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悉達多圖書
人氣:46

悉達多

翻譯家楊武能譯本,德文直譯
  • 所屬分類:圖書 >小說>外國小說>德國   圖書 >小說>社會  
  • 作者:[赫爾曼黑塞] 著,[楊武能]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黑塞作品
  • 國際刊號:9787544752589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5
  • 印刷時間:2015-05-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嬉皮士運動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與此同時,在文學領域中,赫爾曼黑塞被嬉皮士們大為推崇,他的《悉達多》成為了嬉皮士人手一冊的精神指南。嬉皮士們拋開海明威,尊黑塞為精神導師。

聰明的悉達多是德學俱優的婆羅門之子。為了追求自我的價值和自我的真理,他離開了婆羅門家庭,孤身一人開始了求道之旅。他的人生經歷了愛情,成功等塵世生活所能企及的物質和欲望的。但是隨之而來的精神的巨大空虛卻讓他對自己極其厭倦和鄙棄。在與珈瑪拉后一次歡愛之后,他拋棄了自己所有的世俗的一切。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并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恒之中。

編輯推薦

悉達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亨利米勒的愛,他極力促成了《悉達多》在美國的出版;更是影響了很多音樂人,從尼克德雷克到電臺司令,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悉達多》是他們靈感的來源。自20世紀60年代起,黑塞就成為美國大眾的愛,紐約的女大學生說“黑塞是今天美國需要的反物質主義的發酵酶”。而《悉達多》是那時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并被推崇為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迄今為止,在日本和美國,黑塞是20世紀被閱讀多的德語作家。黑塞崇拜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他是繼歌德之后,文學創作中,德語語言為豐富的作家,極有張力地呈現出德語文學的骨骼和質素。

作者簡介

赫爾曼 黑塞,德國作家、詩人, 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是托馬斯曼心中“德國人中的德國人”,能夠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的作家。“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范例”,黑塞獲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他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品包括:《荒原狼》、《悉達多》、《輪下》、《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玻璃球游戲》等。 從1960年源于美國的“黑塞熱”開始,他逐漸成為20世紀被翻譯和閱讀最多的歐洲作家,尤其受到青年讀者的歡迎。

目錄

目 錄

及時部

婆羅門之子

與沙門同行

喬達摩

覺醒

第二部

珈瑪拉

塵世

輪回

河岸

船夫

兒子

果文達

譯后記

在線預覽

河岸

悉達多在森林里游蕩,離開那座城市已經很遠;他只知道一件事:他不會再回去了,他多年來過的那種生活已經一去不返,他對它已經惡心得想通通嘔吐出來。他夢見那只唱歌的小鳥死了,他心中的小鳥也死了。他深深糾纏在輪回中,已經像一塊海綿,從方方面面吸滿了厭煩、悲苦和死亡的滋味,世界上再沒有什么能吸引他,取悅他,安慰他了。

他熱切地希望忘掉自己,希望得到安寧,希望死掉。但愿來一道閃電,劈死他!但愿來一只猛虎,吃掉他!但愿有一杯酒,一杯毒酒,使他麻木、忘卻和沉睡,永遠不再醒來!還有哪一種污穢,他沒有沾染過?還有哪一種罪孽和愚蠢行為,他沒有干過?還有哪一種心靈空虛,他沒有承受過?

他還可能活下去嗎?還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氣和呼氣,感到肚子餓了又去進餐,又去睡覺,又去和女人睡覺嗎?對于他來說,這種循環不是已經精疲力竭,已經結束了嗎?

悉達多來到森林中的一條大河邊。當初他年紀輕輕從佛陀喬達摩那座城里出來,一個船夫為他擺渡的正是這同一條河。他停下來,站在河岸上躊躇不前。疲勞和饑餓已經使他虛弱不堪,他干嗎還繼續走呢?去往何處,奔向什么目標?不,已經沒有目標,只有這深深的痛苦的渴望:擺脫這纏繞著他的混沌雜亂的夢魘,吐掉這變了味的酒水,結束這可悲、可恥的生活!

河面上探出一棵彎彎的樹,一棵椰子樹,悉達多讓肩膀靠在樹干上,一條胳臂摟住了樹干,俯視著腳下流過的碧綠河水,看著河水流啊,流啊,心中不禁充滿一個愿望:松開胳膊,沉溺到河水里去。河水倒映出的也是一種令人寒栗的空虛,跟他心中可怕的空虛正好呼應。是的,他完蛋了。他剩下的事情只是毀滅自己,砸爛自己生命的丑陋軀殼,丟棄它,把它扔到幸災樂禍的神靈腳下。這正是他渴望的巨大解脫:死亡,砸爛這個他憎惡的形體!但愿水中的魚群把他吃掉,把悉達多這條狗,這個瘋子,這具腐尸,這個衰敗的、被糟蹋了的靈魂吃掉!但愿魚群和鱷魚吞噬掉他,但愿惡魔把他撕成碎片!

悉達多面孔歪扭著凝視河水,看見映出來自己那張丑臉,不禁朝它吐了口唾沫。他疲憊不堪,讓胳臂一松,身子一轉,便垂直落進水里,想最終葬身水底。他往下沉,閉著眼睛,迎著死亡往下沉。

突然,從他心靈中某個偏僻的角落,從他疲倦的一生的某個往昔,傳來了一點聲音。那是一個詞,一個音節,他不假思索地將它喃喃地念了出來。它是所有婆羅門祈禱的開頭和結尾都用的那個古字,那個神圣的“唵”,意思大致是“功德圓滿”,或者“無瑕”。就在這一聲“唵”傳到悉達多耳畔的一剎那,他沉睡的心靈突然蘇醒,認識到自己正在干蠢事。

悉達多猛然驚醒。他的現狀就是這樣,就這么一敗涂地,就這么窮途末路,無知到了想自尋短見,致使這個愚鈍的孩子般的愿望在他心中變大起來:為求得內心的安寧,不惜毀滅自己的肉體!這時刻的全部痛苦、全部醒悟和全部絕望沒能實現的東西,卻在“唵”闖入他意識的一瞬間完成了:在自己的愁苦和迷惘中,悉達多認識了自己。唵!他自顧自念著,唵!他想起梵天,想起生命的堅不可摧,想起了所有他已經忘卻的神圣的東西。

但這僅只是一剎那,僅只是一閃念。悉達多倒在那棵椰子樹下,把頭枕在樹根上,疲倦地陷入了沉沉夢鄉。

他睡得很香,沒有做夢,他已經很久沒有睡過這么好的覺了。幾個小時后他醒過來,覺得仿佛已經過去了十年。他聽見河水輕輕流淌,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是誰把他弄到了這兒;他睜開眼睛,驚訝地看著頭頂上的樹林和天空,回想自己是在哪兒,怎么來到了這兒。他想了好長時間,往事就像蒙上了一層薄紗,顯得無比的遙遠,遙遠,遙遠得跟自己毫不相干。他只知道自己已拋棄過去的生活—在他清醒過來的及時瞬間,他覺得過去的生活似乎像個拋得遠遠的過去的化身,像是他眼前這個自我的早產兒—他只知道自己拋棄了過去的生活,滿懷厭惡和愁苦地甚至想拋棄自己的生命,但是在一條河邊,在一棵椰子樹下,他口誦著神圣的“唵”回歸了自我,然后便酣然睡去,現在醒來卻成了一個新人,用新人的眼睛觀看著世界。他輕聲默誦著使他酣然入睡的“唵”字,覺得自己整個的沉睡過程只不過是一聲悠長而專注的“唵”的念誦,是一次“唵”的思索,是深入徹底地沉潛進“唵”之中,到達了無以名狀的境界。

好一次奇妙、愜意的睡眠啊!從來沒哪次睡眠能使他如此神清氣爽,如此精神煥發,如此朝氣勃勃!也許他真的已經死掉,已經消亡,現在又重新投生了一個新的軀體?可是不,他認得自個兒,認得自己的手和腳,認得他躺的這個地方,認得他胸中的這個自我,這個悉達多,這個執拗的家伙,這個怪人,不過這個悉達多仍舊變了,變成了一個新人,一個出奇的精神飽滿、頭腦清醒、樂天好奇的人。

悉達多坐起來,忽然看見自己對面坐著一個人,一個陌生人,一個穿著黃僧衣、剃了光頭的僧人,一副打坐沉思的架勢。他打量這個既無頭發也無胡子的男子,打量了他不一會兒,忽然認出這個僧人就是果文達,就是他青年時代的好友,那個皈依了佛陀的果文達。果文達老了,他也老了,但臉上的神色依然如故,流露著熱忱、忠實、求索和謹小慎微的德性。果文達這時覺察到了他的目光,睜開眼看著他,但悉達多發現他并沒有認出自己來。果文達見他已經醒了很是高興,顯然他等他醒來已在這里坐了很久,盡管他并沒有認出悉達多。

“我剛才睡著了。”悉達多說,“你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你睡著了,”果文達答道,“在這樣的地方睡覺可不好,這里常常有蛇,是森林中的野獸出沒之處。噢,先生,我是佛陀喬達摩的一名弟子,釋迦牟尼的信徒,跟一伙同伴途經此地去朝圣,看見了你躺在這里睡覺,在一個危險的地方睡覺。所以我試圖叫醒你,先生,發現你睡得很沉,我便有意掉了隊,留在了你身邊。后來看樣子我自己也睡著了,我本來是想要守護你的。我失職嘍,疲勞征服了我。可現在你已經醒了,讓我走吧,我要去追趕自己的師兄弟們。”

“多謝你,沙門,多謝你守著我睡覺,”悉達多說,“你們這些佛陀的弟子真和善。你可以走啦。”

“我走了,先生。祝先生永遠康健。”

“謝謝你,沙門。”

果文達合十為禮,道了聲:“再會!”“再會,果文達。”悉達多說。僧人愣住了。“請問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悉達多莞爾一笑。“我認識你哦,果文達,在你父親的小屋,在那所婆羅門學校,在祭祀神靈的儀式上,在咱們一起去找沙門的途中,

在你在耶塔瓦納林苑皈依了佛陀的時候,我就認識你!”

“你是悉達多!”果文達大叫起來,“現在我認出你了,真不明白我怎么竟沒能馬上認出你來!你好啊,悉達多,與你重逢我太高興了。”

“我也很高興再見到你。你剛才做我睡覺的守衛,我要再次感謝你,盡管我并不需要守衛。你去哪兒,朋友?”

“我哪兒也不去。只要不是雨季,咱們僧人總是云游四方,總是從一處漂泊到另一處,按照規矩生活,講經,化緣,再繼續漂泊。總是這樣嘍。可你呢,悉達多,你要去哪兒?”

“我的情況也是如此,朋友,跟你一樣,”悉達多回答,“我不去哪兒。我只是在路上。我去朝圣。”

“你說去朝圣,我相信你。”果文達說,“可是請原諒,悉達多,你樣子可不像個朝圣者呀。你身穿富人的衣服,腳穿貴人的鞋子,頭發還飄散出香水味,這可不是一個朝圣者的頭發,一個沙門的頭發嘍。”

“不錯,親愛的,你很會觀察,你銳利的目光看出了一切。可是我并沒有跟你講,我是個沙門呀。我只是說去朝圣。而事實上我確實是去朝圣。”

“你去朝圣?”果文達說,“可是很少有人穿著這樣的衣服,很少有人穿著這樣的鞋子,很少有人留著這樣的頭發去朝圣的。我已經朝圣多年,從來沒見到過一個這樣的朝圣者。”

“我相信你說的話,我的果文達。可現在,今天,你偏偏碰上了這么個朝圣者,穿著這樣的鞋子,穿著這樣的衣服。想一想吧,親愛的:現象世界轉瞬即逝,我們的衣服,我們的發式,以及我們的頭發和身體本身,更是轉瞬即逝。我穿著一身富人的衣服,這你沒有看錯。我穿它們,因為我曾經是個富人;還有我的頭發像個花花公子,也因為我曾經就是個花花公子。”

“喏,現在呢,悉達多,現在你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跟你一樣心里沒數。我正在路途中。我曾經是個富人,可現在不是了,而明天將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失去了財產?”

“我失去了財產,或者說財產失去了我。反正是兩手空空。造化之輪飛轉,果文達。婆羅門悉達多如今在哪里?沙門悉達多如今在哪里?富商悉達多如今在哪里?無常之物變換神速,果文達,這你明白。”

果文達眼里含著狐疑,久久凝視著自己青年時代的好友。隨后,像對貴人似的向他道了別,就轉身走了。

悉達多面帶微笑,目送著他遠去。他仍然愛果文達,愛他這個忠厚老實、戰戰兢兢的好人。此刻,在酣睡后醒來的這樣一個美好時刻,他周身已被“唵”滲透,怎么會不什么人都愛,不什么東西都愛呢!通過睡眠和“唵”,他身上發生了奇跡,這奇跡的魔力就在于:他熱愛一切,對眼前一切都滿懷著歡樂的愛。現在他覺得,先前他病得那么厲害,就因為他什么都不愛,任何人都不愛。

悉達多笑盈盈地目送著遠去的僧人。酣睡使他精神煥發,但卻餓得要死,要知道他已兩天什么都沒有吃,而能忍受饑餓的時光早已過去了。回想起那個時候,他既傷感又欣慰。曾記得當年自己在珈瑪拉面前夸耀過三件事,三種高貴的、不可戰勝的本領:齋戒—等待—思考。這是他的財富,他的權利和他的力量,是他遠行萬里的結實游杖;在年輕時勤奮而艱苦的歲月里,他學會了這三種本領,僅僅這三種本領。如今他已丟棄它們,一樣不剩地丟棄了它們,不再會齋戒,不再會等待,不再會思考。他用它們換取了最可鄙的東西,換取了最無常的東西,換取了感官之娛,換取了享樂生活,換取了金錢財富!實際上他的境遇稀罕而蹊蹺。現在看來,他真的變成了個凡夫俗子。

悉達多思索著自己的處境。對于他思考已經挺困難,他打心眼里不喜歡思考,但卻強迫自己思考。

他想,一切過眼煙云般的世事已經溜掉了,現在我又站在陽光下面,像當初我還是個小孩子時一樣;我什么都沒有,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沒學過。真是怪呀!現在我已不再年輕,我頭發已經花白,我體力已經衰退,卻要重頭再來,從小孩子時開始!悉達多又一次忍俊不禁。是啊,他的命運真叫稀罕!他越活越糟糕,而今又兩手空空,赤身裸體,蠢頭傻腦地站在這世界上了。可是不,他并不因此苦悶,他甚至很想哈哈大笑,笑他自己,笑這個荒唐、愚蠢的世界。

“你是每況愈下嘍!”悉達多喃喃自語,邊說邊笑,目光同時卻投向河面,但見河水也是在往下流,不斷地往下流,而且吟唱著往下流,流得很是歡快。他一下子樂啦,朝著河水發出了親切的微笑。這不就是他曾經想自尋短見的那條河嗎?他是在一百年前,還是在夢中曾經見過它呢?

我的生活確實奇怪,他想,走過了許多奇怪的彎路。少年時,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時,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潛修,只知道尋找梵天,崇拜阿特曼的永恒精神。年紀輕輕,我追隨贖罪的沙門,生活在森林里,忍受酷暑與嚴寒,學習忍饑挨餓,學習麻痹自己的身體。隨后,那位佛陀的教誨又令我豁然開朗,我感到世界統一性的認識已融會貫通于我心中,猶如我自身的血液循環在軀體里。可是后來,我又不得不離開佛陀以及他偉大的智慧。我走了,去向珈瑪拉學習情愛之娛,向迦馬斯瓦彌學習做買賣,聚斂錢財,揮霍錢財,嬌慣自己的腸胃,縱容自己的感官。我就這樣混了好多年,喪失了精神,荒廢了思考,忘掉了統一性。可不像慢慢繞了幾個大彎子嗎,我從男子漢又變回了小男孩兒,從思想者又變回了凡夫俗子?也許這條路曾經挺美好,我胸中的鳥兒并未死去。可這又是怎樣一條路哇!我經歷了那么多愚蠢,那么多罪惡,那么多錯誤,那么多惡心、失望和痛苦,只是為了重新成為一個孩子,為了能重新開始。然而這顯然是正確的,我的心對此表示贊成,我的眼睛為此歡笑。我不得不經歷絕望,不得不沉淪到動了所有念頭中最最愚蠢的念頭,也就是想要自殺,以便能得到寬恕,能再聽到“唵”,能重新好好睡覺,好好醒來。為了找回我心中的阿特曼,我不得不成為一個傻子。為了能重新生活,我不得不犯下罪孽。我的路還會把我引向何處喲?這條路愚蠢癡傻,彎來繞去,也許是一直在兜圈子唄。隨它愛怎么著怎么著,我愿意順著它走下去。

悉達多驚異地感覺到,他胸中正洶涌激蕩著快樂的情緒。他不禁問自己的心:你哪兒來的這種快樂?也許它來自那使我感覺十分愜意的長長的酣睡?也許來自我吟誦的那個

“唵”字?或是來自我的逃遁,來自我成功逃脫,終于重歸自由,又像個孩子似的站在了藍天底下?哦,這成功逃脫,這自由自在,有多么好啊!這兒的空氣多么純凈,多么甜美,呼吸起來多么舒暢啊!而我所逃離的那個地方,它處處散發著油膏、香料、美酒、奢侈和懶散的氣味。我是多么憎惡那個富人、饕餮者和賭徒的世界啊!我也曾十分憎恨我自己,恨我自己在那可怕的世界里面竟然待了那么久!我也曾十分憎恨自己,狠狠掠奪過自己,毒害過自己,折磨過自己,使自己變得又老又壞了喲!不,我永遠也不會再像曾經那樣喜歡自以為是,相信悉達多聰明過人了!不過呢這次我干得不錯,很合我的心意,我得表揚你:你終于結束了對自己的憎恨,結束了愚蠢、無聊的生活!我表揚你,悉達多,在多年的愚昧之后終于有了個好想法,終于干了點兒正事,聽見了你胸中那只鳥兒的歌唱,并且跟隨它去了!

悉達多就這樣贊揚他自己,對自己挺滿意,并好奇地聽著他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他覺得,最近這段時間他已備嘗痛苦、艱辛,以至于絕望得死去活來。他想這樣也好。不然他還會在迦馬斯瓦彌那兒待很久,掙錢又揮霍錢,填滿肚子卻讓靈魂饑渴難忍;不然他還會在那個溫柔的、軟綿綿的地獄里住很久,同時也不會發生眼下這事,不會有這個徹底無望和絕望的時刻,這個他懸在滾滾洪流之上準備自我毀滅的極端時刻。他感到了絕望,感到了深深的厭惡,但卻沒有被壓倒;那只鳥兒,那快樂的源泉和聲音,依然活躍在他心里,他因此感覺喜悅,因此發出歡笑,花白頭發底下的臉上因此容光煥發。

“這很好嘛,”他想,“把需要知道的一切都親自品嘗品嘗。塵世歡愉和財富不是什么好東西,這在我還是個孩子時就學過了。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現在才有了體驗。現在我明白了,不僅是腦子記住了,而是親眼目睹,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終于明白了!”

他久久地思索著自己的轉變,傾聽著那鳥兒歡快的鳴唱。這只鳥兒不是已在他心中死去,他不是已感覺它死去了嗎?

不,是其他什么在他心中死去了,是什么早就渴望死去的東西死去了。這不就是在狂熱的贖罪的年代,他曾經想扼殺的那個東西嗎?這不就是他的自我,他渺小、膽怯卻又自負的自我,不就是他曾與之搏斗多年卻屢戰屢敗的自我,不就是他那殺而不死地反復再現、禁絕歡樂卻灌輸恐懼的自我嗎?這不正是今天終于在可愛的河邊的樹林里死去的東西嗎?不正是由于這一死亡,他現在才像個孩子,才滿懷信心,無所畏懼,充滿歡樂嗎?

悉達多還隱約感到,當年他作為婆羅門,作為懺悔者,在與這個自我斗爭時為什么會白費力氣。是太多的知識妨礙了他,太多的圣詩,太多的祭祀規范,太多的苦修,太多的行動與追求妨礙了他!他總是意氣揚揚,總是最聰明,總是最積極,總是先所有人一步,總是博學而深思,總是或為祭司或為智者。他的自我就潛入到了這種僧侶性情、這種高傲和這種智慧里,在那兒扎根、生長,他呢,卻還以為能用齋戒和懺悔將它殺死。現在他明白了,明白那神秘的聲音是對的:沒有任何導師能拯救他。因此他必須走進世俗世界,必須迷失在情欲和權力、女人和金錢之中,成為商人、賭徒、酒鬼和財迷,直至僧侶和沙門在他心中死去。因此他只好繼續忍受丑惡的歲月,忍受惡心,忍受空虛,忍受毫無意義的生活的荒誕無稽,直到結束,直到苦澀的絕望,直到荒淫無恥的悉達多死去,直到貪得無厭的悉達多死去。他死去了,一個新的悉達多卻已從酣睡中醒來。還有他也會衰老,將來有24小時也一定會死去,悉達多的生命將成為過去,任何生命都將成為過去。但是今天他還年輕,還是個孩子,這個新的悉達多,他心里充滿歡欣。

他這么思索著,含笑聽著肚子咕咕響,心懷感激地聽著一只蜜蜂嗡嗡嗡的叫聲。他快活地望著滾滾流淌的河水,從沒有哪條河像它這樣使他喜歡,從來沒聽到過流水聲這么響亮、動聽。他似乎覺得河水想對他訴說什么特別的東西,訴說什么還未為他所知、還有待他了解的東西。悉達多曾想在這條河里淹死自己,疲乏、絕望的老悉達多,而今已淹死在河里了。新的悉達多卻對這奔涌的河流感到一種深沉的愛,于是便在心里暗自決定,不再很快離它而去。

媒體評論

沒有人比這一位作家及他一生的作品更具有德國精神——古老的、愉快的、自由的。

他具有教育意義的小說中,有一種特殊的日耳曼特質。同時,他是歌德“世界文學”概念自然的培育者。

——托馬斯曼

他那總是令人崇敬的風格既具反抗精神,令人心醉神迷,又福于哲理性,發人深省,兩者都是無缺的。

他在悲劇百出的時代里,極為真摯地恪守天職,成功地握起了為真正人道主義而戰斗的武器。

——瑞典學院授予黑塞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我次接觸到《悉達多》是在1967年,我那年二十歲,被父母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正如它與我不安分的靈魂對話,它也點撥了整個西方世界許許多多青春年少、心懷理想的男男女女。盡管該書寫于1920年代,1950年代才在美國出版,而本書真正顯現其影響力是在60年代。……本書洗練的文筆與反叛的人物恰恰回應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他們正尋求擺脫流俗、擺脫功利主義、擺脫當前威權的自我之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眼見政府的許多謊言,眼見領袖們無力提出真正的選項,于是悉達多作為一個象征出現于世;他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在我這一代人的數十年前,赫爾曼 黑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地義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黑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未來時代的人們。

——保羅 科埃略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書山大**的評論:

黑塞經典的作品之一,美國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翻譯家楊武能譯本

2016-10-22 22:19: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雖然看起來有些單薄,但濃縮的都是精品。

2017-11-15 16:18: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經典很引人入勝。之前買過其他版本,這次又買一本

2017-11-14 17:59:32
來自歲月yoy**的評論:

悉達多 經典的著作不見得內容有多復雜,但都能帶給人以思考。

2017-11-18 17:53: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投入當下的生活,即是真正的修行。

2017-11-13 10:59: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迫不及待開始閱讀,悉達多,黑塞!書的質量非常好!

2016-10-31 17:07:51
來自許小可8**的評論:

這本書是最期待最先看完的…看完一言難盡,但是是好看的…心情很喪卻又感覺得到了圓滿

2017-10-27 09:26:14
來自z東隅桑**的評論:

悉達多 悉達多……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2017-04-26 20:10:05
來自michael**的評論:

雖說楊武能先生認為此譯本綜合了先前兩個譯本的長處,但我還是更喜愛楊玉功先生的譯筆,恐怕是因為轉譯于英譯本,語言更顯雋永吧

2016-12-13 14:09: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悉達多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在于他的境界。看看影響世界的人的思想,或許對自己看待世界方式會有所啟發。

2017-11-15 18:42:52
來自**(匿名**的評論:

赫爾曼黑塞是我喜歡的作家,最喜歡荒原狼,看的驚心動魄

2017-05-22 22:49:06
來自北方的**的評論:

生命在于輪回,春去秋來,生老病死,不渴求,不逃避,做自己,愛自己,愛世人,愛這個世界,這便是人生的意義了。

2017-11-15 07:56: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認識自己,認識生存的意義,還有活著的價值,此書里有答案。即使與你所想的不太一致,也足以讓你在看完后,身心獲得煥然一新的感覺。

2017-06-21 21:07:42
來自八月的**的評論:

我是非常喜歡叔本華和毛姆的,而他們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佛學,所以作為佛學的創始人,《悉達多》這本書必不可少。

2016-12-10 18:38: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在讀,黑塞的書本本都是經典,都在努力探尋自我拯救與救贖之路,好書!

2017-11-05 12:26:30
來自風***2(**的評論:

前幾天看了《人間失格》,有人說可以看看悉達多解解毒,就下單了,拿到剛翻了一下,好像是講佛的,第一次接觸黑塞的作品

2017-06-29 06:25: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得不先感謝快遞師傅,晚上8:30多還在努力送貨,真是讓人心疼又感動!自己選肯定選不到這本書,很期待。這版書封皮是硬板的,質感很好,不算太厚,爭取盡快完成任務。

2016-11-14 22:24: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悉達多》是那時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并被推崇為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2016-11-30 15:25: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悉達多講的是關于佛教的內容吧,我還沒有開始看,一直以來人生不停地前進,偶爾會思考人生的最終目的,希望看看大師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5分好評!

2017-06-05 15:52:17
來自aimee兔**的評論:

悉達多 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燒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薩的保佑,這種信仰非常表面。真正的學佛修行就是一種生活,一種非常平實的生活!“悉達多...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2017-09-04 19:24:37
來自joyeven**的評論:

更是影響了很多音樂人,從尼克德雷克到電臺司令,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悉達多》是他們靈感的來源。自20世紀60年代起,黑塞就成為美國大眾的愛,紐約的女大學生說“黑塞是今天美國需要的反物質主義的發酵酶”。而《悉達多》是那時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并被推崇為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2017-08-21 15:45: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翻譯是硬傷,可能是譯者對佛學不甚了解的原因,翻譯出來的東西讀起來并不流暢,甚至有些讀不通。

2017-04-23 15:38: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悉達多 最近當當怎么了……這次買的書一本是舊書各種折痕這個還變形……表示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2017-05-22 12:27:58
來自日***清**的評論:

人生無固定答案,唯有在歷盡繁華后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2017-11-03 11:58: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之前以為是寫佛陀,其實是寫一個叫悉達多的人尋找自我的故事

2017-10-18 15:24: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悉達多》真的是本很棒的書。黑塞的文字讀來總是讓人震撼。

2017-06-17 20:55: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但是,我不能愛話語。因此,學說對于我算不了什么,它們沒有硬度,沒有柔軟,沒有色彩,沒有棱角,沒有氣味,沒有味道,只有話語。或許就是這些妨礙你得到安寧,或許就是這許多話語。因為獲救與美德,輪回與涅槃,也僅僅是話語,戈文達。世上并沒有涅槃這東西,只有涅槃這個詞。」

2017-08-31 09:24:4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忻城县| 米脂县| 工布江达县| 平凉市| 吉林省| 桦甸市| 磴口县| 襄垣县| 灵台县| 常山县| 长沙县| 安化县| 涞水县| 宜宾市| 德安县| 波密县| 和龙市| 清镇市| 那坡县| 庄浪县| 芮城县| 陈巴尔虎旗| 陕西省| 沾益县| 东港市| 土默特左旗| 柳州市| 枣阳市| 铁岭市| 株洲市| 竹北市| 渑池县| 赤峰市| 壶关县| 临漳县| 措勤县| 偃师市| 正安县| 启东市|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