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嘗試以王玫的作品為中心,試圖通過對王玫式的創作及教學觀念等相關論述的分析,對“學院派”現代舞在建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探討。
20余年來,王玫在學校教課和編舞,從未離開過教育,北京舞蹈學院這塊教育試驗田造就了今天的王玫,而王玫也成就了『學院派』現代舞。 在這樣一個『體制』的統治下,在這樣一個以傳統舞蹈教育為根基學院的專家學術氛圍里,王玫就像一株生長在巖石縫隙里苔蘚,她不但要存活,而且還要把自己蔓延開來,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連自己都無法預知的『奇跡』。 一個如此愛『桃花』,喜歡春天的女人,內心一定充滿陽光,也正如王玫常常給她的作品,如《雷和雨》、《我們看見了河岸》一樣,留有一個陽光的尾巴,這個尾巴不但充滿陽光地憧憬,還用陽光沐浴了她的學生們。
李玲琰,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2006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現任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現代舞系教師,中國首屆現代舞編導與教學專業方向研究生。2010年,作為國家首批藝術類公派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州立大學帕徹斯學院專門研修現代舞教學與編創。2014年,作為國內訪問學者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修藝術學。 曾多次主持或執行、省部級、市級科研項目;曾合作出版單、雙、三、群舞編舞技法、現代舞技術訓練、技術訓練教學法等舞蹈編導及現代舞技術系列圖書和音像教材出版《現代舞與其表達的世界》、《舞影舞行》等舞蹈影像專題;發表數十篇專業核心論文;執行導演大型舞作《天舞》、雜技劇《水秀》、現代舞作品晚會《軌跡》等。 創作及指導的學生曾獲得“荷花杯”校園舞蹈大賽金獎、北京市舞蹈比賽金獎、CCTV電視舞蹈大賽十佳作品獎、韓國首爾國際現代舞大賽評審團大獎、舞蹈協會獎等;曾出訪美國、新西蘭、意大利、韓國等進行學術交流。
引言 “學院派”現代舞的建構與反思/01
Ⅰ 1985 年前,“學院派”現代舞之現狀/07
問題與思考… ……………………………………………………………… 18
Ⅱ 藝術生產者/ 編導教師兼舞蹈編導王玫/19
1 舞蹈創作的及時階段《潮汐》時期…………………………………… 27
2 舞蹈創作的第二階段《我們看見了河岸》時期……………………… 41
3 舞蹈創作的第三階段《傳統舞蹈的現代性編創》時期………………… 49
問題與思考… ……………………………………………………………… 69
Ⅲ 藝術風格/ 王玫作品的風格與動作模式特征/71
4 從傳統到現代藝術的生存語境………………………………………… 74
5 創作風格及背后的文化趨向…………………………………………… 86
6 作品的依賴空間與價值形態…………………………………………… 94
7 作品的風格特征之歸屬………………………………………………… 106
問題與思考… ……………………………………………………………… 120
Ⅳ 藝術審美/ 王玫現代舞創作之審美特征/121
8 “象牙塔”審美模式的現代舞藝術與現代舞人才的缺失… ………… 125
9 社會反饋/ 大社會與小群體的影響…………………………………… 143
10 現代舞藝術的本真追求與“學院派”現代舞藝術審美… ………… 156
問題與思考… ……………………………………………………………… 170
Ⅴ 藝術市場/ 王玫現代舞作品生存與“學院派”現實態窘境/171
11 藝術消費/ 舞蹈作品生產與藝術消費的失衡… …………………… 175
12 藝術市場化生存下的“學院派”現代舞的范式宿求… …………… 184
13 名師品牌與藝術社會化的市場效應… ……………………………… 198
問題與思考… ……………………………………………………………… 206
Ⅵ 中美現代舞教育教學之比較/207
14 現代舞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比較… …………………………………… 209
15 現代舞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的特點比較… …………………………… 212
16 現代舞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比較的思考… …………………………… 215
17 現代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 ………………………………… 218
問題與思考… ……………………………………………………………… 230
Ⅶ 結語:“學院派”現代舞學科人才的培養/231
18 自由與理性… ………………………………………………………… 232
19 論創造性現代舞人才的培養… ……………………………………… 246
20 動作的生命… ………………………………………………………… 254
問題與思考… ……………………………………………………………… 261
參考文獻/262
后 記/264
不知道是學院和社會改造了王玫,還是王玫找到一條可以說話的墻。一個藝術家在沒有理解對象的時候,或許就被逼到對著墻自言自語。這也是一個非常可以研究的“對話方式”。在這樣一個“體制”的統治下,在這樣一個以傳統舞蹈教育為根基學院的專家學術氛圍里,王玫就像一株生長在巖石縫隙里苔蘚,她不但要存活,而且還要把自己蔓延開來,不斷創作一個又一個連自己都無法預知的“奇跡”。“中藥”有多苦,很多喝過“中藥”的都有親身體會。更何況是“洋藥”,又要“中化”,又要“中和”還得“消化吸收”。當然,這也是所想象的這個假設。現代舞從一開始,甚至目前,在許多人心里,仍還不能真正做到接受。而在20 世紀80 年代,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初始,問者所表現的這樣的現象,這樣的行為,以及王玫自己起步時期的內心“苦惱”是一個必然,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必然”。這個“必然”不僅會持續,今后還會“持續”下去。因為在中國特色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中,作為藝術一類的舞蹈藝術,更何況是現代舞藝術所表現的所有可能,所有現象,都不是這一個小全體所表現的出來的“偶然”。而是全社會一個“大現象”這個大現象不僅表現在舞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