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案件社會結構的分析原理,討論了和解理性的社會學基礎。本書認為,在新的時代來臨之際,如果要繼續堅守以和解為中心的糾紛解決機制,就應當重新認識和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性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本書中主要是指熟人關系、陌生人關系和敵我關系。新熟人社會概念既繼承了和解賴以支撐的熟人關系原理,又通過對自由的闡釋提出了未來社會是擴展的熟人社會的主張,為此,它與西方某些社會科學理論把現代社會定性為不斷擴大的陌生人社會或敵我社會拉開了距離。本書試圖論證:我們每一個人依舊和應當生活在熟人社會中,從而為天下無訟提供方向性觀念和現實可能性。
賀海仁 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市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理事、主任。 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988)、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博士(2004)、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后研究人員(2004—2006)。
及時章 糾紛解決的社會結構
及時節 誰殺了誰是一個問題
第二節 案件的社會結構
第三節 人倫、階級和公民
第四節 案例的社會學意義
第二章 現代社會的糾紛解決機制
及時節 陌生人及其他
第二節 案件的正確答案
第三節 法官社會的邏輯
第四節 法律關系與社會關系
第三章 被遮蔽的自力救濟
及時節 救濟理論的重述
第二節 非正式制度的從屬地位
第三節 "六親不認"的理論
第四章 熟人與糾紛
及時節 熟人如何解決糾紛
第二節 熟人之間的訴訟
第三節 關系密切群體與糾紛的源起
第五章 擴展的熟人社會
及時節 熟人社會終結了嗎?
第二節 建立關系的自由
第三節 互利、互惠和強互惠
第四節 現代平等觀念與關系法
第五節 擴展的熟人關系與責任分配
第六章 倫理、法律與道德
及時節 行為的三重領域及其規則
第二節 家法
第三節 非道德的國家和道德的天下
第四節 市民社會與國家二元論的局限性
第七章 糾紛合作學
第八章 邁向一種和解理性
附錄
概念匯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