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歷時一年在云南藏區(qū)支教時所寫的隨筆。用一種樸素、真誠、平和的筆調(diào),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原生態(tài)的生活。通過書中的這些片段,我們或許能夠拔開云霧看見世界真實的面目:天黑即眠,黎明即起;一簞食,一瓢飲。簡單,卻快樂。
"當我遠離這些奢侈品,我沒有感到自己少了什么。我的世界,反而復(fù)原到了它原本的面目:快樂、清平、原始,像一棵巨樹的樹皮那樣,雖然粗糙,卻純樸:天黑即眠,黎明即起;一盤菜、一碟湯、一碗飯就足以填飽我的肚子,并使我感到心滿意足,快樂安寧。"
本書作者出版所得歸云南德欽普利藏文學校所有
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蘇格拉底
我在這本書里看到的不是文字,是藍天白云和孩子們的臉。讀它的時候,鉛字隱去,我仿佛在看一本手寫的日記,真誠而動人。
——田原
序1:一個人的圣地(丁小村)
序2:那美(蕭望野)
自序:有一種思念
普利藏文學校
雨、送行及飛蛾
眼睛曬傷了
及時堂語文課
女生宿舍
受困泥石流
泡溫泉
周末
豐盛的晚餐
可怕的夜晚
垂頭喪氣的向日葵
山里的日子
這周我值班
容易受傷的孩子
捐藥風波
幸福如此簡單
給您講個鬼故事
像靜靜流淌的山溪
在深夜
一只烏鴉
冷兮冷
世界的原本面目
亮亮的繁星相隨
冰壺涼世界
山頭囡
開學啦
被陽光曬醉
瘦
夜里,有孩子病了
校長阿牛
有了一副結(jié)實的身板子
春天來了
春天的詩
你為什么來支教
錯怪了一個孩子
收集鍋莊
種土豆
停電
春游去
我渴望的不會比這個更多
苦?
有進步了
詩人馬驊
巴東記
天使素描
附錄
路遇(散文)
后記
1《在藏地——香格里拉支教隨筆》相關(guān)信息
目錄(1)
目錄(2)
序:那美(蕭望野)
精美插圖(1)
精美插圖(2)
精美插圖(3)
精美插圖(4)
精美插圖(5)
精美插圖(6)
精美插圖(7)
精美插圖(8)
精美插圖(9)
精美插圖(10)
普利藏文學校
雨、送行及飛蛾
眼睛曬傷了
及時堂語文課
周未1《在藏地——香格里拉支教隨筆》相關(guān)信息 我們會被物質(zhì)世界的美感動,例如在一朵花里面,我們感受到一種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存在。我們感受到它的本質(zhì)時,卻受阻于物質(zhì)世界的局限,我們只能以一種可以呈現(xiàn)的方式來表達。在靈性的世界我們及他們把這種使"一朵花"美麗的力量稱之為"無限"或者"智慧"。
除了無塑封,有點臟外,書的文字干凈純樸,個人非常喜歡這種隨性之作,真實,讓人感動,為藏區(qū)支援老師點贊
藏地支教,曾經(jīng)是多少人的夢想,能真正去的人卻是寥寥無幾,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不同的孩子,能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去幫助她們,是多么美好是事情
日記試的記錄,往往讓人更覺干凈、簡單,但是尚未呼之于口的言語又要到哪里去尋覓,跟隨插圖去想象孩子們的笑顏與疾苦,還是親身涉入的感同身受。但愿有更多的人,覺察著去幫助另一些人,畢竟人是群體動物,比之禽畜更需要些溫暖的關(guān)懷。
凡是與藏地有關(guān)的,凡是與教育有關(guān)的,都會產(chǎn)生優(yōu)美的故事;何況當藏地和教育完美結(jié)合時,那樸實的故事,就像早已寫好的編劇一樣,用心與演繹
薄薄的一本書,簡單樸實的言語,處處透露出作者對那里的熱愛。去支教前特地買來閱讀,一方面是激勵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對藏區(qū)有個更深的了解。雖然已經(jīng)好幾次去過藏區(qū)旅行,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這么深入地跟當?shù)睾⒆觽儨贤ㄟ^,希望以后會有機會。
在中國,除了北上廣,還有藏區(qū)。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在中國的另一種生活。作者的文筆很客觀,冷靜,不煽情,讀起來很舒服。不過個人認為,作者在德欽也只是短短支教一年,能告訴我們的關(guān)于那里的一切畢竟有限。要切實感受作者書中所說的生活,還是得親身去體驗才行。
書很不錯,比想象中的薄一些,記錄了作者在支教時的很樸素的生活,文字質(zhì)樸平和
這本書不長,促使我購買兩個理由:1、銷售所得捐給西藏的小學;2、一個人用一年時間幫助西藏的孩子們成長,同時也是自己的心靈之旅。書的印刷質(zhì)量不錯,到手后先簡單讀了一些,文字簡單,但是觸動心弦。強烈推薦!
如果你想這本書里讀到多么華麗的文字,那你就錯了。平實的描述中,卻有著最美麗的感情。感動于作者的支教生活,感動于作者用最純真的感情和待藏地的孩子們交流。再多華麗的字眼,敵不過一句樸實無華的言語,敵不過一個默默關(guān)心的眼神,一個伸手可觸的溫暖。
作者支教的精神的確讓人感動,能夠做到這一步,確實是非常偉大,教育要改變,是每一個人都要付出,這樣才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書中沒有看出政府的作為,政府每年招待費用的萬分之一,就可以改變許許多多孩子的命運。讓整個社會都來努力吧!
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一本書。一個在北京生活的平常女子,記錄她在一香格里拉深山的藏區(qū)小學的支教生活。文筆樸素,故事樸實,過的是“天黑即眠,黎明即起,一簞食,一瓢飲”的簡單重復(fù)的日子,但作者還是感慨:“我那顆無比浮躁的心靈,就是在那里,獲得過真正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