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殖民地時到2008年,只花了300 多頁,簡明扼要,流暢好讀。本書雖然簡潔,但絕不簡陋,從印第安人部落登陸西半球講到現在,每件大事都交代前因后果,每個歷史人物都明確來龍去脈。在這幾百年間,一個典型的美國人是怎樣煉成的,一個共和國如何蛻變成一個民主國家的,一代又一代的美國社會又是什么模樣的,這本書都能給你答案。此外,書中把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外交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方面面都有點到,字字見肉,處處干貨。
一卷在手,對美國這個當今地球上最重要的國家和人民大致就有了一番了解和認識。
大師之作,西方認可的美國史。中國大陸初次引進版權,滿足大眾讀者了解美國歷史的一切需求。
解碼美國,理解當下。一個典型的美國人是怎樣煉成的,一個共和國如何蛻變成一個民主國家的,一代又一代的美國社會是什么模樣?
簡明扼要,流暢好讀。三百頁寫盡美國史,簡潔卻不簡陋,字字見肉,處處干貨。
羅伯特 瑞米尼(Robert V. Remini,1921—2013),生于紐約,二戰時參加海軍。1951 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伊利諾伊大學榮休教授,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2005—2010 年擔任美國眾議院的歷史學家。
及時章 發現與定居新大陸 001
第二章 獨立與建國 025
第三章 漸趨形成的身份認同 051
第四章 杰克遜時代 078
第五章 奴隸制的爭議、脫離聯邦及內戰 106
第六章 重建與鍍金時代 130
第七章 天定命運、進步主義、戰爭和咆哮的20年代 159
第八章 大蕭條、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84
第九章 冷戰與民權 212
第十章 暴力、丑聞和冷戰的結束 240
第十一章 保守的革命 266
第三章
漸趨形成的身份認同
18世紀末,美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及時件事就是1797年美法之間爆發的沖突。當時巴黎的法國官員試圖對美國外交官索賄24萬美金,作為認可他們及其使命的價碼。美國外交官都深感恥辱,除了一名留在法國之外,其他人全都打道回府。國民怒吼:“寧花百萬固國防,不費一厘作貢品!”緊隨而來的,是一場兩國間的“準戰爭”,其間,兩國船只在公海上彼此攻擊。若不是亞當斯總統下決心不與法國為敵,1798年至1800年間的那場海事沖突可能會導致兩國正式向對方宣戰。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美國國會授權設置了海軍部,并建立了一支艦隊,同時擴充了陸軍的規模。政府展現出的好戰傾向使民主共和黨受歡迎程度逐漸降低,人們害怕“親法”的民主共和黨會以“激進的”或雅各賓派的方式來統治國家。
許多美國人懼怕雅各賓派會對民主共和黨的政策產生影響,這赤裸裸的恐懼導致了第二樁大事件。國會中的聯邦黨人多數派決定通過一系列法律,來幫助他們應對外國勢力在美國的陰謀與反動行為。這就是1798年6月與7月相繼通過的《懲治煽動叛亂法案》,該法案對美國公民和外國人的行為均做出了限制。這些法律與國家一度所宣揚的自由和民主思想背道而馳,說明美國人對自身安全的極度憂慮。
這些法律中的及時部《外國人歸化法案》,將外國人入籍美國需要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從五年延長到了十四年。這一法案于1802年被廢除,1795年國會重新制定了《外國人歸化法案》。《關于制止外國人從事危害美國和平和安全的法律》和《關于來自敵對國家居民的法律》授權總統關押或驅逐所有他認為會危害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外國人。該法律在1800年失效。根據《懲治煽動叛亂法案》,任何被控出版針對政府、國會或總統的“不真實的、誹謗的和惡意的文字”的美國公民和外國人都將被處以罰款或監禁。該法案有效期為兩年,于1801年失效。
杰弗遜和麥迪遜制定了一系列決議案來應對這些法案,這些決議案于1798年在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亞州議會獲得通過。這些所謂的“肯塔基與弗吉尼亞決議案”,指責《關于制止外國人從事危害美國和平和安全的法律》和《關于來自敵對國家居民的法律》違憲,并聲明一旦中央政府僭越憲法賦予它的權力,州政府有權自行決定中央政府應以什么樣的方式和方法給予它們補償。此外,州政府“還有義務對中央政府的行為進行干預,制止僭權行為的繼續發展”。
干預!有些人相信,當中央政府行為不當時,州有權利和義務廢除法律,若有必要甚至可以脫離聯邦。
根據1790年《官邸法》規定,費城在十年內都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在新世紀開始之際,十年的時限也到了。1800年4月24日,亞當斯總統簽署法令,將政府遷移到位于波托馬克河畔的新地址。5月13日,國會宣布第六屆國會的第二次會議將在11月17日在新的首都舉行,這座城市以備受尊敬的及時任總統的名字命名,被稱為華盛頓。
這年6月,亞當斯總統來到華盛頓,視察皮埃爾查爾斯朗方規劃的10平方英里土地上的建設情況。他看到了一座“廢墟之城”——正如一位議員之后描述的那樣。它看起來確實像一片廢墟。極少數的政府建筑完工了。國會大廈和白宮還正在建設之中。只有財政部所在地,一棟緊挨著白宮的兩層磚砌建筑已經修建完畢,隨時可以入住。
1800年11月,國會第二次會議在此召開。議員們來到這座正在建設之中的城市,進入未竣工的國會大廈,了解到他們首先要做的一件大事便是決定懸而未決的下一任總統人選。約翰亞當斯代表聯邦黨人參選,謀求總統連任;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科茨沃思平克尼競選副總統。民主共和黨議員舉行了他們的及時次干部會議,提名他們的候選人,選舉托馬斯杰弗遜為總統候選人,來自紐約的亞倫伯爾為副總統候選人。民主共和黨議員一直用這種方式提名各行政機構領導的候選人,直到1824年,這一體制才在一片批評聲中被取締。作為替代,州立法機構首先提議由現任領導人提名他們賞識的年輕人作為繼任者候選人,但從1832起,兩黨開始召開由每州代表參加的黨員會議來決定候選人。這一做法延續至今。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支持者們對亞當斯極為不屑,最令他們反感的一點便是他沒有對法國宣戰。在競選即將結束之際,漢密爾頓出版了一本長達五十四頁的小冊子,痛斥亞當斯在公共場合的不當行為和性格缺陷,歷數亞當斯傳說中的性格軟弱、優柔寡斷和情緒失控。此外,漢密爾頓還與一些聯邦黨選舉人密謀,讓他們拒絕給亞當斯投票,這樣更令人滿意的平克尼就可以當選總統。不出所料,亞當斯輸掉了選舉。他攻擊漢密爾頓是“一個蘇格蘭商人的私生子”。杰弗遜以73對65的選票擊敗了亞當斯。平克尼獲得了63票,而約翰杰伊獲得了1票。伯爾獲得了和杰弗遜相同的73票。為了獲得對行政機構的支配權,民主共和黨人未能保留至少1票,導致了平票的局面。這意味著,選舉將由落敗的眾議員決定,而不是由民主共和黨人在眾議院和參議院中都占據了席位數的新國會決定。
2月11日,國會召開,數完選舉人票,宣布平局,接著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眾議院,在杰弗遜和伯爾之間擇一為總統。
在兩黨達成協議之后,眾議院最終以37票在2月17日選杰弗遜為總統。根據該協議,民主共和黨人將不廢除漢密爾頓財政制度,各政府部門的聯邦黨人也不會由于黨派原因被隨意撤職。為了規避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國會于1803年12月推出了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這個修正案提議應分別投票決定總統和副總統的人選,于1804年9月25日獲得通過。
在卸任之前,亞當斯根據最近通過的《司法條例》,任命了大批法官去各級聯邦法庭任職。時任國務卿的約翰馬歇爾被提名為美國的首法官。直到他任期的24小時,正如民主共和黨人所稱呼的那樣,亞當斯持續用“午夜任命”(在一個人的任職期的時刻所做的對政治職位的任命)轟炸參議院。聯邦黨人已經失去了行政和立法機構,但至少他們能持續控制司法機構。然而民主共和黨人在執政后首先就廢除了《司法條例》,他們還打算彈劾一些在“午夜任命”中獲得職位的官員。
杰弗遜在1801年3月4日就職,在他的就職演說中,他試圖掩飾兩個政黨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對抗。“我們都是民主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他說,“如果我們中間有任何人期望分裂聯邦或者改變其共和形式,他們都可以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而其他人可以在充分的理性支配下與之辯論。”
這是美國歷史上有紀念意義的時刻。沒有流血和混亂,沒有舞弊及腐敗,也沒有任何陰謀詭計,國家的領導權就順利地實現了從一個政黨到另一個政黨的過渡。總統選舉的結果公之于眾之后,瑪格麗特貝爾德史密斯,華盛頓一家重要報紙所有者的妻子,說道:“懸在政治水平線之上的黑暗和可怖的烏云,已經無聲無息地消散,繁榮和歡樂的陽光正在閃耀。”
盡管國父們已經創建了一個以立法機構為核心的政府,并規定立法機構享有管理國家的特殊權力,杰弗遜總統卻試圖通過鼓動一些眾議員和參議員為政府發聲來控制議會。他通常通過和有權力的委員會主席通氣來實現自己的意圖,譬如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像他之前和之后的其他總統一樣,他會定期在提交給議會的年度咨文里提出立法議程,但也會通過舉辦一周數次的私人聚會來暗中運作,在聚會上他解釋他的議案并尋求支持。洛亞諾克的約翰倫道夫一度是杰弗遜最初的喉舌,后與其決裂,并公開指責總統的作為。他揭露和斥責說:“有些人暗中給眾議員指示,借此施加影響,這些指示雖然不出現在議會議事錄上,卻主導了整個眾議院的決定。”杰弗遜聽說了這番言論之后,做出了以下反擊:“這位慷慨激昂的演說者自己就是他所說的‘幕后操縱者’,我們對此卻一無所知。”但不可否認總統在把自己的意愿施加給國會上很有一套。約西亞昆西,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聯邦黨人指出,“所有重大的政治問題都是在別處被解決的”,而不是在議會廳里。
貫穿美國歷史的一個政治問題便是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為了控制國家政策而持續斗爭。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總統頻繁地在國會不宣戰的情況下派兵出戰。總統在不同時期掌握著國家財政大權,全權處理經濟恐慌和衰退等問題。在漫長的歲月中,對國家政策的決定權始終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國會享有控制權,操縱著參眾兩院,使國家朝著他們所希望的方向前進,安德魯杰克遜和亞伯拉罕林肯任職期間除外。然而從20世紀開始,人們就會看到領導權從議會過渡到了總統手中,更多總統對立法機構的行動有了更大的控制權。
總統在戰時享有特殊權力的早期例子出現在杰弗遜任美國總統時期。他決定不再通過賄賂北非國家阿爾及爾、摩洛哥、突尼斯、的黎波里來阻止它們劫奪在地中海航行的美國商船,并扣押美國海員以索要贖金。在總統拒絕繼續支付贖金之后,的黎波里的巴夏以宣戰回應,并命令士兵砍倒美國領事館的旗桿。關于這一事件的消息傳來之時,國會正處于休會期間。因此,杰弗遜以總統之名派遣了一個中隊的戰艦前往那個地區,但是他此前并沒有召集議會舉行緊急會議。當國會重新開始開會之后,他們沒有宣戰,也沒有采取任何立法行動,而是提高了進口稅以支付戰爭費用。在雙方斷斷續續打了幾年之后,巴夏請求停戰,美國支付了6萬美金,贖回了被扣押的海員。但直到1816年其他北非國家才得到了美國支付的贖金。
由于總統可以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強勢介入對戰事的領導,杰弗遜在決定從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州之后試圖再次擴張其權力。
當時西班牙已經關閉了新奧爾良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渠道,拿破侖對西班牙施加壓力,希望通過1800年10月簽訂的《圣塔爾條約》將路易斯安那州割讓給法國,以期恢復法國在北美的霸權地位。當杰弗遜得知這些消息之后,他將其視為對美國安全的威脅。“地球上唯有一處地方,其占據者是我們天然的敵人,”他說道,“那就是新奧爾良。”他繼續說道,從法國擁有新奧爾良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得不和英國艦隊還有英國政府捆綁在一起了”。
杰弗遜馬上通知美國駐法國大使羅伯特R.李維頓開始協商購買新奧爾良事宜,并派遣詹姆斯門羅作為特使,授權他以200萬美元購買新奧爾良和西佛羅里達。同時,拿破侖派遣軍隊至海地,試圖鎮壓當地的奴隸起義,卻為杜桑盧維杜爾領導的本土軍隊所擊敗,所以他不得不放棄在新世界重建法國殖民王朝的計劃。為了籌措資金繼續和英國進行軍事對抗,他決定賣掉整個路易斯安那州。1803年4月11日,法國外交部長塔列朗詢問李維頓美國聯邦政府愿意花多少錢來購買這片廣大的領土。最終他們以6000萬法郎或約1500萬美元的價碼成交,并在4月30日簽署了合約。在這筆款項中,法國獲得了利率6%、總價1125萬美元的股票,但在十五年之內不能兌換,而美國承擔了路易斯安那州居民對法國提起的375萬美元的索賠。
這是一樁難以置信的交易,它將國家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但它的合憲性立即受到聯邦黨人的質疑,他們聲稱這次合并在憲法里找不到任何依據。而且,如果沒有這幾個州的同意,國會也沒有權力將這片廣闊的區域及其人民合并到聯邦中。他們堅持認為總統的行為是非法的。盡管杰弗遜曾懷疑他自己行為的合法性,但這并沒有阻止他的步伐。他對約翰布雷肯里奇參議員解釋道:“聯邦憲法沒有給予我們持有外國領土的權力,更沒有準許我們將外國領土吸收進來。”但由于他堅信這次合并對未來的國家安全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他將這些疑慮擱置一旁。
10月20日,參議院以24比7的投票結果迅速批準了這一合約,僅有一位聯邦黨人投了反對票。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激烈爭論之后,眾議院同意并授權將股票交付給法國,以便總統取得路易斯安那州的控制權。聯邦美國的旗幟于1803年11月30日起正式飄揚在新奧爾良上空。
為了保障與路易斯安那州之間的溝通,杰弗遜向國會申請了撥款,不久之后,他又申請了一小筆總計2500美元的撥款用于密蘇里河資源的勘探。在梅里韋瑟劉易斯和威廉克拉克向西開始他們著名的旅行之時,路易斯安那州已經歸屬于美國,可供他們探索的美國領土大大增加了。他們向西到達了哥倫比亞河口,使俄勒岡州成為聯邦的一部分。劉易斯和克拉克在1803年至1806年間進行的探險,不僅帶回來意義重大的科學資料,還促使人們對西部這片新的領土進行開發和建設。
杰弗遜擴張行政權力的另一個舉動便是要求對司法制度進行改革。1802年的司法法案將較高法院的法官人數恢復到了6名并建立了6個新的巡回法庭。杰弗遜還希望罷免一些經常讓政治因素影響判決結果的法官,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對較高院陪審法官塞繆爾蔡斯的彈劾,但最終未能成功將其免職。
當首法官約翰馬歇爾公布他關于“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時,杰弗遜感覺受到了挑戰。馬伯里屬于“午夜任命”中的一員,但他還沒有接到擔任治安法官的委任狀。因此他起訴美國國務卿詹姆斯麥迪遜并要求得到他的委任狀。在1803年2月24日的判決中,馬歇爾決定對馬伯里的起訴不予受理,理由是他無權管轄。雖然1789年司法法案的第十三章賦予了他這種權力,但因為這個法案是違憲的,所以他仍然不具備管轄權。這是較高院及時次判決國會頒布的成文法無效。這個決定確立了司法審查原則,雖然該原則在其后的五十年內未被使用過,但將司法機構提升到了和政府其他兩個分支一樣重要的地位。
托馬斯杰弗遜在他的及時個任期內是非常成功的,但在1804年重新選舉后的第二任期內卻遭遇了接二連三的失敗,其根源在于英國針對美國船只的不斷騷擾和對美國海員的強行征召。隨著英法之間戰火的重燃,英國發出一系列樞密令封鎖了布雷斯特至易北河的歐洲海岸并禁止所有的法國沿海貿易。作為反擊,拿破侖宣布了柏林和米蘭判決令,對英國進行了封鎖,即使是中立國的船只,只要違背該判決令也一樣會被抓獲。夾在交戰雙方當中的杰弗遜,要求國會也頒布禁運令以禁止美國船只前往國外,同時也禁止外國船只攜帶美國貨物離開。1807年頒布的《禁運法案》對于美國來說是一次大災難,極大地影響了美國貿易。沿海大城市遭受了巨大損失,新英格蘭已經瀕臨爆發起義的邊緣。
《禁運法案》的明顯失敗促成了此法案的廢止。它被1809年3月1日的《禁止進口條例》所取代,該條例重新開放了美國與除英法之外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這也促使杰弗遜效仿喬治華盛頓在連任兩屆后卸任。麥迪遜繼任為總統,但仍然未能成功勒令交戰雙方尊重美國的中立權利。國會曾嘗試以通過《二號梅肯法案》的方式來達到以上目的,該法案中去除了對英法兩國的貿易限制,但又規定如果任一交戰方撤銷其法令,總統即有權恢復和另一方的不來往關系。很自然地,拿破侖為了從中獲益,就虛假地宣布他將會撤銷柏林和米蘭判決令。麥迪遜相信了他,總統宣布與法國的貿易關系繼續,并終止了與英國的貿易關系,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被欺騙和愚弄了。英國強征比以往多一倍的美國海員入伍,以此作為報復。
當總統的努力未見成效時,一位新當選的眾議員亨利克萊站了出來。他的表現是如此突出,以至于其他議員很快就接受了他的領導。他此前在美國參議院短暫的工作經歷已經證明了他出眾的能力,此次更是一入職就被選為眾議院議長。他決心將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決定權轉移到眾議院。他的前任更多充當的是指引爭議走向的交通警察的角色,而他則效仿英國議長,成為眾議院運作的必要部分,直接參與重要事項的討論,并對討論結果施加影響。他任命各委員會的主席,讓這些人協助他把眾議院變成國家政治的主導力量。他強化了眾議院的規定,并在他覺得需要投票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終止爭議。為了阻止議員以冗長的演講阻撓會議的進程,他允許議員們提起以前的問題。有時他會封鎖約翰倫道夫的言論并禁止他帶著獵犬出入眾議院。他擔任議長期間的成功以及無論何時他競選都能當選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歸因于他顯著的公平和對待盟友的公正。除此之外還有他的機智,他驚人的智力,他犀利的言辭,還有他作為演說家和辯論者的迷人才能。他被認為是眾議院歷史上最偉大的議長。
克萊在眾議院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們被稱為主戰派,認為美國應當向英國下通牒,表明美國不會再忍受其針對中立國的政策所帶來的屈辱。在他們的協助之下,克萊領導眾議院走上了迅速矯枉的道路。他和政府通力合作,勸服總統請求國會宣戰。麥迪遜總統可能本來就已經準備做出這個決定,所以在1812年6月1日發出了宣戰請求。經過三天由議長主導的爭辯,眾議院以79比49的票數通過了這個請求。參議院花費了更多時間但也最終在6月17日同意了此要求。總統在次日簽署了宣告,宣布美國與英國正式開戰。兩天以后,英國外交部長卡斯爾雷勛爵同意暫停樞密院令。
最初的時候,這場戰爭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甚至是一場災難。由美國士兵發起的對加拿大的三方面入侵均宣告失敗,還徹底打消了加拿大人以前可能擁有的脫離英國統治的想法。更甚者,由于害怕底特律的婦女兒童遭到英國同盟軍印第安人的屠殺,威廉姆赫爾將軍未做任何抵抗,就將底特律拱手讓給了英國。同時,英國封鎖了從紐約至密西西比河河口范圍內的整個東部地區和墨西哥灣岸區。最初新英格蘭地區并未被封鎖,那是因為英國希望這塊地區會脫離美國聯邦。
更糟糕的是,拿破侖在經歷了入侵俄國的失敗之后退位了,所以英國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它以前在美洲地區的殖民地了。除此之外,東南部的克里克印第安人在亞拉巴馬州邊界附近開始起義并在莫比亞北部約35英里的米姆斯堡屠殺了數百名美國人。田納西州派出了安德魯杰克遜將軍帶領其西部軍事力量去鎮壓印第安人。被士兵們親切地稱為“老山胡桃”的杰克遜將軍憑借著其出色領導,在經歷了1814年3月27日位于蹄鐵灣的一系列戰斗之后,終于打敗了印第安人。作為和平條約的一部分,他索要了亞拉巴馬州和佐治亞州約三分之二的印第安土地,這些被割讓給美國聯邦。
為了擊敗美國并快速結束戰斗,英國從三個區域發起了進攻:尚普蘭湖、切薩皮克灣區域和新奧爾良。將軍喬治普雷沃斯特率先從加拿大發起侵襲。他帶著一支超過1萬人的軍隊,從圣勞倫斯河流區域行進到尚普蘭湖西部邊緣。在尚普蘭湖西部,美軍阻止了他前進的步伐并最終迫使他撤回了加拿大。
拿破侖時期的一批老兵被運送到美國,1814年8月24日,羅伯特羅斯將軍帶領一支4000人的隊伍從馬里蘭州登陸,行軍至首都華盛頓并燒毀了這個城市。白宮、美國國會大廈,以及大部分公共建筑都被點燃。幸運的是,一場可能是由龍卷風帶來的劇烈風暴在夜晚降臨,熄滅了大火,使這座城市幸免于難。
英軍雖然曾試圖占領巴爾的摩,但美國加固了城墻,將
滿足大眾讀者了解殖民時期至21 世紀之間美國歷史的全部需求……一部客觀的國家歷史,無論讀者屬于哪個政治派別,都會對這本書欣賞有加。
——《出版商周刊》
本書精準地描摹了一個不斷演化的國家,是今日選民的理想讀物。
——《科克斯書評》
大師之作……當今時代好的美國歷史作品。
——Robert Dallek(《尼克松與基辛格》作者)"
作品很好 值得分享
內容不錯,值得分享一下
全面了解美國!
很好。。。。。。
還不錯很可以
昨天買35元,今天28.4,無語
很好的一本書
全新正版。
很好,仔細看看
一直當當商城購買,質量派送速度都很滿意,贊
對于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
對于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
最近對歷史很感興趣,正好搞活動就買了好多歷史方面的書,當當好評。
寫得非常好的一本書,當當的價格也很好,在西西弗書店隨手翻到讀了一章就決定回來入手了。絕對值得一讀!
趁著買100減40的機會,連著兩次都買了四本書,質量真的沒的說,太棒了!
還不錯 能快速了解美國歷史 雖然美國本身歷史也不長
一直想讀美國史,選了好久,不是篇幅太長,就是內容不全,好不容易選了這本,讀完再說吧。
后悔買了,主要寫的就是美國政治方面的,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行文通俗而流暢,內容全面又有獨到見解,很適合用來了解美國史
脈絡清楚,想了解美國歷史的,非常值得讀的一本書
這本書很有意思,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將美國的歷史進行了展示,功底深厚
簡單了解一下美國歷史,畢竟是世界頭號發達國家。
從一個殖民地,到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到底為什么美,哪些地方不美?本書給你答案
這本美國簡史是寫得簡明扼要有高度有深度,了解美國歷史入門好書,推薦
比起四大文明古國,美國的歷史很短,五百年前,它還是一片蠻荒之地;一百多年前,它還在實行殘酷的奴隸制度。然而,如今的美國卻站在世界的巔峰傲視群雄,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很好的質量,內容也不錯!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美國是我們的假想敵,了解一下他們為什么強大,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想要移民到美國,到底是什么吸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