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尤令后人稱道的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歷任道光、咸豐、同治三朝,謚文正。道光十八年進士,官居禮部侍郎。自太平天國運動起,曾國藩"棄文從武",組織湘軍團練,授兵部侍郎,終打敗太平軍,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銜。另曾率領湘軍剿捻。晚年的曾國藩先后擔任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致力于洋務運動。本書自卷軼浩繁的《曾國藩家書》中挑選出100句至理名言,以修身、勤學、交友、治家和為政五個方面分門別類,精煉而地涵蓋了曾國藩一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
推薦購買《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全3冊,老子點津,六祖點津,曾國藩點津)》
及時篇 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養(yǎng)生家及時秘
11.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及時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緣半是遷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21.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盡其在我而已
2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
25.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煉后得來
2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2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及時要務
29.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惶煜鹿沤裰湃?,皆以一傲字致敗
31.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熄
第二篇 學問之道無窮——勤學篇
32.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
33.凡從師必久而后可以獲益
34.凡人必有師
35.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
36.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7.凡人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39.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40.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fā)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盜虛名,是大損也
51.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52.君子處順境,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
53.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
54.幫人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無無間之人才,亦無無隙之交情
57.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58.于有才無德者,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59.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60.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第四篇 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63.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64.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68.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69.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71.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72.保養(yǎng)之法,在慎飲食節(jié)嗜欲,不在多服藥
73.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7.商人斷不肯甘言于前,刻薄于后
78.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guī),恃大眾之維持
80.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1.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82.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第五篇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后枝葉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麗
86.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88.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
90.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91.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93.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9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95.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97.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98.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wěn)適,不患不崢嶸
99.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及時篇 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
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名句的誕生
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①吝②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③乖④矣。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溫弟、沅弟
讀懂名句
①出納:指付出和取得?
②吝:舍不得、小氣。
③輕重:判斷事情的標準。
④乖:違背、不合,
語譯:凡是表現仁心,一定要一口氣完成,盡全力而為。念頭稍有一點遲疑松動,就會產生懷疑心和私心。有了懷疑心就會斤斤計較,就會產生私心;有了懷疑心就會有猜忌,而吝于付出。有了私心,要付出時就會舍不得;有了私心就會有喜好和憎惡,然后違背判斷事情應有的標準。
名句的故事
曾國藩家中兄弟,他排行及時,其下有四個弟弟.分別是:四弟(在全家族中排行第四)國潢(字澄侯)、六弟國華(字溫甫)、九弟國荃(字沅甫)及么弟國葆(字季洪)。南家書中可看,曾國藩雖人在異地,但乃不遺余力教誨弟弟們做人處事的道理。
在曾國藩的想法中,一旦決定要做的事情,就要以堅忍的心,突破一道又一道的難關,才能成功。許多人不能成功,就在于自己不夠堅定,無法始終如一,決定的事不能一口氣完成。因此,曾國藩提出"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就是要人一鼓作氣,完成該完成的事!
曾國藩是一位堅忍卓絕的人物,一生靠著"堅忍"成事,依著堅忍毫不放棄。也因他的目標明確,不管是對抗太平軍,還是接受朝廷多方掣肘,他都能咬牙撐下來,若他心生疑惑,一念多轉,這番功業(yè)是不可能完成的。
以曾國藩的功業(yè),想享有榮華富貴并非難事,然而曾公卻力除私欲,一生清廉。他從金陵官署中搬回老家的財物,主要是些書籍,他并不貪戀權位錢財,因為他時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貴常蹈危",清楚"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唯有推美讓功,才能持泰保盈。這番精神,許多人知曉,但真能持守者,少矣!這也是曾國藩名留千古,令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
歷久彌新說名句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至新家,她發(fā)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是一個寡婦與她的兩個孩子。
有天晚上,突然停電了,那位女子自己點起蠟燭,獨自守候漫漫長夜。"叩叩叩"敲門聲響起,女子開門,原來是隔壁窮人家的小孩。
小孩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沒有蠟燭?"
女子心想:他們家怎么窮到連蠟燭都沒有?還要來借蠟燭?我可不能心軟,一旦借了他,未來可能沒完沒了,什么都來借了。于是,女子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手一拉門,準備關上。
這時窮小孩竟然從懷中拿出兩根蠟燭,露出笑容說:"媽媽說阿姨剛搬家,大概沒蠟燭!還真的沒有耶!"他眨著純潔的眼睛繼續(xù)說:"我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guī)筛鶃斫o你。"
這一刻女子為自己的想法深感自責,感動地將那小孩緊緊地擁在懷里。
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行為的最初可能是善念,但若是沒有一鼓作氣完成,可能在心中千回百轉后便會變了質。
目前有不少"捐發(fā)票行善事"的活動,有些機構呼吁,請捐發(fā)票的人自行對獎,將"中獎"發(fā)票捐出,以節(jié)省人力。人性考驗來了,一張中獎的發(fā)票,你是否會捐出呢?兩百塊、四百塊,也許慷慨解囊;如果是十萬?百萬呢?是否能依初衷捐出這中獎的發(fā)票?
曾有位女老師,中了"樂透"絲毫未取,全數捐款。她說:"我平常沒有太多錢可以做善事,買彩券主要是想多幫助人。"據報道,這位女老師還背負著房貸,家境也只是小康,并非特別優(yōu)渥,好不容易中獎,她卻沒有先償還自己的債務,反而在扣稅后就全數捐贈出去,這樣的善心、善行,怎能不令人感動?人間也因此顯得更溫馨。
行善,不要有太多的雜念,思緒一多,添加了私心,就會裹足不前。且將曾國藩所言:"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銘記在心吧!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名句的誕生
男①,今不得差②,六弟鄉(xiāng)試③不售④,想堂上大人⑤不免內憂,然男則以不得為喜。蓋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⑥則有悔;日中則昃⑦,月盈則虧⑧,至當不易之理也。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稟父母讀懂名句
①男:兒子在父母前的自稱。
②差:此指試差,又稱"考試試差",即清代選派鄉(xiāng)試正、副考官的考試。
③鄉(xiāng)試:科舉時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
④售:實現。
⑤堂上大人:子女對父母的敬稱。
⑥亢:音抗,過甚、極;至高。
⑦昃:音仄,太陽向西落下。
⑧虧:缺陷、不完滿。
語譯:我如今沒有考取試差,六弟國華沒有考取鄉(xiāng)試,父母心中必定為此憂慮,然而我卻以沒有考取試差感到高興。因為天下的道理,太滿了就會招致損失,過甚就會導致悔恨;好比太陽到了正中央時,便開始往西邊落下,月亮到了月滿之時,便逐漸虧蝕缺損,這是正確而不可改變的真理。
名句的故事
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年初,時年三十六歲的曾國藩,從"翰林院侍講學士"一職,被拔擢為"文淵閣直閣事",官運可說扶搖直上。五月,他第三度參加朝廷選派鄉(xiāng)試正、副考官的考試,但這次并不如先前兩次一樣考運亨通,結果未被錄??;同年正逢各省三年舉辦一次的鄉(xiāng)試,曾國藩提早用捐納的方式,為其弟國華取得人"國子監(jiān)"讀書的資格,以便參加在京城"順天府"的鄉(xiāng)試,然而等到秋末放榜,弟弟國華的名字并未在榜單內。
于是,曾國藩提筆寫信寬慰遠在湖南的父母,希望家中兩老不要為了自己未得試差,以及弟弟鄉(xiāng)試落第而憂愁;信中并引用古代先賢所言"滿則招損,亢則有悔"、"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等人生哲理安撫父母,表明家族若獲得過甚的名位恩寵,其實也未必值得高興,畢竟天下的事物大都物極必反、由盛而衰,所以平時務必做好居安思危的準備,以免得意忘形,只看見眼前的富貴榮顯,卻不知提防隨之而來的無窮禍患。
曾國藩回顧自道光十八年考取進士后,隨即入朝做官,一路走來,深得朝廷的器重,再加上家中祖父母、父母皆健在,放眼朝中其他同儕,少有人享有像自己這樣多的福澤,為此內心更加誠惶誠恐,擔憂家族名位過于顯赫,反而容易招來不幸。也因此,對于自己與六弟考試的失利,曾國藩沒有埋怨,而是借此失敗經驗,警惕自己不可恃寵而驕,要珍惜擁有的榮祿美譽,并提醒自己謹慎面對外在一切事物。
歷久彌新說名句
書經·大禹謨》記載舜帝將帝位禪讓大禹之后,苗國(位在今湖南、江西一帶)不服統治,大禹決定親自出兵攻討,但軍隊在苗國長達一個月,苗民仍然不愿歸順。此時,大臣伯益對大禹進獻謀略,其言:"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只有至誠的德行可以感動上天,沒有德行不能到達的地方;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好處,這才是天之常道。伯益認為大禹堅持使用武力恫嚇苗國并非明智之舉,古來唯有德性才能使人心悅臣服。,大禹虛心接受了伯益的建議,班師而歸;果然三個月不到,苗國便不討自來,主動歸順大禹。至于大禹與其臣子伯益這段"主圣臣賢"的表現,歷來被傳為佳話。
易經》是一部集合先人智慧的經典,相傳由伏羲制卦,周文王寫《卦辭》,孔子作《十翼》;此書最早只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變化,其后逐漸演變成帝王施政專書,百姓作為占卜之用,等到孔子為其作傳,始成為哲理經書?!兑捉洝分杏辛呢?,每一卦又分為六爻,共計三百八十四爻,其中《易經·干卦》最上一爻(又稱"上九")的爻辭為"亢龍有悔",意指龍飛得太高,因而有所懊悔;附在爻辭之后,專門解釋該一爻辭的《象傳》寫道:"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進一步說明飛到極高的龍之所以懊悔,是發(fā)現滿盈的狀態(tài)無法長久維持。故"亢龍有悔"一語,意在提醒居上位者,應當以亢滿為戒,體認凡事到達巔峰之際,必會重新展開循環(huán),極盛亦是走向衰敗的開始。
管子·樞言》云:"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釜鼓過滿時,有人會來刮平它;當人過滿時,上天便會來刮平他。這也意味著,人若在權勢盈滿時不知收斂,上天必有辦法來收服他,其結果是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場的。其中"釜"和"鼓"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量器名;"概"原是古代量谷物時,用來刮平釜鼓的器具,此由名詞轉動詞用,意為刮平。
……
東西很好,搞活動時買的,非常滿意!
好書推薦好書推薦好書推薦好書推薦
讀曾國藩家書,長為人做官的見識,潛移默化,收益終身。
曾國藩點津(中文經典100句):《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尤令后人稱道的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老子點津(中文經典100句):《道德經》(又稱《老子》)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
瀏覽一下 跟想象的甚遠 就是一句古文,,加一番解讀。
翻書了幾天,覺得不是很看的下。也許是因為我對這個人物不是很有感情吧。比較適合研究人員看
有關國學和傳統,對岸的臺灣確實保存和延續(xù)的更好。很好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沒來得及看,買得多,不過大概翻翻感覺不錯,是本好書。
多借鑒成功的人生,宛如從巨人的肩膀啟程,少走很多彎路!
提煉出來的經典語句很好,但擴展的內容有的很牽強。
做活動買的。曾老爺子還是很值得學習的,內容還是不錯的,做了分類??吹贸霾邉澱叩挠眯摹?
書不錯,臺灣的編輯制作國學感覺要好過內地的編輯。書有薄膜包著,但書底部有浸水痕跡,且已經干了,很明顯是以前庫存時浸水了。對愛書之人來說很不爽。
現在文化也可以做成快餐,只供給時間忙碌的人們來學習的。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就不要買了,太快餐了!
很有意義的書,看了感覺受益匪淺,有種撥云見日的豁然。
文中所記載的言錄對現在浮躁的我們來說,很有啟示作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是臺灣的國學系列,將經典進行進一步篩選,讓人受益,解釋細致,適合文言基礎一般的人閱讀。
這本書我從拿到到現在一直在看 里面有很多名句都很喜歡 書包裝很好 拿到手的時候很高興。。
因為是給別人帶的,隨便翻了翻,紙張質量一般。內容是每篇開頭挑出一句話,然后進行評論分析啥的。后面會有這句話的出處,也有關于此句的小故事之類的,本人對后面的故事更感興趣。
才百句,分幾個主題,一個主題就更少了,所以未盡興。但是所道之處,受益匪淺!
這本書我已看了大半,書中的內容對平日的為人處世很有幫助,曾公不愧為一代偉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就是高人一等。
本書從曾國藩家書中精選了廣為流傳的100句經典,進行了講解,不光讓讀者記住了名句,也了解了曾國藩家書和歷史上的的許多內容和知識。書中按內容分為修身篇、勤學篇、交友篇、治學篇和為政篇,因為全是名言警句,分類后便于讀者查找和閱讀。每句講解都分為4個部分。一是名句的誕生,引用在曾國藩家書中的原句。二是完全讀懂名句,主要是對字詞進行注釋,對整句進行語譯。三是名句的故事,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語言環(huán)境。四是歷久彌新說名句,主要是對名句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進行了拓展分析,讓讀者能以更寬的視野來理解和閱讀名句。本書可以連續(xù)閱讀,也可以不按順…
很值得一看的書,我每天臨睡前都要看上一段,很好發(fā)人深省,這本書也適合我上高一的兒子一讀,即可以增加文學修養(yǎng),又可以規(guī)范言行、陶冶情操,好書。
一直都很欣賞曾國藩,這本書很有意義,受益匪淺。
中外名人不少,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曾文正公確有稱道之處。雖說時代不同了,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并不能帶來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但在科技進步的今天,確有必要回頭看看先人們的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