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寫的是1946年華北農(nóng)村的斗爭。作者原計劃在小說中寫三個部分:斗爭、分地、參軍。后來寫成的是其中的及時部分,不過這一部分在結構上有頭有尾,獨立成書,構成一部完整的長篇。這部小說以桑干河邊暖水屯為背景,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中農(nóng)村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展現(xiàn)出各個階級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讓讀者看到中國農(nóng)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已經(jīng)踏上了光明大道。
本書收錄了丁玲的十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和散文作品,附有丁玲小傳和丁玲主要著作書目,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選編,超值閱讀收藏。
丁玲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革命作家,也是一位享譽世界文壇的杰出的中國女作家。
中篇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使她一舉成名,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又為她贏得了1951年度斯大林文藝獎金的殊榮。
丁玲的小說人物鮮活,情節(jié)跌宕,心理刻畫細膩,深深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讀者;她的散文筆墨酣暢,激情奔放,富有極強的文學感染力。
魯迅、瞿秋白、都曾對丁玲不同時期的作品給予過高度的評價,丁玲本人也被列為二十世紀初期新女性的代表人物。
丁玲,原名蔣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臨澧縣。1927年底開始發(fā)表小說,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大膽揭露舊中國黑暗現(xiàn)實,表現(xiàn)"五四"運動后覺醒的知識青年的痛苦與追求,一經(jīng)發(fā)表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1930年5月,丁玲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31年出任"左聯(lián)"機關刊物《北斗》的主編,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左翼作家,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3年5月,丁玲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拘禁在南京。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羅曼·羅蘭等國內(nèi)外著名人士,曾發(fā)起抗議和營救活動。敵人對她威脅、利誘、欺騙,企圖利用她的名望為國民黨做事,都遭到拒絕。同時她積極尋找地下黨組織,終于在黨的幫助下,于1936年9月逃離南京,奔赴陜北,成為到達中央蘇區(qū)的及時位知名作家,受到、等領導同志的歡迎。
新中國建立后,丁玲致力于社會主義文學事業(yè),先后任《文藝報》主編、中央文學研究所(后改稱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講習所)所長、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處長、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和《人民文學》主編等職;還擔任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常委,國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婦聯(lián)理事、中國文聯(lián)委員和黨組副書記、全國人大代表等社會職務。繁忙工作之余,她寫出了大量散文和小說,并扶植了許多文學新人。
1955年和1957年,丁玲兩次遭受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錯劃為"小集團"、右派分子,下放到北大荒勞動12年,""中又被關進監(jiān)獄5年。粉碎""后,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1984年,中央組織部頒發(fā)《關于為丁玲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徹底推倒多年來強加給她的一切不實之詞,肯定她是"一個對黨對革命忠實的共產(chǎn)黨員"。丁玲在晚年,不顧體弱多病,勤奮寫出了《魍魎世界》、《風雪人間》等100萬字的作品,創(chuàng)辦并主編《中國》文學雜志,熱情培養(yǎng)青年作家。
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丁玲小傳
短篇小說
莎菲女士的日記
自殺日記
慶云里中的一間小房里
一顆未出膛的槍彈
我在霞村的時候
長篇小說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散文
不算情書
速寫
"三八節(jié)"有感
風雨中憶蕭紅
丁玲主要著作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