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大麥栽培生理及其生長模擬,從大麥生長發育及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大麥器官氮素積累與轉運特性,大麥籽粒灌漿特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專業指導性強,具有較高出版價值。
本書作者徐壽軍,系內蒙古民族大學職工,學校編輯部副主任。
第1章大麥生長發育及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11大麥生長發育特性(
111大麥分蘗特性(
112大麥葉面積及其葉面積指數(
12大麥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121春大麥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122冬大麥干物質積累與轉運(
第2章大麥器官氮素積累與轉運特性(
21春大麥氮素積累與轉運(
211春大麥植株各器官含氮量的動態變化(
212春大麥植株各器官氮積累量的動態變化(
213春大麥植株各器官氮轉運特點(
22冬大麥氮素積累與轉運(
221冬大麥各器官氮含量特點(
222冬大麥植株氮積累和轉移特點(
223冬大麥各器官氮素積累與轉運特點(
第3章大麥籽粒灌漿特性(
31氮肥水平對大麥籽粒灌漿的影響(
311不同氮肥處理下大麥的籽粒灌漿動態(
312不同氮肥處理下大麥籽粒的灌漿特點(
313不同氮肥處理下大麥籽粒灌漿的階段特點(
32播期對大麥籽粒灌漿的影響(
321播期對大麥籽粒增重的影響(
322不同播期處理大麥籽粒重的積累特點(
323不同播期處理大麥籽粒重的階段積累特點(
第4章大麥產量、品質形成的生理生態基礎(
41播期對大麥產量和品質形成及其相關性的影響(
411播期對大麥產量和品質指標的影響(
412播期對大麥游離氨基酸的影響(
413播期對大麥蛋白質的影響(
42氮肥對大麥產量、品質的影響及其相關分析(
421氮肥對大麥產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響及其相關分析(
422氮肥對大麥游離氨基酸影響(
423氮肥對大麥蛋白質的影響(
43籽粒蛋白質積累與其他器官游離氨基酸和蛋白質積累的相關分析(
431大麥籽粒蛋白質積累量與其他器官游離氨基酸積累量的相關分析 (
432籽粒蛋白質積累與其他器官蛋白質積累的相關分析(
44大麥籽粒蛋白質積累的特點(
45大麥葉片、莖稈、籽粒等器官總RNA的提取(
第5章大麥抗性生理(
51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生長的影響(
511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生物量的影響(
512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鹽害指數的影響(
52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521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凈光合速率的影響(
522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氣孔導度的影響(
523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胞間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
524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蒸騰速率的影響(
525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53NaCl脅迫對大麥葉片抗氧化系統及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的影響(
531NaCl脅迫對大麥幼苗抗氧化系統的影響(
532NaCl脅迫對大麥葉片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的影響(
54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的影響(
541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H2O2含量的影響(
542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APX活性的影響(
543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GR活性的影響(
544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AsA、DHA含量及AsA/DHA比值的影響(
545NaCl脅迫對大麥籽粒GSH、GSSG含量及GSH/GSSG比值的影響()
第6章大麥生長模擬模型(
61大麥頂端發育和物候期模型(
611作物發育溫度熱效應Beta模型的理論分析(
612模型描述及檢驗(
62大麥主莖葉齡與單株綠葉面積模型(
621模型的假設與描述(
622品種遺傳參數的確定及模型的檢驗(
63大麥葉面積指數模型(
631模型的描述(
632參數的確定及模型的檢驗(
64大麥穗和莖稈生長模型(
641模型的假設與描述(
642品種遺傳參數的確定及模型的檢驗(
65大麥干物質積累模型(
651光合作用模型(
652冠層呼吸作用模型(
653干物質積累(
654模型檢驗(
66大麥干物質分配預測模型(
661模型的描述(
662模型的檢驗(
67大麥花后穗部氮素積累的特征分析及動態模擬(
671大麥花后穗部氮積累方程及其參數的特征分析(
672大麥花后穗部氮積累動態模型的檢驗(
68大麥籽粒蛋白質含量預測模型(
681模型的描述(
682模型的檢驗(
參考文獻(
第1章大麥生長發育及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大麥系禾本科大麥屬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生育期短、適應能力強、早熟高產、耐鹽堿干旱、耐瘠省肥等特點,是農業生產中提高復種指數和耕作改制的先鋒作物。其營養價值高,兼有食用、飼用、釀造用等多種用途,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大麥生長發育特性
111大麥分蘗特性
分蘗是大麥的特性之一,麥苗分蘗多少可作為麥株健壯的尺度。分蘗多少和品種特性、氣溫高低、肥水管理等條件有密切關系。同一品種在不同栽培條件下,分蘗力有很大的差異。氮肥施用量對大麥的分蘗有顯著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0、90、180、270kg/hm2(依次標注為CK、NL、NM、NH,下同)4個處理水平下,隨著施氮水平的升高,春大麥蒙啤1號、甘啤4號2個品種分蘗能力先增后降,在NM的施氮水平下,蒙啤1號、甘啤4號分別比CK高842%、534%,施用氮肥處理顯著高于CK,且各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表1-1)。隨著施氮水平的增加,2個品種大麥成熟期株高、莖寬、穗長均先增后降,在NM施氮水平下較大,且蒙啤1號、甘啤4號株高分別比CK高1470%、2581%,莖寬分別比對照高1028%、2900%,穗長分別比對照高581%、1636%,此后再增施氮肥,各性狀有下降趨勢,各施肥處理均遠高于CK,且處理間差異顯著;不同品種間相比,各處理蒙啤1號株高顯著高于甘啤4號,依次高出2527%、1516%、1514%、1418%,蒙啤1號莖寬高于甘啤4號,依次高出262%、504%、675%、258%,甘啤4號穗長均顯著高于蒙啤1號,依次高出661%、864%、1837%、1525%。
表1-1不同氮肥處理大麥農藝性狀的動態變化
品種處理分蘗數/m2成熟期株高(cm)成熟期莖粗(cm)穗長(cm
蒙啤1號
CK487±18dD660±300dC360±010cC860±010cC
NL510±25cC717±208cB396±010bB906±010bB
NM528±22bB783±265aA427±010aA960±010aA
NH499±31aA757±378bA397±010bB910±015bB
(續表)
品種處理分蘗數/m2成熟期株高(cm)成熟期莖粗(cm)穗長(cm
甘啤4號
CK524±21dD527±208dC300±020cC917±010cC
NL540±26cC623±100cB377±015bB1037±025bB
NM552±34bB680±300aA400±010aA1083±035aA
NH540±27aA663±153bA387±006abAB1067±025aAB
注:數據后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差異達001和005顯著水平。顯著性測驗系在同一品種不同氮肥處理間進行。以下表均同。
112大麥葉面積及其葉面積指數
1121大麥單株葉面積的動態變化
施氮量對大麥葉面積有顯著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2個品種大麥葉面積均先增后降,在NM處理下達到較大值,此外再增施氮肥,葉面積下降,各施肥處理均遠高于CK,且處理間差異性顯著(表1-2)。在同一生育時期內,NM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性顯著,NL處理與NH處理間差異不明顯;同一氮肥處理下,隨著生長發育的進程,葉面積呈下降趨勢;不同品種間相比,各處理蒙啤1號葉面積均高于甘啤4號,之間的差距隨生育進程逐漸減少。說明一定范圍內,施用氮肥有利于大麥葉面積的增大,過量施用氮肥,導致大麥葉面積降低;氮肥對灌漿期前大麥葉面積影響較大。
表1-2不同氮肥處理大麥單株葉面積動態變化(cm2)
品種處理ⅢⅣⅤⅥⅦ
蒙啤1號
CK669±56dD631±62dD563±43cC438±32cC284±41cC
NL713±64cC681±74cC621±38bB492±67bB331±58bB
NM828±104aA799±86aA738±52aA617±75aA408±36aA
NH751±87bB723±83bB663±41bB525±58bB350±44bB
甘啤4號
CK591±59dD565±66cC495±47cC366±54cC231±43cC
NL643±72cC614±71bB557±38bA423±29bB281±55bB
NM738±97aA715±53aA651±56aA541±46aA341±37aA
NH699±84bB675±42bB615±45bB496±67bB298±64bB
注:Ⅰ、Ⅱ、Ⅲ、Ⅳ、Ⅴ、Ⅵ、Ⅶ分別代表始花期、花后7d、花后14d、花后21d、花后28d、花后35d、成熟期。以下表均同。
1122大麥葉面積指數的變化規律
隨著施氮水平的增加,2個品種大麥的葉面積指數先增后降,在NM處理下達到較大值,施肥處理與CK存在極顯著差異,且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表1-3);隨著生長發育的進程,葉面積指數呈下降趨勢,且各時期降幅明顯;不同品種間相比,各處理蒙啤1號葉面積指數均明顯高于甘啤4號。說明一定范圍內施用氮肥,有利于葉面積指數的增加,過量施用氮肥導致葉面積指數下降;合理施氮對花前葉面積指數影響較大。
12大麥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121春大麥干物質積累、轉運特性
干物質積累是大麥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開花前貯存的同化產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轉運是其產量形成的重要物質來源。
1211春大麥干物質積累特點
研究結果表明,施用氮肥對春大麥器官干物質積累有很大影響。隨著施氮水平增加,2個品種大麥的葉片干重先增后降,在NM施氮水平下較大,且蒙啤1號、甘啤4號葉片干物質重量較大值分別比對照較大值高5393%、5225%,籽粒分別比對照高1899%、998%,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表1-4);隨著生長發育的進程,2個品種葉片干重呈先增后降趨勢,拔節期至孕穗期達到較大值,各時期變化幅度較大;不同品種間相比,各處理蒙啤1號葉片干重高于甘啤4號,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一定范圍內,施氮水平增加有利于大麥葉片干物質的積累,過量施用氮肥,導致積累量下降;氮肥對不同大麥品種葉片干物質積累影響較小。
表1-3不同氮肥處理大麥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
品種處理ⅠⅡⅢⅣⅤ
蒙啤1號
CK37±03cC31±04cC27±04cC18±02dD07±02cC
NL54±06bB46±04bB40±03bB29±03cC11±03bB
NM64±05aA58±05aA51±05aA35±01aA17±01aA
NH58±06bAB51±05bAB44±04bAB31±03bB13±02bB
甘啤4號
CK32±03cC28±04cC25±02cC14±01cC06±01cC
NL48±05bB43±05bB39±06bB28±03bB09±02bB
NM59±04aA55±03aA48±03aA34±02aA15±03aA
NH53±05aAB46±04aA42±04bB31±04bAB11±03bAB
表1-4不同氮肥處理春大麥葉片干物質重量動態變化(g/m2)
品種處理ⅠⅡⅢⅣⅤⅥⅦ
蒙啤1號
CK1542±
26dD2674±
64dD2056±
67dD1945±
83cC1774±
47dD1665±
59dD1582±
29dD
NL2614±
35cC3668±
62cC3332±
92cC3036±
81bB2738±
84cC2314±
78cC2221±
93cC
NM3287±
92aA4950±
86aA4387±
82aA3999±
49Aa3716±
72aA3151±
92aA3013±
92aA
NH2843±
87bB4113±
87bB3597±
64bB3192±
31bB3169±
91bB2653±
84bB2546±
83bB
甘啤4號
CK1605±
19dC2226±
18dD2774±
17dD5744±
48dC2101±
25dD1843±
26dD1513±
49dD
NL2624±
35cB3054±
37cC3692±
58cC6481±
36cB2874±
37cC2530±
27cC2118±
41cC
NM3345±
49aA4123±
47aA4861±
47aA7553±
45aA3782±
49aA3521±
46aA2883±
39aA
NH2724±
47bB3385±
46bB4203±
28bB6521±
39bB3094±
28bB2893±
38bB2516±
27bB
由表1-5可知,隨著施氮量的增加,2個品種大麥莖稈的干物質重量先增后降,在NM施氮水平下較大,蒙啤1號、甘啤4號莖稈干物質重量較大值分別比對照高3541%、1672%,施肥處理均和CK存在顯著差異;隨著生長發育的進程,2品種莖稈干重呈先增后降的趨勢;不同品種間相比,各處理甘啤4號莖稈干重均高于蒙啤1號,但差異不明顯。說明一定范圍內,適宜的施氮水平有利于莖稈干物質的積累,過量施用氮肥,導致干重有所降低;氮肥應用對不同品種大麥莖稈干重影響較小。
表1-5不同氮肥處理大麥莖稈干物質重量動態變化(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