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溫馨的鬼故事。爺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奧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在奧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柜上。奧斯本不想讓爺爺一直這樣到處游蕩、嘆氣。書上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奧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么,于是奧斯本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后你就會知道爺爺忘記的東西是什么了。
更多精彩圖書:
我的爸爸叫焦尼》
海豚繪本花園:愛是什么?(精)》
海豚繪本花園系列:奶奶的護身符(精)》
爺爺的天使》
海豚繪本花園:特別的關懷系列(全10冊)》
《我的爸爸叫焦尼》作者的又一佳作
作者榮獲瑞典林格倫文學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樸實無華中,教給給孩子面對死忙的勇氣。
清新的畫面,詼諧的人物造型,讓讀故事的人漸漸地把沉重放下
金富茲阿肯森 (Kim Fupz Aakenson),丹麥人,1958年生。除了為報章雜志畫插畫外,出版超過40本作品,包括漫畫、童書、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品屢得大獎,包括1990年丹麥文化部童書獎及1992年北歐青少年小說獎。1996年畢業于電影學院后,近年成為丹麥最重要的電影編劇之一。
伊娃艾瑞克森(Eva Eriksson),瑞典人,1949年生于Halmstad。1979年起致力圖文書創作,是瑞典最受喜愛的插畫家之一,也是2004年安徒生繪本大獎的瑞典提名人。其作品多半以有色鉛筆作畫,畫風幽默,人物表情相當細膩。代表作有《我的爸爸叫焦尼》
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艾斯本。
艾斯本最喜歡的人就是爺爺霍爾格了。
可是,他再也沒有爺爺了。
爺爺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了,因為心臟病的發作。
艾斯本傷心極了,趴在桌上,哭個不停。
那天晚上,媽媽坐在艾斯本的床頭,輕聲說:“爺爺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著天堂的樣子。
“是的,爺爺變成了天使。”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爺爺變成天使的樣子。
爺爺長著一對翅膀嗎?爺爺穿著白色的長袍嗎?
“這樣想,你會不會好過一點呢?”媽媽摸著他的臉問。
“沒有,一點都沒有。”
教堂里正在舉行爺爺的敬禮。
“霍爾格是一個非常非常愛家的人……”身穿黑色長袍的牧師講了很長一段話,可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爺爺睡在地上的棺材里,他的四周擺滿了鮮花。
“他們把爺爺送在哪里去呢?”艾斯本小聲地問。
“爺爺要到地下去了,”爸爸摟著他說,“爺爺會變成泥土,然后就慢慢地消失了。”
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爺爺變成泥土的樣子。
艾斯本并不相信爸爸媽媽的話,他覺得:爺爺既不會變成天使,也不會變成泥土。
這天晚上,爺爺回來了。爺爺突然就回來了。
爺爺坐在艾斯本的櫥柜上,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
“爺爺?”艾斯本叫道:“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嗎?”
沒有人告訴過他,爺爺會回來,會坐在他的櫥柜上。
“我也以為我死了。”爺爺說。
“噢,我知道了,”艾斯本說,“你變成了幽靈!”
“幽靈?不可能!”爺爺叫了起來。
就這樣,跟爺爺說再見,再現了難以言表的生死離別,蘊含了對死亡的解釋,教給孩子的是面對死亡的態度。小眼睛細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爺爺都是平常人,祖孫間的故事,沒有離奇,也不是幻想。爺爺的死,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輕于鴻毛,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花開花落,如平靜的道別。因為有愛和回憶,因為可以把爺爺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間并非不可逾越,生死兩相安。
如何讓孩子接受親人的死亡,對于許多父母來說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訴孩子真實的死亡原因,帶孩子參加告別儀式,讓孩子充分宣泄悲傷并安撫孩子,一起回憶亡者人生經歷中的美好時刻,重溫彼此的情感,給孩子留下可以念想的物件如照片、書信、紀念品……走過這樣的心路歷程,相信孩子能夠理解和面對死亡,不再有慌張、恐懼和放不下的悲慟。
徐榕(博學童書編輯、幼兒心理研究專家)
這本書關于死亡的,買這本書是因為兒子不懂我也不知道如何與他討論這個話題借由這個繪本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和散發。兒子五歲。讀完還是似懂非懂的。
很感人,當讀到爺爺說他忘記什么的時候我哭了
爺爺去世了,卻因為沒有和親愛的孫子告別成為幽靈每晚徘徊流連,對親情的描述細膩又樸素,屬于為數不多向小朋友介紹死亡的繪本
如何讓孩子接受親人的死亡,對于許多父母來說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訴孩子真實的死亡原因,帶孩子參加告別儀式,讓孩子充分宣泄悲傷并安撫孩子,一起回憶亡者人生經歷中的美好時刻,
老人去世,不知道如何安慰孩子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死亡。剛好遇上這本書,雖然最后爺爺還是走了,孩子們哭得很傷心,但是讓他們欣慰的是:爺爺是很開心地離開。每次孩子們想念老人,就會把書拿來讀一讀。
很早就看過這本書,給我和寶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于死亡教育我們也看了不少相關繪本,孩子還是會時不時想起這本《爺爺變成了幽靈》艾斯本即便是幽靈爺爺呆在一起也沒有絲毫的恐懼,這是個暖心的故事:死,如平靜的道別。因為愛和記憶在,逝去的親友仍在我們的心中想念。天空劃過的流星就如同他們的問候。而繼續生活著的我們要懂得珍惜生命,好好愛自己的身邊的人!
這本書非常好滴向孩子講了死亡這件事,我家寶寶的爺爺老早就不在了,借這本書來讓她了解一下爺爺這個名詞
有段時間孩子特別懼怕死亡這件事情,無論我們從怎么樣的角度去解釋,他總是害怕。在當當看到這本書,所以果斷下單買了。沒想到這本也是老師和孩子教育類學者推薦的書。所以沒有不買的理由。
孩子很喜歡看書,只要我買的書都會一本一本看完,因為喜歡,每次當當有活動都手癢,一年不到的時間買著買著就成了鉆石VIP,感謝當當給孩子們提供了那么多的好書。收到就看完了,孩子很喜歡
買這本書其實是我自己有私心想看,爺爺去世兩年了,女兒也是經常問我太爺爺去哪里了,希望能讓她明白。
這本繪本是清明節的時候買的,孩子的爺爺在他一歲的時候已經去世了,雖然他不記得爺爺了,但是用這種方式跟孩子講述生與死,孩子是能接受的。。。
孩子的爺爺離開我們不久,正好看到這本書。收到了之后,很是喜歡,外觀精致,印刷和紙的質量都好。這里面文字較其他繪本要多,但是孩子還是能夠聽進去,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跟他解釋爺爺的事情。
面對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用這種方法讓小朋友容易接受理解。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的疼愛沒有變,還是那個愛小朋友的爺爺。
還沒有講給孩子聽,自己看了一遍,竟然看到爺爺記起忘了和孫子說再見的時候紅了眼睛,大人很多時候也無法排解掉那種失去的痛苦,何況小孩,但繪本傳達的理念很好,去世是親人和你的道別...
因為爺爺健在,雖然買了這本書,但是買來后猶豫要不,要給他讀的,還是兒子聽了名字非要讀才給他讀的,個人覺得沒什么,只是怕兒子跟爺爺天天在一起會提起這本書,怕老人會介意,單就書來說,推薦!
教會我們如何平靜的對待死亡。爺爺去世后變成了一個幽靈,因為他忘記了做一件事,是什么事呢?小男孩和爺爺一起回憶,想起了許多美好的往事,最后爺爺終于想起了那件事,"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看到這一句時,眼睛瞬間濕潤。死亡其實很平常,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記憶。
《爺爺變成了幽靈》以平淡的語氣表達濃濃的祖孫之情。書中樸實、淡彩的圖畫,不但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從中找到了渲瀉感情的出口。在感動之余,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對親情的懷念與感悟。
爺爺因心臟病突發,傷心的艾斯本看到爺爺變成幽靈回來了!艾斯本陪著爺爺一起去尋找那件忘記做的事。親情是一顆種子,種植在艾斯本的心底,我想他會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這類題材的書輕易不敢拿給寶寶看,書都很好,也知道這些書對孩子的情感上面很有幫助。不過,想想看,是有些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而且終有一天要面對的,適當涉獵類似題材的書,給不諳世事的孩子多一些精神儲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雖然不到一刻鐘就看完了,我我真的很喜歡這本簡單的書。爺爺去世快4年了,可我一直都不能忘記爺爺,畢竟他是帶著我長大成人的爺爺啊,雖然我比故事中的小男孩要大得很多,但是大人和小孩一樣會難以割舍很多感情。故事最后的那一句話,讓我好感動:爺爺原來回來想找的東西是跟小男孩說再見。
這是一個溫馨的鬼故事。爺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奧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在奧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柜上。
女兒從很小就開始問我人死了會是什么樣?我一直找不到好的答案,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沒想到看完這本書后,她說原來人死了一點都不可怕!感謝“爺爺變成了幽靈”!很多!
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想起了爺爺,在前年,我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爺爺走散了,有時候在深夜想起的時候還是會哭,看完這本書一個人坐在那里哭了半個小時。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什么時候回來看看我吧。
媽媽去世一年多了,對于只有四歲的女兒來說,姥姥的去世帶給她更多的是對于死亡的迷茫與好奇。女兒經常問我,姥姥到哪里去了呢?我回答說是去了天上,她有翅膀,能夠飛翔。有時,女兒會說,媽媽,我姥姥飛到咱家來了。弄的你身上怪發涼的。當我把“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書拿回家度給她聽時,孩子非常感興趣,爺爺可以從墻壁里穿來穿去,這本書把我給孩子關于死亡敷衍了事的講解更加細膩化了,給孩子講解死亡時的心情不再緊張,而是變得更加放松了、更加從容了。
之所以選這本書是因為前段孩子的太爺爺去世了,可是還是打電話時還要和爺爺說話。4歲的兒子一聽到書名就問我幽靈是什么,圖書構思巧妙生動,兒子被吸引了,聽完故事還總是說愛斯本的爺爺有一件沒有完成的事。通過此書可以給孩子闡述“死亡”這個遲早要面臨的話題,而且愛斯本和爺爺的那種暖暖的親情也會使得孩子受到感染帶給他們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