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形式,儺儀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和公眾的興趣,有關儺的展覽、表演、文章、書籍、研討會、電視節目、文化節日等,使儺走出偏僻的山鄉,享譽世界。然而,本書的側重點,并不在于描述儺儀式本身,而是試圖揭示儺與它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現實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這一聯系對儺自身再創造的深刻影響,從而發現中國信仰體系的發展變化規律。
李嵐,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中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之后師從馮其庸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史,游歷中國進行文化考察,于1985年獲中國語言文學碩土學位。1987年任中NA.民大學語言文學系講師。1991年獲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額獎學金,赴英國攻讀社會人類學,
緒論
引子
儺儀式的再創造
再創造的支配力量
再創造的原動力與利害的計算
整合與非整合的辯證運動
方法論的討論
本書的主要貢獻
對深溪村寨的人種學描述
自然地理、人口、經濟生產
家族、家庭、婚姻形式
政治領導
交通、水電供應、電視接收、通信
教育、醫療、衛生
住房、服飾、語言、日歷
婚喪節日習俗
主要宗教形式
簡要的歷史回顧
祖靈崇拜與儺
"供一個老祖公"
"問神"與祖靈崇拜的再創造
兩種力量的交織與抗衡
結語
儺宇宙觀
儺宇宙觀的定義和基本特征
界限的不確定性
神壇的重構
"唯靈是信"與"半信半疑"的奇妙組合
儺法師
找不到解的神秘現象
深溪社區的薩滿——大神
深溪社區的祭司——道士
薩滿一祭司——儺法師的特殊身份
儺法師的自身再創造
一場錢的風波
社會地位的重新打造
儺法師與薩滿的"生意"合作關系
向薩滿靠攏
許愿還愿
災難與儺儀式的發生
還愿——土家族的社會儀式
許愿不還與儺信仰的強化
驅鬼 儺戲 許愿還愿的形成
儺戲
儺戲對社會規范的批評、超越、反叛
對神靈禁忌的違反
對性禁忌的反叛
對自由的追求
對社會正義的要求
儺戲儀式群體的形成及其意義
儺戲的再創造
表演的不規范性與再創造的空間
古今儺戲的重要差異
貴州儺戲——進化發展過程中三個階段的代表
國家意識形態與儺
意識形態的定義
國家意識形態與宗法性國家宗教
作為宗法性國家宗教的儺
國家意識形態與儺的興衰
政教一體的西周時期——儺的黃金時代
漢唐之儺——宗法性國家宗教延續的產物
宋儺——山雨欲來風滿樓
再度崛起——土司和改土歸流時期的儺
無神論的國家意識形態與儺的命運
黨一國家政策與儺
黨一國家的宗教政策與儺的邊緣地位
黨一國家的民族政策與儺的復興
土家族的民族身份問題
利害的計算與民族身份的選擇
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標志
儺與地方民族經濟的發展
黨一國家的文化政策與儺文化熱
文化開發與儺的商品化
一個遭受冷落的回訪
"申遺"的利害計算
保護與開發的悖論
兩個層面的商品化
不劃算的掙錢方式
供求關系的變化與儺的命運
余論:儺所面臨的挑戰
"買賣"成功的關鍵
兩個不同的香火
傳統的消失與利益的重新計算
儺未來的發展趨勢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