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十章,包括運動與健康、運動員的合理營養、不同人群的體育鍛煉衛生、體格檢查、 體育運動醫務監督、按摩、運動性病癥、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常見的運動損傷、運動與康復 等內容。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突出實用性,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 本書注重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增強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 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強化精品意識 參編人員以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在各個環節層層把關,力保教材的質量,對課程體系進 行科學設計,整體優化,滿足21世紀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書設有學習目標、本章小結、思考復習題等模塊,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主動性,強 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由王廣蘭、汪學紅擔任主編,由陳建、凌波、王娟擔任副主編,由萬瓊、王佳敏、王紅俊、 張穎、吳環成、何宜忠、陶纓、黃元汛、蔣在爽、韓曉菲參編。
本書的編寫 注重對知識的成熟性、穩定性、實用性的選擇,注重解決體育運動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使本書既 能供體育院校的學生使用,又能作為體育教師、教練員及隊醫的參考用書。
及時章 運動與健康 /1
及時節 健康概述 /1
第二節 現代體育的健康觀 /5
第三節 體育運動對健康的影響 /7
第四節 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10
第二章 運動員的合理營養 /19
及時節 營養與營養素 /19
第二節 運動員合理營養的 意義與作用 /50
第三節 運動員的熱能代謝特點 /56
第四節 運動員比賽期的飲食與營養 /59
第五節 營養與運動員體重控制 /62
第三章 不同人群的體育鍛煉衛生 /67
及時節 兒童少年的體育鍛煉衛生 /67
第二節 女性的體育鍛煉衛生 /77
第三 節 中年人的體育鍛煉衛生 /82
第四節 老年人的體育鍛煉衛生 /84
第四章 體格檢查 /91
及時節 身體形態測量 /91
第二節 身體姿勢檢查 /100
第三節 身體成分測量 /105
第四節 心肺功能測量 /114
第五節 運動系統功能檢查 /127
第六 節 體格評價的常用指數 /137
第五章 體育運動醫務監督 /141
及時節 醫務監督概述 /141
第二節 學校體育醫務監督 /145
第三節 運動訓練和體育比賽醫務監督 /150
第四節 健身活動醫務監督 /154
第六章 按摩 /157
及時節 按摩概述 /157
第二節 按摩的基本手法 /159
第三節 經絡穴位按摩 /170
第四節 按摩的應用 /173
第七章 運動性病癥 /184
及時節 過度訓練 /184
第二節 運動應激綜合征 /186
第三節 運動性低血糖癥 /188
第四節 運 動性昏厥 /189
第五節 運動中腹痛 /191
第六節 運動性血尿 /192
第七節 運動性貧血 /194
第八節 肌肉痙攣 /195
第九節 運動性中暑 /197
第十節 運動性猝死 /199
第八章 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 /202
及時節 運動損傷概述 /202
第二節 運動損傷的急救 /209
第三節 軟組織損傷的處理 /226
第四節 運動損傷的治療 /232
第九章 常見的運動損傷 /240
及時節 軟組織挫傷 /240
第二節 肌肉拉傷 /241
第三節 關節韌帶損傷 /243
第四節 滑囊炎 /244
第五節 腱鞘炎 /246
第六節 疲勞性骨膜炎 /247
第七節 骨骺損傷 /248
第八節 腦震蕩 /249
第九節 頸部肌肉拉傷 /251
第十節 急性腰扭傷 /251
第十一節 肩袖損傷 /253
第十二節 肱骨外上髁炎 /255
第十三節 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 /256
第十四節 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損傷及脫位 /257
第十五節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258
第十六節 髕骨勞損 /259
第十七節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260
第十八節 踝 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262
第十章 運動與康復 /264
及時節 運動康復概述 /264
第二節 常用的運動康復技術 /275
第三節 常見慢性傷病的康復 /316
參考文獻 /341
正版,賣家的服務態度好, 包裝嚴實, 配送服務滿意。
不錯
還行挺不錯
挺好
這書買得貴了
還不錯!!!
作為課本用的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給客戶買的 送貨很快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