467
清和源氏系譜/469
"鵯越
義經離開京都,在桂川的朦朧晨光中看到了當天的太陽。眾人過了河川,繼續往西奔馳。經過老坂,進入丹波后——也就是京都郊外的田園風光為之一變時,才讓兵馬休息一會兒。
這一支軍隊奇特之處在于全軍都是騎兵,沒有步兵,連雜兵都騎馬。
"快點!"
義經珍惜時間,回到馬鞍上便繼續奔馳。不久就進入丹波龜山(龜岡),眾人毫不懈怠,繼續沿著保津峽北上。路面漸漸狹窄起來,有時甚至沒有路,也看不到人煙。從京都出發后,已經跑了九里路,當朝霧漸漸消失時,眾人突然來到山間的盆地。
"這是哪里?"義經抓了個樵夫,在馬上詢問著。對方回答這里是小山莊(園部)。
"在京都的哪個方位?"
"乾。"
也就是京都的西北角。這是北上的終點,由此轉往西方,應該可以迂回到達目的地吧。
"往西有通往播州(兵庫縣)的路嗎?"
"有。"
可是,樵夫認為一大群人馬不一定過得去。
"怎么辦?"
攝津源氏多田行綱問,可是義經毫不在意。
"沒有路的話就爬山,穿山而去,這是我的方針。"
他在馬上自信地說,然后繼續揚鞭前進。軍監土肥實平想起畠山重忠口中義經的神秘魅力,可能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吧!
他們來到筱山盆地。
當時沒有筱山這個地名,這一帶叫日置莊。雖然是深山,可是到處都有鳥巢般的人家,煮晚餐的炊煙裊裊升起。他們離京都已經約十六里了。
人困馬乏。
"怎么樣?必須讓大家休息,吃點干糧了。"軍監土肥實平說。
但義經毫不理會,似乎連蚊子停在身上都不加理睬。連實平都有點生氣了,可是,他理解義經的怪癖。
(這個人就是這樣。)
他也明白了梶原那么討厭義經的原因。
"不!不要休息。"
義經過了許久才突然說道。實平很驚訝,看來這個年輕人的思考速度似乎很慢。
(原來他是這樣的人?)
他認為,自己應該改變對義經的看法。
義經認為此地太寬闊,不易警戒。若再走三里,就會有一個山野,可以在那里吃干糧或看情形扎營。
"那里屏障較佳。"義經說。
這個年輕人似乎在沿路問當地人路況時,就已經在腦海中畫好了地圖。
"可是太陽就快下山了。"實平說。
義經也不回答他,無言地回到馬上。
"各位,請跟在我后面。"
他說著就策馬前行,并吩咐弁慶,太陽一下山就準備大火把,在前面小心引導。
(這個殿下不需要軍監。)
土肥實平跟在義經后面,不太愉快。準備火把的事應該交給軍監來做,梶原在這方面也對這位殿下很不滿吧?
小野原到了。
此地現在是兵庫縣多紀郡今田町,位于丹波高原西邊,往前走就是播磨國,緊接著是三草高原,距離京都約有十九里。
義經在這里駐扎軍隊。
"壘鍋做飯。"
義經下馬命令著,卻不提扎營之事。
"殿下,要找住的地方嗎?"土肥實平問。
身為軍監,必須負責征用寺院或民家,可是義經卻使勁搖頭。
(怎么回事?)
實平生氣了。
這樣下去馬會很疲勞,會戰時就無法敏捷地行動。
"等我去看看情況再說。"義經說。
實平覺得可笑,敵人在一之谷海岸線,而眾人在丹波高原西邊,竟然還要去查探情況,這是什么想法?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路上遇到的當地人說,離此三里遠的前方,駐扎有平家軍的一部分——只有兩千名士兵。
(怎么可能?)土肥實平想。
不可能會有這么奇特的現象。此處離平家的一之谷有十七八里遠,而且方向根本不一樣,平家不可能在此派出前哨部隊。
"不是這樣吧?"
他對義經這么說。義經則很不可思議地看著實平。
"為什么不是?"
他反過來質問實平。義經似乎很難理解像實平這種老于世故的人,凡事都有既定的想法。既然義經會走這條路,那么,平家之中有跟義經相同想法的人,一點都不奇怪。既然如此,派防衛部隊到這條路上,豈不理所當然?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思維來衡量敵人的舉動。
"不是這樣嗎?"
"這……"
實平苦笑著。可是,一聽到探察的人報告說敵方真的在前方布陣了,實平越來越覺得,義經是個很不可思議的年輕人。
(也許正如重忠感覺的那樣。)
他是個帶著神之光彩的年輕人,否則不可能有這么巧的事。
在懸崖邊,老松的樹干向天空伸展著,義經就在老松下燒起營火,聚集各將。
"現在應該立刻展開攻擊行動,還是先在這里扎營,消除疲勞?"他問這些將領。
對這位總是獨斷專行的年輕人來講,這可是很難得的舉動。
——先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攻擊。
很多人支持這個意見,當然不能再讓人馬繼續疲勞下去。可是義經保持沉默,遙望著星空。
這時,一位年輕將領田代冠者跳了出來。
他住在伊豆國田方郡田代,是從京都前去赴任的為綱國司與當地工藤介茂光之女所生,在工藤家長大。十一歲時來到蛭小島的賴朝屋邸工作,極受賴朝寵愛,是賴朝舉兵的功臣之一,麾下有工藤一族與狩野一族。這位冠者說:
"應該現在就離開這里。"
他的理由是,平家不可能知道源氏會來到這里,一定也不會防備夜晚會被偷襲,所以會疏忽大意,應該趁他們大意時進攻。
"對!"義經點頭說,"剛才田代冠者說得對,你們沒有異議吧?"
他轉動著白皙的臉孔,采取強硬的姿態,這是他最擅長的。士兵們已經累得沒有力氣阻止他。大家都解開盔甲的腰帶站著。
出發了!
過了河,就看到一片斜坡——三草三里。
他們必須策馬上三草高原。眾人手上都拿著火把,然而,有時候路會突然消失,讓馬無法行走,令人無法控制韁繩。路上沒有人家。
走了一里左右,終于出現類似砍柴小徑的道路,也開始有了零零落落的人家。星星消失了,黑暗使行軍速度變慢。這樣下去,到達平家陣營時,恐怕已經是黎明時分了。
"那也沒辦法!"
弁慶采取非常手段,在別人的屋頂放火,借著火焰的光來行軍。弁慶跑在前面,帶著強盜出身的伊勢三郎義盛,兩人從馬上丟火把,把民房一間間燒毀。
(原來如此,正如風評所說,御曹司的部下中與眾不同的人還真多。)
土肥實平半佩服半吃驚。這種智慧不是正規武士的智慧,只有僧兵和強盜才會想到。
義經的部下來自于不同的地方。例如佐藤兄弟來自奧州,片岡八郎經春來自于常陸國(茨城縣)的鹿島,龜井六郎重清和親哥哥鈴木三郎重家都來自紀州,備前四郎則是來自京都。備前四郎本來是堀川大納言的家士,母親受備前的國司寵愛,生下了他,所以大家都叫他"備前",備前也就成為他的姓氏。
他們全都是沒有田地的流浪漢,可是一到險路行軍,就會發揮各自的特殊能力。鈴木、龜井兄弟的眼睛夜視能力很強,弁慶善于使用斧頭,進入密林后,他像鋤草似的砍倒樹木前進。
終于通過高原了。
道路也變成了下坡路,前方的天空寬廣起來,這里是播州平野。
"平家呢?"
根本不需等到土肥實平詢問,義經早就得知了敵情。身手如猿猴般矯健的伊勢三郎義盛喊叫著跑回來,報告說平家的軍隊分住在這個山麓的三草村一帶的民居,睡得正沉。
全軍催馬發動突擊。
有人放火,有人攻擊,有人弄壞門窗攻入,進攻勢如破竹。在一片震撼天地的鼓噪聲中,平家武者很是悲慘,驚醒后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么事,就已經人頭落地。逃出來的也搞不清楚突擊軍的人數,是五萬還是十萬呢?恐懼使他們夸大了敵人的數量,甚至忘了要拿武器。本應在京都的源氏,為什么會突然在這個高原的山麓出現呢?
瞬間,平家全軍潰敗逃走。這支警戒部隊的總大將是清盛的嫡孫新三位中將資盛,另有小松少將有盛及備中守師盛協助他。可是他們全都快速逃走了,其中資盛還逃了十二里多,到明石海邊上船,逃回了四國的屋島。
義經沒有追擊,他在現場整頓全軍,讓士兵們休息。這期間,俘虜被帶來了。
"大將是誰?"他問。
對方回答是資盛。聽到這個名字,義經睜大眼睛。
"資盛就是小松殿下(重盛)的兒子嗎?"他迅速地追問。
"是的。"俘虜點頭,害怕地看著義經的劍。
源氏各將領覺得義經的態度很奇怪,土肥實平還問:
"你認識這位新三位中將(資盛)嗎?"
義經搖頭。在京都形同流浪兒的義經不可能會認識他,可是也并非互不相識。義經幼年住在一條家時,曾在路上遇到過平家公卿的牛車,他們的部下因一些小事斥責他,把他推倒在路邊,還把他揍得很慘。義經像小狗般哭了。那時候,牛車里有個公卿子弟,用化著白妝的臉看著整個過程,他就是資盛。當時他的年紀跟義經一樣吧?
(資盛記得當時的情形嗎?)
他不可能記得小時候的這么一件小事,可是義經記得。那時候資盛的臉化得像白色墻壁一樣,毫無表情,義經后來夢見過好幾次。
這支長征軍在三草的新戰場休憩打盹,這是出征以來的及時次,天一亮,就繼續前往敵方陣營。徒步前往目的地一之谷,大約需要兩天。
"腳步快點!"義經好幾次下令催促著。
"及時次遇到這樣的會戰。"
軍中有人這樣發著牢騷。以騎兵進行這種長距離戰,連熟悉馬匹的坂東武士也沒有經歷過。
(御曹司要做奇特的事情。)
大家心里都有這種疑惑。
這是當然的。
連日本最的騎兵坂東武者都認為馬是用來打斗的,他們把馬當成沖鋒陷陣的工具。例如邊騎馬邊把對方射倒的騎術、馬上互打的技術,站立時讓馬高舉馬蹄嘶叫、讓馬轉頭的技術等等,這些全都是坂東武者最擅長的,平家武者也最怕這個。
可是,坂東武士沒有變通的思想,不會把騎馬武士當成單純的騎兵集團加以運用。騎兵的特征,就是利用長距離移動來搞突襲。
不只是源氏,平家也沒有這種戰術,當時沒有,后來也沒有。在三百七十余年之后,織田信長曾利用前往桶狹間的騎兵機動部隊突襲成功,可是后來再也沒有類似的戰例。明治維新后,近代騎兵思想傳入,人們才學會騎兵戰術的運用方法。可是,就連歐洲,像義經這種利落的騎兵活動的例子也不多。
——騎兵的特點是什么?
明治陸軍的騎兵監秋山好古對陸軍大學的學生講課時突然握緊拳頭,徒手打破旁邊的玻璃窗。
——就是這個。
他的手全是血。
簡單地說,騎兵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全體毀滅的心理準備進行長距離活動與突擊。這位明治軍人用形象的方法,試圖解釋這一層意義。
義經更在明治之前成為近代戰術思想的世界性先驅。他自己當然不知道這一點,他只是靠著性格與才華想出這種方法,然后一心一意地執行。
義經來到了播州平野。
"很像坂東(關東)。"
這片原野廣闊得令大家不禁叫出聲來。義經南下了,他前進的路線以現在的地名來講,就是連接社町—小野—三木市的平坦道路。
過了中午,眾人到達三木。三木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是附近的交通要地。
義經讓全軍停下來休息。軍監土肥實平露出懷疑的表情:
"在這里休息好嗎?"
出發至今一直都在山間穿行,隱秘行軍,現在竟然在寬闊且道路四通八達的地方休息,豈不是在向一之谷的敵人通告源氏軍隊出現了?
"這樣才好!"義經斷言。
這話更讓他染上神般的色彩。平常他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會露出一種迷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然而,一進入戰斗,他就仿佛領有神諭的巫師般,口氣變得非常肯定。
"可是,這樣平家就會……"
"我們都來到這里了,讓平家知道比較好。就留在這里!"
義經開始進行他戰術中最重要的事:變更編制,將全軍幾乎都交給土肥實平統領。實平很驚訝。
"這……"
"你從這里前往明石海岸,沿著海岸(山陽道)前往一之谷,進攻西城門。"義經說。
實平更加驚訝。走這條路線去進攻一之谷,本來應該是義經的任務。
"那你呢?"
"我再躲回山里。"他說。
實平無法理解。義經的騎兵團本來就是范賴本陣的機動部隊,他竟然又在這個機動部隊中,分出一個更小的機動部隊,而且還是由大將自己率領。
"三十個人就夠了。"義經說。
大將率領人數最少的部隊,這真奇怪!
"御曹司,您還是帶領人數多的部隊吧!由我來率領這三十人的小隊。"土肥實平說。
他是賴朝心目中關東及時的軍事專家,被從各將領間選出來擔任軍監,當然是戰術上的專家。可是,義經的頭腦似乎與眾不同。
"不!你照我的話去做。"
(怎么回事?)
實平覺得,要了解義經的想法,真是太累了!所謂大將,就應該在大軍的圍繞下,如果大將的頭被砍了,就表示會戰輸了,全軍將會崩潰,所以必須嚴密保護大將。
"你不懂嗎?"
實平認為,這是布陣的基本方式。
"你們去遵守基本方式吧!我認為,取勝比守常規重要。"
在義經的構想中,將本軍交給實平,讓他們堂而皇之地從山陽道前進,敵人的耳目自然會被他們吸引,義經就可以趁機躲入山中,設法爬上一之谷后方,再突然進到城內,好像突然冒出來般發動進攻。
(這到底……)
實平想。一之谷城后方都是屏風般的斷崖,義經的想法雖然很好,可是只有千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可以的!"
義經朗聲稱贊自己,認為只有自己能辦得到。
這樣的自信,除了能力之外,還可能是基于別的什么信仰。其他將領全都期望能夠活著得到功名,可是,他的目標就是消滅平家,就算因此而戰死,他也毫無怨言。他甚至還想到,如果山里沒有路,甚至趕不上會戰,就當場自盡。
"也許無法獲得名聲。"義經對同行者這樣說。
聽到這句話,坂東人都膽怯了。
那個時代,武士的會戰功名就是搶先鋒以及砍下敵人的腦袋,再也沒有比這更能提高名聲的了。在突襲作戰中死掉,也就是因戰術而死,根本就像路邊的死狗般不值。義經也知道坂東人會不高興,所以只找自己的部下,可是,他也只征求志愿者。
"有人要跟我去嗎?"他問。
少數人有點心動,這些人是平山武者所季重、畠山重忠、熊谷次郎直實等人,他們愿賭上這百分之一的成功機會。義經點齊人數,只有三十個人。
太陽一下山,土肥實平就帶著本軍出發,前往明石。與此同時,義經的軍隊也在前往東方的山中消失了。兩隊約好在一之谷會合,也商量好了同時進攻的時間。
七日早晨六點,范賴的本陣也要發動攻擊。距離那時,義經只有十二小時的時間。
在現今的神戶市后方,摩耶的六甲連峰形成一段連接東西兩方的鋸齒狀山形,屹立海上。從東面開始,這幾座山峰的名字分別是六甲山、摩耶山、再度山、高尾山。
義經進入離高尾山很遠的西北方后山。他的目標是高尾山前方的高地,并以之為前往一之谷的中間目標。此地叫鵯越。
"這里有鵯在飛嗎?"
義經問附近的一個樵夫。對方點點頭。
(難怪有這么多結果的雜木。)
他懷念起奧州的春天。奧州也有很多鵯,鵯會在秋天吃樹上的果實,春天則聚集在梅花或茶花上,因此在奧州不稱鵯鳥,而稱"吸花鳥"。它們棲息在山林,吸花時十分吵鬧。
道路很險惡。
踏上熊笹,約走了三里,就來到一個陡峭的懸崖。由懸崖上俯瞰遙遠的谷底下方,只有風在呼嘯。義經的小隊急速前進,開始攀越鵯越。他們早于預定時間趕到。夜還很深,一爬上懸崖坡道,眼前一片星光閃爍,下方是浩瀚的大海,海上有比星星還多的船隊營火,一直延伸到淡路島。
"那是平家嗎?"
跑上山頂,有人驚訝地喊叫。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因為看到這么多船只而沉默著。他們仍無法理解義經心里在想什么,竟然要以三十人向這支大軍挑戰。
義經在坡道上下了馬,握著馬鞭,爬上山頂。海面瘋狂地燃燒著。
(那是平家嗎?)
從這里看不到一之谷的城堡要塞,只能看到海面。光是海軍,就有那么宏大的陣容!義經盔甲下的身軀不禁顫抖起來,無法停止。
(我是不是很膽小呢?)
他只想到這點。
在他身邊的畠山、平山、弁慶等人,都泰然地看著這片營火之海,談笑著。
——他們真遲鈍。
義經沒有這么想。
可是,事實就是如此。義經和后來許多戰術天才一樣,擁有過于微妙、易于激動的心理和十分敏感的神經。
若說是膽小,也沒錯。可是,這種膽小會同時轉化成異常的勇氣。他的勇氣不是因為大膽,而是從這股異常中得來的吧?
(若我比別人膽小一百倍,就可以產生比別人多一百倍的勇氣吧!)
他這么認為,也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義經的異常之處在于他的倔強,他這種倔強的性格,常常能將膽小轉變成勇氣。現在,他對船中的營火感到害怕,越是如此,接下來轉化成的勇氣就越大。
"休息吧!"他下令。
鵯越是攻擊一之谷的準備地點,前方還有無窮盡的險惡路途在等著他們。
前往一之谷的路程有三里,中間只有一小段樵夫走的路,其他地段都是要披荊斬棘才能通過的密林,連樵夫都說不知道路。
——去問山里的獵人。
義經等人出發了。不久,弁慶發現一棟獵人的小屋,屋里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你知道前往一之谷的路嗎?"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少年曾經在這里到一之谷之間架設了捕獸陷阱,這真是義經他們較大的幸運,他差點就要大喊出聲。
義經太高興了,還說要收這個少年當部下,并當場送他盔甲、馬、太刀,賜他名字,甚至將自己名字中的"經"字送給了他,稱他為"經春",真是恩寵有加。獵人稱這座山峰為鷲尾,于是這個武士的名字就叫鷲尾三郎經春。
少年很聰明,開始動作敏捷地引導全隊人馬前進。越過尾根,過了山谷,可是,在來到沒有路的地方后,他也茫然了。
"走!"
義經鼓勵這位少年。他問:"鹿會不會經過這座山呢?""會!"少年回答。丹波高原的鹿在下雪時會轉移到沒有雪的播州,這個時候,它們應該會從這附近經過。
"連鹿都能走,馬不可能過不去。"
義經隨后吐出這幾句話。鹿和馬都是四只腳,所不同的只是尾巴上是否有毛和蹄子的形狀。義經激勵眾人不要退卻。
在這期間,有好幾匹馬跌落山谷。
不能放下它們不管,只好一匹匹救上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還是沒有辦法嗎?)
連畠山重忠都開始絕望了。
到達高尾山山麓時,附近突然明亮起來,天亮了。
(不停下來嗎?)
所有的人都這么想。
一之谷已經開始會戰了吧?可是,要到達一之谷,還必須越過好幾座山峰,而眼前已經連像繩子那么細的路都沒有了,只有一塊塊巖石。
義經無言地握著韁繩,走在巖石上。這位在奧州長大的年輕人的馬術,連坂東武者都咋舌稱奇。他的馬是號稱源氏及時的青海波,是藤原秀衡請佐藤兄弟送來給義經的。
"事到如今,只好相信義經了。"三浦義連對畠山重忠說。
重忠已經下馬徒步行走了,他牽著馬,不想讓馬疲倦。
從樹縫間已經能漸漸看得到鐵拐山的山峰。
"山的另一邊,就是一之谷。"少年用手指著。
接下來的路更是崎嶇難行,連弁慶都累得昏倒在地,喝了泉水后才醒過來,每個人都很疲倦。有些地方甚至花一個多小時才走得了幾步,而且,讓他們更緊張的是,已經可以聽到山下某個地方傳來會戰的聲音。不知道誰會戰勝?不過,開戰至今,已經過了兩小時了吧?
他們終于過了鐵拐山,發現一個小小的山峽,其中有細小的水流,雖然干涸了,但是順細流而下,就可以到達平地了吧?
"殿下,真令人高興!"
弁慶對著義經的后背大喊。過了這里就好了!就差一點點了!弁慶好像在安慰他似的。在這段崎嶇難行的路中發現細流,他感到無比高興。
——就差一點點了。
大家互相鼓勵,馬蹄踢著細流中的小石前進著。
可是,很不幸的,細流突然中斷了。沒有山,沒有大地,只有天。
(這……)
走在前面的幾匹馬噤聲了。山峰垂直削落,眼前有個令人吃驚的斷崖。眾人下馬爬行前進,往斷崖下觀看。令人驚訝的是,下方已經是一之谷城內。看來這一帶似乎是本城,臨時房舍到處林立,還圍著好幾處柵欄,柵欄里養著許多馬。到處都是紅旗,沒有源氏的白旗子。
一之谷城東西寬三里,從這里不能鳥瞰整座城,所以無法了解戰況,然而可以聽到東西兩方的會戰叫喊聲。源氏正在一之柵、二之柵附近與平家交鋒,陷入苦戰中了吧?畢竟人數相差太大了,雖然不知道是否戰敗,可是大家都懷疑著:
——是不是輸了呢?
開戰至今已經過了兩個小時,可是,眼前的平家大本營卻毫無動靜。義經也下馬觀看。
"殿下,找別的路吧!"弁慶喘著氣說。
若不盡早行動,盡早入城,會錯失會戰的時機。
"不!從這里下去。"義經手足貼地,回頭說道。
他瞇著眼睛,嘴唇緊閉,看起來非比尋常,眼中隱有瘋狂的神采。他喊著:
"下去!"
隨從們都驚訝萬分。義經繼續喊著:
"害怕了嗎?害怕的人就在這附近徘徊找路吧!我要下去。"
他要人牽來兩匹有馬鞍可供換乘的馬,此舉證明他神智清楚。
"把這匹馬逼下去!"他下令。
伊勢義盛揚著鞭不斷鞭打,大聲催促馬匹前進,終于讓馬跳下懸崖。馬兒滾落崖底,揚起一陣沙塵。一會兒,在遙遠的懸崖下方,已有一匹馬站了起來,抬起頭嘶叫著,可是另一匹仍倒著,沒有站起來。
"看到了嗎?還是有機會。"義經說。
他決定自己先下去,并要眾人仔細看他的馬術。
弁慶本來想制止他,可是義經已經在馬上了。而且,除了他先下去再帶領全隊下去之外,也別無他法。懸崖下有八成的地方是沙層,其他的則露出巖石,像棚子似的。
——下斷崖要靠韁繩。
義經操縱著韁繩,慢慢引導馬蹄和馬屁股,踩著馬鐙,離開懸崖邊。
他自己開始往下掉后,才看到小松樹往上彈,摩擦著盔甲的袖子,打到了膝蓋,接下來根本無法運用馬術,一切只能靠馬蹄亂踩。但是,途中馬滑倒在巖石上,后腿斷了,馬上又掙扎著站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困難。
義經好像耍雜技般,指揮馬一腳一腳地往前走。這期間,武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往下沖。下方的平家軍隊極其狼狽,可能是沒想到敵人會從天而降吧?從臨時房舍中跑出來的人開始射箭。箭的咻咻聲反而帶給源氏無比的勇氣,讓他們忘了滑下懸崖的恐懼。
他們一個接一個下來,人和馬都從巖石上滑下,然后在地上牽馬起來,開始他們擅長的騎射。
平家立刻陷入混亂,四處潰散奔逃。
"
"源義經是日本家喻戶曉、人氣的英雄人物,曾協助其兄源賴朝獲得了對整個日本的統治權。他極為坎坷的身世、極高成就的武學、過人的戰略機智、場場必勝的戰績及悲涼的人生結局,令聞者無不嘆息,因此成為日本戲劇、影視、電子游戲經久不衰的熱門主角。
——歷史學家 林丹青
源義經是日本歷偉大的天才軍事家之一。在平安末期,人們毫無戰術觀念,認為會戰的勝敗由武士個人的格斗能力強弱決定。但義經的戰爭思想,已超越了當時的局限。在他看來,軍隊是一個集團,而不僅僅是個人的集合,必須從集團的角度來考慮作戰計劃。他是當時及時個用這種觀念來看待會戰的人。
——軍事學家 吳長聲
"
很滿意、商品很好!
書很好,快遞不敢恭維
全新,有塑封
書不錯 很好
看了一半,感覺這段歷史沒有戰國時代精彩
包裝沒有損壞,書的內頁排版也很適合。不錯的購物體驗~
日本傳奇英雄源義經的故事,很喜歡!
挺好的值得讀一讀看一看了解一下
不曾熟知的一個人物,創造了短暫的人生輝煌。
正版書籍,包裝完好。
很不錯‘情節感人生動
的確值得認真研讀
書都很好,其中一本封面破了申請換貨隔天就到了。滿500減250買的,很劃算,折上折。
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人比較推薦這個系列
在書店看到過,感覺很好,就是貴啊,舍不得。這次趕上活動了,就抓緊時間入手了。買了好幾單,得慢慢看,漲姿勢。
書的左上角壞了一點點,前后右上角都有點皺,稍微有點影響心情,但不影響閱讀。
書還沒看,但是新買的書到手是這樣的很不愉快。
據說是日本人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太富有傳奇色彩了。
書非常的棒,包裝的很好,內容也很精彩,在當當買書就是方便,非常滿意
很好的書,一直支持重慶出版社,望繼續出更高質量的書。
很好,雙十二購買,很便宜,然而一天就到貨了!雖然這本書角有些碰傷,但也不礙觀看!
好書,司馬遼太郎的書就是寫的不錯,最好是跟吉川英治的源賴朝一起看,可能會更好。
還沒來得及看,但是我覺得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義經與弁慶的故事。
司馬遼太郎的書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歷史小說的確很好
書的質量很好,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值得一看
日本傳奇英雄波瀾壯闊的一生在司馬筆下生動呈現,悲劇式結局也是蕩氣回腸。
源賴朝倚仗源義經取得了天下,卻又忌憚他的軍事才華,而偏偏源義經政治經驗不足,不懂得急流勇退,這才導致了這位年輕的軍事天才的過早隕落。司馬遼太郎將這段歷史娓娓道來,讓人不忍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