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發病率很高,并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實際上,中國人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人不能正視抑郁癥。自己不承認,外人不理解。張進這本書,從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出發,既有理論知識,又結合大量案例,深入淺出,對這些問題做了解答,相可讓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訓,少走彎路,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是大有裨益的。
(視頻截取自中央電視臺《面對面》)
一位抑郁癥患者從地獄回歸人間的重生感悟
面對抑郁告訴你如何“渡過”,管理情緒與壓力,重塑自我的內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發現自己沒有向上的動力,可以讀讀這本書;
如果你在別人眼里很成功,但內心深處郁郁寡歡,也可以讀讀這本書。
張進,記者、編輯。南京大學文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工人日報社、《財經》雜志社工作。財新傳媒創辦人之一,是財新傳媒團隊核心成員。現任財新傳媒編委、財新《中國改革》雜志執行總編輯。
上篇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002
地獄歸來003
為何抑郁癥患者容易自殺009
如何干預抑郁癥患者自殺014
抑郁癥是心理病變還是器質性病變018
誰最容易得抑郁癥023
如何診斷抑郁癥030
抑郁癥患者如何用藥037
雙相是怎么回事兒046
好醫生好在哪里053
科學的態度就是對未知常懷敬畏之心058
揭開抑郁癥黑箱061
中篇 自渡
題記
內心的力量076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077
什么叫“身心一體”085
大腦和精神疾病有何關聯090
令人著迷的情緒094
情緒如洪水,可疏不可堵100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104
調整認知,重建心靈109
病愈后如何重返社會115
心理咨詢是怎么一回事兒121
下篇 渡人
題記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134
艱難的救贖135
困獸籠中141
花 香150
抑郁病房日記156
寒冷的微笑169
一位文學青年的來信176
橡皮人183
對賽娜遺言的分析190
勿給抑郁癥患者“貼標簽”194
最痛苦的是無能為力感199
后 記
免于恐懼203
附錄
失守抑郁癥209
抑郁癥診療騙局225
附錄二
“關愛精神健康 關注抑郁癥”認知手冊239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
“渡”者,由此案到彼岸也。佛教以此岸喻生死輪回,彼岸喻涅磐圣地。所有人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而覺悟者,則已從此岸,渡煩惱河,抵達彼岸。從此岸到彼岸,是一個人終生的修為。
但抑郁癥患者不在此列,因為他們所處并非人間。毫不夸張地說,抑郁癥患者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現實、透明、看得見,卻是隔絕的。對于他們,“渡過”不只是宗教情懷,更具有實實在在的拯救的意義——從地獄回歸人間。
故此,本書的書名,以及上中下三篇,都以“渡”為主題。上篇“他渡”,意指現代醫學對患者的拯救。其中及時篇《地獄歸來》,是我的自述,回憶了從患病到臨床治愈的經過;接下來幾篇,是我病愈后鉆研精神醫學的心得體會。
對于中度以上抑郁癥患者,接受“他渡”,即現代醫學的干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科學的信念。希望我寫的系列文章,能夠讓患者相信科學,面對現實,積極求治,以配合的心態,完成現代醫學對自己的拯救。
地獄歸來
患病
從2012年初到3月,我逐漸發病。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眠越來越少,后來發展到服用安眠藥也徹夜不眠的程度。
3月中旬,在連續兩周徹夜不眠后,身體終于崩潰,不得不離開了工作崗位。
病休之初,自以為只要好好休息,恢復睡眠即可。豈知越來越惡化,每天睡不著。每次都是在困倦昏沉到即將入睡之際,會突然心悸,然后驚醒。記得當時我給一個朋友發短信描述說:“感覺有一個士兵把守在睡眠的大門口,當睡意來臨,就用長矛捅向心臟,把睡意驚走。”
在失眠的同時,身體癥狀開始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食欲,思維遲緩,做任何事情都猶豫不決。自己明顯覺得變傻了。
求醫
病休兩周后,在朋友的提示下,終于猶猶豫豫地去安定醫院看病。醫生給出診斷:中度抑郁偏重。開了三種藥:羅拉、氫溴酸西酞普蘭片、三辰片。
這三種藥,西酞普蘭片是主藥。起初每日服用一粒。一周后加到一粒半;再一周后加到2粒。服藥之初,由于羅拉片的鎮定作用和三辰片的催眠作用,睡眠稍有改善,每晚能睡四到五個小時。
但是,情緒、思維和行動力沒有絲毫改善。就這樣熬了兩個月,醫生終于決定換藥:把西酞普蘭片逐漸減量至一粒、半粒;同時新加一種藥,即米氮平,劑量在一周內從半粒加到1粒半。
米氮平有極強的催眠作用。剛服用時,睡眠有所改善,可以不用服三辰片,就能睡五至六個小時。但隨著身體產生耐受性,催眠效果遞減。
同時,其他癥狀沒有絲毫改善。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或者像被一個無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維緩慢,說話磕巴;胸口火燒火燎地難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猶豫畏縮;不想說話,不敢接熟人的電話,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當然不想見任何人。每天早晨從一睜眼開始,就不知道這24小時怎么度過。躺在床上,或呆坐著,或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就這樣慢慢地耗著時間。
后來,我看到美國作家安德魯 所羅門在《憂郁》一書中,描寫自己的病況,感同身受。他是這樣寫的:
“人類文字中對于崩潰階段的憂郁癥描述并不多,處于那個階段的病人幾乎全無理智,但他們卻又需要尊嚴,一般人往往缺乏對他人痛苦的尊重。無論怎樣,那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當你陷入憂郁的時候。
我還記得,那時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為太害怕而無法起來洗澡,但同時,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實沒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復述著一連串動作:起身然后把腳放到地上,站起來,走到浴室,打開浴室門,走到浴缸旁邊,打開水籠頭,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體,沖洗干凈,站出來,擦干,走回床邊。十二個步驟,對我來說就像經歷耶穌的艱險歷程一樣困難。我用全身的力氣坐起來,轉身,把腳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覺得萬念俱灰,害怕得又轉過身躺回床上,但腳卻還在地上。然后我又開始哭泣,不僅因為我沒辦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而且還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愚蠢無比。”
轉機
在無助和絕望中,時光之水無聲無息地滑過。到了2012年6月上旬,醫生給我下了“重度抑郁”的判斷。勸我住院,做電擊療法。
我不能接受住院和電擊。混沌中,接受一個朋友的意見,決定換醫生、換藥。
這次,找的是安定醫院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姜濤醫生。他的用藥風格和前一位醫生迥然不同。他果斷地讓我停用原先的三種藥,開了四種藥:奧沙西泮、瑞波西汀、米氮平、艾司唑侖。(奧沙西泮是鎮定藥,瑞波西汀是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制劑,艾司唑侖是安眠藥)
一周后復診,又開了三種藥:碳酸鋰、舍曲林、思諾思。(碳酸鋰是情緒穩定劑,舍曲林是另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制劑,思諾思是另一種催眠藥)
在、服用這些藥后,我逐漸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頭疼、頭暈、內熱、尿潴留、震顫,等等。記得震顫最嚴重的時候,手抖得無法用筷子把飯菜吃到嘴里;喉嚨無法發聲,說話像低吟,24小時里說不了幾句話;雙腿發軟,邁不開步子,走起路來覺得高低不平,下不了樓梯;味覺失靈,嘴巴發苦。
這些天,是我有生以來最痛苦的時期。同時服用這么多種藥(加在一起每天服用十幾粒),藥的正作用沒有產生,副作用卻一個不拉地出現了。
那一段時間,內心充滿了絕望,不知道哪24小時是終點。我對自己說:“熬了四個月,終于是這幾種藥把我打跨了。”
是靠理智,遏制住想自殺的念頭。記得那時乘電梯,都用理智告訴自己,遠離電梯旁的窗口。就怕自己瞬間沖動一躍而下。
恢復
不幸中的萬幸,在服藥第16天,我隱隱約約感覺到藥起效了。
最初的跡象是自己可以看手機了。我的手機是在3月新買的,因為患病,其功能一直沒有開發。在換藥后的第16天,百無聊賴中,我拿過手機,信手試了試各項功能。突然發現:我居然注意力集中半小時做了一件事情!我算了算服藥時間,內心萌生出希望:藥可能起效了。
第二天,藥效越來越明顯。我可以集中注意力看電腦,可以看書。明顯感到自己頭腦清醒,思考問題有了系統性,做事有主動性。也不怕見人、接電話、回信息了。
同時發現自己開始有了愿望。在街上看到過去喜歡吃的東西,很自然產生了想吃的愿望;見到同事和朋友,也會產生久違的親切感。
當我發覺自己重新恢復了情感能力時,內心的狂喜難以言喻。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愿望和情感,那就不是一個人,而只是一具軀殼,是行尸走肉了。
在最初恢復的幾天,我情緒高漲,睡眠又大幅度減少,甚至有一次徹夜不眠。當我把這個跡象告訴我的主治醫生時,他當即對用藥做了調整:減少了瑞波西汀和舍曲林的劑量,新開了奧氮平。(奧氮平主治精神分裂癥,但有壓抑興奮的效力)
又兩周后,徹底停掉了瑞波西汀,舍曲林減半。
又兩周后,再增加一種藥:拉莫三嗪(屬情緒穩定劑)。
我對此大惑不解:為什么藥見效后,要停掉有療效的藥,而新開別的藥?同時不但不減藥,還要加藥?
醫生回答:我患的病不是簡單的抑郁癥,而是雙相障礙中的軟雙相。
大意是說:抑郁癥分單相和雙相。單相抑郁是典型的抑郁癥;雙相抑郁則不但有抑郁,且同時伴有興奮。
但雙相的表現又千差萬別,可大致分為I型和II型。I型是典型的雙相,即表現出過度的興奮和躁狂。對于I型,不能使用單純的抗抑郁藥物,否則不但不能減少抑郁,反而會促發從興奮到抑郁快速循環,最終導致耗竭。
II型是非典型雙相,即軟雙相,大意是以重度抑郁為表征,躁狂跡象則不顯著。所謂軟雙相,即是在發展成典型雙相前的過渡狀態。表現為起效快、少睡眠、做事說話快而多等特點。
目前,我仍然服用六種藥:舍曲林(早晨1粒)、奧氮平(晚上1粒)、碳酸鋰(早晚各2粒)、奧沙西泮(早晨和中午各半粒,晚上2粒)、拉莫三嗪(早晨四分之一粒)、思諾思(臨睡前1粒)。
雖然我非常不愿意吃這么多種藥,但畢竟靠這些藥,使得病情越來越穩定。
并且,已經可以上班了。現在,最重要的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感受
患病5個月,有這幾點體會:
1.如果患病,要承認現實,面對現實。不要遮遮掩掩,羞于承認自己患有精神類疾病。
2.抑郁癥是一種器質性疾病,而非簡單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到專業醫院,找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看病。
3.堅持服藥。治療抑郁癥的用藥原則是“足量足療程”。大部分抗抑郁藥起效至少兩周,千萬不能因為藥的副作用大而自行減藥和停藥,否則前功盡棄。
4.正確的心理治療只對輕度抑郁癥患者有效。如果抑郁癥發展到中度和重度,只能先靠用藥改善大腦神經遞質的失衡,再考慮心理治療。中藥對抑郁癥的療效尚不確切。
5.堅持、堅持、再堅持。對于嚴重的軀體癥狀和內心的絕望,只能靠意志熬過去,別無他法。尤其在服藥的前兩周(即正效應未出現而副作用嚴重時),一定要用理智讓自己不具備自殺的條件。
據統計,抑郁癥患者中,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發展成慢性,三分之一自殺。一定不能讓自己成為的三分之一。
6.不要讓自己閑著,努力思考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盡可能做一些工作。工作本身就是好的治療方式。
為何抑郁癥患者容易自殺?
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封閉是他對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封閉可以緩解患者的傷痛,但卻會構成新的心理障礙。自殺是另一種防御方式,或許可以稱之為終極防御。這種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徹底,只不過,它帶來的是毀滅。
中國有病歷記錄的抑郁癥患者超過3000萬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診的患者,保守估計約9000萬。抑郁癥患者最嚴重的后果是自殺。據一項統計,在中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癥患者。
上海精神科醫生顏文偉曾經有一個估計:抑郁癥患者如果不予治療,約三分之一會自然恢復正常,大概需時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會反反復復,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終會選擇自殺。
這兩年,有不少抑郁癥患者或其家人來咨詢我,我往往會詳細詢問他是否有過自殺意念。在我看來,抑郁癥患者產生自殺意念,再正常不過。
曾經有一個朋友,因為嚴重失眠、情緒長期低落來找我,讓我判斷他是不是抑郁癥。我詳細詢問后,問了一個問題:“你想過自殺嗎?”他回答:“自殺……自殺是嚴肅的哲學問題……”我打斷他:“不談哲學,就說你最近有沒有具體想過自殺。”他回答:“沒有。”我說:“恭喜你!你還算不上抑郁癥。”
張進是個有才華的新聞人,文字修養很深。他的這本書不僅有知、有識而且有趣,文字頗有余味。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價值。
——財新傳媒總編輯 胡舒立
張進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出發,對抑郁癥做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 的。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 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