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豪華游輪“鄧肯號”在試航時被一只巨型鯊魚尾隨,水手們在捕獲的鯊魚肚子里,意外地發現了一只漂流瓶,內有用英文、法文、德文寫下的三封殘缺不全的信件,因海水的浸泡,字跡已變得模糊不清。船員們多番推測,竟是一位叫格蘭特的船長所寫的求救信。他因船只失事,在南緯37°線上的某個地方被土著人抓住,生死不明。
求救信引發了船員們極大的興趣,加上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救父心切,遂決定出海尋人。由于對信件的錯誤解讀,一行人被迫繞地球一圈,爬冰山,越沼澤,遭逢洪水,被紅狼圍攻,甚至因尋人的迫切,被犯罪頭目欺騙,丟了游輪,命懸一線。就在一切即將塵埃落定、馬上找到格蘭特船長的關鍵時刻,他們竟誤闖進了新西蘭土著人的草棚——一群痛恨英國人、專吃人肉的土著人抓住了他們。這場厄運他們還逃得過嗎?
不要懷疑!!!凡爾納告訴我們,能繞地球一圈的不止香飄飄,還有鄧肯號!鄧肯號!!真的是鄧肯號!!!
那么,為什么要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一個你無法拒絕的大牛作者——凡爾納
作品翻譯量高居世界第二名,遠超莎士比亞。
神奇的預言家:多項預言在20世紀全部成為現實。
比如直升機、潛水艇、人類進入太空、中國的崛起、電子廣告、霓虹燈、電子計算機,等等。
以科幻小說啟迪億萬讀者,成就無數發明家
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 萊克說“儒勒 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無線電發明者馬克尼說他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中受到了啟發。
千萬不要拒絕讓孩子閱讀凡爾納,也許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就在這里。
◎一本涵蓋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的百科全書——讀探險小說,系統構建知識體系
地心火、洋流、風向、暗礁等知識普及,各類航海家、天文家、發明家令你觸類旁通,與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作伴,沿著南緯37°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路探險,越挫越勇——與同齡人比肩,為孩子樹立艱難困境中的榜樣
海嘯、地震、雪崩、偶遇土著人,命懸一線,小羅伯特均用聰明才智一一化解;初讀溫情滿滿,細思淚流滿面。
◎法中直譯全譯本,北大著名翻譯家陳筱卿傾情翻譯
◎無障礙讀本,詳細注釋輔助閱讀 ——一本書讓你讀得通透
關于航海名家(哥倫布)、古老建筑(巴別塔)、歐美長度、重量單位(磅、鎊、盎司)及天文現象(金星貫日)等通通注釋,輔助閱讀。
PS:作為一個吃貨,小編必須強烈推薦書里那些誘惑力爆表的美食,皮皮蝦在這里弱爆了,人家都吃烤原駝、沙肌神馬的,簡直在考驗小編我的耐饞定力……不說了,默默地滾去看格蘭特了
作者介紹]
凡爾納(1828-1905),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出生于海港城市南特,海洋、風帆、汽笛,令他對大自然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幻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紅作家大仲馬,并得到他的指導,自此瘋狂地愛上了寫作。
凡爾納一生共創作了六十多部長篇小說,字里行間浸潤著一股生動幽默的氣息,給人一種妙趣橫生之感。在作品中,他對天文、地理、氣象知識信手拈來,被認為是將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的大師。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等。
譯者介紹]
陳筱卿,著名法語翻譯家,國際關系學院教授。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曾翻譯多部法國名著,譯作達一千萬字。其中翻譯凡爾納的作品多達十余部,代表譯作有《海底兩萬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昆蟲記》《名人傳》等。[作者介紹]
凡爾納(1828-1905),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出生于海港城市南特,海洋、風帆、汽笛,令他對大自然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幻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紅作家大仲馬,并得到他的指導,自此瘋狂地愛上了寫作。
凡爾納一生共創作了六十多部長篇小說,字里行間浸潤著一股生動幽默的氣息,給人一種妙趣橫生之感。在作品中,他對天文、地理、氣象知識信手拈來,被認為是將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的大師。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等。
譯者介紹]
陳筱卿,著名法語翻譯家,國際關系學院教授。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曾翻譯多部法國名著,譯作達一千萬字。其中翻譯凡爾納的作品多達十余部,代表譯作有《海底兩萬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昆蟲記》《名人傳》等。
上卷
及時章 雙髻鯊
第二章 三封信件
第三章 瑪考姆府
第四章 海倫夫人的建議
第五章 鄧肯號起航
第六章 六號艙房的乘客
第七章 巴加內爾的來龍去脈
第八章 鄧肯號上添了一位俠肝義膽的人
第九章 麥哲倫海峽
第十章 南緯37°線
第十一章 橫穿智利
第十二章 凌空一萬二千尺
第十三章 從高低巖下來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槍
第十五章 巴加內爾的西班牙語
第十六章 科羅拉多河
第十七章 南美大草原
第十八章 尋找水源
第十九章 紅狼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第二十一章 獨立堡
第二十二章 洪水
第二十三章 像鳥兒一樣棲息在大樹上
第二十四章 依然棲息在樹上
第二十五章 水火無情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中卷
及時章 返回鄧肯號
第二章 云中山峰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島
第四章 巴加內爾與少校打賭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濤
第六章 百努依角
第七章 一位神秘水手
第八章 到內陸去
第九章 維多利亞省
第十章 維邁拉河
第十一章 柏克與斯圖亞特
第十二章 墨桑線
第十三章 地理課的一等獎
第十四章 亞歷山大山中的金礦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亞暨新西蘭報》消息
第十六章 一群“怪猴”
第十七章 百萬富翁畜牧主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爾卑斯山
第十九章 急劇變化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
第二十一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
下卷
及時章 麥加利號
第二章 新西蘭的歷史
第三章 新西蘭島上的大屠
第四章 暗礁
第五章 臨時水手
第六章 吃人的習俗
第七章 一行人到了本該避開的地方
第八章 所在之處的現狀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
第十章 民族之江
第十一章 道波湖
第十二章 酋長的葬禮
第十三章 關頭
第十四章 禁山
第十五章 錦囊妙計
第十六章 腹背受敵
第十七章 鄧肯號緣何出現
第十八章 審問
第十九章 談判
第二十章 黑夜中的呼喚
第二十一章 塔波島
第二十二章 巴加內爾又鬧了個笑話
第二章 三封信件
這幾張紙經海水侵蝕,字跡模糊,只能辨清一些單個的字詞,連不成句,拼不成行。格里那凡爵士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分鐘,顛過來倒過去地看,對著陽光看,把每個字母的一筆一畫都仔仔細細地研究一遍,然后,他才抬起頭來對目光焦急地看著他的朋友們說道:
“這是三封不同的信件,很可能是一封信的三張信紙,是用三種不同的文字寫的:一封是英文,一封是法文,一封是德文。從沒被蝕掉的那些字跡來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不過,剩下的那些詞至少總能反映點意思吧?”海倫夫人急切地問。
“這我難以說清,我親愛的海倫,信上的詞太不完整了。”
“這三封信上所留下的詞也許可以互為補充吧?”少校說道。
“應該是的,”約翰 孟格爾說道,“海水不可能把三封信上的同一行的同一個詞給侵蝕掉的。我們可以把那些斷句殘詞相互拼湊在一起,總可以看懂個大概的。”
“好的,就這么干,”格里那凡爵士說,“我先來看看英文的。”
英文信件上的斷句殘詞是這樣的:
62 Bri gow
Sink stra
aland
skip Gr
that monit of long
and ssistance
lost
“這些詞看不出是什么意思。”少校頗為失望地說。
“不管怎么說,”船長回答道,“這總還是地地道道的英文嘛。”
“這一點是肯定無疑的,”格里那凡爵士說,“sink(沉沒),aland(登陸),that(那),and(以及),lost(死亡)等這些詞還都是很完整的。而skipp,顯然是skipper(船長);至于Gr,大概是一位名叫Gr(格……)什么的人名,也許是遇難船只的船長的名字。”
“另外,”約翰 孟格爾說,“monit和ssistance的意思也很明顯:monit應該是monition(文件),而ssistance應該是assistance(救助)。”
“嗯!這么一看,就有點意思了。”海倫夫人說。
“可惜的是,”少校說道,“缺少整行整行的詞。是什么船?在哪兒出的事?這我們就搞不清楚了。”
“我們會弄清楚的。”格里那凡爵士頗為自信地說。
“這是當然的,”總是附和大家意見的少校應答道,“可是,怎么弄清楚呢?”
“把三封信相互補充著來看就行了。”格里那凡爵士說。
“對,就這么辦!”海倫夫人大聲贊同道。
第二封信比及時封信侵蝕得更加厲害,只剩下如下的幾個孤立的詞:
7 Juni Glas
Zwei atrosen
graus
bringt ihnen
“這是德文。”約翰 孟格爾一看便說。
“您懂德文嗎,約翰?”格里那凡爵士問道。
“懂點,爵士。”
“那好,您告訴我們一下,這幾個詞是什么意思。”
約翰船長仔細地看了看那張信紙,說道:
“首先,出事的時間確定了,7 Juni,也就是6月7日,與英文信上的62合起來,就是1862年6月7日。”
“太好了!”海倫夫人驚呼道,“您繼續說,約翰。”
“在同一行上,還有一個Glas,”船長接著說道,“與英文信上的gow拼接起來,也就是Glasgow,很顯然,這是一條格拉斯哥港的船。”
“我也這么認為。”少校贊同道。
“信上的第二行全侵蝕掉了,”約翰 孟格爾接著說道,“但在第三行上,有兩個重要的詞,zwei意為‘兩個’,而atrosen應該是matrosen,也就是‘水手’的意思。”
“這么說,”海倫夫人說,“有一名船長和兩名水手遇難了?”
“很有可能。”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閣下,我實話實說,下面的那個graus把我難住了。也許再看一下第三封信,比照一下,可以弄明白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至于的那兩個詞,不難理解,bringt ihnen意為‘盼望給予’,與英文信上第六行的那個‘救助’拼湊起來,就是‘盼望給予救助’,這一點十分清楚。”
“是的!盼望給予救助!”格里那凡爵士說,“但是,那幾個遇難者究竟是在什么地方遇難的呢?到目前為止,確切地點仍是個謎,出事的地點仍舊一無所知。”
“但愿法文信件能說得明白一點。”海倫夫人說。
“咱們就來看看法文信件吧,”格里那凡爵士說,“我們都懂法文,研究起來就方便得多了。”
第三封信剩下的是如下的字跡:
Froi ats fannia
Gonie austral
abor
contin pr cruel indi
jett ongit
et 37°11′ lat
“信里有一些數字。”海倫夫人驚呼道,“瞧呀,先生們,你們瞧!……”
“我們還是逐一地加以研究吧,”格里那凡爵士說,“咱們從頭弄起。我來把這些殘缺不全的詞按順序逐一地提出來。頭幾個詞我看就是‘三桅船’的意思,再與英文信件拼湊起來,應該是‘不列顛尼亞號三桅船’。下面的兩個詞,gonie和austral,只有后一個詞有意義,你們都明白,是指‘南半球’。”
“這已經很有意思了,”約翰 孟格爾說道,“這就是說,該船是在南半球遇難的。”
“這仍舊不太明確。”少校說道。
“聽我繼續說,”格里那凡爵士接著說道,“你們看,abor這個詞寫全了應該是aborder,也就是‘到達’‘登陸’的意思。遇難的那些人到達了某一處地方。到底到了哪兒了呢?contin!是不是continent(大陸)呀?而cruel!……”
“cruel!”約翰 孟格爾嚷叫道,“這正好與德文信件上的那個graus……grausam是同一個意思,是‘野蠻的’這個形容詞!”
“咱們繼續往下看!繼續往下看!”格里那凡爵士說道,他顯然因這些殘缺不全的詞逐漸顯示出意思來而極度地興奮起來,“indi是不是inde(印度)這個詞呀?那些水手是不是被拋到印度去了?那個ongit又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longitude(經度)呀?下面是緯度:37°11′。好極了!我們總算有了一個確切的方向了。”
“可是,經度仍舊不得而知呀!”麥克那布斯少校說道。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全知道的,我親愛的少校,”格里那凡爵士說道,“知道的緯度就已經很不錯了。顯然,這封法文信是三封信中最完整的了。不用說,這三封信彼此是互為譯文的,而且是逐字逐句直譯出來的,因為這三張紙上的行數都是一樣的。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這三封信合并為一封信,用一種文字表達出來,然后再研究它的最有可能、最為合理、最清晰明確的意思。”
“您打算用法文、英文還是德文來把這封信統一起來呢?”少校問道。
“用法文,”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因為法文信上的意思最為明確。”
“閣下說得對,”約翰 孟格爾說,“再說,我們大家又都更加熟悉法文。”
“這是毫無疑問的。我現在就用法文把這三封信上的斷句殘詞拼湊出來,詞與句中的空白依然保留,把確定無疑的詞補全,然后,我們再加以分析研究。”
格里那凡爵士立刻拿起一支鵝毛筆,不一會兒,便寫好了,拿給朋友們看。他寫出來的是下面的幾行字:
7 juin 1862 frois-mats Brifannia Glasgow(1862年6月7日)(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格拉斯哥)
sombre gonie austral(沉沒)(戈尼亞)(南半球)
à terre deux matelots(登陸)(兩名水手)
Capitaine Gr abor(船長格)(到達)
contin pr cruel indi(大陸)(被俘于)(野蠻的)(印地)
jeté le document de longitude(拋此信件)(經度)
et 37°11′de latitude portez-leur secours(緯度37°11′)(企盼救助)
perdu(死去)
這時候,一名水手前來向船長報告說,鄧肯號已經駛入克萊德灣,聽候船長命令。
“閣下有何打算?”約翰 孟格爾沖著格里那凡爵士問道。
“先盡快趕往丹巴頓,約翰。然后,等海倫夫人回瑪考姆府去時,我便前往海軍部,把這些信件呈送上去。”
約翰 孟格爾立刻遵命,對水手下達了指令,后者飛快地跑去向大副傳達。
“現在,朋友們,”格里那凡爵士說道,“讓我們來繼續進行分析研究吧。我們已經獲得了一件大海難的線索了。有幾條人命在依靠著我們的判斷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開動腦筋,破解這個謎團。”
“我們已準備就緒了,親愛的愛德華。”海倫夫人應聲道。
“首先,”格里那凡爵士接著說道,“我們得把這封信分成三個不同的部分加以處理:一、已知的部分;二、可猜測的部分;三、未知的部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是什么呢?我們知道的是:1862年6月7日,格拉斯哥港的一條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沉沒了;兩名水手及其船長把這三封信放在漂流瓶里,在緯度37°11′處拋入海中,請求援救。”
“正確。”少校答道。
“我們能夠猜測到的又是什么呢?”格里那凡爵士又自問道,“我們所能猜測得出的首先是:出事地點在南半球海面上。然后,我提請大家注意‘gonie’這個詞。它是不是在指某個地名呀?它是某個地名的組成部分嗎?”
“是不是Patagonie巴塔戈尼亞,阿根廷南部地區名。呀?”海倫夫人大聲說道。
“想必是的。”
“可是巴塔戈尼亞是位于南緯37°線上嗎?”少校問道。
“這不難查證,”約翰 孟格爾說著便攤開一幅南美洲地圖,“一點沒錯,巴塔戈尼亞正是位于南緯37°線上。南緯37°線先橫穿阿羅加尼亞位于智利南部。,然后,沿著巴塔戈尼亞北部穿過南美大草原,進入大西洋。”
“好,咱們繼續進行推測。兩名水手及其船長abor,也就是aborder(到達)什么地方了呢?contin……就是continent(大陸),請注意,是‘大陸’,而不是海島。然后,他們又怎么樣了呢?有兩個字母‘pr’具有揭示作用,可解開謎團。這兩個字母是pris(被俘),還是prisonniers(當了囚徒)呢?這幾個人是被何人擄走的呢?被cruel indiens(野蠻的印第安人)擄走了。這種解讀,你們以為如何?空缺處的詞是不是躍然紙上了?你們覺得這封信的意思不是一清二楚的嗎?你們腦子里仍舊存有疑團嗎?”
格里那凡爵士說得十分肯定,目光中充滿著自信。眾人也都被他的熱情所感染,異口同聲地大聲說道:“顯然如此!顯然如此!”
停了片刻之后,格里那凡爵士繼續說道:
“朋友們,我覺得我們的這些推測是可信的。出事地點就是在巴塔戈尼亞海岸附近。我要讓人去格拉斯哥港打聽一下,當初不列顛尼亞號駛出港口之后,開往何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得知它是否有被迫駛向巴塔戈尼亞海域的可能。”
“嘿!我們不必跑那么老遠去打聽,”約翰 孟格爾說道,“我這兒就有《商船日報》的匯編本,查一下就知道了。”
“太好了!太好了!”海倫夫人歡呼道。
約翰 孟格爾取來了一大摞1862年的報紙,飛快地在翻查著。他沒有翻查太長的時間,過了一會兒便興奮不已地說道:
“1862年,5月30日。秘魯!卡亞俄秘魯西海岸的一大商港。!滿載貨物,駛往格拉斯哥港。船名不列顛尼亞號,船長格蘭特。”
“格蘭特!”格里那凡爵士驚呼道,“就是那位雄心勃勃的蘇格蘭人,他曾想在太平洋上創建一個新蘇格蘭!”
“是的,就是他,”約翰 孟格爾說道,“1862年駕駛著不列顛尼亞號駛離格拉斯哥港,隨后就音訊全無了。”
“沒什么好懷疑的了!沒什么好懷疑的了!”格里那凡爵士說道,“確實就是他。不列顛尼亞號于5月30日駛離卡亞俄,八天之后,于6月7日在巴塔戈尼亞海面遇難。這幾封殘缺不全的信里記述的就是該船的全部歷史。你們看,朋友們,我們的推測正確。而我們現在尚未知曉的只有一點:它的經度。”
“出事地點已經知道,知道不知道經度無傷大雅,”約翰 孟格爾說,“只要知道了緯度,我就能保障找到出事地點。”
“這么說,我們全部弄清楚了?”海倫夫人問道。
“全部弄清楚了,我親愛的海倫,信件上被海水侵蝕了字跡后所留下的空白,我可以毫不犯難地給填補上,如同格蘭特船長親自口述,我在做記錄一般。”
格里那凡爵士說著便拿起筆來,毫不猶豫地做了如下的記錄:
1862年6月7日,隸屬于格拉斯哥港的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在靠近巴塔戈尼亞一帶海岸的南半球海域沉沒。兩名水手及其船長急忙登上大陸,被野蠻的印第安人俘獲。特拋下這三封信件于經……南緯37°11′處。企盼救援,否則將必死于此處!
“妙極了!妙極了!我親愛的愛德華,”海倫夫人說,“如果那幾個落難之人能夠重返祖國的話,他們會感謝您的。”
“他們定能返回自己的祖國,”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這些信件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無誤,英國政府絕不會把自己的三個孩子扔在那荒涼之地而棄之不顧的。英國政府曾經營救過富蘭克林指約翰 富蘭克林(1786—1847),英國航海家,在北極探險時遇難。以及其他許多遇險的船員,它今天也必然會去援救不列顛尼亞號的遇難船員的。”
“這幾位落難之人想必也有自己的家庭,他們的家人一定在為他們的失蹤而痛哭,”海倫夫人悲戚地說,“也許那位可憐的格蘭特船長就有妻室兒女……”
“您說的沒錯,我親愛的夫人,我會想法告訴他們,他們的親人還活著,還沒有失去希望。現在,朋友們,咱們回到頂樓上去吧,我們快要駛入港口了。”
鄧肯號的確是在加大馬力,于傍晚6點,停泊在丹巴頓的雪花巖腳下,巖頂上矗立著蘇格蘭英雄華萊士華萊士,13世紀蘇格蘭解放戰爭中的群眾領袖,后被英國人殺害。的那座有名的宅第。
在那兒,已經有一輛馬車準備好了,在恭候著海倫夫人,準備把她和麥克那布斯少校送回瑪考姆府。格里那凡爵士擁抱了自己的年輕妻子之后,便跳上了開往格拉斯哥的快車。
不過,在他動身之前,他給《泰晤士報》和《紀事晨報》分別拍發了內容相同的一份啟事:
欲知格拉斯哥港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及其船長格蘭特之消息者,可詢及格里那凡爵士。地址:蘇格蘭,丹巴頓郡,呂斯村,瑪考姆府。
凡爾納先生的小說是當今暢銷的,他的數部小說一下子便各印刷了十多萬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人手一冊,被放在各個家庭書櫥中顯眼的地方。
――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娜娜》作者 左拉
這部小說值得大家撥冗一讀,它可以激發人的斗志,培養勇于克服困難、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與此同時,還可以豐富讀者們的科學知識。
——中國著名翻譯家、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陳曉卿
雖然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已經不是科幻而成為現實,但絲毫沒有降低作品的魅力。需要指出的是:凡爾納的作品風格十分獨特,在以后的科幻文學中幾乎沒有再現。
——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雨果獎獲得者 劉慈欣
凡爾納不愧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讀了他海洋三部曲之一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堅毅勇敢,讓我感受到什么是人間溫情,讓我感受到什么是樂觀向上。它曲折的故事情節把我深深吸引,人物的個性特點更是不一而同,塑造出多姿多彩的人和物。
這個商品不錯。
書不錯。印刷質量有保證。
裝幀精美經典
孩子很喜歡的一套書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內容引人入勝,孩子很喜歡。
經典的作品,值得一看
很好的很好的
書買太多了,這本也還沒有看的,整體感覺不錯。
經典作品,很好看
還沒有看呢!等看了以后再來
沒問題,還不錯
孩子喜歡,家長也可閱讀,圖書質量好。
書是正品,印刷質量不錯,也很值得一看~~
之前看過海底兩萬里,這次買來凡爾納的另一本經典,情節跌宕起伏,很有趣味性,三部曲的稱號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凡爾納的作品給孩子買了5本了!孩子很喜歡,學校老師也極力推薦!!
不錯,看了前兩章,很有勁,今天繼續看,不愧為大師的作品
好書會說話,看夠就知道了,真心的評價好,內容吸引人,值得購買
剛剛開始看,內容相對比較充實,竟一口氣就看了三分之一本,很喜歡凡爾納的作品。
裝幀挺美,經典書應該是很好的,有時間靜下心來翻一翻想想都很舒服。
作為“凡爾納三部曲”之一,這本書真的沒有令我失望,紙張和裝幀都很好,簡約不失大氣,是我喜歡的風格。
少年時讀過凡爾納三部曲中其他兩部作品,就差這部沒讀,這次和兒子一塊看的,內容很好,凡爾納三部曲良心推薦。
凡爾納的三部曲都已經買來收藏了,不愧是科幻小說之父,對情節的勾勒,對劇情的設計,總能出人意料,再次讀起依然感觸頗多。
從小就喜歡讀科幻探險類的小說,感覺這本書讓我過足了癮,有時候讀著讀著會在不經意間笑出來,而且知識性爆棚,還有比較詳盡的注釋,整體不錯。
一直都很喜歡凡爾納的書,因為他的書里面有很多對于天文、地理、科技等知識的描述,在閱讀時也是一種儲備知識的過程,是很不錯的讀本。在網上看了下介紹,是全譯本,翻譯也不錯,把作者想要表達的趣味性和知識性都傳達出來了。
女兒非常喜歡這本書,自己一邊看一邊拿著地球儀畫南緯37度線的航行路線,還專門將書中的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識整理了,記成了閱讀筆記,收獲頗豐。
讀了《海底兩萬里》接著買的,女兒很喜歡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