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間留給世界,把時間留給自己。
這是一本寫給孤軍奮戰者的書。它著重從個體的角度探討美好人生與美好社會的可能性。
面對來自國家與社會的雙重重軋,作者分析了“無私心即無公德”“悲觀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數人暴政”,并對時興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等概念提出批評。
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礎。在有關苦難與荒誕的態度上,本書對個體的境遇充滿了溫柔的同情。歡樂與痛苦都是人命運花園中的一草一木,有著相同的重量。
在這里,西西弗斯式徒勞是幸福的。當活著的人看見活著,他推動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頭,更是天空中的玫瑰。
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眾生的犧牲,也包括對自我的成全。
如果說《自由在高處》是讓年輕人成為自己的啟蒙書,談的是如何自洽,《慈悲與玫瑰》則在審視自我抵近自我的同時,談人如何與社會和他者共洽。它既是“自由在高處”精神的承繼,又在這種精神內核的承繼中展現更深廣的外延。其高標獨在的風骨和氣質,以及基于成全而非壓迫、基于建構而非毀損的悲憫情懷,恰如為一切孤軍奮戰的靈魂所作的書證。
如何獲得幸福感以及生之意義?如何在逆境中自處自救并成功突圍?個體選擇之于人生的境遇有怎樣的不同結局?作者引領我們從古今中外眾多先賢那里獲得啟示,從幾千年前到當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擷取種種實例,甚至借用自己和朋友的親身經歷,來為眾生不可知的命運提供多種可能的方式。
熊培云的文字,既犀利警醒,亦滿懷深情;既有學者的明辯理性,亦有詩人的云端浪漫。給讀者以智性啟發,審美愉悅。
除了文字、觀點本身帶給你的沖擊,更重要的,《慈悲與玫瑰》一書中諸種意象所呈現出的敞開的多義性,將為你啟開延伸閱讀之路,讓你對那些既成定義重新梳理,喚醒你流連于已有已得的沉迷之心,張開一切感知細胞,在這場智力與意志的交流中覺醒,并以玫瑰為喻,從此踏上漫長的精神之途,和緣遇的眾生一道,追尋美好新世界。
慈悲與玫瑰 《自由在高處》作者熊培云2017年重磅新作》點擊進入
自由在高處(增訂版)》點擊進入
重新發現社會(修訂版 文津圖書獎作品 年度十大好書)》點擊進入
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點擊進入
一個村莊里的中國:熊培云沉潛十年心血大作,從中國村莊讀懂中國社會》點擊進入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折》點擊進入
更作品請進入新星出版社旗艦店》點擊進入
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畢業于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歷史學、法學、文學與傳播學。與寫作相關的職業有《南風窗》雜志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南方周末》等知名華文媒體專欄作家。現執教于南開大學,作品多次獲評中國國家圖書館、新浪網、《亞洲周刊》《新周刊》《文學報》等機構與媒體頒布的年度圖書獎。
熊培云的社會觀察,他的文筆,是如此細致和娓娓道來,讓我恨不得重回小學,對自己的文學功底、人文社會科學“推倒重來”。對于我們這些從抑制獨立思考的教育體系中出來的人來說,到大學畢業時還能保留住自己個性、特別是保留住思想個性的人,實在渺渺無幾,而能夠像熊培云這樣獨特洞察人、社會與國家的人就更是難得了。讀他對電影、對文藝、對著作的評論,是一種思想享受。他的才華是上帝給我們中文世界的禮物,這種禮物讓我們沒有理由不感激。
——陳志武(知名學者,耶魯大學教授)
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熊培云的書已收了幾本了,內容感覺還可以,新書出來,有活動先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