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風云人物書系·《張東蓀傳》,一個在歷史拐彎處被甩掉的名字,一個被遺忘半個世紀的風云人物,1930年之前五十年間,輸入西方哲學方面最廣、影響。
左玉河,原籍安徽蕭縣,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鄉,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出版有《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張東蓀學術思想評傳》、《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一學術分科與近代中國知識系統之創建》、《失去的機遇一中
一 幼年失怙研佛學,留學東洋覓新知
官宦世家,書番門第
偶讀佛經,突生癡想
東渡日本,接受新知
二 動了救國念頭,從事研究政治
參加臨時政府,評議民初政治
創辦《正誼》與《中華雜志》,主張內閣制和法治國論
堅持立憲與共和立場,抨擊袁世凱的專制統治
力主孫梁聯合,提出賢人政治
三 決然舍棄政治,致力文化運動
主筆《時事新報》,創辦《學燈》副刊
發刊《解放與改造》,組織共學社與講學社
主持中國公學,經營文化據點
四 鼓吹基爾特社會主義,引發社會主義論戰
介紹社會主義學說,參與籌備共產主義小組
內地旅游得"教訓",引發社會主義論戰
采用資本主義發展實業,鼓吹基爾特社會主義
兩派爭論焦點之評判,社會主義陣營的分野
五 徹底輸入西洋文明,溝通與調和中西文化
參加五四文化論戰,主張"徹底輸入西方文化"
提倡"理智主義",補救社會"畸形狀態"
增強主體的健全,恢復固有的文化
溝通中西文化。劃定各自范圍
六 嘗試建構新哲學,完善多元認識論
參加"科玄論戰",闡明科學與哲學關系
從認識論入手,嘗試建立"新哲學"
修正康德認識論學說。創立并完善"多元認識論"
介紹西方價值學說,提出"文化"的道德觀
七 非難馬克思主義哲學,挑起唯物辯證法論戰
非難唯物論,攻擊唯物史觀
捍衛"純粹哲學"。挑起唯物辯證法論戰
批評階級斗爭學說,反對無產階級專政
八 組織國家社會黨,抨擊國民黨獨裁專制
激于義憤,組織國家社會黨
起草《我們所要說的話》。提出"修正的民主政治"
反對國民黨。抨擊獨裁統治
九 積極參加抗戰,不屈日寇淫威
最早響應《八一宣言》,秘密與中共合作抗日
不屈日寇淫威。重新與中共建立聯系
十 舊政協的座上客,中問路線的倡導者
贊同建立聯合政府,參加政治協商會議
拒絕參加國民大會,努力調和國共沖突
折中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提出中間性的政治路線
十一 主張"新型民主",參與北平和談
討論"中國出路"問題,提出"新型民主"主張
繼續與中共聯系,參與北平和談
籌備新政協會議,入選中央人民政府
十二 令人震驚的"叛國"案,晚年的孤獨與思索
民盟中的"小集團",令人震驚的"叛國"案
作詩寄托晚年愁,八十老翁再入獄
張東蓀年譜簡編
再版后記
1故鄉時光
家世(1)
家世(2)
家世(3)
家世(4)
家世(5)
家世(6)
家世(7)
北大學子(1)
北大學子(2)
北大學子(3)
北大學子(4)
北大學子(5)
北大學子(6)
北大學子(7)
北大學子(8)
北大學子(9)
北大學子(10)
學業與學運之間(1)1故鄉時光 萍鄉,相傳因境內盛產"萍草"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最西部,東與宜春相鄰,西與湖南省株洲、醴陵相接,南與吉安毗連,北與湖南省長沙、瀏陽接壤。
雖然是個悲劇性人物,可是他的思想有血有肉
認真客觀的文字
這個商品還可以
這個商品不錯~
讀后才能評價。。。
內容印刷都很好,只是紙張有些薄。
這次促銷很劃算,慢慢仔細品讀吧。
23
寫作水平一般,資料太少,與人物敏感有關,不細致
看看一位思想超前的中國人的悲慘命運,讀來讓人唏噓.......
“百年豪氣向誰傾,倒海空尊亦樹擎;厭世攀天無一可,但將詩境慰此生。”被遺忘了的張東蓀,不得不知道的五四人物!
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不過這也難怪,我們過去的歷史書中鮮有他的名字出現,出版部門鮮有他的著作和譯著出版,而他是時期的風云人物,1930年前五十年間,輸入西方哲學最廣,影響最大就是這位張先生。讀一讀這本傳記,很多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共產黨人很好的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