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作者近20年的相關研究資料寫成。全書共分八章,分別論述了我國西南區水稻生產概況、雜交水稻高產品種的庫源結構、雜交組合植株性狀間的相互關系、高產栽培策略、高產栽培規律、共性栽培、強化栽培和其他栽培。全書力求概念、文字簡單明了,內容表述通俗易懂,可供從事水稻育種與栽培的科研人員、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干部閱讀參考。
徐富賢,男,1965年1月生,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以來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與再生稻的高產品質高效栽培技術、生理、生態及耕作制度研究。始終堅持理論創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以及時作者在國內各級學術期刊80余篇,參編專著3部。
及時章 西南區水稻生產概況
及時節 生態特點與種植制度。
第二節 生產水平與發展趨勢
一、生產水平
二、發展趨勢
第三節 良種良法配套狀況及其生產適應性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調查方法
二、良種良法的配套狀況
三、良種配套技術的生產適應性分析
四、進一步搞好良種良法配套的建議
五、結論
第四節 存在問題與技術對策
一、存在問題
二、技術對策
第二章 高產品種的庫源結構
及時節 雜交中稻高產品種灌漿期的庫源特征
一、參試品種的產量表現
二、高產品種的增產因素
第二節 雜交中稻高產組合的植株性狀及其分類
一、性狀的基因型值相關分析
二、產量性狀組與植株性狀組間的典型相關分析
三、高產組合主要性狀的分類
四、結論
第三節 雜交中稻源庫比對籽粒充實的影響及其高產組合的源庫特征
一、處理間籽粒充實度和源庫特征的表現及其關系
二、影響籽粒充實度的關鍵因子
三、高產組合的源庫結構與穗部性狀預測
第四節 冬水田區雜交中稻高產組合的庫源特征
一、不同類型稻田雜交組合間的產量表現
二、影響不同稻田類型稻谷產量的庫源關鍵因子分析
三、不同稻田類型高產組合庫源特征
第五節 雜交中稻本田植株個體生長差異與產量穩定性關系
一、雜交中稻組合間產量差異性分析
二、植株性狀的變異系數與產量的關系
三、植株性狀對產量的通徑分析
第三章 雜交組合植株性狀間的相互關系
及時節 雜交中稻發根力及根系活力與地上部性狀的關系
一、發根力與地上部性狀的關系
二、根系活力與地上部性狀的關系
第二節 雜交中稻根系及地上部性狀對結實率的影響
一、試驗材料和研究方法。
二、影響結實率的關鍵因子分析
第三節 雜交中稻籽粒充實度與組合間穗粒數的關系
一、影響籽粒充實率的關鍵因子分析
二、籽粒充實率臨界值的穗粒數預測
第四節 雜交中稻組合間的粒重穩定性與其庫源結構的關系
第四章 高產栽培策略
第五章 高產栽培規律
第六章 共性栽培
第七章 強化栽培
第八章 其他栽培
附 代表性成果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