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188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只被認為是獨角鯨的大怪物,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活動,但不幸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實怪物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號",潛水船船長尼摩邀請阿龍納斯一起進行海底旅行,在旅行中他們飽覽了海底變化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參與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章魚搏斗、擊退土著人的圍攻等等。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海底兩萬里》是著名的凡爾納蘭部曲的第二部。書中充分展現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麗,能使讀者從中學習到有關海洋生物、氣象、地理等方面的豐富知識。那艘""號潛艇的設計,也使后來的工程師們在制造真正的實用潛艇時獲得了有益的啟發。
本套書還包括《八十天環游地球》、《太陽系歷險記》、《氣球上的五星期》、《十五歲的小船長》、《從地球到月球》、《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地心游記》。
凡爾納科幻經典(插圖版全譯本)(套裝共11冊)》編輯推薦:有著"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作品多的十大名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將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融合,一百多年來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
凡爾納科幻經典(插圖版全譯本)(套裝共11冊)》從凡爾納六十多部作品中精選出受讀者喜歡的8部,涵蓋了凡爾納各個創作時期的作品,具有代表性。
凡爾納科幻經典(插圖版全譯本)(套裝共11冊)》的譯文大部分是請翻譯名家重新翻譯,譯文在忠實于原著的基礎上,更具有時代的特色,為讀者帶來更滿意的閱讀享受。
凡爾納科幻經典(插圖版全譯本)(套裝共11冊)》的插圖極為豐富,除選取了經典的版畫作插圖外,出版者還精心搜取了多幅真實圖片。
作者:(法國)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譯者:海貍 曹劍 等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凡爾納出生于法國南特市,從小就喜歡旅行,愛讀冒險故事,最吸引他的是浩瀚的大海和關于海洋的夢想。南特市是臨河的城鎮,碼頭上停泊著各地的船只與各種貨物,小凡爾納聽著游客們關于海上生活的描述,他的頭腦里便幻想出一幅幅奇特的圖畫,他希望自己也能有那么24小時遠渡重洋,到神秘的異域國度探險。凡爾納的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十一歲時,小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準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不過由于發現及時,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罰,并讓他躺在床上流著淚保障:"以后保障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凡爾納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
凡爾納十八歲的時候,遵從父親之命前往巴黎學習法律,在這里他結識了法國作家大仲馬,并且放棄法律,向大仲馬學習戲劇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并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二十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后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并于1850年初次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此后,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嘗試將地理融入文學作品,為此他經常上國家圖書館,開始熱衷于各項科學的新發現,同時系統地研究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為他想寫的科學小說積極準備詞匯。
1863年,凡爾納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游》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凡爾納一生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二十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凡爾納的小說生動幽默,妙語橫生,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凡爾納逝世時,人們對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并譽其為"科幻小說之父"。
凡爾納,正是把科學與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大師。
海底兩萬里
上部
及時章 游動的暗礁
第二章 辯論
第三章 我的決定
第四章 尼德·蘭
第五章 一個冒險的行動
第六章 竭盡全力
第七章 一種未知的鯨魚
第八章 動中之動
第九章 尼德·蘭的情緒
第十章 海洋人
第十一章 諾 第留斯號
第十二章 電
第十三章 一組數字
第十四章 黑色暖流
第十五章 一封邀請函
第十六章 海底漫步
第十七章 一座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在太平洋下
第十九章 瓦尼科羅群島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峽
第二十一章 陸地上的幾天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長的雷電
第二十三章 被迫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國
下部
第二十五章 印度洋
第二十六章 尼摩船長的新建議
第二十七章 價值上千萬的珍珠
第二十八章 紅海
第二十九章 阿拉伯隧道
第三十章 希臘群島
第三十一章 在地中海的四個小時
第三十二章 維哥灣
第三十三章 消失的陸地
第三十四章 海底煤坑
第三十五章 馬尾藻海
第三十六章 抹香鯨與長須鯨
第三十七章 冰山
第三十八章 南極
第三十九章 意外還是事故
第四十章 需要空氣
第四十一章 從合恩角到亞馬遜河
第四十二章 章 魚
第四十三章 墨西哥灣流
第四十四章 北緯度分,西經度分
第四十五章 大屠
第四十六章 尼摩船長的臨別贈
第四十七章 結論
八十天環游地球
太陽系歷險記
氣球上的五星期
十五歲的小船長
從地球到月球
神秘島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上)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下)
地心游記
海底兩萬里
上部
及時章 游動的暗礁
1866年,發生了一起非同尋常的事件,那真是一種神秘而又無法解釋的現象。無疑,人們對當時的情景至今仍不能忘懷。且不說當時那些沿海地區的居民對此感到興奮異常,到處散布各種傳聞,即使是內陸地區的居民也被各種消息搞得心神不寧,情緒極為激動。尤其是那些從事航海工作的海員,他們對這件事尤其充滿了興趣。歐洲、美洲兩個大陸的商人、普通海員、船主、船長、各國的海軍軍官以及兩大洲的各國政府等等,大家都密切地關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不久前,有幾艘輪船在海上遇到一頭"龐然大物",那是一個長長的東西,呈紡錘形,有時全身散發著磷光,而且它的體積超過了一頭鯨魚,動作也比鯨魚迅速得多。
有關這個離奇怪物的出現,各種航海日志都留下相關記載。這些日志大都記載了這個物體或者說可疑生物的形狀、它在運動時一直保持的高速,以及它令人驚異的運動能量。它那奇特的生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它是一種鯨類動物,可是它的身體尺寸卻超過了迄今為止生物學界研究過的各類鯨魚。居維葉①、拉賽佩德②、迪梅里、德卡特法日這些博物學家是不會承認這種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們看到過它,也就是說除非這些科學家 親眼目睹了這頭怪物的存在。
綜合考慮人們的多次觀察結果——我們排除了那些最保守的估計,他們認為這頭怪物只有200英尺③長,同時我們也不能接受那些過于夸張的觀點,認為這個怪物足有1英里寬、3英里④長——,我們可以比較公正地得出結論說,如果這個神秘的物體果真存在,那么這個存在物的體積,大大地超過了當前所有魚類學家所認可的尺寸。
既然這頭怪物的存在已經成為一件不容否認的事實,那么我們就不難理解,由于人類的好奇心,這頭神奇怪物所引發的興奮很快便波及到了整個世界。至于說上述所談到的一切,如果還有人認為那都不過是荒誕不經的傳言,那么他的結論是沒有人能夠接受的。
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一布納希汽船航運公司的希金森總督號汽船,在澳大利亞東海岸5英里處曾經遇到這頭移動的龐然大物。最初,貝克船長以為在自己面前出現的是一座至今還沒有被人們發現的暗礁,他甚至準備測定一下它的位置,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那個不名物體忽然噴出兩股水柱。隨著咝咝的聲音,那兩股水柱一直射向半空,竟然高達150多英尺。如果不是這座暗礁上有一個問歇泉⑤,那么希金森總督號所遇到的正是一種至今尚不為人所知的水棲哺乳動物,因此在它的噴水孔中才可以噴出含有空氣和水汽的水柱。
類似事件又出現在同年的7月23日,當時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船航運公司的哥倫布號正航行在太平洋上。可是,這頭特別的鯨類物體竟然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因為僅僅相隔三天的時問,它居然會出現在兩個相隔遙遠的海域,而從希金森總督號到哥倫布號當時發現它的海域,這兩個不同的地點相距2100多英里。
十五天后,在距離哥倫布號遇到那個怪物2000英里遠的地方,國家航運公司的赫爾維提號和皇家郵輪公司的山農號郵輪,當時正迎面航行在位于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兩艘輪船上的人分別從不同方向看到那頭怪物出現在北緯42度15分、西經60度35分的地方。根據兩艘輪船同時觀察到的結果,他們認為即使最保守地估計,這頭哺乳動物的長度至少也超過了350英尺,因為山農號和赫爾維提號兩艘輪船加起來的長度都比它短,而這兩艘輪船連起來的標準尺寸為300英尺。
當時,那些經常出沒于阿留申群島①的克蘭馬克島和翁格里克島附近海域的鯨魚,如果它們足夠大,較大的身長也不會超過60碼②。
隨后,各種傳聞不斷從各地傳來,近期的觀察報告來自橫渡大西洋的佩雷拉號。另外,茵曼輪船公司的埃特納號也曾經和這個怪物發生過一次碰撞,法國諾曼底號護衛艦上的軍官對此也留下了一些口述筆錄,海軍準將菲特茲詹姆斯在克萊德爵士號上甚至對它進行了十分精密的測算。總之,這一切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那些思想比較浮躁的民族聽到這種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只不過將它們當作嘲笑的談資,但是在那些嚴肅而又務實的國家,比如英國、美國和德國則截然不同,那里的人們對待這種事情的態度極為認真。
在世界各大城市,這頭不可思議的怪物成了人們談論的焦點。人們在咖啡館里歌唱它,在報刊上嘲笑它,在舞臺上表演它。有關這頭怪物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傳播開來。在一些報刊上,出現了各種有關這頭"龐然大物"的離奇報道,從白鯨到寒帶可怕的"莫比狄克"①,再到觸須可以纏住一艘載重500噸的輪船,從而將它拖到海底的巨獸"克拉肯"②。甚至那些遠古時期的傳說也都紛紛亮相,亞里士多德③和蒲林尼④的看法也開始復活,因為他們承認這種怪物的存在。人們還搬出蓬托皮丹主教⑤的挪威童話,保羅赫格德的記述,竟然還翻出了哈林頓先生那真誠得沒有一個人懷疑的報告。這個報告聲稱,1857年,他在卡斯蒂利亞號上看到過一種巨大的海蛇,那種海蛇只有古時候的立憲號在北極探險的途中看到過。
有關海怪的問題,在學術界和科學報刊上產生了相信派與懷疑派的爭論,他們無休無止地爭論著,因此"海怪問題"一時吸引了人們的全部注意力。那些科學雜志的編輯和那些信仰超自然的信徒進行著激烈的論戰,他們在這場難忘的戰役中耗費的墨水簡直無以數計!一些人甚至還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因為有人將對大海蛇的攻擊直接轉移到了人的身上。
在長達六個月的爭論期間,人們寫下了大量的文章,不是攻擊巴西的地理學會、柏林的皇家科學學院、大不列顛的科學聯合會以及華盛頓的史密森學會,就是駁斥《印度群島報》、摩亞諾神父的《宇宙雜志》、皮德曼的《消息報》上討論的內容,以及法國及其他國家的主要刊物的科學報道。那些廉價的雜志以無窮無盡的熱情,迅速報道著論戰雙方的觀點。那些喜歡挖苦人的作家拙劣地模仿著林奈①的風格,引用海怪的反對者曾經提出的一個主張"大自然不會制造蠢貨",懇請當代人不要違背自然規律,不要相信什么北海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和其他一些瘋狂的海員散布的言論。在一個眾所周知喜歡諷刺人的刊物上,一位最受人歡迎的作者發表了一篇長長的文章,因此結束了這場有關海怪的爭論——正如希波呂托斯②在大家的笑聲中,給了這頭海怪致命的一擊。智慧終于戰勝了科學。
在1867年的最初幾個月,有關"海怪問題"的討論似乎已經煙消云散,再也不會被人們提起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些近期發生的事件又展示在公眾面前。目前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人們解釋,而是一個真正的危險需要人們認真對待并設法避免。現在,海怪的問題開始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新面貌。這個怪物變成了一個小島、一塊巖石、一座暗礁,而且還是一座捉摸不定、變幻莫測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爾海運公司的摩拉維亞號夜間行駛到北緯27度30分和西經72度15分處,船員發現輪船的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座礁石,可是航海地圖上并沒有標注這一帶海域有這樣一座礁石。當時,借助風力和輪機400匹馬力的推動,摩拉維亞號的航速為每小時13節③。如果不是由于船體材質非常堅固,那么摩拉維亞號被撞后一定會沉沒,帶著從加拿大上船的237名乘客葬身海底。
這場意外事故發生在凌晨五點鐘左右,正是黎明時分。事發之后,摩拉維亞號的船員們立刻趕到了船尾的后甲板,他們極為謹慎地觀察了海面的情況,可是并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東西,除了右舷尾部出現了一個大約鏈①長的漩渦,似乎是海水受到沖擊后有些動蕩不安。他們記錄下事故發生的地點,然后駕駛著摩拉維亞號繼續向前航行,輪船似乎并沒有受到任何損傷。那么,輪船到底是撞上了淹沒在海水中的暗礁,還是撞上了一艘失事船只的殘骸?摩拉維亞號的船員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當他們航行結束檢查船底的時候,卻發現船底的龍骨被撞斷了。
這本來是一起十分嚴重的事件,可是如果不是三個星期之后,在相同的環境中又發生了同樣的意外事件,它很可能會和其他類似事件一樣被人們很快遺忘。隨后發生的這起意外事件,只是由于被撞船只的國籍以及它所屬公司的極高聲望,才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我的成功歸功于儒勒凡爾納,我非常欣賞他的航海小說,從中我明白,我應當探索整個世界。
——法蘭西學院院士 埃里克奧爾塞納
凡爾納的風格多么出眾!他的措辭無與倫比!
——法國詩人 紀姆阿波里耐
儒勒凡爾納讓我認識到,主人公們應該扔掉長劍,拿起手槍了。
——小仲馬
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潛水艇的發明者 西蒙萊克
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俄國宇航之父 齊奧爾斯基
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之實踐的過程。
——法國院士 利奧泰盛
與定價相比,此次購買接近半價,凡爾納系列科幻圖書一直是我的期望,這次能得到實在太高興了。而且圖書質量也不錯,字體適中,排版讓人感覺很舒服,粗看了幾頁,沒有錯別字,應該是正版圖書。很滿意。
書收到了,兒子沒來得及看,我搶先打開包裝,重溫一下兒時的讀書時光。這套書的封皮圖畫不喜歡,有點亂;不過內里的插畫還是和兒時看過的老版一樣的,加入的動物插圖也可以,字體再大一點點就好了。二十年過去了,再讀這套書,對作者對大自然的描繪,對故事細節的描寫,有了更深的感觸。
一直以來,超喜歡凡爾納,老早就想買青年出版社的凡爾納全集,但一直沒貨,終于買上這一套,總的來說,外觀還行,版面印刷、插圖看上去很喜歡這種風格,今天開始看《從地球到月球》,看完之后再來評論吧
還不錯。凡爾納的作品特別是科幻類的一直想收集齊一點,這次算還愿了。
書的內容很全,印刷質量不錯,孩子非常愿意讀,外包裝的顏色不太喜歡。
《神秘島》是我從小夢,看過很多版本的覺得爸爸30年前買的那套最好,也最讓我懷念。這套的質量很好,不論是翻譯還是紙張,竟然和30年前用的是同一個翻譯版本,從神秘島開始,我已經讀完了6本,很值得,贊一個,家里有科幻夢想的寶寶也可以集一套,我就是打算作為收藏的
最為世界上最享有盛譽的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作品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買了這套系列,好好做個收藏
因為太喜歡凡爾納了,所以干脆敗了一全套,本書排版很好,沒有出現字跡小而影響閱讀的情況,收到書我和兒子一人一本就看了起來,內容就不說了,很精彩,我第一次看的是《地心旅行記》,好驚心動魄~以前最知道的就是“正大綜藝”演過的《環游地球八十日》,菲利普.福格先生真是風度翩翩啊~
凡爾納的這套書非常好,書的封面設計令孩子喜歡,里面內容更精彩,而且內容中還穿插些生動的圖片,另孩子興奮著迷,這套書想象奇特,富有科學性,適合小學四年級以上閱讀,很好,贊一個!!
已經記不清楚第一次讀到凡爾納的書了,第一部就是神秘島,至今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偶爾拿出來還是想一口氣讀完,雖然情節基本上都快記住了。這套書印刷的不錯,封面設計的也很好,有些神秘的感覺,保留了原著的很多插圖,值得收藏,可惜還沒有包括所有的,很想買全啊~~
小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太神奇了,因為我不但有《動物世界》,還有凡爾納。長大后覺得這個世界更加神奇,因為我知道了凡爾納其實是在創造世界。買了這本書吧,為的是日后告訴娃兒自己也有童年,并送給他一個童年的夢想。
小時候就都讀過了,中青版的,一直想收藏,但是上學的時候沒錢,上班以后竟然忘了,多虧當當的廣告,呵呵,看里面依稀有幾個熟悉的譯者名字,雖然不是精裝也沒有豪華翻譯陣容,但是能夠使我時不時的想起愛冒險崇尚冒險的少年時光就足夠了。
這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兒子雖然還小但對海底兩萬里很感興趣所以囤著完整版比較有收藏價值
很不錯的一套書,本來是買給兒子的,因為搶購了不少的書,他還沒來得及看,我就先睹為快樂了。真的很不錯,很吸引人,特別是《神秘島》,不過我還只看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兒子馬上放寒假了,他說寒假要好好看一下,等我們母子全看完了,再來好好評論一番。
雖然是買給兒子看的書,但我自己也從未看過,也想看看這部經典,所以就一起看了。先看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確不錯。此書圖文并茂,字體不費眼,故事引人入勝,覺得很滿意。問了兒子覺得如何,小家伙說還行,就是外國人名太長了。
離看過海底兩萬里已有9年的時間了,那是讀初二,凡爾納的小說豐富的想象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回味至今,中間也斷斷續續地讀過他其它的小說,同樣的精彩。在雜志之家上看到這套書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就買了,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經典。
孩子看了看了《一本海底兩萬里》,就放不下了,想要看其它的,這個挺全的,就給他買了。
從小就喜歡儒勒凡爾納的作品,雖然現在看來很多東西已經不成為幻想,但放在當時,絕對是不可思議的想象。很開心能擁有這套書,價格比較合理,書的質量也不錯,遺憾的是不夠全,另外,中間的插圖也比較粗糙了點。但總的來說還是物有所值的。
收到書,兒子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看,之前看過兒童縮減版,內容太少不過癮,這次可以看個夠。兒子喜歡看書,過去小時候的看夠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這類書應該是他最喜歡的,可以看一陣了。希望能繼續買到這類寫作水平高,故事情節吸引人的書。
認識凡爾納的科幻經典,緣于舊書店的一次淘書。城街舊書鋪的木板格上,有一套裝幀素雅的舊書,是凡爾納的《神秘島》,上中下三冊都齊全。翻翻看,初書頁有點黃外,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以五元錢一本的價買了。之前并未認真看過凡的作品,只是上文學課時知道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舊書帶回家才發現上了當,原來因時年已久(1978年的版本),裝訂書的鐵釘全生銹脆化了,縫書處只剩下脆黃的窟窿,書頁全散了!十五元買了堆破紙,當時真覺冤大了,并且有點后悔沖動的掏舊書行為。但在舊書店買舊書是我新開辟的購書渠道,總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手而告終吧!為了證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