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神話傳說總是與史前遺跡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而這些史前遺跡的建造水平又都遠非我們現代人所能及。久遠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似乎重合到了一點,人類的祖先與外星的生命有著怎樣的聯系?研究誰是創造人類的神靈?神靈有著什么樣的策略?翻看此書,你也許會找到屬于你自己的答案。
古老的遺跡里究竟蘊含了怎樣的過去?
神話傳說里又有多少真實?
這一切是神的策略,還是別有洞天?
和歐洲富盛名的神秘文化研究者丹尼肯一起走上探秘之路吧!
[瑞士]埃里希?馮?丹尼肯(Erich von D?niken)
1935年4月14日生于瑞士,世界未解之謎的最作家。1968年因一部關于外星人與早期人類文明的關系的著作《回憶未來》而一舉成名,成為世界超級暢銷書作家之一。他是"古代宇航員理論"的提出者及完善者。他的探索人類文明不解之謎的系列著作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并被美國廣播公司(A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拍攝成多部專題片。1969年,美國電視專題片《尋找古代宇航員》就是根據丹尼肯的作品《眾神的戰車》制作的;1993年,德國衛星電視1臺根據他的《宇宙的蹤跡》拍攝了25集電視系列片;1996年,美國ABC/Kane電視公司制作了長達一小時的專題電影《眾神的戰車——神秘再續》,并在全球同步放映,這部電影還在1996年的ABC電視網播放。1996-1997年,ABC/Kane電視公司再度與丹尼肯聯手,制作了一部專題電影,在《發現》頻道播放;1996年9月26日,德國的電視網RTL轉播了這部電影,當時僅歐洲就有490萬人觀看。至今,丹尼肯在全球25個國家巡回演講3000多場,其中超過500場是在世界各個大學舉行的。丹尼肯本人親手創立了考古、航天及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會。該組織在世界上擁有廣泛影響,會員多達1萬人,既有各個階層的普通大眾,也有專家學者。
神話傳說時期!/2
剛開始一切都不一樣/70
海因里希?施里曼事件/100
由哥倫比亞引出:神的策略/200
世界第八大奇跡/250
試讀章節:
神話傳說時期!
有不同的意見并不可怕,怕的是有意見卻不敢說出來。
——拿破侖(1761-1821)
任何一種幻想之境都比不上現實世界美妙離奇。
如果可以踏著時光的足跡回到千年以前,那我一定要講一個精彩絕倫卻飽含爭議的離奇故事。請大家跟隨我一起,一起回到過去,回到19世紀的美洲,共同探索歷史的奧秘吧!
當年,人們從德國、斯堪的納維亞、愛爾蘭以及英國等地,大規模遷往美洲新大陸。在這眾多的遷徙者中,有個叫約瑟夫?史密斯的蘇格蘭人,他和妻子帶著八個孩子來到了紐約州的帕爾米拉。
史密斯一家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與文明隔絕的世界。在這里,人們要想生存下去,必須付出艱苦的體力勞動。1776年到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而在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人們仍舊過著貧苦匱乏的日子,外來遷徙者經常與當地的印第安土著發生矛盾沖突。
這些懷揣著希望的歐洲移民非常勤奮,不僅給美洲大陸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還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宗教觀念。他們把從家鄉帶來的信仰的種子撒在這片未經開墾的土地上,從此各種宗派教會便如雜草般在這里迅速蔓延開來。各教派的圣徒爭先恐后地在此地奔走,傳經布道,他們向大家許諾,只要信仰他們的宗教,死后就能升入天堂,享受榮華富貴,否則,就會下到地獄,遭受十八般磨難。各門各派的教堂和廟宇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那陣勢就像魔鬼親自來到人間,定要把這片新土地上的居民搞到神經錯亂方肯罷休。
在眾多教派中,有一個教派叫長老教會,它宣揚權利面前人人平等,并以耶穌的名義為此進行流血斗爭。跟許多人一樣,史密斯太太帶領三個孩子加入了長老會。在這里,她18歲的兒子約瑟夫遭了罪,因為他既不相信傳教士所說的神靈,也不相信長老教會的教義。然而,在9月21日晚上,這個不信教的青年經歷了一次神靈顯圣,此后便一切都變了。如果沒有那個夜晚,也許約瑟夫?史密斯(1805-1844)永遠只能是個無名之輩。
約瑟夫?史密斯親歷神靈顯圣
這天晚上,約瑟夫跟往常一樣躺在床上,突然間,就像夢幻之境一般,一道亮光照亮了整個房間。從亮光里走出來一位身穿白袍赤裸雙腳的天使,他說自己叫摩羅乃,上帝派他來告知年輕的約瑟夫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天使摩羅乃說,在離約瑟夫家不遠的山上,埋藏著一本用金頁片刻成的書,書中詳細講述了美洲大陸的居民和他們先人的故事。金頁片中夾著一塊盾牌,盾牌上面緊粘著兩塊石頭,這兩塊石頭就是傳說中的神石烏陵和土明,可以幫助我們翻譯書中的古文字。除此之外,在地牢中還藏有一個神圣的指南針。摩羅乃之所以告訴約瑟夫?史密斯這個秘密,是因為他被上帝選中了,不但要負責翻譯書中的部分古文,還要負責將此部分內容傳播于世。說完這些,天使就消失不見了。
一陣寂靜。
突然間,摩羅乃使者又出現了,他把剛才的話重復了一遍,又補充到,地球在不遠的未來會遭到大面積的破壞,屆時饑荒將會在各地肆虐。然后又消失了。
也不知道,究竟是由于上帝吩咐一項天使傳達一項,還是天使摩羅乃總是丟三落四,在9月21日的這個晚上,他確實又第三次出現了。他警告約瑟夫,除了特許的人外,約瑟夫不可以把卡莫拉山上的秘密告訴任何人,否則他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約瑟夫?史密斯在預言神地的發現
由于天使三番兩次的到訪,約瑟夫一晚上都沒睡好覺。早飯時,睡眼惺忪的約瑟夫跟父親講了夜里的離奇經歷。跟其他歐洲移民一樣,約瑟夫的父親也虔誠地信仰著上帝,毫不懷疑神靈顯圣的真實性,他囑咐兒子一定要找到上帝使者所說的圣地。
在帕爾米拉以南,距小村莊曼徹斯特不遠處,卡莫拉山聳出地面。此山南坡較緩,北坡略峭。約瑟夫?史密斯就是在這座卡莫拉山的山頂找到了埋藏已久的寶物。關于尋寶的過程,他這樣寫道:"裝有金頁片的石匣被壓在一塊很大的石頭下面。從上面看去,石頭中間圓形部分比較厚,露出土層,邊緣部分相對較薄,掩埋在土里。我挖開泥土,發現一個柄,就用它來充當杠桿撬開大石塊。我小心翼翼地打開石匣,果真看到天使說的金頁片、神石烏陵和土明以及那塊盾牌。匣子是石制的,用水泥粘合在一起。石匣底部有兩塊石片,頁片和其他東西就安靜地躺在石片上面。"(1)
像所有發現寶貝的尋寶者一樣,興奮和激動已不足以形容年輕人此時的心情了。當約瑟夫顫抖著雙手,試圖取出這些寶物時,突然遭到一陣電擊。再一次嘗試,又一個趔趄。然而約瑟夫并不放棄,第三次去取寶物,這次他被強烈的電流直接擊倒在地。
這時,天使摩羅乃出現了。他說現在時候未到,以后每年的這24小時,約瑟夫必須準時到此接受新的指示,待時機成熟之日,他自然會得到這件神圣的寶物。
這一等就是四年!
1827年9月22日,上帝的使者摩羅乃親自將刻有文字的金頁片、盾牌以及兩塊閃亮的翻譯神石烏陵和土明,交到約瑟夫?史密斯的手中。摩羅乃拍著這個22歲小伙子的頭,對他說,一定要好好保管這神物,不可因粗心大意將寶物丟失。
我不敢肯定,故事是否真的如其所說,但是,在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的圣經《摩門經》中,確實是這樣記載的,上百萬摩門教的信徒也都毫不懷疑。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就是這群虔敬而勤勞的教徒們日夜向往的朝圣圣地。
我不知道,約瑟夫?史密斯是一個宗教心理變態者、一個狡猾的蠱惑人心者,只想在這宗教亂世俘獲人心,還是一個無我、虔誠、追求真理的先知。
我不知道,1823年9月21日的那個晚上,到底是誰神秘拜訪了這個年輕人,然后又在4年以后將埋藏已久的寶物親手交給他。也許那是一個背叛了自己信仰的印第安人,這個知道有關這些古老金片故事的印第安人將他族人埋藏金片的秘密透露給了約瑟夫?再或者,是一個白人尋寶者,因為他需要一個助手,所以不得已把這個秘密告知約瑟夫?史密斯?也有可能,這個小伙子只是偶然發現了寶藏,為了使故事聽起來更精彩刺激,他就虛構了神靈顯圣?
我不知道,不知道事實究竟是什么樣的,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確實有這樣一段時間,約瑟夫?史密斯擁有過這些金頁片!
十一個見證人
在翻譯神石烏陵和土明的指導下,約瑟夫?史密斯終于在第21個月完成了此書部分內容的翻譯。1829年6月的24小時,在征得了天使摩羅乃的同意后,他把翻譯出來的東西拿給三個人看。這三個人——奧利佛?考得里、大衛?惠默和馬丁?哈里斯——是經過約瑟夫細心考察,被認為很的人。他們仨發誓自己親眼看到了那些金頁片以及其上的文字,并將誓言寫在紙上。
這份誓言的可信度很高,因為在此之前,這三個人與史密斯及其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沒有任何來往的,其中兩個甚至還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在看到金頁片之后,這三個人便毅然決然地留在了摩門教。至死沒有反悔過他們的誓言。
在三人寫下誓言的兩天后,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史密斯又向另外八個人展示了他的寶貝。這幾個人拿著頁片,顛來倒去看了個遍,沒發現任何可疑之處。于是,他們也寫下了同樣的誓詞并蓋上了印記(2):
各個國家信仰此教的信徒,不分性別,不分語言,不分民族,在此證明,應此書譯者小約瑟夫?史密斯的請求,我們見證了他的金頁片,頁片文字皆為古體,雕刻方式特別。我們發誓,我們看到并且親手摸過這些金頁片,我們可以保障,史密斯確實擁有這些貴重之物。我們以神的名義向全世界起誓,我們見證了這些金頁片的存在。我們發誓,我們所言,句句屬實,天地可鑒。
克里斯汀?惠默、雅各布?惠默、小彼得?惠默、約翰?惠默、海勒姆?佩奇、老約瑟夫?史密斯、海潤?史密斯、塞繆爾?H.史密斯
這十一個人中原本沒有一個是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的成員。在此之前,他們都極度虔誠地著忠于自己的信仰,維護著自己心中的神靈。由于害怕死后上審判臺受到懲罰,所以他們對自己原本的信仰都很一心一意,不敢背叛。正因為如此,這十一個人的誓言顯得尤為可信,它使得這段曲折離奇的故事變得很真實。
摩門經
除了這十一個人的誓言證詞外,還有一項能證明史密斯確實曾經擁有過這些金頁片的證據,那就是他翻譯的文字內容!史密斯一直在聲稱,他所敘述的事情整個過程絕無虛構的成分。
據史密斯講,這些金頁片比當時手工制作的金屬片還要薄,由三個金環串聯成書,書長20厘米,寬15厘米,厚15厘米。其中三分之一的書頁可以毫不費力地翻開,而另外的2/3卻是封在一起的。史密斯將書頁上的字符摹拓下來,經科學家鑒定,這些文字為改進后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現在我們看到的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的《摩門經》,就是在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翻譯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只不過又加入了一些耶穌預言。在《摩門經》原本中,這些耶穌預言是不存在的。后來,為了使美國社會更容易接受摩門教,也為了更好地傳播自己的教義,《摩門經》被修改過好幾次。
在我們聽來,這個有關金頁片的故事是那樣的讓人興奮,然而對史密斯來講,這個故事卻是那么令人傷心。因為在他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翻譯后,金頁片就被天使摩羅乃收回,再次沉睡于大地之中了。所以,除了已完成的翻譯,還有那十一個人的誓言證詞外,可憐的約瑟夫再也拿不出其他證據來證明,他曾擁有過這些金頁片長達兩年之久了。
但不管怎樣,年輕的摩門教從此開始生根發芽了。當然,它的發展過程也并不一帆風順,期間充滿了斗爭和悲劇。就在《摩門經》誕生后不久,史密斯和他的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就遭到了他人的嘲笑和挖苦,甚至還招來美國信奉正統派基督教教徒的敵視。這些正統派基督教教徒嚴格遵守《圣經》的教誨,堅決反對批判性的神學以及先進的自然科學。直至今日,美國依然不乏這樣的教徒。約瑟夫?史密斯和他的哥哥海潤?史密斯不久以后便被關押了起來。1844年6月27日,一群暴徒沖進伊利諾斯州的迦太基監獄,槍殺了史密斯兄弟。勤勞虔誠的摩門教信徒找到他們的殉教者,懷著悲痛的心情為他們祈禱。
在幾經驅散和打壓之后,摩門教不但依然頑強地生存著,還以相當快的速度發展壯大起來。到現在摩門教已經擁有五百萬虔誠的信徒了。團結的教徒們聚集在一起,繼續壯大自己的隊伍。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摩門教已經史無前例地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教派了。
由中東向美洲大陸進發
假設有一條河,河的左岸是幾千年以前,河的右岸是幾百年以前,那么只有一座搖搖晃晃、松松垮垮的吊橋連接著河的兩岸,橋面滿是腐朽的木板。我們當代的研究學者們要想從河的左岸到達右岸,只有冒著掉進橋下湍急旋渦的危險,勇敢地踏著危險的木板前進。但這座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飄搖的橋上,有一塊木板是依然堅固的,那就是《摩門經》中的《以太書》和《尼菲書》。
以太書》共有24頁,描寫的是希伯來家族的故事。《以太書》譯本中寫到,大約公元前30世紀末,在巴別塔建設時期,希伯來人民祈求上帝,救他們脫離戰爭的苦海。上帝聽到了希伯來人的祈禱,于是指引他們浩浩蕩蕩地穿過蠻荒之地,越過大海,最終來到美洲海岸。這個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這次遠行歷時344天。至于這支大軍是從美洲大陸的哪一個海岸登陸的,《以太書》中并無記載。然而,書中第二章第四節中的一段摘錄我們或許會感興趣:
希伯來人來到寧錄山谷(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后,上帝從天上下來,同希伯來兄弟交談,之后上帝就又回到云層之上,消失不見了。
希伯來人在地上行進,上帝就在天上為他們帶路,同他們交談,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
他們剛穿過洪荒之地,又來到大海之前,于是上帝指導他們建造了可以在水上行駛的船。
這些船不大,在水面輕盈漂蕩,宛若一只大水鳥。
除了輕巧之外,這些船還非常密封,甚至可以用來做盛水的器皿。船底、船壁,還有船的上部,都相當嚴實,艙門一關,儼然一個密閉的容器。整條船有一棵樹那么長,梭形的船頭,大大減少了行進時水的阻力。
當希伯來人遵照上帝的指示建造好8只小船時,他們卻犯了嘀咕:這船沒有窗戶,要是把的一扇門關上了,船內不就漆黑一片了嗎?不過不用擔心,上帝既然如此吩咐,自然有他的道理,因為上帝還準備了16塊發光的石頭,每只船上放兩塊,344天的照明沒有問題!太神奇了!
一切準備就緒,船隊從海上出發了!這些裝載著種子和牲畜的船只一路風雨無阻。
途中,他們時而被驚濤駭浪拍打到海底深處,時而又遭遇狂風暴雨的襲擊,但始終毫發無損,海水實在拿他們無可奈何。因為這些像器皿一樣密封的船就是他們的諾亞方舟,每當它沉到海底,他們就大聲呼喊上帝,求助于他們的神靈,這時,上帝就會幫助他們重新回到海面上。
手捧《以太書》,讀者總會忍不住驚嘆。《以太書》的譯本中哪怕只有一丁點是可信的,我們也能從這一丁點可信的部分中發現上帝把技術帶給人類的影子。
究竟是什么神靈組織了這次航行?
上帝創造了人類,又用一場大洪水將人類毀滅。之后上帝以彩虹為證,與幸存者定下永恒的約定,不再用大洪水毀滅大地(《創世紀》,第9章第10節)。然而,不守規矩的人類卻妄想與上帝平起平坐,于是他們建了一座通天塔,就是巴別塔。此舉激怒了上帝,他一怒之下,將人類遣散到世界各個地方(《創世紀》,第11章第1節),這其中就有希伯來人。他們乘坐大鳥一樣的船,借助神石發出的微光,漂蕩了三百多天,終于來到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陸。
可是我不明白,上帝既然已經打算給這些人重生的機會了,為什么又要讓他們千辛萬苦地造船越洋呢?全能的上帝為什么不彈指一揮,瞬間將這些無助的子民送往目的地呢?
是上帝沒有這個能力,還是他不想這樣做?對于這個問題,故事中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上帝確實是有心幫助這些人逃離苦難的。莫非,上帝讓他們遠渡重洋只是想借此教給他們造船的技術?然后,上帝忘記了教他們給那些黑咕隆咚的船艙安窗戶,只好用發光的石頭來彌補他的過失?也許上帝并沒有興趣創造奇跡,只是想要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兒自食其力重獲新生?就算是這樣,上帝也只需教給人們建造一些平常的船即可,大可不必教他們建造這些像堅果殼一樣的小船。建造了這些像堅果殼一樣的小船也就罷了,這位在風里云里穿梭的偉大上帝,為什么不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風平浪靜的環境呢?
多年后的未來,永恒的全能的上帝再也不想現身了,這著實讓人惱火。難道他就不怕人們在千年以后懷疑他的萬能嗎?是他,惹得人類不斷地追問:什么是科技?什么是奇跡?他創造了一個永恒的奇跡,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永恒的謎,這實在不是一項明智之舉,他沒考慮到,日后人類能學會批判性思考。
跟其他人一樣,希伯來人戰戰兢兢地踏上了前往美洲大陸的征程。難道這領路人就不能提供更先進的技術,保佑他的子民平安渡過大洋了嗎?5000年前的上帝到底是怎樣一個神靈啊?
神話傳說其實就是史前那段晦暗時期的文獻記錄,但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類總是把古老的傳統風俗統統拋棄。在小亞細亞帕加馬古城圖書館里收藏的50萬冊圖書統統被人類銷毀了;耶路撒冷古城以及亞歷山大城里的圖書館富麗堂皇,也被人類毀掉了;阿茨特肯帝國和瑪雅城里的圖書館,更是被人類付之一炬。不僅如此,就連先人們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和智慧也被人類徹底毀掉了。日后他們又辛辛苦苦地搜集歷史碎片,通過費腦筋的拼圖游戲,從殘缺的拼圖碎片中想象人類主宰的模樣。我們無法從這些殘存的歷史碎片中推斷出其存在的年代,因為那些編年史作者們不加選擇地記錄一切。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親歷的,統統納入書中,把現代的、古代的、遠古的故事,編織成色彩斑斕的地毯。時光荏苒,雜糅在一起的各種故事被攪棒胡亂地攪拌后,形成了一圈圈的年輪。這些圍繞著一個中心的圓圈,每一圈中都蘊藏著不同的故事。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一頭洋蔥,只有一層層剝開這頭洋蔥的皮,才能發現里面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而當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這個核心時,卻發現它并不是當初預想的不可思議、匪夷所思的東西。它告訴我們不要迷信,而要用頭腦、智慧,去分析歷史,詮釋歷史之謎團。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從前人的風俗傳統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與此同時,也把我們的歷史留給了充滿好奇的后人們。就在此時,未來,已悄然拉開了序幕!
藍寶石上的書
古猶太人的傳說》(3)一書中寫到,亞當被驅逐出伊甸園,天使拉結爾奉命帶給他一本刻在藍寶石上的書。拉結爾告訴亞當,此書蘊涵了無盡的知識,他會從中大大獲益的。于是,人類的祖先亞當每日參讀,終于漸漸領悟到了此書的價值。后來,他把書的每個章節分藏在了不同的巖洞中。
書中寫道:"比一個人的四肢和血管、軀干和器官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標和動機。"
通過鉆研此書,亞當學會了觀察天象:"他研究月球、金牛座、獵戶座、天王星等天體的運動軌跡,他精通不同的天象所代表的含義,他熟知風雨雷電是怎樣產生的,他明白月球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一本蘊藏著人類學和星象學諸多秘密的藍寶石書?使者拉結爾送給亞當的禮物與摩羅乃送給約瑟夫?史密斯的禮物真是一樣的奇怪!
遠古時代的編年史作者們書寫歷史,就像是現代人給一種新發現的動物取名字一樣隨便。一本藍寶石書?純粹是胡扯!
現在電腦科技如此發達,這在遙遠的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眾所周知,利用半導體技術,我們可以在微小的硅片上儲存上百萬條信息。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看,我不禁要問:"難道那本藍寶石書上的文字也是承載著古代先進科技的硅片?"
古猶太人的傳說》一書中記載,亞當把這本珍貴的藍寶石書傳給了他的兒子賽特,然后又相繼傳給了亨諾克、諾亞、亞伯拉罕、摩西、艾倫,,以色列王所羅門(約前965—前926)繼承了先人們的衣缽,從藍寶石書中得到了無窮的智慧。
根據《古猶太人的傳說》,先知亨諾克的書就是亞當藍寶石書的一部分。亨諾克排行第七,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可以直接與上帝對話,可以與天空的守護神和降落的天使交談。亨諾克刻苦鉆研藍寶石書,最終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活了三百多歲,在365歲那一年,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死去,而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回歸了天空。這24小時,他把人們聚到身邊,給他們講授藍寶石書中的知識:
人們圍繞亨諾克坐下,亨諾克又開始了他的講課。突然間,人們紛紛抬起頭,望著天空中出現的一匹駿馬,駿馬疾馳而下,來到他們身邊。人們大惑不解地轉向亨諾克,他告訴人們:"駿馬是因我來到人間的。我的時辰到了,馬上就要離開這里,離開大家,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你們了。"駿馬就停在亨諾克面前,所有在場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這一幕。
當時,在亨諾克跟大家告別后,眾人久久不肯離去,人們追著駿馬跑啊跑,亨諾克一次又一次地求大家不要再跟著了,他焦急地請大家趕緊停下腳步調頭回返,否則他們就會死去。然而不管亨諾克怎么費盡口舌,人們就是堅持不肯回去。是忠誠,是依賴,還是好奇?亨諾克不再勸阻了,他生氣了:
不管他怎么說,人們還是堅持跟他一起走,于是他不再勸說了。人們跟著他一起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走后第七天,人們看到亨諾克出現在云彩中,坐在一匹火紅的駿馬拉著的一輛火紅火紅的車中。
猶太人的傳說中關于這一事件結局的描寫充滿了悲劇色彩:一些人聽了亨諾克的勸告后,回了家,繼續過著平靜的日子,而那些執意追隨先知的人們,由于在的關鍵時刻不聽勸告,而全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就在人們死去的地方,亨諾克乘著火紅的駿馬升上了天空。
神的巔峰時期
從亞當出現到巴別塔建立的這段時期是神的及時個巔峰時期,飛馳的駿馬,神秘的死亡,奇特的重生,各種現象都達到了鼎盛。
早在1947年,人們就不禁為歷史的悠久而感慨了。那一年,人們在位于庫姆蘭死海西北部的11個山洞里發掘出大量公元前2世紀的手稿,這些革質的軸卷完好地保存在陶罐中。
其中一卷手稿講到了拉麥的故事(4)。拉麥是諾亞的父親,也是游牧民族和音樂家的始祖。
拉麥的經歷雖然講起來有些尷尬,但卻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值得他驕傲的。他家族的故事在他生前就已廣為人知了,我想,就憑這一點,即使是到了另一個世界,拉麥也一定會感到自豪的。引出故事主角的是他的妻子巴迪?艾諾詩。她在還沒跟拉麥同房前就懷孕并產下一名男嬰。這件事當然令拉麥氣憤不已。后來,祖父亨諾克告訴他,艾諾詩產下的孩子是天空的守護神。于是,拉麥便很慷慨地接受了這個男孩,將他視如己出,并給這男孩起名"諾亞"。在后來的大洪水中,諾亞一舉成名。
后來,拉麥的親生之子尼爾幾乎重復上演了他父親的經歷。尼爾的孩子也以一種非自然的方式降臨到了人世。在跟索普蘭尼瑪結婚后,尼爾幾經努力,都不能成功地使妻子懷孕。像尼爾這樣聰明才智為眾人所崇拜的大祭司,無疑感到這件事是他的奇恥大辱。終于有24小時,尼爾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大發雷霆,痛罵妻子,并一怒之下將妻子殺害。就在這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從妻子的肚子里居然爬出一個三歲的小男孩來!尼爾急忙喊來他的哥哥諾亞。他們一起埋葬了索普蘭尼瑪,然后又為小家伙取名為麥基洗德,這就是后來傳說中著名的撒冷王(5)。
麥基洗德并非是不知從何而來的男嬰。根據傳說記載,當年上帝打開閘門,要用洪水毀滅其子民們的時候,天使長米迦勒來到了人間。他找到尼爾,坦言自己就是麥基洗德的生父,現在要把麥基洗德帶到天堂,以躲避不久就要到來的大洪水。"那天晚上米迦勒就帶麥基洗德一起走了。他把小家伙放到他的翅膀上,一起飛向伊甸園。"(6)
麥基洗德就這樣躲過了洪水,生存了下來!洪水過后他又回到了人間。歷史學家摩西記載到:"亞伯拉罕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聯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帝王谷。撒冷王麥基洗德也帶著面包和酒出來,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給亞伯拉罕祝福,說:`愿創造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給亞伯拉罕。把敵人交在你手里的至高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一切,拿出十分之一來,給了麥基洗德。"(《創世紀》第14章第17~20節)(7)
古文獻學和解經學人士每當談到《圣經》中的這樣一節內容時,都十分激動:"撒冷王在《圣經》中很少出現,他好像總是意外地介入混亂的狀況,并能在瞬間扭轉局面。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來無影去無蹤,留給子孫后代的,除了懸念還是懸念。"(8)
但我總覺得,在這些故事中有些不合常理之處。在等級森嚴的猶太傳統中,亞伯拉罕作為三大族長和宗教創始人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為什么一個不知從哪里跑來的無名小卒麥基洗德能給亞伯拉罕祝禱?不僅如此,亞伯拉罕還自愿拿出他所得一切的十分之一送給這個撒冷王!至高的神是個什么東西?即使是亞伯拉罕也要向他表示敬意?或者,亞伯拉罕知道麥基洗德的身世之謎?總之,麥基洗德就是出現了,不按常理地出現在了舞臺上。
少一些天真的信仰,多一些大膽的推測,我們可以試著解開麥基洗德的身世之謎:一個來自外太空的人群,也就是天上那些神,通過非常規的方式生下了諾亞和麥基洗德。他們法律上的父親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撫養長大,因為為了這個孩子的出生,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甚至搭上了索普蘭尼瑪的性命。巴迪?艾諾詩和索普蘭尼瑪都是神的選擇。神創造了人類,又親手將人類毀滅,他們沒有按我們想象中神的方式行事。在毀滅人類的大洪水中,這場生殖陰謀的產物幸存了下來:方舟船長諾亞成了新一代人類的始祖;麥基洗德則成了人類的老師。
麥基洗德在大洪水之前存在,在大洪水之后還依然活著,這一點也不奇怪。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是有可能的,并且我們能通過物理實驗證明出來。當時麥基洗德在天使長米迦勒的幫助下登上一艘太空飛船。飛船快速起飛,不久又飛回地球。飛船上的24小時是地球上的一年,當飛船依然嶄新地降落到地球上時,地球上已經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光了。麥基洗德卻依然是個年輕的小伙子,充滿活力朝氣蓬勃。
其實,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主人公是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有著相似的傳說。根據《圣經》記載,大洪水中幸存下來的主人公叫諾亞;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蘇美爾人的《吉爾
一貫的風格,無論信與否,對這奇妙的世界總還是應該給予關注的。
喜歡
贊一個,全套收集中,慢慢讀
好書~
不錯,很喜歡,就差五本就全套集全了。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還可以
不錯 正是我需要的 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此類型的書,獨特的觀點引人入勝,拓寬視野!非常棒!!
不錯呦,者的不錯呦!喜歡。
這個商品還可以
很好 很新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好評!
紙張還不錯,裝釘也不錯,紙張還不錯,裝訂也不錯。
很好看的一本書 值得一看
正版書,很好,喜歡,一直在當當買書,折扣低。
性價比很高,這樣的價能買到這質量非常不錯。
產品質量很不錯,價格合適,工作細致,好評。
好書!
一貫的風格,無論信與否,對這奇妙的世界總還是應該給予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