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人生紀實(精裝)圖書
人氣:75

人生紀實(精裝)

在紀念同志誕辰120周年 座談會上的講話(2006年12月1日)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紀念同志誕辰120周年,深切緬懷同志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歷史功勛,追思...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政治人物>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  
  • 作者:[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部圖書館] 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0602144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6
  • 印刷時間:2011-06-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順序從歷程、交往、珍聞等三個方面記述了同志成長、革命、戰斗的一生。其中包括同志的戰友、同事、親人等對與之交往的回顧和評價。也有關于同志的真實的軼事。

編輯推薦

、劉少奇、、陳云都是我們黨代領導集體成員,同、鄧小平一起,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長河中,艱苦創業,擁有崇高威信、豐富經驗和才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部圖書館編著的《人生紀實(上下)》一書以文學傳記的形式,從歷程、交往、珍聞等三個方面選取了元帥人生經歷的不同側面和重要階段,從探索他心靈和情感的軌跡入手,藝術地再現了元帥的獨特形象,重新抒寫了我軍的光輝史冊。

作者簡介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是編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研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門。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職能是:編輯、、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現任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編輯黨和國家及軍隊重要的當代文獻和歷史文獻;撰寫、、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領導人的年譜、傳記及傳記性作品,研究他們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傳思想、鄧小平理論;收集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與國內外學術界進行必要的交流;審核或協助審核、審查準備公開發表或出版的、、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陳云和現任中央常委未發表過的歷史文稿、有關音像制品,有關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工作和生活情況的重要圖書、文章及音像制品等,以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和電視作品;負責聯系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聯系的其他老一輩革命家和歷任中央主要領導人著作的編輯和年譜、傳記的撰寫工作;承擔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任務和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的具體事務。

目錄

及時編 早年歲月(1886—1908

歷程

家世

母親

曲折求學路

山高水長的清韻——與張瀾

“您永遠是我的老師”——與席國珍

師生情誼重如山——與劉壽川

珍聞

“我永遠想念著她”

在丁家私塾的日子

覓水挖泉

對“吃大戶”的記憶

老織匠的故事

遷回大灣

“出水才看兩腿泥”

從舊學到新學的轉變

把《民報》藏在枕下

在縣高等小學堂當體育教習

第二編 投身革命(1908—1927

歷程

考入云南講武堂

參加護國戰爭

從黑暗中走出來

遠涉重洋尋真理

在北伐革命中

同志戰友知己——與

一次歷史性會見——與孫中山

相遇貴相知——與孫炳文

良師益友——與蔡鍔

“我就是新任警察廳廳長”——與趙镕

兩次戲劇性會面——與陳獨

“應世人間”——與了塵法師

“學好本領,準備挑更重的擔子”——與殷長科

珍聞

跟著馬幫和“足客”去云南

冒籍考進講武堂

“紅色的品德”

“偷梁換柱,李代桃僵”

一次特殊的操練和表演

打秋操

云南重陽起義

嚇跑反動提學司

納溪大戰,百煉成鋼

讀史籍

懲辦稅官高天祥

為民申冤捕兇手

亡命天涯

在柏林的革命活動

異國他鄉遭驅逐

在莫斯科的學習生活

第三編 創建紅軍(1927—1937

歷程

南昌起義

“贛南三整”

井岡山會師

三占永新城

鏖戰大柏地

在古田會議上

與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斗爭

在及時、二、三次反“圍剿”戰役中

寧都起義和第四次反“圍剿”

在遵義會議上

與分裂活動的斗爭

抗戰的號角吹響了

朱毛不可分——與

從對頭到摯友——與

“沒有文化可以學嘛”——與徐松林

草鞋情深——與黃甫

“有難大家當嘛”——與楊錦華

揮淚哭軍醫——與史芳

多做黨和紅軍的建設工作——與伍云甫

軍長與老將對弈——與吳子尹

“我真正認識了共產黨”——與邱峴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與王光佑

隱蔽目標,積蓄力量——與范石生

珍聞

祠堂遇險

換房子

排隊理發

給老鄉送鹽

“難怪他這樣愛護窮人”

一根扁擔

一頭抵萬金

烤棉衣

給戰士洗膿

“只綁一只手,行不行”

拆橋與架橋

第十次死訊

草地情深

飛馬解圍

草地釣魚

司令住帳篷

是總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要走一著想三著”

“特別展覽會”

爐霍運動會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一件皮大衣筒子

球場風波

為部屬朱云卿寫傳

第四編 誓師抗日(1937—1945

歷程

八路軍總指揮

創建根據地

指揮東路軍

擊破“九路圍攻”

反摩擦

開墾南泥灣

百團大戰

皖南事變

領導軍事高級學習組的整風

迎接抗戰勝利

特殊的壽禮——與鄧小平

“將軍莫唱大刀頭,淪陷山河寸寸收”——與

“在黨內誰有不同意見都可以說”——與雷英夫

“到抗日前線去”——與韋杰

赤誠與共——與李根源

“沒有讓出的道理”——與朱懷冰

真誠的合作——與衛立煌

友誼逐日深——與史沫特萊

輝耀著中印兩大民族——與柯棣華

“他簡樸得像個農民”——與斯特朗

“我曾期望與您聯合作戰”——與史迪威

珍聞

不徇私情

沒接著總司令

寬待日軍俘虜

副司令長官和司令長官的一次會見

不拿槍的工作

暗查夜哨

借釜釀酒

抗大一分校的“老園丁”

“呀!真是朱總可令!”

密切聯系群眾

衛士長的回憶

接遇鄉農靄似風

戒煙

謁黃帝陵

“電臺工作很重要啊!”

女兒記憶中的父親

給雪人點燃一支香煙

海量

“放下,不許賴!”

“南泥灣就是你們的家”

在集中營里的女兒

不當“剝削戶”

吊唁左權

一套舊棉衣

背糜子

帶頭遵守革命紀律

保育院的“高參”

球隊顧問

要做“球場健兒、沙場勇士”

第五編 走向勝利(1945—1949

歷程

與國民黨作針鋒相對的斗爭

提出積極向東北發展的主張

人民的光榮

石門戰役“要勇敢加技術”

在冀中巡視工作

在長春、沈陽攻堅戰役中

在大決戰的日子里

視察唐山鐵路機廠

“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與

總司令要我“努力學習”——與楊得志

“義聲昭著,全國歡迎”——與陳明仁

“共產黨人是不講私人關系的”——與李師弼

珍聞

“誰也不許搞特殊化”

一頓午飯

組建晉察冀野戰軍領導機構

在西柏坡

“就要這個土布的”

“你對他要嚴格管教”

“人民將永遠忘不了他們的功績”

親切的接見,諄諄的教誨

“戰術就是錢串子”

與敵同行

“釣大魚”

賠鴨子

兒子去當司機

“我就在這里吃面條”

“橋”的來歷

第六編 開國創業(1949—1956

歷程

參與籌建新中國

開國大閱兵

及時任中央紀委書記

“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

情注西藏高原

“朝鮮人民在等著你們”

“把手工業工作做好”

視察鋼都

情系龍煙鐵礦總廠

共和國及時元帥

歷經四個月的出國訪問

戰友情——與彭德

寬闊而溫暖的心靈——與黃樹則

“可別忘記替我們向陜北人民問好”——與高克恭

“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與王葆真

一張借據的際遇——與傅德輝

珍聞

“我們要有海陸空”

“量才錄用”

中南海永福堂

嚴肅黨紀治病救人

珍貴的文物

杭州療養

做了爺爺和外公

幽蘭報人民

總司令的海軍月

難忘的接見

偉大的水兵

前線歸來訪本鋼

“不要孝子賢孫”

老兩口在北戴河

關心警衛員

南下廣州、上海

上白云山

第七編 曲折探索(1956—1966

歷程

海南島之行

“把長江以南管下來”

錦繡河山收拾好

參觀韶山

廬山會議上提意見

七十四歲訪故鄉

視察大慶油田

“覽之自怡悅,述與子同歌”——與董必武

“要保持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與方志純

邕城偶遇情如故——與潘少洲

朱老總教我種蘭花——與水靜

“您過去是我的老師,今天仍然是我的老師”——與李鴻祥

珍聞

“更要想著國家”

一條舊毛毯

蘭花情

讀碑臨帖 一生不輟

走遍全國

“終歸勝利屬人民”

秘書的懷念

總司令與群眾

飛渡大連灣

爺爺的家教

蓬勃挺秀 天下流芳

“不要宣傳我”

關心華北制藥廠

拜農民為師

第八編 “”風云(1966—1976

歷程

一場政治風暴即將來臨

遭受誣陷和攻擊

艱難的境遇

疏散到廣東

在的日子里

莊嚴的軍禮——與羅瑞卿

“歷史是公正的”——與肖華

“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與王諍

永遠的懷念——與成仿吾

珍聞

閑居生活

天倫之樂

勤奮才能出天才

加速人民海軍建設

嚴格要求子孫

“革命到底”

“我們是夫妻,又是同志”

最珍貴的遺產

編后記

說明

在線預覽

與等說服中央同意攻打吉安

部隊奉命向江西進軍途中,參加了安源工人舉行的歡迎紅軍的大會,并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工人跟共產黨走,踴躍參加紅軍。廣大工人積極響應的號召,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有1000多名工人要求參加紅軍。為了使全軍官兵能夠從思想上理解主動撤圍長沙和準備攻取吉安的重要意義,還深入到戰士中間,做耐心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和戰士們親密無間,正如史沫特萊所寫道:“也回到部隊,戰士們像往常一樣,圍攏在他身邊,用他們的結實的大手拍他,戰士講話的時候,他也伸出兩臂,放在戰士的肩頭。”戰士們的工作雖然好做,但紅一方面軍的部分領導干部卻仍然不贊成攻取吉安的計劃,他們還是堅持主張按照中央的命令去打武漢、九江。在這種情況下,和堅持既定作戰計劃不變,硬是帶著隊伍七彎八彎,彎了很久,終于在9月23日將部隊帶到了萍鄉。當時,和向中央說,他們主張打吉安,是為了得到兵員補充,待兵員補充后再打九江,而且說包打下。這樣才得到中央的同意。

部隊到達萍鄉后,和制定了進攻吉安的具體戰斗方案,命令紅三軍團由萍鄉動身,進駐樟樹,占領臨江一帶,截斷贛江,并堵住敵援軍,命令紅一軍團分左右兩路分別自攸縣、萍鄉出發,經袁州到達阜田集中,攻擊吉安城。部隊奉命向吉安挺進,于9月28日到達袁州。

這時,鑒于紅三軍團中部分干部繼續吵著要執行中央命令攻打南昌和九江,總前委在袁州召開會議,以求達到思想認識上的一致。在這次會議上,和仍然堅持按原計劃不變。主張打南昌、九江的干部便當面質問:“你又不打長沙,又不打南昌,你執不執行中央路線?”他們還說:“在湘贛兩江之間進行機動作戰,是打拳戰術,打來打去胡子都白了,還取不到湘贛兩省政權。”耐心地向他們分析打吉安和打南昌、九江的利弊,說明打吉安對紅軍如何有利,打南昌和九江卻無把握的道理。同意意見的,也和一起做說服工作。這時,“三軍團的一部分人贊成執行李立三路線,要求三軍團從紅軍中分離出來。但是,對這種傾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維持了在他指揮下的部隊的團結和他們對上級指揮部的忠誠”。由于、和堅持原定打吉安計劃,并做了耐心的說服工作,大家終于統一了認識,決定按原計劃攻取吉安。

就在部隊要出發之時,中共中央長江局軍事部負責人周以栗來了,他帶來了8月29日《中共中央給長江局并轉湘省委、鄂贛前委及行委的信——關于占領長沙的戰略與政策的指示》,該指示要求紅一方面軍返回攻打長沙。周以栗一來,聽說紅一方面軍要去打吉安,便準備說服執行中央的指示。結果,兩人通宵交談后,被說服的不是而是周以栗,他接受了和等人主張攻打吉安的正確意見。于是,和下達了“決于四日拂曉總攻吉安城”的命令。

吉安守敵是國民黨軍鄧英部,該敵是新編的一個師。由于紅三軍曾八次攻擊吉安都未打下,鄧英受到南京政府的褒獎,他十分驕狂。1933年8月13日《紅星》第二期刊載的一篇《吉安的占領》通訊這樣寫道:“敵人的頭子叫做鄧英。當我們紅三軍第八次攻吉不成的時候,南京政府曾下了一道褒獎他的命令,說他得到了‘剿匪’的及時功,他也就趾高氣揚起來,以為我鄧大哥不但是高超過楊池生、楊如軒、李文彬以至朱培德那些頭子,并且比起當今‘剿匪’總指揮張輝瓚、坐鎮指揮的魯胖子也要威風得一二倍,喝酒呀!在土豪劣紳資本家以及牧師神父面前拍胸膛,稱好漢呀!這些土豪劣紳資本家牧師神父們,居然信以為真,以為一面有了鄧軍閥的壯膽的演說,一面又確實看到了吉安城防的鞏固——堡壘、壕溝、鐵絲網,這些限制紅軍鐵拳的寶貝,大概一定可以多活幾天了。”可是,當紅軍于10月4日包圍了吉安,并從城西北角的真珠山和城北部的騾子山等處發動總攻擊時,該敵就一敗涂地了,鄧英率領部隊的一部分坐船從河里溜走,來不及逃跑的繳槍當了俘虜,躲在吉安的土豪劣紳也一個都沒有跑掉。

紅一方面軍打下吉安后,周圍的泰和、安福、吉水等幾個縣城的靖衛團都因懾于紅軍的威力聞風而逃,紅軍乘勝一一加以占領,使贛江兩岸的紅色政權連成一片。廣大群眾踴躍報名參軍,紅軍隊伍得到擴大。據郭化若回憶:“打下吉安后我們參謀處作了粗略統計,這時一、三軍團,二十軍、二十二軍和總直屬部隊合計已超過5萬人。”與此同時,紅軍還利用40多天時間籌款13萬元,縫制了上萬套軍衣和軍被。這一切都為即將到來的及時次反“圍剿”戰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和對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積極抵制和斗爭,意義十分重大。后來,強調說:當時,“如果不把立三路線反掉,把部隊開去打武漢、九江,結果是難以設想的”。在及時、二、三次反“圍剿”戰役中

無兵派將

紅一方面軍在湖南和江西兩省的軍事行動,使南京國民黨政府感到極大的不安,它深感紅一方面軍將“乘虛襲長沙、迫南昌、陷吉安、占湖口,圖奪湘、贛,出擾長江、而窺武漢”,以期建立更大的蘇維埃政權,若不能“亟除”之,則“必成巨患”。1930年秋,在中原的軍閥混戰中取得勝利后,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在紅軍及其根據地方面。一開始,分別任命了各地的“剿匪”、“清鄉”、“綏靖”督辦、總指揮等。接著,因得知和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已集中贛南,又于10月28日委托何應欽在漢口召開湘鄂贛“剿匪”會議,正式宣布對各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明確規定以贛南為“圍剿”重點,并叫嚷在三至六個月內解決戰斗。他認為只要把這支紅軍主力“剿除”,則其他紅軍就“不難摧陷廓清,蓋即擒賊先擒王之法也”。就在何應欽召開湘鄂贛“剿匪”會議的當天,命令,調兵遣將,令江西境內的第五、第十八、第五十師,新編第五、第十三師及獨立第十四旅和其他團隊暫編為第九路軍,統歸江西省主席魯滌平指揮,同時決定集中國民黨軍第六、第九、第十九路軍及行營直屬各部,于贛西及景德鎮附近地區“圍剿”和率領的紅一方面軍,總計參加這次“圍剿”的國民黨軍有11個師2個旅,約10萬人。鑒于以往多次“圍剿”失敗,親自制定這次“圍剿”的作戰方針為“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進猛打”;具體部署是以三路大軍分成八個縱隊,由北向南呈半圓形包圍之勢向中央蘇區進攻,計劃在3至6個月內將紅一方面軍主力壓至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兩岸,并“聚而殲之”。

敵人即將發動大規模“圍剿”,早有所料。紅一方面軍攻占吉安后,弄來一些國民黨方面的檔案和當時的各種報刊,拿著一支筆,一邊閱讀,一邊詳加圈注。經仔細研究和分析形勢,敏銳的軍事頭腦使感到:只要軍閥混戰一結束,必定要調集軍隊向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紅一方面軍與國民黨軍的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他認為,如果這種進攻一旦發生,紅一方面軍就應該迅速撤出吉安,以便機動作戰,因為久留吉安對紅軍十分不利。

這時,黨中央已經批判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但因交通梗阻,文件一直沒有及時送到江西。紅一方面軍中仍有少數干部堅持要攻打大城市。在紅一方面軍少數干部的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的情況下,和仍以執行中央指示進攻南昌和九江為名,命令部隊離開吉安北上。在率部北上途中,在峽江、羅坊等地舉行的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上,與一起繼續反對攻打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主張紅軍東渡贛江,將敵人引到革命根據地內部,來個關門打狗。史沫特萊根據的敘述這樣寫道:

10月中旬,、和他們的同志們在吉安以北的司令部舉行軍事會議。他們在會上決定撤出吉安,因為面對多出一倍的敵人來防守吉安,必定遭受損失,實在無此必要。他們把40000名主力部隊撤入鞏固的蘇區,在那里可以得到人民的幫助。這一地區北到東固山區根據地,南迄廣昌,正如朱將軍所說的,“可以選擇自己的戰場,迅速集結,突襲,再分散,包圍、進攻,把前來圍剿我們的敵軍,一師接一師地各個擊破。”

正是和的一再堅持和耐心的說服,才使紅一方面軍不再執行中央要求打南昌和九江的指示,轉而接受和的意見,確定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

11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各部奉命東渡,撤退到贛江東岸,乘敵軍尚未東渡贛江之機,一邊抓緊時間加速打土豪籌款,一邊待命。結果,敵魯滌平部進入羅坊、新余、分宜、清江等地,撲了一個空。該敵發現紅軍已經東渡贛江,又重新部署,準備在贛江東岸尋找紅軍主力作戰。

為了將敵軍進一步誘入根據地中部,再尋機殲滅,和又命令紅軍主動將吉安、吉水、東固、東安、永豐等地放棄,有計劃地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戰略后退,逐次向蘇區中部的東固、龍岡地區轉移,待機破敵。同時,還派紅十二軍羅炳輝率第三十五師偽裝紅軍主力迷惑敵人,誘敵向龍岡方向深入。在指揮主力部隊撤退途中,視察各地堅壁清野和各項反“圍剿”準備工作情況,向干部和群眾說明戰略退卻目的和意義,幫助他們克服害怕“打爛壇壇罐罐”的思想。

敵魯滌平第九路軍東渡贛江,馬上在吉安至南豐之間實施戰略展開,準備在此殲滅紅軍。然而,他來晚了,紅軍主力早已向蘇區中部退卻,敵軍再次撲空。

獲悉紅一方面軍已經向東固方向撤退,于1930年12月親赴南昌,召開“剿匪”會議,制定“圍剿”戰略計劃,命令魯滌平率第九路軍在吉安、泰和、贛州以東,永豐、樂安、南豐以南地區,向東固包圍,“聚殲”紅一方面軍,同時命令第六路軍和第十九路軍迅速入贛“協剿”。具體部署第六路軍在東安以東之固岡墟起,經蔭水、石門腦、黃陂至寧都西北安福墟一線及以左地區擔任作戰,該線以右贛河東岸地區為第九路軍擔任作戰;第十九路軍迅速向泰和前進。會議一開完,當即在南昌設立了總司令行營,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兼行營主任,指揮在贛各軍積極準備“圍剿”。

就在反“圍剿”即將開始之際,紅一方面軍內部出現了一個如不妥善處理就會直接影響方面軍高級領導干部關系的突發事件。12月上旬,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根據贛西南肅反中提供的線索,派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李韶九到富田指導江西省行委、省蘇維埃和紅二十軍的肅反工作。7日,李韶九到富田后立即抓了省行委和紅二十軍的8個主要領導人。9日,他又到東固幫助紅二十軍肅反,同一個團政委劉敵談話時透露要該軍肅。劉敵鼓動獨立營包圍軍部,逮捕李韶九以及該軍軍長等,釋放因嫌疑被捕的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12日,劉敵、謝漢昌率該軍直屬隊400余人,乘夜沖向富田,包圍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政府,放出被懷疑為而關押審查的二十余人。這就是由肅反擴大化引起的有嚴重錯誤的“”。事變發生后,謝漢昌等把紅二十軍主力帶到贛江以西地區,提出了分裂革命隊伍的口號,并制造假信以反對,犯了進行挑撥離間和分裂活動的嚴重錯誤。這一事件的發生,幾乎使局勢變得有利于敵人方面。在這關鍵時刻,為了維護紅軍的團結與的領導地位,為了扭轉這一不利于紅軍的局勢,與、黃公略就此事分別于17、18日相繼發表了宣言和公開信,明確表示革命隊伍里同志之間“決沒有私人擁護與否之別”,明確表示“朱、毛、彭、黃團結到底”,并嚴厲批評謝漢昌等的錯誤,號召第二十軍廣大官兵應在總前委的領導下,一致團結起來,與這種錯誤作斗爭,以堅決打退敵人的進攻。由于、、黃公略等人堅決維護紅軍內部特別是高級領導人之間的團結,克服了因“”造成的嚴重危機,紅軍和革命根據地依然穩定和鞏固。

雖然敵軍因紅軍內部發生富田事件乘機占領了興國和東固,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號稱“鐵軍師”的張輝瓚第十八師卻在東固地區被紅軍一舉消滅了。

敵第九路軍公秉藩師進展較快,率先于19日抵達東固。東固紅軍稍作抵抗后,按計劃主動向龍岡撤退。公秉藩認為這是邀功請賞的大好機會,趕緊向上司發電報捷,聲稱先后在九寸嶺和東固與2000余名紅軍激戰數小時,消滅一名紅軍師長和其他官兵300余人。一聽“捷報”,喜之不已,下令賞該師大洋1萬元,并將該師番號由新編第五師改為第二十八師,使之成為“正牌國軍”,以鼓勵其為他賣命。在公秉藩師占領東固的當日,與公秉藩師夾九寸嶺前進的張輝瓚師,也攻到了東固附近的火風坑、九斗灣和上下坊等地。紅軍在上述各地稍作抵抗后,按計劃主動撤退。張輝瓚師是魯滌平的起家部隊之一,也是魯滌平手下最能打的部隊,號稱“鐵軍師”。張輝瓚這次領命出師“圍剿”紅軍,還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自以為十分了不得,趾高氣揚。他一心想及時個占領東固,拿到頭功。就在公秉藩到達東固的第二天早晨,他利用天空大霧迷漫之際,指揮部隊進攻東固。公秉藩以為是紅軍反攻,也集中火力堅決抵抗。雙方激戰達數小時之久,后來各自吹號的聲音提醒對方,才知是一場誤會。兩師會合后,自命不凡、一心想立頭功的張輝瓚,以為不要其他軍隊配合就能取勝。他與公秉藩約定,分別向龍岡、約溪轉進,尋殲紅軍主力。雙方限定必須于12月30日到達目的地。

12月29日,公秉藩以一個旅為先頭部隊向約溪前進,其余部隊向富田續進;張輝瓚師除留一旅兵力留守東固外,其余部隊在他的率領下,向五門嶺前進,企圖對隱伏于黃陂、小布、麻田的紅軍形成東西北三面包圍之勢。本來,紅軍主力是準備先打譚道源師的,曾兩度開進小布地區設伏,在山上擺開陣勢,力求在譚道源師向前移動時一舉殲滅之。但由于有一反動分子已向譚道源報告了紅軍在小布設伏的情況,以致譚道源師在源頭等地加緊修筑工事,嚴密戒備,根本不敢離開這個居高臨下的陣地。紅軍主力因沒有殲敵機會,只好撤回,僅留下赤衛隊襲擊譚道源師供應線,斷絕其糧源。

這時,張輝瓚師卻乖乖地按照和的計劃,被羅炳輝率領少數部隊牽著鼻子向龍岡方向來了。、當即攻擊進占龍岡之敵張輝瓚師的命令。決定只留中革軍委政衛團在黃陂鉗制源頭、洛口等地譚道源師和許克祥師,主力全部利用夜間秘密西開,疾赴龍岡,將張輝瓚師包圍而殲滅。按照、的部署,紅一軍團第三、第十二軍為左路軍,分左右兩翼沿君埠向龍岡前進,攻擊龍岡之敵;紅一軍團第四軍和紅三軍團為右路軍,以一部經回龍到還鋪附近,左接第三軍,右接第十二軍,向龍岡之西北端張家車附近攻擊前進。

龍岡,是一個位于永豐縣南部的小圩鎮。它東靠君埠,北鄰上固,南連興國,西接吉安,臥于一條狹長山谷中,狹谷最寬處不足3公里,最窄處僅有150米。這是一個十分有利于伏擊殲敵的好地方。張輝瓚對紅軍設伏于龍岡的消息一概不知。12月30日拂曉,紅軍各部奉命占領了攻擊出發陣地,紅軍總指揮部在龍岡和君埠之間的黃竹嶺設立了臨時指揮所,離張輝瓚司令部所在地龍岡不足5公里。和就在這里親臨前線指揮。6時許,由五門嶺前進的敵張輝瓚師先鋒部隊戴岳旅的一個團,在小別村前小拱橋與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紅三軍第七師遭遇。第七師在激戰中,一舉將敵尖兵連消滅,乘勝向龍岡方向前進。敵先鋒部隊在小別村以西阻止第七師前進。第七師迅速占領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痛擊敵軍。在陣地上堅持戰斗的紅軍戰士,有槍的就用槍猛烈射擊敵人,沒有槍的就用石頭向山坡上的敵人狠砸。在第七師的英勇打擊下,敵人不是應槍聲倒下,就是被石塊砸破了腦袋,僥幸沒有受傷或受傷未死還能逃跑的,便紛紛潰退,往山上茶油樹林里鉆,旋因霧中辨不明方向而抱頭亂竄。緊接著,紅七軍跟進部隊上來了,軍長黃公略立即指揮部隊展開隊形,向敵軍兩翼迂回。此時,敵戴岳的后續部隊亦上來了,他指揮后續部隊兩個團分左右散開,分數路猛攻正面阻擊部隊紅七軍,想殺出一條生路。紅三軍雖然剛由江西地方武裝升為主力軍,缺編制,彈藥少,火力弱,但作戰十分英勇,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頂住敵軍機槍和迫擊炮密集火力的猛烈射擊,堅守陣地,與敵軍相持不下。

在指揮所里密切地觀察各個戰場。由于指揮所離前線太近,雙方部隊就在指揮所的門前戰斗,敵人的機關槍彈不時落在指揮所的墻上。這時,紅三軍派人來報告,說他們那里的戰斗十分激烈,正相持不下,請求總部增兵支援。其實,手中已經無兵可派了,因為所有紅軍都按計劃進入陣地了,甚至連總部的警衛營也上前線去了。參謀長朱云卿因傳達作戰命令到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去了,留在指揮所里的除了和外,另外還有兩個干部,一個是總前委秘書長古柏,一個是司令部參謀處處長郭化若,要說兵,就只有一個特務員和一個勤務員了。在這種無兵可派的情況下,為了鼓舞紅三軍士氣,想出了一個主意。他走到郭化若面前說:“無兵派將嘛,你到前線去,怎么樣?”接著,又向他耳語了幾句。郭化若奉命到紅七軍戰場上去后,傳達了的指示,研究了部署和打法,全體指戰員的戰斗熱情又進一步高漲,他們打得更加勇敢。

在紅七軍的堅決打擊下,敵軍又呈敗勢。敵旅長見到這種敗象,覺得僅憑自己的兵力擋不住紅軍的攻勢,趕緊用電話向張輝瓚求救。張輝瓚很想把這里的敗勢扭轉過來,立即調一個團去增援。但是,調去的這個團走出去還不到5公里路,就被紅軍截住,在激戰中,被殲滅一大半,團長被擊斃。張輝瓚見增援部隊被殲,感到不能再戰,便命令第五十三旅搶占龍岡西南的萬功山,掩護師部向東固撤退。然而,紅十二軍一部已經先敵一步攀上萬功山,占領了山上各制高點,敵軍剛爬到半山腰,就遭到紅軍的一陣猛打,死傷過半。張輝瓚再令第五十四旅經南龍馳援,令新改番號的公秉藩師向龍岡迂回。但在根據地地方武裝的英勇阻擊下,這兩支部隊都無法前進。敵軍急于打開正面被紅三軍擋住的去路,狗急跳墻,越打越兇,戰斗極為激烈。就在這時,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及時趕到,紅四軍與紅十二軍迂回到龍岡西面和西南面,抄敵后路;紅三軍團則越過紅十二軍陣地,向龍岡斜插過去,占領上固及其附近陣地,一舉將敵師部與東固第五十四旅的聯絡切斷。被紅軍三面包圍的張輝瓚,率師部直屬隊作困獸斗,企圖尋機突圍。到下午3時許,“天候驟變,咫尺之間,陰沉莫辨”。紅軍乘機強攻,猛烈沖殺。在激戰中擊斃敵副旅長洪漢杰和團長朱先志,敵軍徹底潰敗。時任紅三十六師師長的張宗遜回憶這次戰斗時說:

我把槍一揮帶頭跳出陣地向前沖,因為我師大都是新兵,沒有作戰經驗,指揮員必須給他們做出榜樣。部隊初戰卻表現得很英勇,經過兩次沖鋒,就將正面的敵人擊潰并消滅了一部。部隊接著向前追擊,正好遇著敵人師部衛隊營,這個營的武器精良,裝備的都是花機關槍和駁殼槍,但是沒有步槍射程遠,打了一下就跑散了,以后陸續繳了槍。隨后又遇著敵人的后方機關和跑亂的零散部隊,更是毫無抵抗能力,一觸即潰,他們東奔西跑一陣后,就坐在山頭上喊:“不要打了,我們繳槍!”忽然聽到有人走火響了一槍,其他敵兵就慌忙齊聲高喊:“不要打槍!不要打槍!”就這樣全部放下了武器。

眼見自己的師部被壓到毛家坪和萬功山一帶,張輝瓚知道敗局已定,便作好了逃跑的打算。他換上了一件士兵的上衣,再把自己的一件狐皮大衣披在身上。之后,他命令衛兵頂住,自己只身逃出了師指揮所,然后拼命向萬功山的油茶樹林里鉆去,狐皮大衣也跑丟了。在樹林深處濃密草叢里,他找到了一個土坑,不顧一切地跳下去,想在這里躲過紅軍的搜捕。當紅軍戰士搜到這塊油茶樹林時,很快就發現了張輝瓚丟下的皮大衣,繼續搜索不久,就找到了他。張輝瓚面對十多支黑洞洞的槍口,無可奈何地爬出了土坑。一開始,他自稱是“書記官”,但經俘虜指認,這位“書記官”就是“鐵軍師”師長張輝瓚。在張輝瓚被俘的同時,旅長王捷俊、代參謀長周緯黃、團長李月峰以下9000余人都與師長一樣,當了俘虜。只有敵旅長戴岳因潛匿在一頹破的僧寺內得以逃脫。

當這里戰斗打響后,魯滌平確信張輝瓚一定能凱旋,故在吉安做好了大擺宴席以慶祝張輝瓚“班師凱旋”的“接風”準備。結果,他得到的消息是:張輝瓚師被消滅了。打了敗仗,宴席當然就擺不成了。他只好既震驚又痛心地向電告這個不幸的消息。接到電報一看,得知“龍岡一役,十八師片甲不留”。這一次,氣得他連“娘希匹”都罵不出聲了。

張輝瓚被俘后,馬上把他找來談話。成為紅軍俘虜的張輝瓚,身穿卡嘰軍裝,戴著全副軍章,足蹬黑得發亮的長筒皮靴,來到的司令部后,不時打量紅軍司令部里一個個因戰斗緊張和疲勞而又瘦又臟的指戰員,他心里禁不住暗想:“哼!這批人原來肯定是干苦力活的,沒有水平,無非是一群土匪罷了。現在我雖然被他們打敗了,但另外的兩個師一定很快將他們打敗,屆時自己就要被釋放了。咱們等著瞧吧!”也打量著張輝瓚臉上的表情,能夠猜出此時他心里正在想什么。張輝瓚雖然因這次全軍覆滅來得很突然,受到了驚嚇,但他仍然妄自尊大,還想騙人。他站在面前傲慢地問道:“出多少錢就放我?”

鄭重地回答說:“我不是做生意的。我們要在你自己的部隊面前,以及我們的一支被你在贛西北清剿過全家的部隊面前公審你。”當了俘虜還不可一世的張輝瓚聽了這話,其囂張氣焰立刻被壓了下來。

接著又說:“我們打算成立一所紅軍學院,你愿不愿意去教課?”

張輝瓚說他愿意。

憑直覺揣摩了一下,覺得張輝瓚并非出于真心,而是為了拖延時間,因為他還以為他那兩個師肯定能夠救他出去。于是,決定把張輝瓚及其下屬帶在身邊,讓他們親眼看到其另外的兩個師是怎樣被紅軍打垮的。

張輝瓚師一失敗,張與敵軍總指揮部的電訊中斷。敵軍總指揮部因對張輝瓚師情況不明,馬上意識到紅軍必定乘勝轉撲譚道源師,當即令公秉藩師迅速撤回東固等地,張輝瓚原留守東固的一個旅轉移至富田,嚴密布防,阻止紅軍前進;令譚道源師暫隸第六路軍,迅速向洛口與許克祥師一致行動;第六路軍立即搜索當面紅軍,予以“進剿”;令第十九路軍迅速集結興國,向東北“進剿”。

敵譚道源師接到總指揮部的命令后,在草草準備以后,于1931年1月2日凌晨5時撤退。該敵一部經元頭、中村向南北坑敗走,其后衛部隊周翰的一團兵力在經過中村時,遭紅軍截擊,殘敵逃跑,紅軍乘勝追擊,敵軍“損失頗巨”,紅軍繳獲了許多槍械。該敵主力經南團向東韶逃去。、立即在小布追擊殲敵命令。1月2日上午,紅十二軍先頭部隊在追擊中與敵軍后衛部隊接觸,紅軍一邊追一邊打。從源頭東逃的敵軍,沿途遭紅軍的截擊和尾追,一路挨打移至離許克祥師尚有半日路程的東韶。3日晨,該敵再次遭到紅軍猛烈攻擊。紅軍激戰至下午3時許,相繼奪占敵嚴村等陣地,擊斃敵團長黃敬、副團長譚濟康及營以下官長三十余名。譚道源左等右等,仍不見許克祥援兵的蹤影,不敢繼續抵抗,令殘部拼死命向廖村突圍,分三路向南豐、洛口和經南城向撫州逃逸。東韶一仗,紅軍殲滅敵軍3000余人,繳長槍2000余支、機槍40余挺、迫擊炮4門、子彈13萬余發和電臺1部。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非常不錯!很好,非常不錯!

2017-08-14 17:09: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的人物傳記

2017-08-23 06:51:07
來自2012ztj**的評論:

朱老總,歷史的功勛,是我們一直學習的榜樣

2017-09-04 16:05: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了解偉人一生,收獲頗豐。

2017-09-17 15:57: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女兒很喜歡!

2017-10-07 21:35:02
來自收香藏**的評論:

素材全面,內容豐富

2017-10-14 12:53: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可以吧!!!

2017-10-16 10:20: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收錄的是同志的秘書、戰友、同事及親屬的回憶文章及專著,還有一些是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最好能和中央文獻出版社的《傳》參照著看。書是全新塑封品。

2017-10-24 17:34:47
來自awaej64**的評論:

Satisfied

2017-11-02 16:04: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裝訂有問題,有裝反的情況。

2017-11-06 14:31:33
來自順道修**的評論:

我收到書了,為什么只有下冊而沒有上冊呢?請回復。

2015-05-08 22:00: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價格比**有優勢,書的總類也比**全面。配送也比想象中快點 呵呵

2014-04-12 12:07: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圖書尾品會上買的,質量很好,價格也 不貴,很不錯,好評!

2015-05-30 11:56:36
來自我愛我**的評論:

對朱總司令(開國第一元帥)的一生給予進行介紹,書不錯,物有所值。

2015-10-04 22:05:43
來自守***5(**的評論:

書很好,值得信賴并珍藏!對偉人要心存感恩與敬畏!

2017-05-27 13:43: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美,書的紙質和字體大小都很合適,有塑封

2017-06-20 15:47: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封皮看著有點舊,或許是運輸過程中導致的吧。速度還是很快的

2017-06-09 11:53:3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認為這批書里面最值當的一套,真的質量好好

2017-07-17 12:25: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蠻值得,就是剛買的新書皺皺的…有一丟丟影響心情

2017-08-23 08:21: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字體再大些就更好了!當當發貨速度快!贊!!!

2017-10-22 09:27: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今天下午收到了這套書,雖然封面有問題,我還是喜歡的。

2017-10-22 23:14:47
來自境暇歆**的評論:

中央歷史文獻研究室權威呈現的人生紀實。正版三折,值得收藏。

2015-05-09 18:44: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厚的兩本書,中央文獻局編制,絕對的權威,我們應該了解一下老一輩的革命家。

2017-11-12 17:19: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包裝很好,價格超優惠送給家人的禮物,一部名人傳記,讓大家了解了他的一生,了解了歷史,正品選當當,書的質量好內容豐富,愛看書的你是不錯的選擇呦!

2017-02-07 07:42: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想看看的故事,,2.9折,金裝版,打開里面紙張白白凈凈,,很好,雖說是2011年印刷的書了,上下兩冊1400頁,很厚,書比起現在的大開本來說要小些!

2017-06-14 23:00: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曾經看過《偉大的道路》,一位美國女記者寫的,很精彩,也看過電影《太行山上》非常棒,對將軍產生了興趣。今天收到這本書,價格又是如此的低,很是高興,此書是精裝本。謝謝當當,春節快樂,生意興隆。

2017-01-28 12:05: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的生平豐富,買來還未閱讀,但大部頭著作應該有內容。希望有收獲。

2017-06-24 18:43:1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莎车县| 四会市| 丰都县| 鹤岗市| 瓦房店市| 金川县| 六枝特区| 萨嘎县| 莆田市| 抚州市| 林口县| 大港区| 永定县| 方城县| 宜春市| 乌兰察布市| 大余县| 宁南县| 阿勒泰市| 册亨县| 天长市| 丰台区| 故城县| 监利县| 哈密市| 集贤县| 崇文区| 北京市| 永胜县| 湘潭市| 五河县| 塔河县| 青阳县| 特克斯县| 武隆县| 黔西县| 新源县| 遵化市| 根河市| 兴宁市|