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梁啟超傳圖書
人氣:33

梁啟超傳

梁啟超是一個熱情似火的人,為了扭轉國勢、實現憲政,從,到庚子勤王,從護國運動,到,可謂提顱冒死、殫精竭慮。美國著名記者愛德加斯諾說他是“中國精神之父”,一點也不夸張。 他的...

內容簡介

梁啟超是一個熱情似火的人,為了扭轉國勢、實現憲政,從,到庚子勤王,從護國運動,到,可謂提顱冒死、殫精竭慮。美國著名記者愛德加斯諾說他是“中國精神之父”,一點也不夸張。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他的每一個腳印,都是這個國家、民族命運的投影。《梁啟超傳》欲從紛亂的歷史線索中,還原一個真實的梁啟超,再一次體驗他的執著與轉變、困境與出路、失落與希望,體驗時代帶給一個人抑或一個社會的必然與偶然。

今天的中國依然沒能走出他的預言。重讀梁任公,理解時代的困局,尋求現實的出路,當現實與歷史驚人地相似時,不要在相同的拐點上跌倒兩次!

編輯推薦

曾國藩傳

天朝的鏡像

呂思勉說三國

國學概論

中國近代史

《梁啟超傳》編輯推薦:

1.中國憲政啟蒙百年人,近代中國自由的思想者、理性的政治家,以一人之言,獨領一個時代。

2.、蔡鍔、魯迅、胡適、梁漱溟、錢穆、顧頡剛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過梁啟超的熏陶。

3.梁啟超的一生,是中國走出“歷史三峽”的路標。他智慧與清醒的聲音,是化解當下社會戾氣的良藥。他建設憲政中國的理想,更是幾代知識精英的共同訴求。80多年后重回公眾視野,堪稱時代復歸理性的象征。

作者簡介

梁啟超傳》作者簡介:

吳其昌(19041944),字子馨,號正廠,浙江海寧硤石人。畢業于清華國學研究院,是王國維和梁啟超的得意門生,歷任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教授、系主任。

他曾豪言:當代學者稱得上博極群書者,一個梁任公,一個陳寅恪,一個唐蘭,一個我。其主要著作有《梁啟超傳》《金文歷朔疏證》《金文氏族疏證》《殷墟書契解詁》《朱子著述考》《宋元明清學術史》《北宋以前中國田制史》等。

目錄

梁啟超傳》目錄:

及時章一世紀來中國之命運

從鴉片戰爭至梁氏誕生的前夕

及時節緒說

第二節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慘況

第三節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教育狀況

第四節梁氏后來對于祖國命運的影響

第二章亡國景象與維新初潮

從梁氏誕生至

第五節綜敘

第六節亡國現象的種種

第七節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鄉環境

第八節康梁會接《梁啟超傳》目錄:

及時章一世紀來中國之命運

從鴉片戰爭至梁氏誕生的前夕

及時節緒說

第二節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慘況

第三節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教育狀況

第四節梁氏后來對于祖國命運的影響

第二章亡國景象與維新初潮

從梁氏誕生至

第五節綜敘

第六節亡國現象的種種

第七節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鄉環境

第八節康梁會接

第九節梁氏獨立事業的開始

第三章維新的失敗與革命的成功

自至梁氏亡命

第十節促成的原因

第十一節史劇的繪影

第十二節變法失敗原因的解析

附錄一梁啟超自傳

我之為童子時

公車上書之經過及相關情形

變法通議自序

論不變法之害

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南學會

于京師開保國會

請廢科舉

京師大學堂

得光緒帝之召見

流亡日本辦教育

政變原因答客難

澳洲募捐

檀香山之戀

立憲法議

論立法權

三十自述

政聞社宣言書

政治思想之轉變

虛君共和政體與民主共和政體之問題

臺灣之游

鄙人對于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

蒞北京大學校歡迎會演說詞

吾今后所以報國者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上袁大總統書

國體戰爭躬歷談

論中西之優劣

護國之役回顧談

湖南教育界之回顧

旅歐歸來后之著述

悼啟夫人

我的病與協和醫院

憶萬木草堂

北海談話記

附錄二梁啟超年譜

在線預覽

梁啟超傳》精彩書摘:

及時章

一世紀來中國之命運

從鴉片戰爭至梁氏誕生的前夕

及時節?緒?說?

孟子說:“知人論世。”我們要知道一個人全部的事業,了解他全部的心境,欣賞他全部的風度,認識他全部的學問,然后才能公正地評判他生平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做這個人的傳記,必須暫時把我的神魂,鉆入這個人的時代,并立于這個人的環境,透視了這個人的情緒、性格,然后能做親切有味的描寫、客觀無私的綜述,并且才可成功書寫一部鮮活的信史。

中國這一百年來(一八四二至一九四三)的命運,真正是從樂土跌入了地獄,又從地獄爬回到樂土,一個四千年歷史上從未有的大轉捩期。在道光二十年(一八四)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雖然內部已經空虛,但外表承乾嘉余蔭,還是金光燦燁!南京條約以后,綁上及時條枷鎖!割了及時塊骨肉!以后一條一條地綁上無量數的枷鎖:一塊一塊地割了無量數的骨肉!受著這樣“凌遲”的慘刑,簡直墮入地獄的底層,最慘痛苦楚的時期,正在這一百年的中間。自甲午(一八九四)中日之戰,至庚子(一九)聯軍之役,那時瓜分的酷刑,已為全世界所宣判定了。稍有血性的國民,都想蹈東海而自殺:陳天華就是著名的代表之一。梁啟超,正是生長在這個最黑暗地獄底層的有血有淚有志氣的一位滿身創傷的青年。他也屢次想跳海而死,但他堅決地相信中國必然不亡,并且斷然復興,所以他在全然無望之中,掙扎奮斗。但是,可憐,他到死始終不見義師的統一中華。他是在黑暗地獄中過了一生的“盲魚”!雖然他的心是不盲的。別人我不知道,使我而處在梁氏的時代,我恐怕要終日慟哭嘔血而死了。《梁啟超傳》精彩書摘:

及時章

一世紀來中國之命運

從鴉片戰爭至梁氏誕生的前夕

及時節?緒?說?

孟子說:“知人論世。”我們要知道一個人全部的事業,了解他全部的心境,欣賞他全部的風度,認識他全部的學問,然后才能公正地評判他生平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做這個人的傳記,必須暫時把我的神魂,鉆入這個人的時代,并立于這個人的環境,透視了這個人的情緒、性格,然后能做親切有味的描寫、客觀無私的綜述,并且才可成功書寫一部鮮活的信史。

中國這一百年來(一八四二至一九四三)的命運,真正是從樂土跌入了地獄,又從地獄爬回到樂土,一個四千年歷史上從未有的大轉捩期。在道光二十年(一八四)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雖然內部已經空虛,但外表承乾嘉余蔭,還是金光燦燁!南京條約以后,綁上及時條枷鎖!割了及時塊骨肉!以后一條一條地綁上無量數的枷鎖:一塊一塊地割了無量數的骨肉!受著這樣“凌遲”的慘刑,簡直墮入地獄的底層,最慘痛苦楚的時期,正在這一百年的中間。自甲午(一八九四)中日之戰,至庚子(一九)聯軍之役,那時瓜分的酷刑,已為全世界所宣判定了。稍有血性的國民,都想蹈東海而自殺:陳天華就是著名的代表之一。梁啟超,正是生長在這個最黑暗地獄底層的有血有淚有志氣的一位滿身創傷的青年。他也屢次想跳海而死,但他堅決地相信中國必然不亡,并且斷然復興,所以他在全然無望之中,掙扎奮斗。但是,可憐,他到死始終不見義師的統一中華。他是在黑暗地獄中過了一生的“盲魚”!雖然他的心是不盲的。別人我不知道,使我而處在梁氏的時代,我恐怕要終日慟哭嘔血而死了。

第二節?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慘況?

一?陷落于絕望的深淵

我們現在來回頭看看梁氏的時代與環境:

……我國民全陷落于失望時代。希望政府,政府失望!希望疆吏,疆吏失望!希望政黨,政黨失望!希望自力,自力失望!希望他力,他力失望!憂國之士,溢其熱血,絞其腦漿,于彼乎?于此乎?惶惶求索者有年,而無一路之可通;而心血為之倒行,腦漿為之瞀亂!……(《飲冰室自由書》)

所以康有為吟著“或勸蹈海未忍去,且歌《惜誓》留人間”的詩,后來梁啟超還是告其友明水:“使中國而誠無可為,我惟有蹈東海以死耳!”到底那時環境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呢?西洋浪人所常常舉例宣傳,乃至照片繪畫中的鴉片、八股、小腳、長辮、笞臀、殺頭、花酒、磕頭等怪狀,這是最粗淺的有形的外癥,人人所知道的。如果稍微放眼深刻地一看,那就更可悲了。

二?天災人禍

放眼先展望那時代整個的國家,則是:

……地利不辟,人滿為患。河北諸省,歲雖中收,猶道相望。京師一冬,死者千計。一有水旱,道路不通,運賑無術:任其填委,十室九空。濱海小民,無所得食,逃至南洋美洲諸地,鬻身為奴,猶被驅迫……馴者轉于溝壑,黠者流為盜賊。教匪會匪,蔓延九州,伺隙而動。工藝不興,商務不講,土貨日見減色,而他人投我所好,制造百物,暢銷內地。漏卮日甚,脂膏將枯。(《論不變法之害》)

三?道德的墮落

以上還可以委之于自然及外來之災禍!然而亡清末年的“漢族奴才”,經過三百年恐怖的大淫威的壓迫,其制造奴根性的政策,居然成功,漢人那時不免大部分呈現著可悲痛的癥象。《因明集》有一首古樂府名“奴才好”,刻畫得透徹淋漓:

奴才好,奴才好,勿管內政與外交,大家鼓里且睡覺。古人有句常言道:“臣當忠,子當孝。”大家切勿胡亂鬧。滿清入關三百年,我的奴才做慣了。他的江山他的財,他要分人聽他好。轉瞬洋人來,依舊要奴才。他開礦產我做工,他開洋行我細崽,他要招兵我去當,他要通事我也會。內地還有“甲必丹”,收賦治獄榮巍巍。……什么流血與革命,什么自由與均財……我輩奴仆當戒之,福澤所關慎所歸。“大金”“大元”“大清朝”,主人國號已屢改;“大德”“大法”“大日本”,換個國號任便戴!奴才好,奴才樂,世有強者我便服!三分刁黠七分媚,世事何者為齷齪……滅種覆族事遙遙,此事解人幾難索?……奴才好,奴才好,奴才到處皆為家,何必保種與保國!

這是蔣智由先生沉痛的血淚,今日吾輩青年讀之,真欲怒發沖冠,而在當時可并不認為是嚴重的怪象。這種“嚴重的怪象”,真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絕不是含血噴人的污蔑、危詞聳聽的肆談。

四?思想的顛倒

遠在梁、蔣以前,以謹樸著稱的郭嵩燾,已記其親眼所見云:

……及至京師,折于喧囂之議論,噤不得發。竊謂中國人之心有萬不可解者:西洋為害之烈,莫甚于鴉片煙。英國士紳,亦自恥其以害人者為構釁中國之具也,方謀所以禁絕之。中國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為悔。數十年來,國家之恥,耗竭財力,毒害民生,無一人引為疚心。鐘表玩具,家家有之。呢絨洋布之屬,遍及窮荒僻壤。江、浙風俗,至于舍國家錢幣,而專行使洋錢,且昂其價,漠然無知其非者。一聞修造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阻難。至有以見洋人機器為公憤者;曾剛(紀澤)乘坐南京小輪船至長沙,官紳起而大嘩,數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挾全力自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郭筠仙集與李鴻章書》)

五?民智的固陋

越十余年,梁氏之所親見的,又變本加厲了。他說:

……吾少而居鄉里,長而游京師,及各省大都會,頗盡識朝野間之人物。問其子弟,有知國家為何物者乎?無有也!其相語則曰:如何而可以入泮,如何而可以中舉也。問其商民,有知國家之危者乎?無有也!其相語則曰:如何而可以謀利,如何而可以驕人也。問其士大夫,有以國家為念者乎?無有也!其相語則曰:如何而可以得官,可以得差,可以得館地也。問其官吏,有以國事為事者乎?無有也!其相語則曰:某缺肥,某缺瘠,如何而可以逢迎長官,如何而可以盤踞要津也。問其大臣,有知國恥,憂國難,思為國除弊而興利者乎?無有也!但入則坐堂皇,出則鳴八騶,頤指氣使,窮侈極欲也。……于廣坐之中,若有談國家者,則指而目之曰:是狂人也,是癡人也。其人習而久之……則亦自覺其可恥,鉗口結舌而已。不恥言利,不恥奔競,不恥瀆,不恥愚陋,而惟言固事之為恥!習以成風,恬不為怪,遂使四萬萬人之國,與無一人等!……(《愛國論》)

任公先生豈不知道,這“莫談國事”的惡風,乃是清朝皇帝三百年來殺頭淫威禁制的結果。過去我在北平讀書的時候,還見到西直門外小茶館里的黑墻上貼著前清時代尚未刷去的條禁:“莫談國事!”但是痛心的,想不到國民承受這淫刑的結果,竟養成為“無恥”!春秋之義:“蒙大辱以生者,毋寧死!”莊子之言:“哀莫大于心死!”哪知道國民受淫威、蒙大辱以后,竟由心死而變成無恥,所以革命的大業,一直要等待中山先生的領導,才能完成啊!

一四?青年教育是怎樣的

如果家內出了有志青年,那么也有“黃卷青燈,十年苦讀”的學子。但是我們來看看他埋頭十年,疲精竭神,所下苦功的對象,是什么東西呢?就是所謂八股文、八韻詩。“八股文”這神秘的名稱,我們聽得爛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中葉以后,始盛行四股、六股、八股,破、承、起講之格。雖名為說經之文,實則本唐代詩賦,專講排偶聲病。如宋元詞曲,但求按譜填詞。而蕪詞讕言,駢拇枝指,又加甚焉。……格式既定,務使千篇一律;稍有出入,即謂之不如格。是以習舉業者,陳陳相因,涂涂遞附;黃茅白葦,一望皆同。限以“三百”、“七百”之字數,拘以“連上”、“犯下”之手法。雖胸有萬卷,學貫三才者,亦必俯就格式,不許以一語入文。其未嘗學問者,亦能揣摩聲調,敷衍講章,弋獲巍科,坐致高位。……(楊漪春侍御奏稿:《請厘定文體折》)

到清末更可笑了,更可殺了,竟以“游戲文章”公然作為國家登進人才的標準。而其游戲的下流不通,還遠在“燈謎”、“詩鐘”、“酒令”、“牙牌”之下!全國白晝跳踉著這種文妖,真使人感覺著“清室不亡,是無天理”的!

……更有甚者,各省歲科、童試、縣考、府考、院考,多出“截上”、“截下”、“無情”、“巧搭”等題(例如“子見南子,自牖執其手”之類),割裂經文,瀆侮圣言。……而各省沿用,毫不為怪。此種文體……起、承、轉、收、擒、釣、渡、挽,其法視文綱為尤密,其例視刑律為尤嚴。遂使天下百千萬億之生童,日消磨精力于此等手法之中,舍纖仄機械之外,無所用其心,恐有旁騖而文法因以疏也。舍“串珠”、“類腋”之外,無所用其學,恐有博涉而文體因以雜也。……(楊漪春侍御奏稿:《請厘定文體折》)

這位因變法而喪首的戊戌六君子之楊深秀,于是喟然長嘆道:

……夫天下之士子,莫多于生童也。盈廷之公卿,皆起自生童也。而其用心及其所學如此!驅天下有用之才,而入于無用之地;一旦而欲舉以任天下之事,當萬國之沖,其可得乎!……(同上)

至于八韻詩的內容,尤為無味,不必多講;而其最荒謬可笑者,以現代人之方音,而必須押隋、唐時代之韻腳,無理取鬧如此,而反認為天經地義。所以聲韻是用腦筋來硬記的,不是用耳朵來聽的!以致名震一時的老詩人,往往鬧出“出韻”的笑話:

湖口高碧湄大令心夔,少有才名;其駢文書法及散體詩,均造深際……殿試兩次出韻,皆在“十三元韻”中,遂列四等。衡陽王壬秋運,贈以詩曰:“平生兩四等,該死十三元!”(《庸筆記》)

這真是活埋青年、活埋天才的秦坑!

檀香山之戀[①在檀香山時,梁啟超與一位名叫何蕙珍的華僑女子產生過一段戀情。此文選自梁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寫給夫人李蕙仙的信,敘述了戀情的經過。]?

來檀不覺半年矣,可笑。女郎何蕙珍者,此間一商人之女也。其父為保皇會會友。蕙珍年二十,通西文,尤善操西語,全檀埠男子無能及之者,學問見識皆甚好,喜談國事,有丈夫氣,年十六即為學校教師,今四年矣。一夕其父請余宴于家中,座有西國縉紳名士及婦女十數人,請余演說,而蕙珍為翻譯。明晨各西報即遍登余演說之語,頌余之名論,且兼贊蕙珍之才焉。余初見蕙珍,見其粗頭亂服如村姑,心忽略之;及其入座傳語,乃大驚,其目光炯炯,絕一好女子也。及臨行與余握手(檀俗華人行西例,相見以握手為禮,男女皆然)而言曰:“我萬分敬愛梁先生,雖然,可惜僅愛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諸來生,但得先生賜以小像,即遂心愿。”余是時唯唯而已,不知所對。又初時有一西報為領事所囑,誣謗余特甚,有人屢作西文報紙與之駁難,而不著其名,余遍詢同志,皆不知。及是夕,蕙珍攜其原稿示我,乃知皆蕙珍所作也。余益感服之。雖近年以來,風云氣多,兒女情少,然見其事、聞其言,覺得心中時時刻刻有此人,不知何故也。越數日,使贈一小像去(渠報以兩扇),余遂航海往游附屬各小埠,半月始返。既返,有友人來謂余曰:“先生將游美洲,而不能西語,殊為不便,亦欲攜一翻譯同往乎?”余曰:“欲之,然難得妥當人。”友人笑而言曰:“先生若志欲學西語,何不娶一西婦曉華語者,一面學西文,一面當翻譯,豈不甚妙?”余曰:“君戲我,安有不相識之西人閨秀而肯與余結婚?且余有婦,君豈未知之乎!”友人曰:“某何人敢與先生作戲言?先生所言,某悉知之,某今但問先生,譬如有此閨秀,先生何以待之?”余熟思片時,乃大悟,遂謂友人曰:“君所言之人,吾知之,吾甚敬愛之,且特別思之。雖然,吾嘗與同志創立一夫一妻世界會,今義不可背,且余今日萬里亡人,頭顱聲價,至值十萬,以一身往來險地,隨時可死,今有一荊妻,尚且會少離多,不能廝守,何可更累人家好女子?況余今日為國事奔走天下,一言一動,皆為萬國人所觀瞻,今有此事,旁人豈能諒我?請君為我謝彼女郎,我必以彼敬愛我之心敬愛彼,時時不忘,如是而已。”友人未對,余忽又有所感觸,乃又謂之曰:“吾欲替此人執柯可乎?”蓋余忽念及孺博也。友人遽曰:“先生既知彼人,某亦不必吞吐其詞,彼人目中豈有一男子足當其一盼?彼于數年前已誓不嫁矣。請先生勿再他言。”遂辭去。今日(距友人來言時五日也)又有一西人請余赴宴,又請蕙珍為翻譯,其西人(即前日在蕙珍家同宴者)乃蕙珍之師也。余于席上與蕙珍暢談良久,余不敢道及此事,彼亦不言,卻毫無愛戀抑郁之態,但言中國女學不興為及時病源,并言當如何整頓小學校之法以教練兒童,又言欲造切音新字,自稱欲以此兩事自任而已。又勸余人耶穌教,蓋彼乃教中人也。其言滔滔汩汩,長篇大段,使余幾窮于應答。余觀其神色,殆自忘為女子也。我亦幾忘其為女子也。余此次相會,以妹呼之。余曰:“余今有一女兒,若他日有機緣,當使之為賢妹女弟子。”彼亦諾之不辭。彼又謂余曰:“聞尊夫人為上海女學堂提調,想才學亦如先生,不知我蕙珍今生有一相見之緣否?先生有家書,請為我問好。”余但稱慚愧而已。臨別,伊又謂余曰:“我數年來,以不解華文為大憾事,時時欲得一通人為師以教我,今既無可望,雖然,現時為小學校教習,非我之志也。我將積數年束所入,特往美洲就學于大學堂,學成歸國辦事。先生他日維新成功后,莫忘我,但有創辦女學堂之事,以一電召我,我必來。我之心惟有先生。”云云。遂握手珍重而別。余歸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于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制也。酒闌人散,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余自顧一山野鄙人,祖宗累代數百年,皆山居谷汲耳。今我乃以二十余歲之少年,虛名震動五洲,至于婦人女子為之動容,不可為非人生快心之事。

(《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

媒體評論

1.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有啟迪領導的作用。……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梁實秋《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

2.過去半個世紀的知識分子,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曹聚仁

3.吳生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唐文治改杜甫詩盛贊吳其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值得看,不只是為了了解梁啟超。

2017-07-09 22:45:29
來自鞋***e(**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書

2017-07-10 23:21: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名人名傳,對民國時期人物最近頗有興趣。

2017-07-18 08:26:41
來自**(匿名**的評論:

書看起來很棒的樣子

2017-08-26 00:48:40
來自康康總**的評論:

內容有兩部分,一是他傳,二是自傳

2017-09-09 11:00: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的書!!!推薦!!!

2017-09-15 10:51: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豐富全面

2017-10-18 15:07: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好評。

2017-10-29 23:50: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值得收藏哦

2017-11-02 12:09: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全面豐富客觀

2017-11-14 11:09: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梁啟超4傳落與希望,體驗時代帶給一個人抑或一個社會的必然與偶然。  K今天的中國依然沒能走出他的預言。重讀梁任公 鄙人對于言論界之過E

2016-01-16 18:20: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質量不錯,是正版。首先不喜歡作者這個人,其次,說是傳記,其實不過是把梁先生的文藝搬上去而已,確實是不值得推薦。

2015-07-15 21:13:43
來自夢幻幽**的評論:

其中幾篇梁氏之文可讀。梁氏之文,流暢自然,簡明上口。

2014-10-19 20:56:51
來自淮地江**的評論:

在兩個版本中先選擇了這個。以后再看解璽璋的版本。

2014-07-25 11:04:31
來自pengxue**的評論:

剛讀完梁啟超寫的《王安石傳》,文言文的,半懂不懂。

2014-06-22 20:04:37
來自seess**的評論:

這本書還是不錯的,留著給小朋友看,已經在當當買了好多書了。。

2016-05-10 12:06: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蒿目時艱,吳其昌熾熱的救國情懷也在《粱啟超》一書中展露無遺。在為梁啟超登場所作的時事鋪墊中,吳氏也特于結尾處設置了“暴日蓄志亡華的深心”一段論說,揭出早在明治之前,日本的維新志士即以吞并中國為日本強大的國策。而吳氏1942年發表的《粱任公先生別錄拾遺》與《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記》,無論是寫作心境還是敘述思路,均與《啟超》一傳相通。二文所勾勒的梁氏日本觀之轉變,如何從“戊戌亡命日本時”“覺日人之可愛可敬”,到“護國一役以后,始驚訝發現日人之可畏可怖而可恨”(《梁任公先生別錄拾遺》),以及作者不斷提示的梁對日本的警惕,放在抗日戰爭的特定背…

2015-04-26 18:11:50
來自米菲oas**的評論:

為女兒買了,買錯了,要李平著的,但也喜歡這本書

2016-09-10 09:33:30
來自yanling**的評論:

梁啟超傳:中國憲政啟蒙百年第一人,一位偉大的文化巨人和教育家

2014-05-18 12:32: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當當的老粉了,幾乎都是在當當買的書。一如既往地沒讓我失望

2016-11-08 21:22: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很喜歡,質量好是正版,到貨快一如以前,愉快的購物。

2017-01-25 17:35:09
來自夏曉199**的評論:

由作者陳述事件背景并發表客觀的評論和分析,及梁的原"書"組成,讀起來多需要查字典。這樣一來才知道不認識的字還真多,眼下出于第一遍狀態,不便對內容多加評判。

2014-11-11 23:32: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梁啟超的學生寫的,事實應該不錯,就是公允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15-11-15 16:45:38
來自夜空007**的評論:

吳其昌寫了一半,只寫到,但是后面的附錄很有價值。

2016-10-23 10:16: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師推薦買的,如果了解更多梁啟超的八卦之類的建議不要選這個版的,這個版更多的是梁啟超的個人學術上的。

2016-10-16 21:34:1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堆龙德庆县| 镇江市| 关岭| 忻州市| 襄城县| 萨嘎县| 专栏| 监利县| 邢台市| 会宁县| 灌南县| 剑川县| 桐庐县| 台前县| 开远市| 平阳县| 东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威海市| 宣汉县| 会东县| 石河子市| 凤阳县| 六安市| 云林县| 闻喜县| 齐河县| 内黄县| 潜江市| 盘锦市| 富平县| 黔江区| 宜春市| 湾仔区| 新巴尔虎左旗| 汝阳县| 新龙县| 桓台县| 临夏市|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