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風雨橋建筑與文化》在大量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梳理建筑和民俗學關于侗族風雨橋建筑研究的相關成果,對侗族風雨橋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營造技藝進行科學的描述,并對侗族風雨橋造型風格的分類和發展過程進行研究和闡述。《侗族風雨橋建筑與文化》研究區域主要涉及湖南、貴州和廣西三省,書中內涵豐富的圖片和建筑學繪圖均為作者團隊研究所等第壹手資料。
劉洪波,1970年11月生,廣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系主任,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室內建筑師,武漢大學工程碩士。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研究生班,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做建筑歷史與理論訪問學者。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廣西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導論
1中國古代廊橋文化
1.1廊橋的概念
1.2廊橋的歷史
1.3廊橋的分布
1.4廊橋的構造
1.5廊橋文化
2侗族風雨橋建筑文化
2.1侗族風雨橋的概念
2.2侗族風雨橋的分布及現狀
2.3侗族風雨橋與風水文化
2.4侗族風雨橋與侗族信仰
2.5侗族風雨橋與造橋文化
3侗族風雨橋的構造、類型與裝飾
3.1侗族風雨橋的構造
3.2侗族風雨橋的造型風格與類型
3.3侗族風雨橋的裝飾
4侗族風雨橋文化的形成
4.1侗族風雨橋的來源
4.2清中晚期廣西三江地區侗族風雨橋造型的演變
5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5.1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在三江縣傳承的現狀
5.2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存在的問題
5.3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建議
6代表性侗族風雨橋
6.1代表性侗族風雨橋
6.2侗族風雨橋基本信息表
后記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